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27 10:02:1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教程:

  一、深入研讨课文,教师点拨疑难词句

  1、范读课文,阅读时,让学生标出语言节 奏急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分析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特点:语句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 昂奋。

  作用:反映出纽约紧张的生活节奏及 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叠词、叠句及修 辞手法,体会它们的`作用。(见板书设。)

  二、熟读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心态

  1.让学生熟读课文第三段,结合课后练习题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置身于纽约“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之 中,想起了家乡黄土高原的落后,深感 调整脚步、迎头赶上的重要性。表现 出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感。虽身处他 乡,人在旅途,却依然心系祖国,眷恋 故园,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加快现代 化建设脚步,更加繁荣富强。

  三、课堂讨论

  1.师:人类社会进步了,科技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经济发展了,人们 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 可是,在城市里,人们更加忙碌了,压 力也更大了,压抑、恐慌、烦躁时常出 现在我们的周围。同学们,或许你们 的爸爸妈妈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和你们一起去公园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许 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和父母共进晚餐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导向以下主题,即“现代物质 文明有利也有弊,热爱生活,关注身心健康”(由于学生处在初中水平,所以讨论点到为止,不宜深入,否则学生会陷入茫然。)

  板书设计

  1.叠词、叠句

  “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起汇拢到这儿来了!”

  “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动,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特点:汪洋恣肆,不拘一格,增强了语势和力量。

  作用:表现出纽约高楼大厦耸立如群山的雄伟场面。

  2.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

  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c比作“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和“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将万里长风比作“长天巨龙”。

  特点:想象奇伟,意境雄浑。

  作用:逼真地刻画了纽约的城市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后记:本课的教学应牢牢把握三点: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角度;二是培养学生容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三是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把握住这三点,教学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三、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四、分析课文

  1、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3、问题探究

  理解重点句子

  首联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临易水”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人们由此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这是何其悲壮、惨烈!

  五、全文小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蔬菜实物,动物头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师:昨天,我结交了小鸭子和他的妈妈,小鹰和他的妈妈,和他们成了朋友。

  师: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就树立他们自主的意识,总是让他自己去吧!这些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师:今天老师又认识了一位好妈妈,你们想认识一下他吗?想知道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进步》到这篇课文中去认识这位好妈妈,去看看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板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齐读课题。

  (二)观看图画,认识人物,了解课文内容

  1、你们想知道这位好妈妈是谁吗?

  (出示课件,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图片)

  2、认识人物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体课件:冬瓜和茄子让学生初步通过看图片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

  5、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读课文,识字

  (1)指名分段读课文(播放课件其中生字为另一种颜色)要求读通顺。

  (2)齐读生字。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读。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4、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西你有好办法记住他?

  (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旁边有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的图片)

  (2)讨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了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这与课文有什么联系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先自由读,了解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2)师范读,听老师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都是谁说的啊?分别说了些什么?

  (3)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此句话解释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学生理解后,启发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

  (出示课件,课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这点不同)

  (6)师:小燕子发现的这点不同你发现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播放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

  (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

  (3)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

  (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

  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件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

  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

  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指导学生用仔细造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

  1、同桌之间互读

  2、组内读

  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

  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1)会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3)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扩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不足。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茄子

  第一次,大,小

  说得好

  小燕子,第二次,绿,紫

  很好

  第三次,皮有细毛,柄有小刺,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习读书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幼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理解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教学难点:

  对文章最后作者感叹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冲突,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人与家庭之间会有冲突,今天,让我们随美国的伯罗蒙塞尔走进大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吧!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边板书,边提示学生注意“秘密”的写法。)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寻找秘密

  小组合作学习: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提示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叙述这个秘密的语句画出来,并作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3.每组的2号同学读找出来的语句,1号进行概括。(海龟是有自己的生存办法的)

  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这句话。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 (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如果 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三、品读课文,解读秘密

  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指名读第一段,我们是谁?想干什么?

  我们弄明白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了吗?可是在弄明白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

  1、理解蠢事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一说。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成语“蠢蠢欲动”,后来由虫子蠕动时笨笨的样子引申出愚笨、笨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读——

  2、品读救龟

  现在我们就是那些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10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学生汇报

  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这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议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若无其事:若(好象)其事(指什么事?)学生汇报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1)绿龟想些什么?这种想出去又不敢出去就是欲出又止、踯躅不前。

  (2)读这段话

  对于这么危险的`事情,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回答,哪位向导来读一读。(指导读出感情)

  其他人又有什么看法和举动呢?(人们、向导、龟)

  分角色读。

  3、龟群出巢

  (1)在我们的帮助下小绿龟得救了,游向了大海。巢里的绿龟又会怎么样了呢?

  出示: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事实很快使我们明白: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巢里的绿龟原来会想些什么?

  (3)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画面。

  4、引读提升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几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几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鹰飞走了,几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板书:救一只 害一群)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出示)

  “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投:向导_______地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四、回归课题,感悟秘密

  1.同学们,旅行者事先知道幼龟离巢入海这个秘密吗?(不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的错误,我们称为无智之愚;而向导知道这个秘密吗?(知道)。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种错误我们称为有智之愚,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于是作者给我们人类怎样的忠告?出示课件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2.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

  (我懂得了人不能自作聪明,不然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知道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不能随便地去破坏大自然的规律。

  我明白了我们人类不能自作聪明,不然可能好心做成坏事。

  我们要多了解大自然,这样才不会做错事。)

  3.总结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虽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从中我们也知道了大自然的秘密指的是自然规律。我们只有尊重自然,遵循规律,才能正确处理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

  五、拓展延伸,内化秘密

  1、在你身边,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吗?请你举例说说。

  (小鸡破壳,《 拔苗助长》等)

  2、增量阅读

  凯巴伯森林的狼和鹿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凯巴伯人原想智慧地灭狼,却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而受到自然惩罚,绿色消退,枯黄蔓延,葱绿而生机勃勃的森林消失,八千只病鹿,由此可知,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否则,是要受到惩罚的。

  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有时间,同学们多读一读这方面的书,对大自然多了解一分,所得的益处就会多一些。

  六、布置作业

  1、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自然规律 (生存之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9个生字,认读6个生字(含多音字“得”)学习偏旁“三框”;正确读写课后词语,用“立刻”写一句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华佗很聪明;课堂上培养学生认真听和边读边想的习惯;教育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想办法。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华佗很聪明。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标的: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识字,培养识字能力。把理解语言文字与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读本课生字正,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古、代、名、医、斗

  学会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古、代、名、医、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名”的书写“医”的笔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大屏幕)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新朋友,从他的衣着我们就能看出他是古代的人,和我们现在的衣着不同,他是我国古代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华佗,那华佗在小时候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聪明的华佗》。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你轻轻地打开语文书54页,9课《聪明的华佗》。对照拼音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音准确、姿势正确。

  2、刚才你已经把课文朗读了一遍,但是张老师听到有个别同学的读音不太准确,现在请你和同桌之间互读纠正字音,老师相信你能当好负责任的小老师。

  3、现在老师想请几个人来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谁愿意把握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指名,5人),希望在他们读的时候别的同学认真听,看看谁能发现他们读的`不准确的地方。

  4、5人读课文,之后学生纠正,老师。

  5、课文中一些较难读的词语朋友走了出来,想要考考我们,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请你对着大屏幕试着读2遍,出示屏幕:

  华佗有名古代医生办法立刻

  斗得很凶,

  我得想个办法

  (1)咱们请一个同学当老师带着大家来读,如果他读对了这个词别的同学跟着齐读。

  6、咱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到课文中去读,老师相信这一遍你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好、更准确。同时交给你一个任务,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1、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的同学自己先试着用几句话来概括。

  (1)、边读边思考。

  (2)、自己试着概括。

  (3)、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说)你认为他说得好不好,你对他有哪些补充和完善。

  (5)老师:这课文讲的是:华佗的妈妈送华佗去蔡医生的药铺学徒,七岁的华佗巧妙地解答出了蔡医生地“考题”,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最终蔡医生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的事。

  (6)自己试着在和同桌说一说刚才张老师概括的主要内容。

  2、回到文中了解课文内容。(主要读中悟)

  (1)那华佗是怎样解答蔡医生出的“考题”,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的呢,课文的那些段落写了这件事,请你再次的朗读课文之后找一找。

  (学生读书-找一找)

  指名说

  (3、4)

  (2)那华佗面对两只相斗的羊是怎么做的呢,请你放出声音来把3、4自然段朗读1-2遍。

  (3)咱们找2个同学来每人读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认真听。

  个别读音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指导。

  (三)书写生字

  1、课文你们已经读的很流利了,咱们继续来学习其中的5个生字,看看你能不能在这节课把它掌握。

  (出示)古代名医斗

  2、谁能来读读这几个字。

  3、刚才从华佗的衣着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古代,那你知道有名是什么意思吗?

  4、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记字方法,下面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记这些字。

  5、你想教大家记哪个字,谁来说说。

  6、指名说

  7、学生说完之后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8、你能用它来组词吗?指名说

  9、刚才老师已经范写了这5个字,现在请你打开书,认真的观察这5个字在田格中的占格。

  10、观察好的同学可以在后面描一个,写两个。(指导、巡视)

  11、展示

  三、

  这节课你们学的很认真,下节课,咱们继续

  来分析课文和学习的剩下的4个生字。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学生能准确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讲的主要内容,结合课文认识了5个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字义。学生在书写“医”时,写得不太端正,在书写时,还有的学生的笔顺有问题,应加强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送、刻、办、法

  2、正确读可课文中的词语,

  3、朗读课文,并能够结合课文说出华佗怎么聪明,从中感悟于是要想象华佗那样动脑筋想办法。

  学会本课4个生字:送、刻、办、法

  教学难点:

  1、“刻”的书写

  2、能从文中找出表现华佗“聪明”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聪明的华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让学生说。

  3、课文的题目叫《聪明的华佗》,那华佗到底怎么聪明了呢,请你再次的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那些词或句子能够表现华佗的聪明。

  生:1、自由读,画一画

  2、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4、交流

  (1)谁能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注意说完整话。

  第一句: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手各拿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羊看到青草,都急着去吃。

  A、(出示课件)你找到这句话了吗?来再读读。你从这句话的那些地方看出他的聪明。

  B、学生发言,老师适时。

  C、结合华佗当时的表现,你能用你生动的语言把这个聪明的华佗展示给我们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D、自由读―――指名读

  E、,这一自然段有很多地方都能体会华佗的聪明,看张老师大屏幕出示的句子,咱们一起来把它补充完整想个

  F、谁能对着大屏幕读读。

  (2)你还能从那些句子看出华佗的聪明。

  第二句:华佗看了,心想:硬拉是不行的,我得办法。

  A、你从哪体会出来的?

  B、指名说。

  C、指导朗读

  三、“立刻”造句

  1、看到华佗这样的表现,蔡医生的反映是什么,找到这一段,自己读一读。

  2、谁能读一读

  3、蔡医生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那“立刻”是什么意思,

  4、指名说

  5、你能试着用立刻说个句子吗?

  四、学习生字

  1、立刻的“刻”和送、办法四个生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这四个字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你想教大家记哪个字,谁来说说。

  3、指名说

  4、学生说完之后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书空。(重点指导客刻、办)

  5、你能用它来组词吗?指名说

  6、刚才老师已经范写了这5个字,现在请你打开书,认真的观察这5个字在田格中的占格。

  7、观察好的同学可以在后面描一个,写两个。(指导、巡视)

  8、展示

  五、作业:

  写字抄词造句。

  板书设计:

  9、聪明的华佗

  凶办法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参、慈”等12个生字,会写“师、居”等13个字。

  2.学会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说话。

  重难点

  学会生字,能多积累词语,并用喜欢的词语造句子。

  乐学善思办法以比赛、展示的形式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游戏中学生字

  (一)学习认的字

  1.词语卡片出示需要认的字(开火车形式读)。

  2.这些字在文中与谁交朋友,在书中找出词语,读给同学听。

  3.做找朋友游戏(拼音与汉字互找)。

  (二)学习写的'字

  1.指名读“世、界、师、读、”等几个生字。

  2.给这几个字分别扩词。

  3.用“世界”“老师”“读书”造句子。

  4.认识新偏旁“又”“田”

  (三)写字练习

  1.在黑板田字格里,教师范写“学、放、春”,让学生观

  察笔顺,书空后在练习本上写。师强调:在写“妇”字时,“女”字做偏旁时捺变点。

  2.仔细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范字后,讨论其余的几个字怎样书写才美。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应怎样书写,书空笔顺。说说在田

  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这些字才好看。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书写,但离开教师就不会写。教师要在桌间巡视,个别学生做重点指导。

  三、课外作业

  把会写的字每字组三个词。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依据: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则)《期行》

  二、教学目标: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三、教学重点: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2、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难点:激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和感悟文本。

  五、教学方法:活动型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讲故事:《狼来了》。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引入:我们探讨一篇关于“诚信”话题的文章——《期行》。

  (二)、学法引导: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三)、组织探究:

  活动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1)互动求助,读准字音。

  (2)合理停顿,读准节奏。

  A、教师范读:(学生划停顿符号“/”)

  B、分组朗读:(纠正其读音与停顿的不当之处)

  C、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活动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1)生生互动,理解词句。

  (2)整体理解:逐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梳理情节: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反驳,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活动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1)小组复述:组长复述,其余同学补充。

  (2)探究: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都应当讲究诚信。

  活动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1)人物评价: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哪一位?为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2)情境体验:假如你是太丘,回来知道故事里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元方,父亲回来后,你将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来后你又将怎么做呢?

  (3)感悟讨论: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

  (四)、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合作很成功,但愿我们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首诗歌或短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8-21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经典)10-14

(精选)语文教案09-24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精选]语文教案10-13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精选)08-21

语文园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