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8页。
1、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
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含义。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3)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区分5以内的几个和第几个,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教学的难点,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教学时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来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创设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自然的获取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教室里举行一次小小的运动会吧!安排学生看运动员跑步的快慢,看看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的概念。
(二)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运动员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老师找几个平时接受知识较慢的或课堂上不爱参加活动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发奖牌,从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发奖。师说:跑步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行发奖仪式,请学生代表给运动员发奖牌。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请你给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请你给第二名的运动员发奖牌等等。2、送水。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第3个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学生在给运动员送水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个学生给从左数的第三个运动员送水,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把水送给另一个运动员。在学生分辨不清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送水的理由,在两个学生的争论中,同学们理解了从左数和从右数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同时巧设练习,把知识的难点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
(三)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师说: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太阳帽,请各小组长把帽子发给同学们吧。要求:让小组成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游戏,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帽的游戏,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戴帽子。如:给从左面数第4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右面数第2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左数 等。
(四)再设练习,扩展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更深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师说: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表演了团体操,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1)小林的前面有2人,后面有3人,小林这排一共有几人?(2)小红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3,小红这排一共有几人?让个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自身动手操作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的过程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观察,猜测,操作,思考,总结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和探索活动,体现出开放性思维和多元思维并存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亲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情境视频:在图形的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说“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而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根据视频中三角形的对话,顺势引出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二)新课探究
接下里是新课探究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过测量,学生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结论呢?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予指导,讨论过后,请同学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无论学生回答的全面与否,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做出判断,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采用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此环节通过小组合作,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数、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数、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体现正数、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这节课你想知道正负数的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出示本课目标:
1、正数、负数怎么读、写?
2、怎样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数、负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正、负数
1、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三组数据
老师说几组数据,请你记在记录单上,注意你的记录一定要让别人看明白。(附:记录单如下)
教师叙述:
第一组数据:一支球队在比赛中,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第二组数据:本学期,我们班转入2人,转走1人。
第三组数据:王阿姨做生意,一月份赚了4000元,二月份赔了20xx元。
2、展示并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只写数字;数字前面写字;用符号;前面加正负号)。
师选择用文字表示的,用投影展示出来。
问:有没有与他不同的表示方法?学生会出示用符号表示的方法。
问: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这两种记录方法否非常详细,你认为那种方法表示更好?为什么?当学生出现认为文字表示方法比较好的时候,我会这样引导:有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或者出现错别字,采用这种文字表示,容易让别人错误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们就采用不易理解错误的符号记录。
3、认识正负数
你们知道像+3这样的数叫什么吗?(正数)
观察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数字前面带了一个“+”)你会读吗?
生:读加三。
师导读:正三生齐读
象“—2”这样的数是什么数?(负数)
观察负数你发现了什么?(数字前面带了一个“-”)你会读吗?
生:负二生齐读
我们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里)在数字前面,“+”是正号“-”是负号。
4、读统计单里的后面两组数据
5、抢读。-200、+3、8、-5、4、15、-7/8、-2/5、+5、4
问:请读出下面的数,并告诉大家你读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分类贴于黑板相应位置)
师:15是什么数?15和前面的正数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15前面没有正号)这是为什么呢?(在表示正数时,正号可以省略不写)你会读这个数吗?
生:十五
你能总结出正数的读法吗?(读正数时,带“+”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
师: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你能再说出一些负数吗?我们能说完吗?这说明什么?(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正数的个数呢?
观察这些正、负数,正、负数可以是什么数?
正负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三、联系生活,理解正、负数的运用
1、到中国的热极——新疆的吐鲁番去走走
我们刚认识了新朋友正负数,现在我们带着新朋友一起去美丽的新疆走走吧!(出示课件)
(!)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夏季平均气温在38℃左右,盆地中心的气温达到49℃以上,有记录的地表气温达82℃。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堪称中国的“热极”
(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是吐鲁番的日温差特别大。3月份日平均气温在零上13℃左右,日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
(3)四季温差也很大,夏季达到炎热的极致,但到冬季平均气温则降到零下10℃左右。
(4)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而新疆天池则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
师:(1)出示课本信息窗的第二条信息,这些信息中的温度数据你能用正负数表示吗?(学生可能回答: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为什么零上用+13,零下用-3表示呢?你是以什么为标准分的?学生讨论,让他们明白:0度是分界线
“0”刻度下面都表示什么温度?用什么数表示?“0”刻度上面都表示什么温度?用什么数表示?
那温度怎么用正、负数表示呢?“0”是正数还是负数?“0”上面是什么数?0和正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0”下面是什么数?0和负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在正数和负数的中间板书“0”)
(2)再次回到吐鲁番。它位于海平面以下155米,而新疆天池则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你能用正负数表示出这两个地方的位置吗?为什么这样表示?
这里的“海平面”相当于温度计里的哪个刻度?
(3)出示数轴:观察正负数的位置
这个数轴和我们以前见过的数轴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观察正负数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所有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正数都比负数大。
2、正负数的其他运用
我们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高低、地势高低,还有刚上课时说到的进球、丢球、赚钱、赔钱,其实正负数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多这样相反的现象。
(1)如果上车12位乘客用+12表示,那么下车8位乘客用()表示。
(2)于老师家在学校北面1500米,可以表示为+1500米,那么刘晨家在学校南6000米,怎么表示?
(3)王叔叔三月份收入20xx元,支出800元,用正负数怎样表示?
(4)一个仓库,周一进货1000吨,周二出货360吨,用正负数怎样表示?
思考:每一题中的两个量都是什么关系?
说明: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3、带着疑惑和思考来看课本:P60-61、把重点知识用笔圈画下来。看完课本,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自主练习1题和3题2、判断:
(1)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3)0大于所有的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4)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10米表示向东走10米。()
五、拓展知识
了解正、负数的历史课件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生谈感受,思想教育。)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理解的正数、负数吗?
板书设计:
正数、负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加法算:2+2+2=6 。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5+5+5 53;4+4+4+4 44;2+2+2+2+2 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说出判断的根据。
师:小马虎感谢你们帮他解决了难题,他呀非常佩服大家的判断推理能力。说到判断推理,有一个人在这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看!他是谁?(柯南)
给警察叔叔帮忙:
案发现场,从目击证人口中得知作案人是外省口音,年龄是40岁左右,男性,
通过排查找出了一些嫌疑人,这些是他们的身份证号码,你知道作案人是谁吗?
1、110105199311299155
2、420504196806052136
3、310245196902134521
4、332625196712203578
3.联系实际,开阔思维。
(1)了解身份证的用处
师:你们知道身份证主要有哪些用处吗?
(银行取款、邮政取款、坐飞机、贷款、住酒店、登机、贷款、开户、更改户籍资料等。 )
师:身份证能反映一个人的.多种信息,所以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随便借给他人使用,同时今天课上的身份证号码也要注意保密。
师:身份证号码要表达的意思用文字能表达吗?既然可以,为什么还要用数字编码来表示呢?
(用数字能简洁明了的表示一大串信息,不会混淆。 )
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我为十多亿人的信息!可见用数字来反映信息是多么的简洁明了,这也就是数字编码的优越性。(板书:简洁)
(2)走进生活,了解其他编码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身份证上的数字,其实呀,在现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象身份证这样的数字编码,你能举个例子吗?
(邮政编码,银行帐号、电话号码、车辆号码……)(欣赏图片)
四、运用编码,设计编号。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给自己来编一个学号呢?
(出示活动要求:1.这个学生编号反映哪些信息比较好?2.这些信息打算分别用什么?3.代码的顺序怎样编排?)
2、小组讨论:你们认为在编号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简洁方便,有规律,不能重复,唯一)号码上反映哪些信息比较好?(入学年份、班级、学号)
3、学生尝试独立编码。
4、作品展示
5、小结: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时间里就编好了一个学号,而且反映出了这么多的信息,老师一定把你们的这些好建议、好方法转告给校长,让他来采纳大家的这些建议和方法,你们乐意吗?
五、课堂总结,引申探究。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课后调查。
活动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调查收集一些邮政编码,了解邮政编码所反映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 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 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明明要写一篇日记,他还没有学过钟表的表示法,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
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
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 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 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A. 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 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后,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在那一时刻干什么?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中的乐趣。有学好钟表的.欲望。]
四、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六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前一天认识了钟面也知道了整时的表示法。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我的设计上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去主动的获取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初通过让学生帮明明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产生帮助别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的目标性,因而很快地进入了状态。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节课很多知识的总结都是由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操作自己得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拨一拨、认一认,自己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在反复操作中强化学生对半时的印象,但又不觉得枯燥。因为即使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力求多变和有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去巩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课末布置的作业中让孩子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周末,使所学知识能够真正派上用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主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2.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们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4 6 4 + 1 4 8
1 3 7 7 8 3 3 9 7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调查爸爸、妈妈购买东西时是怎样付钱,你能帮他们验算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巧妙地设疑,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加减法,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自由,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愤宽松、活跃。在计算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创新思维。
探究活动
帮小白兔回家
游戏目的
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1.用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8座小房子,在窗口处分别写上算式:“11-9”、“12-9”…“18-9”.
2.制作8只小白兔,小白兔身上分别写上:2,3,4,…,9(如下图).
游戏过程
1.将房子和小白兔分别悬挂在黑板两侧(顺序打乱).每个学生手中都拿着一套数字卡片(2~9).
2.教师任指一座小房子问:这是谁(哪个小白兔)的房子?学生想好答案后,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然后教师将写有相应得数的小白兔和小房子配在一起,直到全部搭配好为止.
教案示例
买铅笔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
学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过生日时最喜欢吃什么?明明也喜欢吃蛋糕.今天,
咱们就和我们的好朋友“明明”一起切蛋糕.
1.出示图片:蛋糕1
2.思考:左边有一整块,右边有一小块,明明说他吃半块就能够吃饱,可以怎样切呢?
(1)把整块蛋糕切成两半拿走半块;
(2)把整块蛋糕切成四份,拿一份和另外的一小份组成半块.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谈话:明明看到你们的口算算得这么棒,想请全班同学参加他的生日宴会!请同学们看看这块蛋糕上还缺少点儿什么?
4.出示图片:蛋糕2
教师提问:明明今年9岁了,需要几根蜡烛?商店里有多少根蜡烛呢?
5.出示图片:蜡烛
教师提问:商店里有14根蜡烛,买走9根,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4-9
教师提问:明明还要再买9个气球布置房间,商店里又有多少个气球呢?
6.出示图片:气球
教师提问:商店里有17 个气球,买走9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9
二、算法多样化.
(一)学习“14-9”的口算方法.
1.教师提问:“14-9”等于几,可以怎样算?
2.学生反馈
(1)方法一:因为9+5=14,所以14-9=5
教师板书:9+( )=14
教师小结:你是用加法来算的,这是一个好方法.
(2)方法二:先用10-9得1,再用1+4=5
教师板书:10-9=1 1+4=5
教师小结:你是把14分成了10和4,先用10-9得1,也好算,也是个好方法.
(3)方法三:14先减4,再减5.
教师板书:14-4=10 10-5=5
教师小结:你是把9分成4和5,先减4,再减5,真是个好方法!
(4)方法四:14先减10,再加1.
教师板书:14-10=4 4+1=5
3.小结
方法一:是用加法来想;
方法二:是把14分成10和4,先用10来减;
方法三:是把9分成4和5,先减4再减5;
方法四:是9离10近,先减10,再加1.
(二)学习“17-9”的口算方法.
1.教师谈话
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4-9=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7-9吗?
2.小组交流
17-9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反馈
5.揭示课题
14-9、17-9这两道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9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十几减9
6.编题练习
除了14-9、17-9这两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吗?
三、游戏:贴气球.
1.讲明游戏规则,帮助欢乐球找到家.
明明把这9个欢乐球都买回来了.他还准备了许多欢乐球想请同学们一起布置房间.每个欢乐球的算式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们把欢乐球贴到相应的大气球下面,得数是2的贴这儿!(在大气球上面贴数字“2”)这是贴3的、贴4的……9的.
2.小组活动
欢乐球就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希望你们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大家看,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和明明一起过了一个多么愉快的生日呀!
教案点评: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课通过创设“过生日”的问题情景,激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5
小学数学教案07-23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08-25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07-15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9-20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9-2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7-1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11-11
小学数学教案4篇11-1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