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3-06-13 10:01: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15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15篇)

教学设计方案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夸奖、斥责”这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找出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从而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词语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

  3.从爱迪生想出的办法中领会他的聪明,爱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在词语教学中,紧紧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的阶段目标——结合上下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对有些词语采用读对话、看图,各种形式的说话练习的手段来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爱迪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夸奖、斥责”这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爱迪生吗?他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他发明的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板书、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件演示)

  2、自读课文:读音字音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想一想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3、生字辨析

  (课件出示)生字:

  yóu音序:y字义: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物质。

  油部首:氵组词:油画、汽油

  结构;左右造句:我喜欢画油画。

  jiǎn音序:j字义:1、查2、注意约束

  检部首:木组词:检查、早检

  结构:左右造句:老师在检查我们的作业。

  chá音序:c字义:翻着看。

  查部首:木组词:检查、查字典

  结构:上下造句:老师正在检查作业。

  tuán音序:t字义:圆形的。

  团部首:口组词:团结、团体

  结构:全包围造句:团结起来就能打败敌人。

  yán音序:y字义:热、炎症

  炎部首:火组词:阑尾炎

  结构:上下造句:我的耳朵发炎了。

  zé音序:z字义:批评

  责部首:贝组词:责怪、责备

  结构:上下造句:我受到了妈妈的责备。

  chì音序:c字义:责备、多、广

  斥部首:斤组词:斥责、怒斥

  结构:独体字造句:爸爸斥责我不懂礼貌。

  kuā音序:k字义:表扬

  夸部首:大组词:夸奖、夸口

  结构:上下造句:小红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jiǎng音序:j字义:称赞、表扬

  奖部首:大组词:奖励、奖品

  结构:上下造句:老师奖励我一朵小红花。

  4、词语积累

  重点词:恍然大悟:忽然醒悟。

  迟疑:拿不定主意。

  环顾:向四周看;环视。

  三、知识拓展

  同学们,谁愿意给大家介绍爱迪生呀!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方面有发明外,在其他化工领域也有不少创造。爱迪生一生大约有两千项发明创造。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因为他除了有一颗好奇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四、课堂总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爱迪生的聪明智慧,下节课我们用心去看看他是怎样救妈妈的,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走搭石一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早早”、“一定会”、“总会”、“总要”、“协调有序”和“理所当然”)(摆搭石两段)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课件划线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站起来齐读)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诵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4、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5、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6.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请大家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美的事物很多很多,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用我们的双手,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教学设计方案3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读、迁移延伸三个部分,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摆脱通读通讲的毛病,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摆脱了课时的限制;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词语切入教学内容,达到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农村小学也可以用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结合课文理解意思。

  不理解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我想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前检查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释疑。)

  二、课堂导读

  (一)、解读课文。

  1、让学生在小组中轮流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

  才干的干应读gàn

  草把子的把应读bà

  调度的调应读diào

  擂鼓的擂应读léi

  丞相的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一字排开并连接起来?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留到深读课文后再进行解答。

  三、深读课文

  师问:在感知课文内容以后,你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从学生的的回答中提炼出妒忌和神机妙算这两个词。并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板书:周瑜

  诸葛亮

  妒忌

  神机妙算)

  课文中从哪件事来体现两个人的不同性格。(草船借箭)

  (一)、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1、朗读对话,分组讨论(出示问题)

  ①、周瑜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吗?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引导学生从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

  ②、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找借口为难自己吗?他为什么要接受任务?(引导学生从诸葛亮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2、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二)、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齐读后出示问题,分组讨论:如果你也在场,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呢?(教师参与讨论,随机点拔引导。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机板书:人

  天文地理)

  (1)安排周密。从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等词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周密安排。

  (2)熟悉天文地理。从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雾还没有散顺风顺水等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熟悉天文地理,对天气早有预测。

  (3)了解别人。得请你帮帮我的`忙,不能让都督知道,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对鲁肃、周瑜、曹操的性格很了解。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

  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

  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神机妙算)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部分。

  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

  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画草图的方法,简述草船借箭的部分。(先指名让两三名学生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

  3、拓展作业

  ①、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

  ②、抄写新词。

教学设计方案4

  一、教材分析

  《马的世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包括四项内容: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是关于马的四个层面的文化研究或曰文化追踪。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积累有限,可以主要侧重于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两项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其他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 及教学设想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马的世界的精彩博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交谈、说讲、论辩)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尊重别人的习惯,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①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步。

  会听:要认真听,能抓住对方说话的关键,了解别人的意图,这样才能积极应对,更好的与别人交流

  认真、耐心的听:养成尊重、关心别人的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际。

  ②其次是教会学生说。

  敢说: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为了使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通过展示图片、教师亲切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积极主动参与交际活动

  会说:通过讲故事、看图说话,培养学生描述的能力,力求语言生动,感情充沛。通过辩论、互评、师生互动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③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双向互动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真正交流起来,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才能使口语交际活动不断深入地进行下去。本堂课想通过小组合作看图说话、辩论、互评等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3、通过讲名马的故事,了解名马的成语,学习马勤劳、忠诚、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导入

  提问:1、那中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2、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3、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我们一起来读马。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

  二、文字中寻找马的源头

  (一)导语 :马的世界丰富多彩,先让我们在文字中寻找马的源头,认识马这个字。全班同学从中间分开,分为两组。A组和B组。

  A组任务:1、列出十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并了解其意思。2、想一想,这些字与马有什么关系?

  B组任务:1、至少列举八个含马字的成语。2、明确这些词语的含义,思考它们表现了马的什么特点?

  有关马的成语中,褒义词多,还是贬义词多?为什么?人们就在马身上寄托了许多美好的感情:勤劳、聪慧、忠诚、憨厚、善良,还有我们民族精神:奔腾不息,勇往直前。

  (二)一分钟速记成语,看谁记得多!

  (三)列举生活当中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习惯用语

  三、历史中寻找马的足迹

  讲一讲能体现马的精神的故事

  1、 你知道哪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欣赏《三国演义》中的卢马救主人的录像。学生复述。教师引导。

  怎样能把故事讲的吸引人,感人? (板书:讲故事:抓要素+细节+想像+投入感情)

  2、作文也应该注重细节描写,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下面请同学们再准备一下,根据以上方法把其他的名马的故事讲个大家听。你喜欢哪一个,就重点准备哪一个。

  3、请学生讲故事。

  这些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马的这种忠贞、诚信、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它所傲视的,就不仅仅是它的同类了。

  四、艺术中寻找马的俊美

  1、有关马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2、欣赏一下徐悲鸿的《六骏图》。

  你看到的是一群怎样的马?你联想或想象到了什么?

  3、来欣赏一下不朽的艺术作品,回顾一下马不平凡的历史。(看图片)

  五、讨论

  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马不得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你认为,它的未来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自由发言。

  作业 :

  以 马,人类无言的朋友或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想,恰当引用一些自己收集的资料,文章应不少于500字。

教学设计方案5

  【教学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等词语,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5、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设计理念】

  读说明文,重在准确地获取文中的知识信息,以及作者解说这些信息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在学习中可运用摘要评析法来阅读,先进行整体式阅读获取说明对象的各项知识,再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地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展示收集的谚语,学生朗读。问:这些谚语在告诉人们什么?

  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的语言(学生朗读自己收集的谚语)。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1、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标好段序,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2、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出示小黑板)

  辨别字形,读准字音:

  衰草连天 shuāi 连翘 qiào 纬度 wěi 销声匿迹 xiāo 蓑衣 suō 阻挠 náo 忌讳 huì 悄然无声 qiāo

  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语造句:

  次第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三、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四、摩拳檫掌

  通读全文,就“物候学”写出200字左右的解释性、简介性的文字。

  学生课堂交流,师简评并指出:物候学知识散布在全篇课文之中。学习中应该仔细搜寻并且要将它们有条理地加以整理。在此方面养成习惯,将十分有利于做读书摘要和积累专题资料。你们看,如果我们按物候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顺序来介绍,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五、各抒己见

  (出示小黑板)对这篇课文的层次划分,有四种不同的意见。选出你所赞成的一种分法并说明理由。

  A、1~5 || 6~10 || 11~12

  B、1~3 || 4~5 || 6~10 || 11~12 C 1 || 2~5 || 6~10 ||11~12 D 1~2 ||3~5 ||6~10 ||11~12

  学生发表意见。师明确,A、B两种分法都是可以的。但同学们发现没有,不论哪一种分法当中,6至10段始终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否可以探究一下这几段之间的关系呢?

  六、细嚼慢咽

  学生齐读6至10段,提问: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古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明确:举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可以举更多的例子。

  七、抛砖引玉:《大林寺桃花》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八、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布置作业: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熟读课文,把文中的雅词美句摘录下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现象~~~~本质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6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二)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教学设计方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11个,会写6个生字,认识心字底“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图文结合,理解词句意思,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并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

  【预习准备】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课前收集有关小松鼠的资料(图片文字、音像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

  2、图文结合,理解词句意思,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能从我做起,从身做起。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第一活动板块:激发学习动机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

  画面一:

  小松鼠。

  画面二:

  松鼠和松果(一组图文)配上悦耳的音乐以及简短的文字说明。

  说明一: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说明二:

  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松果香甜可口,好吃极了,可是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我们以后怎么办呢?

  (学生听解说)

  2、主体活动:

  画面一: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画面二:

  听了介绍后,你想到了什么?最想干什么?

  3、巧妙过渡:

  板书课题:松鼠和松果。

  二、第二活动板块:总体感知课文

  1、自由拼读课文。

  2、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

  字音→课文→纠正→交流

  3、全班反馈:

  ⑴ 抽读生字词卡片。

  ⑵ 小组长整理组员的交流情况,反馈已知与未知:

  ① 松鼠“聪明、活泼”你觉得呢?

  ② 松鼠在摘松果时想起了什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③ 后来他们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

  ④ 学了课文,再来说说松鼠是多么的“聪明、活泼”的。

  ⑤ 你平常又是怎么做的呢?

  4、想想你最喜欢文中哪一部分的描写,为什么?

  三、第三活动板块:品读感悟

  1、指导朗读:

  采用引读的方式。

  重点词句:

  “学会了,高高兴兴,一个又一个,那么,眨眨眼睛”。

  读出疑惑与担忧。

  重点段4~6,指导读出活泼、向上,充满希望。

  2、自由读。

  3、同桌来当小老师,小啄木鸟,互相啄虫,治病。

  4、齐读。

  四、第四活动板块:总结延伸,画未来

  多招人喜欢的小家伙呀!我发现咱们班也有许多可爱的小松鼠,你说他们在哪儿?哈哈,对了,就是你们,行动起来吧,可爱的'小松鼠们,比比看,谁做得最好。咱们开始动手吧!以后的是什么样呢?咱们把它画出来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并会书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分组朗读课文。

  2、师生交换读。

  二、学习内容

  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想想说话的方法。

  3、汇报交流:

  重点提示:

  更、主、后、以、意、总。

  4、用生字口头组词。

  三、师示范,生临写

  四、练习

  读句子,把括号里的词放到句子中去:

  1、松鼠走进大森林(高高兴兴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里长出了松鼠(高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学会了摘松果(可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8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9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⑴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真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⑵ 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⑶ 齐读第3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 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 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

  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⑵ 默读感悟:

  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⑶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教学资源

  只有善于向生活学习的人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本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把生活的美丽与丰饶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组课文只是给学生采撷了生活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这些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现建议如下:

  一、编撰生活美文的辅助读本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

  当然,当学生在进行本组口语交际后,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编撰在生活美文里面,让学生一起分享。

  二、开展传递格言小背篓活动

  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开设一个格言小背篓,每天由一个同学介绍一条自己收获的生活小格言,由这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背诵。这就是传递格言小背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肯定能够收获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把大家曾经记诵的格言打印发给大家留做纪念。

  上面两点是我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关于本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议,其实,我们能够实践得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教学设计方案10

  一、教学目标

   ①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学内容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五、教学设计

  1、恰当导入

   ①可以由“海市蜃楼”的画面或图片导人,也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②也可以讲传说、讲故事,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2、课题:山市

  3、学习目标:a.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b.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4、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自学课下注释。

  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览全文,了解全貌②逐词逐句,通懂其义

  a.识记生字词a.分析理解词语

  {b.断清句层次{b.省略补出翻译

  c.朗读按标点c.精读分析理解

  d.难句村出来d.画批圈点小结

  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

  自主学习

   ①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②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

  ③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5、探究想像

  学生讨论后可自讲:

  ①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②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③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6、拓展练习

   ①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7、信息反馈:

  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请学生用画笔或语言描绘出山市奇幻的景象。还要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要求用一课时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抓好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教学设计方案1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又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二、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三、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⑴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⑵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四、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1、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故事导读:

  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3、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话,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五、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口吻下流

  倒霉

  起誓

  简短

  解救

  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教学设计方案1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三、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属于哪一类?(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预设。)

  请选择:亲情

  友情

  爱情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呀,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3、板书课题:牛郎织女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教师按课文出现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人物并板书:

  哥哥

  嫂子

  牛郎

  老牛

  王母娘娘

  织女

  读准字音:嫂子的“嫂”(注音)

  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

  嫂子

  牛郎

  读课文第1自然段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牛郎

  老牛

  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牛郎对待老牛的词,并找出描述具体行动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描写老牛对待牛郎的词,读出相应的句子。

  过渡:老牛对牛郎的好仅仅是“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吗?”

  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在哪个自然段呢?(板书:舔

  教学“舔”字)

  自读自悟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后脑中出现的画面。(鼓励充分想像)

  老牛的这种行为在民间叫什么?(红娘

  牵红线

  牵线搭桥-----为什么叫搭桥呢?)

  (3)牛郎

  织女

  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

  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

  初评牛郎织女。-------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

  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

  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

  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三、小结:

  是呀。如果世界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该多好啊!那样,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就会是天长地久了。

  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请同学继续关注牛郎织女一家的命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故事的内容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

  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

  (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3)坦白,诚实,不隐瞒。

  织女——勤劳

  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天庭和人间比较:

  一样辛苦

  冷漠无情

  真情温暖

  禁锢身心

  自由

  对自由的渴望

  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勇敢:“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叹、钦佩、祝福

  2、分离——王母

  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

  三、质疑,深化

  1、质疑

  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像基于现实。)

  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

  大略地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天上的街市》,感受变化。

  6、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教学设计方案13

  设计说明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学重点应该以诵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据此,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进行说的训练。

  课前准备

  1.(1)课文朗读动漫。(2)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学唱歌曲《找朋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结合图片介绍喜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训练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

  只 种 乐

  (4)认识部首孑。

  (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质疑,畅谈感受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环节就是通过学会提问,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从前喜鹊孤单叽叽喳喳

  后来邻居快乐安安静静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4.出示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说说从这个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再读课文,后来树和喜鹊又有了什么变化?(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7.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8.出示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

  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

  (出示:远亲不如近邻。)

  (2)他们和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3)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9.出示句子: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小结: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指名朗读句子。

  10.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品,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在无声中告诉学生抓住关键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单、居、乐三个字,学生观察。

  2.学生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搜集和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相关的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孤单没有朋友

  快乐有了朋友

  教学反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教学设计方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观察、猜测、推理、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和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借助变一变、找一找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和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一组图形或事物排列中有多个组合的。

  教具准备:花边、图形(教具盒)、复印纸纸、小三角形、磁铁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中感知规律

  1、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的?(猜得真准呀)

  2、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没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

  问:为什么第二次猜不准,而第一次猜的又快又准呢?这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生发表意见)

  3、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规律。(板书:规律)

  4、你观察两条彩带,哪条美一点?(师:嗯,看来规律可以你我们带来美感!)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一)颜色不一样的花边(两个一组)

  1、猜一猜:出示花边红绿红,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颜色的花?(随学生的猜出示花)

  师:你们真厉害,又猜对了,有什么发现吗?(生说)

  2、交流:说说你们的想法。(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的)

  3、变长: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你能把这花边变长吗?

  (生说师贴:先往左贴,在往右贴)

  (二)颜色一样,形状有规律的(二个一组)

  1、找一找: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

  2、全班交流:有什么发现?谁来说说。(苹果都是1个,梨子一次比一次多1个。)

  3、变长:根据这样的规律,如果继续延长,应怎样摆?(让学生报)

  (三)颜色或方向、大小都有规律的(三个一组)

  1、找一找:生找一找有没有规律?

  2、同桌交流:有没有规律,如果有那么有怎样的规律?把找出的规律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找规律)

  3、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四)猜一猜(体验一条规律中一组图形一般要重复出现三次)

  (1)※○ ◎○ □+ ×¥

  (2)○◎ ○◎ ※ ○◎ ○◎ ※ ○◎ ○◎ ※

  (3)#※ #※ #※ #※ #※ #※

  小结: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至少三次)。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书上第88页例1)

  2、我会画:(书上第89页)

  (1)颜色规律

  (2)颜色、方向的规律

  (3)颜色、形状规律

  3、节秦中发现规律

  (1)师拍: ……

  (2) 生接着拍、说说规律。

  问:为什么这么快跟上节奏?(有规律的)

  (3)你能根据这个节奏编一段动作吗?(动作中也可以有规律)

  (4)自己编一段有规律的`节奏或动作让桌猜。

  如:伸伸手、拍拍肩、伸伸手、拍拍肩。。。。。。

  4、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是有规律?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很多规律,有的规律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的,如:斑马身上的条纹、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等等,有的规律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如衣服上的花纹,项链等等)这些规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5、小小设计师(创造规律)

  (1)创造规律:形状、颜色上有规律或别的

  (2)展示作品

  (3)评价作品

  6、机动:欣赏有规律的图片(再一次感受规律美)

  四、课堂总结:这些有规律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有心人!

教学设计方案15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染纸,感受染纸活动的乐趣。

  2、体验不同折法染纸产生的色彩、图案变化,感受对称美。

  3、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二、活动准备:

  盘子、颜料、纸巾若干。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积极参与染纸活动,尝试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染纸,感受其乐趣。

  2、活动难点: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折法染纸所产生的奇妙变化,掌握染纸的折叠、泡染等方法。

  四、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激发幼儿的兴趣。

  (1)欣赏印染作品。

  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案像什么?每件作品中图案都一样吗?这些图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感受色彩、图案的对称美。

  2、谈话讨论,引导幼儿观察美丽的印染作品。

  (1)这些美妙的图案是怎样变化出来的?

  (2)为什么它们是对称的?

  (3)我们怎样才能染出不同的颜色、图案?

  3、尝试创作,鼓励幼儿大胆用多种折叠、泡染的方法进行染纸活动。

  (1)先将纸折叠,把需要染色的部分泡入颜料中,感受纸泡在颜料中的`长短与染色面积大小的关系。

  (2)泡染的面积大,泡染在颜料中的时间就要长;反之,泡染的时间要短些。

  (3)染好后慢慢将纸打开,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4、观看重叠晕染效果,尝试进行重叠晕染。

  (1)尝试重叠泡染,感受同一部分先后泡染在不同颜色中会产生奇妙的色彩变化。

  (2)为了避免后染的颜色完全遮盖先染的色,第二次染色可以不要泡染太深,时间简短些。

  5、请幼儿自由尝试多种泡染方法,并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到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6、分享交流。(延伸活动)

  (1)将幼儿作品放置在展览区中。

  (2)请小朋友互相欣赏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染纸方法,感受染纸的艺术美。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0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0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3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1-2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2-23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1-0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4篇01-2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2-0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2-0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