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4 10:00: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

《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 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 . 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 、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几、个、古、友、他”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内容分析:

  本课讲的是一篇历史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从中得到启发。

  三、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2.简介司马光

  3.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分组读、个人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注意读通、读顺。

  6.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人?除了认识这个人,你还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设计04-17

《司马光》教学设计合集(15篇)04-10

司马光教学反思04-08

《司马光》教学反思08-15

《司马光》教学反思05-30

优秀教学设计01-22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06-14

《绝招》优秀教学设计04-29

《军神》教学设计优秀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