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

时间:2024-05-28 13:26:2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大型纪录片《大国建造》第二季强势推出。这部通过纪录中国重大工程项目关键性施工节点的作品,以其崇高立意、独特视角、优美笔触记录了当前中国部分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艺术性地展现出中国工程建设者的精神风貌,生动地见证了新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本质地诠释出中国社会的发展经验和人民群众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的精气神。

  首先,《大国建造》第二季紧扣时代发展脉络,将镜头对准当前正在积极推进的重大工程项目,聚焦施工难题的中国解决方案,形成本片讴歌时代、讴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赞歌式主题与风格。从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的厦门新会展中心超过18万吨钢结构,纵横而成的超大型闽南大厝置顶工程,到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被设计成河流曲线的S形不规则非对称性斜拉索桥建设;从黄河上游玛尔挡水电站上水库、下水库形成的“巨型充电宝”到深圳地下城市智慧管廊项目;从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解决新疆阿克苏春季灌溉,到广西柳州为混凝土做“CT”扫描为混凝土注入“温情”;从世界排名第七位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无缝大坝浇筑,到白鹤滩水电站最后10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到北京古运河畔的“绿心之眼”……作品全面聚焦中国建造,体现中国创造,展现中国成就。如果站在全球视域的角度,这些有关中国的发展故事,本质地回答了这样一个历史性追问:中国当代的发展成就是如何实现的,它离不开这样四个主题词:勤劳、智慧、勇敢、创造。站在国内的传播角度,本片所讲述的故事又似乎是身边人的普通故事,受众可以从中体会属于这个时代的普通劳动者的自豪与喜悦。从谭培伟蜘蛛人的作业面,到阿克苏做手抓饭的阿布力孜夫妇;从厦门新会展中心项目建设负责人孙德畅,到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项目经理张美飞……这些建设者们从事着不同的专业岗位,但他们有着时代所注入的共性:敬业与专业。这成为中国工程建造乃至时代发展进步的职业伦理特征。

  第二,本片的电视叙事结构,展现出视听艺术语言的特有魅力。镜头的'两极叙事总是那么富有张力:工程的地理地质风貌的全景展现与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困难形成的因果关系制造出强烈的悬念;而工程师与施工人员工程处置现场的特写镜头渲染出任务的艰巨、工作的难度以及处置的专业、艰辛。上述两条叙事线索在片中形成十字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就像一个个游动的坐标,时刻标定着工程进度与施工人员的关系。这使得节目既有时代、地理的宏观感受,又注重施工人员劳作的专业细节展示。这使得《大国建造》第二季各集节目内容形成勾连,叙事风格保持一致。应当强调的是,这样的十字交叉的叙事结构,辅助以同期声的恰当运用不仅仅是本片成功经验,它还体现出当前国际视听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三,本片的解说词值得称道,它鲜明地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要素,甚至不惜浓墨重彩地导入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在国际纪录片创作领域,通常会将解说词的分量尽量压低。这是因为部分创作者认为人类言语解说的过渡介入,会削弱纪录片纪录生活的客观性。在我国纪录片创作领域,这样的思潮源于20世纪九十年代,那时有的创作者甚至提出纪录片应当采取“零度情感”模式,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客观纪录属性。这似乎成为了纪录片创作的基本法则。但是,反复观摩《大国建造》第二季,你不得不为其张扬、华美而又恰如其分的解说词所折服。对于具有宣传属性的纪录片,其解说词理直而气壮地将汉语言中最美丽的辞藻奉献给当代的劳动者、时代的创造者,奉献给时代的伟大工程是如此的恰当。在本片第一季的序曲部分,解说词云:“日月为眸 江山为脉,建造一如笔墨落笔万物山河。鱼群游过百川,灯火如海。马匹踏遍千山,如浪蜿蜒。飞鸟掠过万家的屋檐,也飞入时光的桑田。沧海一愿,大国的建造像纵横的歌赋 ,拨动亿万根心弦。”节目画卷正是从这样的诗情画意中展开。在各集主题故事叙事过程中,创作者更是毫不吝惜笔墨,浓笔重彩直抒胸臆。写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燕尾归脊寓意远方的游子总会在春天归来。”“江苏淮安,张开羽翼。仿佛500年前吴承恩在这里写下的《西游记》未完待续。”写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一部分,百年一沙,绽放出一朵未来之花。”写南京钢铁号高炉十九冶项目“高炉经过大地,它的足迹就是它的诗行。这是全球首例高炉带基础整体推移的奇迹。在人类探索火星的时代,一代代建设者,在时光的熔炉,度过火星四射的年代,以光阴铸就光芒,创造了令人仰望的高度。一如两代高炉之间,心的传承,悄然无声,大地震动。”创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广泛吸收祖国文化的养分,运用汉语言丰富美妙的修辞,毫不掩饰地赞颂这一项项伟大的工程和辛勤的劳动者。它不仅仅没有伤害纪录片客观纪录的真实属性,更体现出磊落的创作态度、情感的真实和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本质真实。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2

  《大国建造》从极限挑战、栋梁之材、锤炼成器、稳如磐石、律动和合、匠心巧思六个层次,全面展现中国建设者所拥有的先进建造技术、坚韧不拔的勇气和信念,让我为之震惊、为之叹服,更为之点赞!该纪录片讲述了全国各地多个代表性新地标建设过程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瘦身”的过程,工程师与研发人员经历无数个昼夜研制出适用于南京长江大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成功的背后蕴藏着他们的智慧与坚持,体现出了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影片给我的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中建集团的一员,工作中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精益求精态度,打磨每一个细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和决心,做好手中的每一项工作,以高度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用热情和智慧为推动公司改革发展不懈努力。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3

  20xx年3月1日晚上8点,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惫,打起精神观看了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国工匠》栏目。我敬佩这10位在自己国家不同行业领域干出卓越成绩的大国工匠们,我感动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艰辛和努力。

  他们当中有为北斗导航等国家重点工程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天眼”射电望远镜装配人,有焊接火箭发动机和高铁的大师级人物、被誉为“世界带电作业第一人”的特高压带电检修工和我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也有敦煌研究院文物修复保护专家,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垄断的技术工人和扎根野外勘探一线和大漠油田的顶尖工匠。他们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攻坚克难,有的几乎用一生都在为国家、为民族的事业和腾飞默默奉献着。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祖国今日的自立自强,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行业接班人。

  从一名焊接绿皮火车厕所水箱、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的李万军,他的'父亲的一封家书成为了他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不屈不挠、不断前进的动力。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儿子,脏或累,活儿总得有人干,要让老百姓坐上世界上最好的高铁”。我不禁想到自己,20xx年4月,我由白班岗位调至三班倒岗位值班至今,我从开始的业务“小白”逐渐成长为能胜任工作的铁路通信人。虽然值班时常会很辛苦,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一次次设备检修、故障(告警)处理和应急演练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积攒经验,坚信着自己所选择的铁路职业和一个合格铁路人应有的能力和责任。

  我将秉承“大国工匠”精神,做铁路改革发展的一颗小小螺丝钉。站好岗,尽职尽责,不断探索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遇,搭乘铁路腾飞发展的翅膀,做一个有梦想敢追梦的优秀铁路人。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4

  大国建造,使命担当。近日,中国一冶深圳公司组织机关及各项目部员工观看纪录片《大国建造》第二季。

  该纪录片以“探寻工程奇迹”为主线,选择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和工程,展现大国建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并通过超级工程背后的凡人故事,礼赞新时代大国工匠在聚光成芒中所展现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奋斗精神。纪录片中,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建设者面临施工高度、施工跨度及特殊天气影响等诸多难题,没有退却,而是用他们的智慧与坚持,解决一项又一项工程难题,建造一座又一座中国地标。

  “《大国建造》纪录片引领我们看到了大国工程背后的建造故事,也向我们展现了近十年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成就。视频中,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施工场景,投射出了工匠们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情怀,也激励着我学习他们的创新与匠心,在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在祖国发展的伟大征途上,踔厉奋发、建功立业。”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一冶深圳公司项目经理王成如是说道。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5

  《大国建造》以“探寻建筑工程的奇迹”为主线,探秘新地标背后“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的奇迹。每一个新地标的背后,都体现着祖国强大的建筑经济实力,代表着中国发展的里程碑,也看到建筑背后隐藏着的每一个奋斗故事。在观看过后,我内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为国家实力的'不断壮大感到自豪,也为作为一名中建青年,能为祖国的建筑事业贡献薄弱力量感到自豪。可以说,《大国建造》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如今,中国也能自信地对全世界展示属于中国建造的奇迹。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6

  视频观赏后内心最直白的感觉除了赞叹还是赞叹,《大国建造》中的每一座中建建筑都无不向世界展示了中建集团精湛的'技术实力和为全世界服务的能力。

  以平安金融大厦为例,平安金融大厦向上突破600米天际线,向下铆进地下深处70米,基坑以连续墙、水泥净浆双重保险措施保护地基和临近6米地铁的稳固性,建设团队以堪比外科手术一样的精准施工,建造起的一座拔地参天的城市地标。高空筑梦,尽显大国工匠本色!愿中建在探索精细化建造、可持续建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继续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光发热,坚定不移地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7

  在雄安站的每一场拍摄都还历历在目,看到成片依然感到震撼,在每一个壮阔的镜头背后,是整个拍摄团队的专业与坚持,更是项目建设同事们经年累月的拼搏付出。还记得去年第一次进入未完工的雄安站内部拍摄,爬着长长的.扶梯来到高架层,头顶是外露的大跨钢梁,雄伟,庄重,承载着千年的梦想。冬天拍摄时,站台上寒风格外凛冽,而庆龙和同事们每天都在偌大的站台来回奔走,凌晨四点还在打着手电检查缺陷。

  在雄安,不论是我们的建设者,还是站台工作人员,甚至是出租车司机,在他们身上我始终感受到拓荒者的热忱,与眼中闪烁的希望光芒,就像结尾说的那样,“中国历史的发展,伴随着无数次出发和抵达,这一次千年之旅,始发站,雄安!”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8

  纪录片展现了建筑美学中的文明之潮、科技之光,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成就,并透过建设者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彰显当代中国的.综合实力和文化自信。其中中建集团承建的成都绿地“468”项目,建成高度468米,超过现有成都第一高楼339米的电视塔。楼顶上的巨大装置,就是高度的生长点,标志着成都开始创造西部第一高。

  中建集团杰出的劳动者,超高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无形中为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塑造一个工匠领袖的形象。这样的工匠精神,亦是一种职业精神,我们会将这样的精神继承并传承下去,坚守工作岗位,为下一个传奇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9

  作为一个建筑类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观看纪录片之后感到无比自豪。

  全部六集节目的主题极限挑战、栋梁之才、锤炼成器、稳如磐石、律动和合、匠心巧思,不仅仅是展现这些建筑的各自特点,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建筑行业人员的工作精神体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个体的梦想的集合,我们建筑行业从人员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和不畏艰险的担当使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付出自己的心血,为拔地而起的一幢幢大楼、一条条马路和一座座桥梁负责,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从而为国家的梦想汇聚力量。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0

  观看了央视的《大国建造》,令人感慨万千,深受教育。从建国之初到现在,见证了祖国从饱受战争摧残到如今的繁荣昌盛。中国发展的速度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基础建设还是经济建设,都在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基础建设,除了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建筑外,高铁建设是我国为之自豪的。以往好几天的路程下,现在用时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唐代诗人李白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开通了高铁,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什么叫中国速度。

  还有超级工程之港珠澳跨海大桥,世界级难题在中国建造师手中一个个被克服,空前的施工难度,顶尖的建造技术撼动整个世界。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1

  《大国建造》以中国建造为窗口,展现当代中国面貌,用伟大工程反映伟大时代。观看时,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属于中国的骄傲与自豪油然而生,不免感叹国家的力量与能力之强大。第一集中展示了“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的修建过程,“陆地预制“和”海上拼装“是建筑技术的革新,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海洋污染。身处于商砼行业,很难不注意到这个成功项目的细节——混凝土桥墩。

  作为中建青年,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行业的技术发展和身负的责任,激励我们做行业里的螺丝钉,艰苦奋斗,贡献青春力量。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2

  《大国建造》为我们展示了能工巧匠的伟大作品,在大自然这幅画卷上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景象,工程的建成源于对大自然的理解,道法自然、巧思天成。高山滑雪中心是中交人经过不懈努力谱写出的`壮丽篇章,作为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符合国际竞赛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无论酷暑严寒,中交人无畏困难奋力拼搏,将这样一个精美的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作为中交的一名普通员工,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高山滑雪中心始终贯彻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交建设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世界上难度最高生态修复最完善的赛道,雪山可以变回青山,整座滑雪中心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匠心凝聚因地制宜,建设还在继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秉承匠心理念,不断学习探索打造品质工程。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3

  我是一个打工在外的贵定人,从小就生长在独木河边的布依山寨喇亚村。前两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建造》里看到了我家乡的巨变,在那里居然建起了一座横跨独木河的阳宝山特大桥,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这辈子想都没有想过这座大桥居然能建到了我的老家。

  在我的记忆里,独木河两岸都是悬崖陡峰,峡谷深沟,我们寨子里祖祖辈辈的人一直都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日子。这里虽然风光秀美,土地肥沃,我们布依寨世代种植的紫皮大蒜和冰脆酥李在当地很出名,但是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交通落后,再好的`山货也只能是自给自足,不能批量运出大山。寨子里的年轻人只能选择到外省打工挣钱,家乡的发展缺少了我们年轻的劳动力,留下老人们在家带孩子,好多田土就慢慢荒芜了。但我们也时常惦记着有一天能回去把家里的农业发展起来,能把我们有名的特产卖到外地去。现在,阳宝山特大桥就建在了家门口,我也不再愁了,昨天我也和家里人通了电话,下个月我就回家去亲眼看看这座大桥,再把家里的产业搞起来。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4

  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反映伟大的时代。我国是世界建造大国,一批超级工程在铁路、公路、航运、建筑、桥梁、隧道等领域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

  中国建筑为实现更加美好人居环境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用“中国建造”体现大国担当。纪录片《大国建造》从极限挑战、栋梁之材、锤炼成器、稳如磐石、律动和合、匠心巧思6个角度全方位解析中国建筑的魅力所在,向我们展示了一流建筑背后的.中建智慧与科学奥秘。从海拔3700米高的西藏到东南沿海的深圳,一座座超级工程拔地而起,筑起中国建筑的一个个建造奇迹,这些超凡建筑的中建匠心,让我们不禁感叹,中国当值无愧的“基建狂魔”称号。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的建筑方式,正不断改变着世界,作为中建人,我们要用真正的大国建造力量筑造世界一流的“中国建造”品牌。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5

  早知《大国建造》来我们贵定拍摄了阳宝山特大桥,一直关心什么时间播放。7月5日看到了节目预告,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旁。当看到阳宝山特大桥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画面,内心无比激动。

  山峰之巅,云雾缭绕,烟波浩渺,更加凸显出阳宝山特大桥的高大挺拔,雄伟壮观。作为县里专职负责的.项目协调指挥长,更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回想起20xx年8月,中交二公局的建设者来到了我们贵定,开始贵黄高速项目建设。踏勘、选线、选址、征地、拆迁、协调……一切从零开始,一个个突破解决。四年酷暑严寒,风霜雨雪,只有经历才有回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在此只想说一个字:值!

  作为地方政府,我们由衷感谢中交二公局广大建设者的伟大奉献,你们是“国家队”“主力军”,用科技创新诠释着国家实力,用极限挑战践行着大国建造。看着即将建成通车的阳宝山特大桥,将打通贵定的北大门,彻底解决贵定北部山区的交通状况,融入贵阳一小时都市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将成为贵定的新地标、打卡地。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11-14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09-06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03-08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05-14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2-03

大国崛起观后感14篇06-18

《大国崛起》观后感12篇06-15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07-28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