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6-14 10:14: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日》教学设计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

  《铃儿响叮当》——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日)——风俗习惯。

  一、了解学习情况

  1、诵读情况(字音、句读、读)

  2、理解情况(元日除屠苏曈曈桃符千门万户—千家万户换与除的联系)

  3、资料情况关于作者的了解

  过渡:四年级的孩子,凭自己就能基本读懂了几千年前的诗文,真是了不起![读诗文]集体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

  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大家的感受?(暖)我们就来找找这“暖”意来自何方。

  二、感受“暖”

  1、“暖意”何处来?

  (放鞭炮的热闹,长一岁的快乐,春风送暖,屠苏的力量,曈曈日,辞旧迎新)

  2、谁“暖”?

  读者“暖”:文字的传递(读:这是汉语言的无穷魅力,这是吟诵千年的经典传递过来的温暖)(男生、女生)[读自己]

  千门万户:普天同庆(读:这是如阳光般普照的快乐,这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温暖)

  作者“暖”:新法推行成功(相关资料)(读: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读作者]

  所有的中国人:文化的传承(读:这是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这是我们华夏祖先传递过来的温暖)

  过渡:看来我们读诗文,不仅要弄懂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还要读读作者,最重要的要联系自己来读一读,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一个作品,它能让所有读它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就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也自然地成为经典之作。今天这首《元日》就这样几千年来温暖着无数人的心,当然是经典。

  三、学法延伸

  我们学习的这24课的课题叫——《古诗两首》,还有一首是什么?(《江雪》)

  轻声地读一遍用一个字说出这首诗传递给你的感受。这个感受又是谁传递给你的?(柳宗元)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何要写这样的一首诗?他又为何有如此寒冷的感受?我们从诗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自己呢?请同学们尝试着用今天读《元日》的方法去读一读。

  24古诗两首

  读诗文

  经典读作者

  读自己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屠曈换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

  3、感受诗中辞旧迎新的愿望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韵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生趣

  师:老师先给大家欣赏一组音乐图片,同学们可要睁大眼睛看仔细哦!

  (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配以欢快的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会联想到什么节日呢?

  生:过年,过春节

  师:你们怎么知道就是春节?

  生:我们过年也会放鞭炮、挂灯笼、贴对联

  师: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过年时常见的习俗。同学们你们过春节还会做些什么呢?

  生:放鞭炮、领红包、吃饺子……

  师: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过年时有不同的习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不同的朝代过年习俗也有所不一样,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那时的人是怎样过年的。

  (板书:元日)

  二、初读古诗,明节奏

  师:请你们打开课本第128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元日》,读准字音。(目光巡视,看谁读得认真、读得好)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谁知道元日是农历的哪一天?

  生:一年中的第一天

  师:“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我们一起读:元日

  师:谁能当个勇敢孩子,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诗,读准字音就可以。(提两三位,相互评价:你读得真响亮!你读得音真准确!你还读出了喜悦之情!老师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出了你很喜欢古诗……)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非常棒,我们像他们一样,一起读。读准,读响。(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关于这首诗,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听

  师:写这首诗的诗人叫什么来着?(故做忘记)

  生:王安石

  师:王安石特别有才华,不仅文章写得好,在政治上也很有抱负,通过他的努力,这一年他终于当上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宰相。这时的王安石特别高兴,心想:手中有了权力,就可以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大年三十的晚上户外飘着鹅毛大雪,户内王安石喝着自家酿的屠苏酒,一杯接一杯。渐渐进如了梦乡。突然一种声音把他吵醒。你听(播放鞭炮录音),好热闹的鞭炮声,诗人睁开眼睛,温暖而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斜射在早已准备好的新春对联上,红红的对联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的醒目。这时的王安石睡意全无,披衣而起开始吟诵:(课件朗读《元日》)

  三、细品古诗,明诗意

  师:现在四个人为一组,根据课件、故事,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写了什么?开始吧!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

  生:爆竹是鞭炮的意思

  师:“爆”字跟什么有关?

  生:火

  师:爆竹原指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后来“爆竹”就引申为鞭炮。(课件配图解释)

  师:“爆竹声中一岁除”中“一岁除”什么意思?

  生:一年过去了

  师:“岁”是年的意思,“除”是过去。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生:“春风送暖如屠苏”就是把春天温暖的风送进酒里。

  师:“春风送暖”告诉我们这时“春风”给人是什么感觉?

  生:暖和

  师:宋朝当时有一种习俗,在过年前用屠苏草泡酒,过年时拿出来喝。喝了这种酒,一、可以消灾;二、喝了这酒全身暖洋洋的,就像春天已经到来。(课件明晰)

  师:晚上下着雪、刮着风。这时的风给人什么感觉?

  生:冷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4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老师把春联放大些,这是古代时贴的春联,写的是繁体字,读的时候是从右到左,(读辞旧迎新)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现在的春联是从左到右读的,这是现在贴的春联,我们看这是同一副春联,这次你能来读一读吗?上下联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呢?我们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岁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三、四声的为上联,下联的年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一二声的为下联。

  3、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在古代大年初一就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起、初的意思。元旦是哪一天?(板书元旦)(阳历一月一日)元日呢(板书元日)?(农历一月一日,就是我们所说的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这是20xx年一月的日历(课件出示,指出元旦和元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篇古诗,(板书宋王安石)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刚快打开书,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爆竹”是什么?(鞭炮)古代在竹筒里装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了。这个字与哪个字相似呢?(瀑)为什么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点水旁?

  屠苏,这就是屠苏,是一种草名,所以苏是草字头。屠苏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这种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赐吉祥。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这天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日,曈字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古代的人喜欢大年初一把大门敞开,迎接初升的太阳。

  桃符,关于桃符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放桃符的神话故事),这就是桃符(示图),后来就是指春联。

  3、再来看看这些词,红色的是需要我们会写的,看看有没有你认为难写的字?指导爆字。(在田字格里写)

  4、谁来读读这首诗?(正音)1-2名

  5、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齐读)。

  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提出来?(一岁除,岁,指年,除,去一年过去了)

  (2)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放爆竹、喝屠苏)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4)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老师也感受到人们当时非常开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和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齐读)

  真棒,从你们的读中老师切实感受到了春节时开心、热闹的场面。

  2、学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在这个句子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吗?那千门万户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迎红日)

  (2)从这首诗里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换桃符)

  (3)你能把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吗?

  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窜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现在就请你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齐读后两句)

  在清脆的爆竹声中,我们又送走了一年,在温暖的春风中,家家户户,合家欢聚畅饮着美酒。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新年第一缕灿烂的阳光,然后用新的桃符换去了旧的桃符,春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喜庆呀!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谁愿意读?

  真好,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新年新气象,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当时宋朝社会很贫穷,王安石正好是宰相,他积极改革,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愿,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祝愿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试着背一背(借助板书和插图)

  不看板书,你还能背吗?那闭上眼睛试一试吧!

  同学们这么短时间就背下来了,真了不起。

  四、适度拓展,积累语言

  同学们,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许多诗人为此写了诗句。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宋代苏东坡的诗(课件:守岁)老师给同学们读一下。你看看这首诗讲了过年的一种习俗是什么?(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过年有许多习俗,我们在十二单元里将继续学习。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苏

  迎红日

  换桃符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元日》教学设计02-04

《元日》教学反思12-22

优秀教学设计01-22

《绝招》优秀教学设计04-29

《桥》优秀教学设计07-27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11-12

中班优秀教学设计12-19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10-14

《蜡烛》教学设计优秀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