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2-05-03 14:31:3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合集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合集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世上只有不负责的老师,没有真正的坏学生”,这是从电影中得到的道理。克莱蒙·马修是“一个过气的音乐家和代课老师”,却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可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学生对老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品德。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次,张伯苓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于是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不但不听劝,还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对身体就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问,歉意地笑了笑,答应戒烟,同时也让其他教师一起当众毁烟。从那以后,张伯苓再也不吸烟了,那个学生也把烟戒了。

  教师的品德宛如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样,如果没有马修,谁会相信,那样一群已经被社会“淘汰”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对教师认可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才能。

  “我一看见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一生。此句话出自皮尔保罗一位校长之口。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在他不长的人生中,只有奶奶振奋过他一次,他坚信皮尔校长的话,从此他的衣服不像往常污秽,语言不再肮脏,行动不再漫无目的。经过40年的努力,他成功当上了州长。

  看吧,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幼小心灵的`一生。所以,只要对学生充满希望,就会有创造奇迹的可能。马修老师不仅是电影里的角色,也是现实世界中那些德艺双馨的师者形象化身。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学生对教师钦佩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管教。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到办公室,分别给了他们四块糖。陶行知说:“第一块,因为你比我先到;第二块,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你尊重我了;第三块,你打他是为了正义;第四块,你及时认错了。”听完,打人的同学知道自己错了。这是有名的“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管教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春风化雨,这样才会被学生接受。

  电影看过,感动却久久不能弥散。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克莱蒙·马修之所以打动万千观众,就是因为他用灵魂捧起了更多的灵魂。教师兮,灵魂之工程师,吾信!吾敬!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黑夜,任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

  哈杉,塘底的校长。而塘底学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肮脏——潜伏着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个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开始,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时,一位教师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受伤,当即这位校长的反应是:你知道去诊所有多贵吗?快去敲钟,让大家集合!

  呵,在教师受伤后,他不担心老师的安危,让大家集合,找出元凶。可若找出元凶又如何?惩罚学生吗?可只要惩罚了学生,教师所受的伤就会自动愈合吗?学生们就不会再次“恶作剧”了吗?自然是否定的。

  “你给与别人什么,别人都会还回来的。”无论是善还是恶。显然“犯错—惩罚”这一规矩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阴影,变得黑暗,有报复心。所以从这点看来,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怜之人,在马修老师被开除的时候,马修说你疯了,哈杉说“我累了”。看到这里,很感慨,在故事开始时,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间他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至少说明了他心中还有善良与纯真。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为社会所迫,也许是因为面对那些数不尽的`挫折,一腔热血残温褪尽后,他失去所有耐心与信心,发现犯错—惩罚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变成了一个堕落的疯子。

  在这电影中,只有一个哈杉校长,一个塘底学校,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长和塘底学校吧,很悲哀很无奈。或许他也曾意气风发,热血澎湃,到后来却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热—冷—热,幸运的是马修老师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感化了那群顽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终有怀梦的莲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着世间所有的善与恶——招展纯与朴,善与真。即使不可长,但可存,吾心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这个救赎心灵、充满爱的故事发生在法国一个名叫“池塘底教养院”的地方。

  这个教养院中有一位心胸宽大的老大爷。他在开门时被一位同学的恶心作剧弄伤了眼睛。还有一位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马修老师,他是失败的音乐家,了不起的代课老师。他以爱和音乐拯救了这群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

  当然有学院就会有院长,这个院长自私、冷酷,他相信让学生尝到皮肉之苦就会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反抗。

  在马修老师刚刚入院的时候,门口站着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佩皮诺。一个可怜的孩子,他坚信每个星期六父亲会接他回去。但人们早已告诉他,父母在二战时就已经双亡。

  马修老师听到许多老师在他面前说这些孩子的坏话,马修老师不信,便用宽容的心和音乐来驯服这些桀骜不训的孩子。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感叹道:“一个多好的老师啊,用心爱他们。不管孩子如何不礼貌地对待他,他也不生气。”

  有一次,院长想尽办法拿音乐天才皮埃尔撒气,都被这位善良的马修老师阻止。他不畏惧一切危险,保护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个片段,让我难忘马修老师不顾校长的.威胁,偷偷地在地下搞了一个合唱团。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天才皮埃尔。可以说这个马修老师真是慈祥和善火眼金睛呀!一群差生中都能被练出如此多的精英,谁能不服呢?

  在最后一段学校发生火灾时,一件和马修老师不相关的事却怪在了他的头上。冷酷的校长,把一位好老师逼到无处可逃,被开除。当校长把他开除时,他多想拥抱自己的学生啊!他默不作声地去大门口。这时,小小的窗口飞出60架纸飞机。“这漫天飞舞的纸飞机,是我们对你的敬意。”看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地颤抖起来。

  这是一个用爱和音乐救赎心灵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初听电影的名字——放牛班,我便开始了惬意的遐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是一个顽皮的,自由散漫的,无心学习的,让许多老师头疼的班级?还是一个全部都当“放牛农夫”的班级?春天,给人以生机,给人以活力,拥有着新的面貌。可又是怎么一位老师,为放牛班带来了“春天”呢?带着疑惑与遐想,我观看了这部电影。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其实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现实社会将这位人才埋没在了普通人的行列中。最终成为了一名乡下教师,被调职前往池塘畔底辅育院。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做“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都是顽童和问题少年。到任后,马修才发现校长以暴力高压的手段管制问题少年。犯错-受罚,恶作剧-受罚在这里司空见惯。

  马修循循善诱,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当下这种情况。闲暇时刻,他会创作一些悦耳动听的乐曲,他谱写了专门供孩子唱的`乐曲,他用纯洁的音乐感染了大部分老师。解脱了孩子们心中的束缚,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马修使用仁爱、友善、宽容的方法使我为之感动。

  盖贺克,因为他的恶作剧,麦神父一只眼睛严重受伤。一开始他没有承认,连累另外一个孩子受罚。在前任老师的提醒下,马修知道了恶作剧的始作俑者是谁。他没有将这个孩子交给院长,而是和这个孩子达成协议:照顾麦神父直至他康复。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到了盖贺克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了悔意。

  当马修老师拎着皮箱离开校园时,他期待着孩子们能前来和他送上祝福与告别,可都快走出来了也没有看到,不免有些失落,但当他走到围墙边时,看到了满地花花绿绿的的纸飞机。当他捡起看时,上面都是孩子和他告别的话语,这时,还有纸飞机从孩子们教室的窗户里源源不断的飞出来,接着孩子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和马修老师再见,马修老师的心里充满了喜悦与乐观。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们,善待学生,要有一颗仁爱、宽容之心,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学生们们的认可。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学生们的的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星期六下午,我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法国电影,里面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七十多年前,马修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这是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学校里有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少年,有一个残忍霸道的校长,还有不少冷酷无情的老师,而马修努力对他们进行改变的故事。

  在学校里,马修发现了一个对音乐有极大天赋的孩子,他有着惊人般的嗓音,他叫莫朗奇。马修想改变孩子的命运,从而建立了合唱团。马修看中了莫朗奇的天赋,就让他在合唱团中担任独唱,这让莫朗奇异常高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马修获得了这一群孩子的尊敬与爱戴。看到这里,我为这一群孩子能遇见这么一位好老师而感到幸运,也为马修老师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而感动。

  学校充满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的潜力才会被激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健看老师们怎么去发掘,怎么去教育,充分去发掘孩子的天赋。在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好人,有一颗鲜艳的心,比如说:校长因为受制于学校的制度和学生们的行为影响,变得异常暴躁,常常虐待学生。但在马修的劝解下,他尝试着改变自己,慢慢地暴躁的校长也变得善良起来,有一次被学生的球击中他的头部,但这次他并没有责怪和打骂,而是和他们一起去踢球。

  虽然马修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监,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更没有创造过什么教育理论,但他因为爱他的学生们,所以他努力地改变他们,因此,他就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像马修一样的老师,他们或许有时会因为我们做错了事而严厉的批评我们,实际上,他们是在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子女一般来严格要求我们,只是希望我们变得更好。

  所以,我们应该多体谅、多理解老师,努力学习、争取不断进步,这样才不算辜负他们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最近看了一部法国电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

  此片主要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克莱芒·马修因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克莱芒·马修想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这班问题少年,他开始教学生们唱歌时,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性格的莫翰奇出来捣乱,谆谆善诱的马修老师把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发掘了出来。使他成为世界著名指挥家。

  其中马修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用动人的音韵教会他们成长,用爱的真谛去感动他们内心的纯洁更令我震撼。

  有些人每天都在抱怨,说自己不幸。我们能看见世界,我们比世界上所有的盲人幸运;我们能听得见声音,我们比世界上所有的聋人幸运;我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们比世界上所有的哑巴幸运;我们有一双健全的胳膊一双健全的'腿,我们比世界上所有的残疾人幸运;我们每天都有足够的食物和足够的水,我们比世界上所有贫困地区的人幸运。就以上来看,我们又有什么可抱怨的,我们已经比世界上2∕3的人幸运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呢?

  上帝问一个小孩,“你认为人生最幸福的时候是哪一时期?”小孩回答,“中年,我现在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妈妈每天都有时间看电视。”上帝又问一个中年人,“你认为人生最幸福的时候是哪一时期?”中年人回答说,“老年,我每天都要为了全家努力工作,老年人可以乐享天伦。”上帝又问一个老年人,“你认为人生最幸福的时候是哪一时期?”老年人说,“孩童时期,我现在腿脚不灵活了,没有活力,而孩子们能自由自在的奔跑,玩耍。”上帝叹了口气,“为什么没有人觉得现在的时刻最幸福呢?”

  其实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同样也是幸运的,每一天都是人生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在国庆的八天长假里,我看了许多部电影,有《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但最让我意犹未尽的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

  看完电影,我才知道“放牛班”不是真正的放牛,而是指一帮有问题的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都表现了他们对这个学校有多恨,对这个学校的院长有多恨!而“春天”在这里指“重新”的意思。就像冬天离开了,春天又来了,万物复苏的.情景。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克来蒙·马修是一位失业的音乐家,来到了一所名叫“池塘畔底”的学校,这是一所由粗暴残忍的哈善院长、一帮有问题的少年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教师组成的平静而又冷漠的学校。这个学校有一条规矩:一犯错,就处罚。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三次逃学,经常被院长打骂,最后跳楼自杀了。

  马修老师改变了这一切,他在自己的班级里组了一个音乐合唱团。在调查学生是否会唱歌时,一句都不会唱的贝比诺做了他的指挥助理;一位五音不全的同学被光荣的任命为“乐谱架”。

  马修老师对自班学生犯错的处罚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一次,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刺伤了麦神父的眼角,马修老师没有把这位学生的姓名告诉院长,而是叫这个学生每天都陪在麦神父的身边,直到他的伤全愈合才行。

  这部影片深深地感触了我,让我懂得了:打、骂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是用爱或其他方式去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给予他阳光、土壤和水分,他就能迸发力量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而这些阳光、土壤、水分则是爱,是鼓励、是尊重、是宽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寻找通往彩虹的路,最终会发现春天的到来……”一阵阵优美的旋律从电视里传来,我情不自禁地放下手中的笔,凑到电视机前——哦,原来是《放牛班的春天》。

  光看题目,也许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绝美的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自由自在的牛群、优哉游哉的牧童……但实际上,影片中的孩子们的生活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这所名为“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简直就是一座监狱,高大的水泥墙,厚重的铁皮门,将校园围得铁桶一般。教师们则神情严肃,威严四射,除了大声训斥“安静”“安静”之外,就是用力推搡着孩子,去打扫卫生或是关禁闭。 “一犯错,就处罚”,便是这儿的校规。在这里,这冷冰的、粗暴的一切,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直到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这尘封已久的寒冰才开始渐渐褪去,孩子们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这是一位充满了宽容与仁爱的代课教师:当院长气势汹汹地责问那些孩子时,马修则会努力为他们遮掩,尽管那些捣蛋鬼在前一秒还在惹他生气;当家长忧心忡忡地询问孩子近况时,马修则会努力编织各种理由,帮孩子们隐瞒违纪事件,解除家长的忧虑,维护孩子的尊严……就这样,他以自身的人格和魅力,渐渐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马修,不仅用他自己独有的`方式,引领着孩子们改变种。种恶习,更为重要的是,他唤醒了孩子们心中的对美的渴望。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成功组建了一个合唱团,让孩子们喜爱上了音乐。尤其是皮埃尔·莫翰奇,他对音乐的钟爱和在音乐上的天赋,在马修的赏识与鼓励下,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音乐家。而马修自己,也在孩子们的感染下,重新开启了他的作曲之旅。甚至连那古板的院长,竟也一时一改往日的不苟言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一起嬉戏玩笑了!

  虽然,马修最后被开除了,但作为教师,马修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得到了六十多个孩子的喜爱与尊敬;作为马修的学生,这六十多个孩子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获得了马修阳光般温暖的爱,他们明白了世界不仅仅只有一个小学校那么大,他们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好、爱的美好、世界的美好,还有自身的美好,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马修用爱和音乐传达给他们的。

  高压、处罚,就像阵阵砭骨寒风,它们只会将世界冰冻;而音乐、爱心,却能融化寒冰,编就一幅美好的春天画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钉钉,集体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观影后,影片中的很多情节还在脑中徘徊,结合自己的教育路程,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教育要有宽容之心

  影片中两种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是校长的'那种暴力行动派,二是马修的宽容人性派。校长的暴力致使蒙丹的劣行越来越恶劣,忽视他人的生命,到达杀人放火的地步,他无疑是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影片中的校长也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类教师,他们追求名利,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等同的人来尊重,不把他们当成自己孩子般来爱护,因此,这种教师注定一败涂地。而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他收到了孩子们独特的爱。在被校长解雇时,害怕被关禁闭而不敢出来送行的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带着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不断地飞出来,宛若花儿朵朵,而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皮比诺,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最终,出人意料地,马修果真带他走了。

  二、教育要抓准时机

  影片中,马修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同样,马修把孩子们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在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皮埃尔,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马修看穿了孩子的心,抓准时机,在第一段音乐结束时,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是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涯,我该庆幸,我的孩子们都很健康,很可爱,很聪明。做为老师,固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孩子。既然我不会像马修那样伟大,但我可以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欣赏,相信我也会有属于我的教育精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今天,我们看了场电影。

  这部非常富有哲理性、蕴含着深奥道理的电影,叫《放牛娃的春天》。

  影片描述了马修老师短暂的教学生涯。马修老师,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一个成功的老师。他是孩子们的心理医生,他用善良和音乐来挽救孩子们的心灵。这些原本看似失去希望的孩子,经马修老师的引导,终于踏上了光明之路。

  影片的另一个人物:校长,是一位有点暴力的先生,他只想用各种处罚去改变学生,可处罚就像毒药,本来有点阴影的同学一下子彻底没救了。孟丹,一个爱抽烟的学生,一个欺负弱小学生,最终似乎也被马修老师所感染,可因为一场误会,他放火烧了学校,然后点了一根烟,扬长而去,碰巧,没有学生留在教室。而他离去的样子,似乎是正威胁着校长,因为没有人喜欢这位校长。

  皮埃尔,有着音乐天赋的孩子,最后成为法国出名的音乐家,他的命运,因为马修老师而改变。马修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引导着要被母亲放弃的皮埃尔,进了音乐的大门。

  在马修与皮埃尔的母亲谈话时,几滴墨水莫名奇妙地滴在马修的头上,当着皮埃尔母亲的面出丑,紧接着,就听到打架的声音。不出所料,几个小孩抓着皮埃尔的衣服,往墙上狠狠一撞,另外几个小孩围住他,拳头似乎迫不及待要把皮埃尔的'脸打开花。马修吼道:“你们为什么打架?”只听一个孩子回答道:“他往你身上泼墨水。”其他孩子瞪了他一眼,道:“叫你不要说漏嘴!”当时我的血液似乎停止了,孩子们第一次表达了对马修老师的尊敬,又似乎对这份尊敬十分害羞。

  当马修老师被恼羞成怒的校长开除后,马修老师走过教学楼,却意外发现了从楼上窗口飘下来的信。他弯下腰捡起了信拆开来看,各种各样的字迹,那么眼熟,似乎是他最美好的回忆,他渐渐抬起头,各式各样的纸飞机似乎为他送行,在阳光的照射下,纸飞机闪着光,飞到马路上,飞到大树上,正依依不舍地为马修送行。窗口伸出了孩子们的小手,小手在窗口有力地摇摆着,似乎一点也不害羞了。马修老师捡起信,向前走了两步,又似乎舍不得,只能无奈地朝着窗口笑了笑,然后消失在学校的大门外。

  孟丹被警察抓走时,也有一笑,不过,这一笑不是依依不舍地道别,而是对马修老师的尊敬,在警察押着他的时候,他的头转向教室,缓缓裂开了嘴,然后与警察一起在学校的大门外。

  马修老师是所有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他不想着升官发财,而是用无声的爱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给他们带去生命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今天的教研改了一种新的形式,观看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初次听说还是在一个娱乐节目上,印象中只有那群歌声如天籁般的孩子们,这次借助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欣赏了这部电影。

  在片初是以回忆倒序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群顽劣的孩子各种恶作剧的戏弄老师,同时老师们也在用严厉的方式惩罚者他们,“犯规—惩罚”是校长及老师的口头禅,孩子们的举动就像弹簧一样被压制再反弹。

  终于,主人公马修老师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希望。他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满腹的才华,仅仅是一个落魄的音乐老师,可他的到来就像一汪清泉注入了沙漠,让我们瞬间就发现了这群孩子的优点,他用音乐拯救了这群无人问津孩子。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虽然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但他尽自己所能做着一切。最让我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像马修老师,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让我们坚持着最初的梦想,把爱带给每一个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激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终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之后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期望父亲会来接他。之后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之后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以往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活泼的,就想春天一样。

  面对这样一群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味胡闹的孩子,辅育院的人都采取体罚、紧闭,如果是其他很多老师面对这群孩子,恐怕都只能挠头表示无能为力,可是,马修却不这样认为。他是一个失业的音乐老师,那时的他还不是真正的教师,但他最后成了改变那些孩子的一生,刚开始那些学生们还一如既往的无视着这位老师的存在,依旧我行我素,而马修却用他的宽容来接纳他们,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们也终于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悔过,马修又无意中发现了他们都喜爱唱歌,莫翰奇有着一副好嗓子,马修就在空闲时间、他的课上来给学生排练歌曲,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他们的合唱团实力也逐渐变强,当他们的声音在大礼堂中回荡的时候,那天籁般的、没有杂质的声音,使我沉醉。那发自内心的、对音乐的热爱也溢于言表。

  马修,一个并不出名的`音乐老师,却改变了一群孩子的一生,激发起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也正因为如此,后来的他们在回忆起这位老师时,更多的是对他的爱与尊敬与感谢。感谢他,因为有他;感谢他,因为是他组成了合唱团,使“我们”的音乐细胞激发了出来,感谢他,也因为有他,才有现在的“我们”!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莫翰齐、贝比诺对老师克莱蒙深情的怀念,往事并不如烟,因为改变了这些放牛班孩子命运的人留下的记忆,注定不会被风轻易吹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名字译得很巧妙,单是读着都漾出善意的笑。朴素流畅的影片,连颜色都很节省,尽是饱和度很接近的灰,让眼睛保存着气力帮助嘴角表露快乐或悲伤。

  真诚的电影总是能牢牢抓着你,声色具备的100多分钟后,灵魂才还给自己,任由你品评褒贬,它却矜持孤傲的站在一边,冷眼旁观事不关己。愤怒的咆哮、感动的涕零,发泄的和收拾的都是屏幕前的自己,看似没始没终的循环,催化剂是电影。此时的我反刍般回味着那个100多分钟。没有夺人的漂亮演员,没有花哨的特技拼凑,几个稚气未脱的“问题”孩子,一位已经秃头的老师,再加上干净简单的音乐,涓涓的流淌故事,引不起激烈的哭笑,笨拙的把棱角锉的温和,克雷芒马修是一位热爱音乐的乡间教师,任命到一所再教育学校任教——被称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学生收容中心,充斥混乱暴躁。这里的校长老师愁云惨淡,脸上都是刻板乏味的线条,谩骂和体罚是师生之间唯一的.交流。可爱的新学监无何奈何的看着学生恶作剧一幕幕上演,直到某一天偶然发现孩子漂亮的嗓音。很自然,难得的共鸣,歌唱中的孩子眼神恢复了清澈干净,师生在欢娱的五线谱上学会了理解、宽容和爱。

  很宽泛的主题,但是,消沉灰暗到积极明朗的转变由不得我无动于衷。反复回放着安睡前宿舍里合唱的片段,主唱男孩眼波流动的感恩,马修离职时窗口飘飞的载满孩子幼稚字体和深沉思念的纸飞机,一张张象被时间氧化变黄的旧照片。他们是应该相互感谢的,孩子们帮助马修迎来了“自己的创作春天”,料想更是让他收获了看到他们改变的成就感;孩子们该感谢这样一位伯乐,挖掘出美丽的歌声,还有比歌声更美的崭新的自己。音乐的确功不可没,简单的跌宕成就了剧烈的变化。若是马修换做画家、球手,或者其他什么职位呢,孩子们应该也会很美,爱,才是至根本的语言。或者之前出现或者合作中生成,渐渐就成了依靠信赖,颜色似乎都清新起来。

  电影中总是成就让人侧目的感动,因为现实中的贫瘠,所以让我在这里口干舌燥乐此不疲的絮叨。写这段文字时,一直放着电影音乐,还是会轻易陷入宛如天籁的合唱中,一段简单的快乐,陶醉了他们,又迷醉了多少回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新的学期,让我们回想起曾经的往事;新的老师,让我们回想起曾经的老师,前个学期赵老师伴我们度过美好的半年,如今新来的班主任老师让我们好陌生。

  赵老师对我们多好啊!我们班那时对音乐的感悟特别差,因为我们不喜欢唱歌。赵老师为了让我们喜欢上音乐,还亲自让自己的儿子去上音乐辅导班。而每次在学习时,也顺便听课学习,每节数学课,总要抽出十分钟,把她自己学到的音乐重点传授给我们。她教我们发准每个音名,教我们练习视唱、教我们识谱,我们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在赵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的音乐表现突飞猛进,就连音乐老师也不得不赞叹我们的进步。

  每当想到赵老师,我就会想起那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电影中,马修老师进入这所寄宿学校教音乐。当他看见那些调皮的学生对老师恶作剧时,就下决心用音乐改变他们。当他看到校长对学生们惩罚残酷时,又对学生感到痛惜。在这地狱般的学校里,马修老师用音乐感化学生们,想把他们从地狱拉出来。终于,在马修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从黑暗中和阴影中走了出来,而自私自利的校长,却想依靠他们优美的合唱歌声为自己脸上贴金,最终没有成功。

  啊!黑夜,让我从黑夜中逃出来的马修老师啊,他是黎明中的'希望,他是给我们光明的太阳,是他给我们温暖,最美的“风筝”,你多久回来啊!让我们沐浴阳光的是老师,让我们幸福成长的,也是老师!

  音乐是我们心灵的启迪,是梦想,的港湾,是音乐感化了我们,是音乐让我们茁壮成长,要是我做了一名老师,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生活在快乐中、美好的音乐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