【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靠额头。)
板书: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法:自主探究
教具:课件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②把握诗歌的结构。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板书课题。)
2.整体感知
范读:由教师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展示课件)
理想的意义(1)
理想的历史意义(2、3)
理想的人格意义(4、5、6、)
理想的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3.研讨与赏析
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作业:背诵这首诗歌,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谈话导入,简介冰心
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朋友,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和冰心奶奶来谈谈友谊。
2.出示课题《大海中的灯塔》,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1)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在旁边批下你的感受。
(3)画出你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品读感悟,交流体会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启迪性的句子理解。
信一开头,冰心奶奶就说让我们来谈友谊,友谊是什么?用信中的语言来说说。抓住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友谊的重要,掌握交友的艺术。
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强调友谊有情。
肯耕种的才有收获,能贡献的才配接受,对朋友要有付出,有奉献。
使你堕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时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积极向上?交友要交挚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也要想你的朋友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朋友之间有索取,更要有奉献。
各种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的弦子,和谐合奏,就能发出天乐般悦耳的共鸣。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朋友之间要做到性格互补,取长补短。
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朋友之间的真诚帮助,犹如雪中送炭。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要注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还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交流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在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应当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
3.交流谈体会。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小朋友,甚至有大朋友,说说你是怎样与他们相处的。
四、选读感悟,情感升华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把文中对自己有启迪的句子抄写在摘录本上。
五、延伸拓展,指导生活
1.课外阅读冰心的作品。
2.小练笔:写写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谈谈你对友谊的认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 会写生字,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卡片 图片 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有温暖的.家。而且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那么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
2、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3、揭题,学生齐读
二、新课教学, 生字教学
(一)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师: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如(三字经)
2、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师生正音
(二) 生字教学
1、 出示带拼音词语 ,识记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
三、写字教学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交流
3、练写
四、课文教学
1、出示一幅画, 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
学习第一句话:小朋友,正少年,尊长辈,懂礼貌。生字用红字体标出。
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2、学习二、三、四句:同上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最后一句
(一)读全文
1、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 自读全文。
2、 指名读句子。
(二)学习最后一句
1、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
2、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
3、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
三、写字教学
洗 扫 认真
1、教师范写
2、生描红 交流
3、生练写
四、朗读课文
五、拓展
念儿歌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阅读、口语交际、缩写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二、朗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快速朗读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借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一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
(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
(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⑴ 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⑵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⑶ 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① 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②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⑴ 温暖舒适的巢。
⑵ 可爱的小红嘴。
⑶ 淘气的小家伙。
⑷ 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板书】
珍珠鸟
怕人的鸟──亲近人──信赖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没有守林人的牺牲,哪会有大森林的安静。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甘做牺牲的问答精神。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坚守岗位
看林人
无私奉献
默默守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桦林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桦。
二、揭示课题、审题: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
(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纯洁()忽略()激励()
2.写反义词:浮躁()异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
三、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生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利,在岗位上绝不抽烟、限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本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
2.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过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他们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目光。
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指导朗读6、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体会表达。
1.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其实是谁在低语?他在低语什么?
2.总结启发想象。是啊,有多少边疆建设者,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了他人,甘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人呢?
3.本课语言具体生动,感人至深,在表达方面,你有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课后搜集并朗读郭小川的赞美林业工人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冬天大雪场景图片、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彩色笔。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会读并记住生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兴趣;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谈论冬天:
导语:冬天到了,漫天飘起了雪花,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
子都冻在玻璃里了,多美的一幅画呀!谁来和老师一起说说冬天?
(引导学生从看到过的场景、儿歌、歌舞等多个方面、多种形式来谈论冬天。让学生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用语言、歌声、舞蹈来抒发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全都白了。早晨天晴了,一群群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玩得多高兴呀!这时候,又来了几个新朋友,也想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在干什么?引出《雪地里的小画家》并板书。
3、出示冬天雪后小朋友堆雪人、打雪仗图片。一边放音乐,一边说出自己看到的事物。(让学生能从不同侧面了解冬天,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请学生自己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查生字表、问同学、猜一猜等。
2、同桌俩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想一想: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参加这次美丽的画展,他们都画了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参加?
5、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多美的一幅画呀!赶紧再读课文,找找可爱的青蛙在干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冬眠动物?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读课文,师生共同交流信息。
四人小组内认字,看哪个小组记的方法多、方法好:
(1)4人一组。由四人小组长负责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读;
(2)当小老师教读;
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开小火车抽读接读。
(三)赏读课文,扩展想象:
下雪了,大地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参加《雪地里的小画家》
评比活动,他们都画出了非常美丽的图画,一起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
学生边说,老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
1、为什么称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2、让学生自主赏读喜欢的地方。
3、小动物们是小画家,你们也是小画家,快快拿出自己的画笔,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到的用画笔展现给大家。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挥笔作画。
(四)作业:
完成图画,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哨”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内容;初步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
3、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习王二小那种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挂图(或幻灯片、课件)。
2、《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录音磁带。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歌唱谁的歌吗?
(根据回答,板书课题“王二小”)
二、指导看图,整体感知:
1、按顺序一幅一幅地看,一边看图一边按要求说图意。
⑴ 每幅图上画的都有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
⑵ 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
2、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在小组内说一说。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4、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正音。注意指导:“员、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响、雄”是三拼音节:又是后鼻音;“助”的声母是 zh ,不是 z。
5、一边看图一边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几段。找出图文对应的部分,然后看图想读,弄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1、认读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认读字词。(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二、品读感悟:
1、学习1~2段,明白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⑴ 自由读
⑵ 出示句子:
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⑶ 句式训练:
一边……一边……
⑷ 观察图,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
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3~5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⑴ 自由读,初步感悟: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
⑵ 小组讨论,汇报。
⑶ 出示句子:
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或齐读,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⑷ 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当的敌人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演一演。
⑸ (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 !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三、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9
教学设计方案10-25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17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9-1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01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05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15篇06-1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5篇10-23
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5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