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班音乐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老鼠打电话》是一节音乐活动,选自大班主题活动五《什么联络你我他》中。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与同伴,朋友打电话,以电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有时一不小心往往就会拨错号码,就如歌曲中的小老鼠一样,居然把电话打给了一只猫。在设计本节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幼儿的生活性,情节性,游戏性,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运用感官,形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歌曲。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学会有节奏地说对话。
2、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看图谱演唱歌曲。
3、知道做事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活动准备】
《打电话》歌曲《小老鼠打电话》音乐图谱猫和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打电话》入场
1、刚才歌曲中的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呢?那小朋友们打过电话吗?都给谁打过电话呢?如果你想邀请你的朋友来家里玩,你打电话时会怎样说呢?老师引导出: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用图来表示)师幼共同练习打电话。(用轻柔,有礼貌的声音学说)
2、想一想,你的朋友接到你的`电话会怎样说呢?
引导: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用图表示)师幼共同联系接电话(干脆,有节奏的声音学说)
3、师幼共同联系接打电话。师打电话,幼儿接电话。然后互换,幼儿打电话,老师接电话。男孩打电话,女孩接电话。
二、听说有只小老鼠也想打电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图片)
观察提问:
1、小老鼠在干什么?
2、手里拿的什么呢?
3、电话本有什么用处呢?
三、小老鼠到底是怎样打电话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放音乐)
提问:
1、歌曲中的小老鼠在干什么?(出图谱一)
2、小老鼠打电话找朋友干什么?(出图谱二)
3、小老鼠是怎么知道朋友的电话号码的?(出图谱三)
4、小老鼠拨得电话号码是多少?(出图谱四)
5、小老鼠对朋友怎样说的?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四、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老师唱一遍。幼儿听琴声跟唱一遍。幼儿唱一遍(前奏间奏处点头)
五、小老鼠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老师扮演猫表演
提问:小老鼠见到猫会怎样?幼儿学一下害怕的表情。请个别幼儿表演害怕的表情。重点练习吱—喵—嘭。
六、朋友怎么会是猫呢?老师出图谱直接唱最后两句。幼儿听琴声练习最后两句。
七、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加动作表演唱歌曲一遍。
八、幼儿带头饰表演歌曲(放音乐)
九、小结:这首歌曲中的小老鼠太粗心了,打错了电话号码把猫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啊,所以小朋友打电话,做事情要仔细,尤其是119,110,120这些紧急电话不能随便乱打,不然就给自己找麻烦了。
十、一起到院子做“猫捉老鼠”的游戏结束。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胆小鬼》,理解歌词的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观察教师的动作提示,尝试用拍手的方法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的时值。
3、明白自己吓唬自己就是胆小鬼,知道害怕时可以寻找成人帮助。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谈话:你最害怕什么?在你害怕时,你会怎么办?大人怎么帮助你?
2、幼儿用书,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经验,自由谈论“胆小鬼”。
教师:你听说过“胆小鬼”吗?“胆小鬼”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胆小鬼”呢?
(二)幼儿听教师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诙谐的.情绪。
1、师:我要唱一首《胆小鬼》的歌曲给你们听,听完了,请你们告诉我,歌词中说谁是胆小鬼?
师:为什么冬冬是胆小鬼?请你们再听一听。
2、教师投影放大幼儿用书《胆小鬼》画面,并一边唱一边指图。
3、幼儿再次聆听歌曲,跟随教师在休止符处做胆小鬼的表情动作。
师:胆小鬼是什么样?做个动作给我看。
(三)幼儿欣赏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观察教师在休止符处做动作的规律,简单了解“休止符”的意义。
1、师:我有时唱歌,有时做动作。为了告诉你们我休息了多久,我就做了几次动作。现在你们一起来数一数。
2、教师及时将幼儿所数的休止符数量记在黑板上。
3、引导幼儿倾听录音歌曲,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用拍手的方法唱准歌曲中休止符。
(四)教师歌唱,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在休止符处说“怕怕”或做胆小鬼的表情动作。
(五)自由谈论。
教师:你当过“胆小鬼”吗?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在你害怕时,你会怎么办?大人们是怎么样帮助你的?
复习音乐游戏《小兔和狼》。
教学反思:
1、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对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通过幼儿的回答和演唱时的表演也能看出幼儿体验到了歌曲诙谐的情感,达成了第一点目标。
2、第一环节以“打招呼”的形式进行练声,不仅将主旋律让幼儿提前练习,幼儿也有浓厚的兴趣。
3、图片的利用不仅简单、便于操作,也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活动中教师采取图片递减的方式,逐步让幼儿成为演唱的主体,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挑战性也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完整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间奏。
2、大胆用动作表现歌曲,掌握节奏型X X X X¦X—¦。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找朋友》,大灰狼胸饰。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
1、学习第一段歌曲,初步了解歌曲旋律。
2、熟悉第二段歌曲,练习节奏X X X X¦X—¦。
3、学唱第三段歌曲,大胆用动作表现歌曲。
二、完整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间奏。
1、教师完整示范,了解歌曲间奏。
教师:三层楼的小动物都找到了好朋友。我们把它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每段唱完以后还有一个敲门的`节奏,这是歌曲的间奏,等会儿你们唱的时候不要忘记哦!
2、幼儿学唱歌曲,掌握间奏。
3、个别幼儿演唱歌曲,了解幼儿掌握情况。
教师:这首歌曲你最喜欢唱哪一段?你能来试试吗?
教师:你在演唱时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三、游戏“找朋友”,遵守游戏规则。
1、和幼儿一起游戏,了解游戏玩法。
教师:我们在3楼都找到好朋友啦,还有4楼没有去呢,想到四楼去吗?
2、再次游戏,提出相关游戏规则。
教师:小朋友逃回去的时候不能碰到小朋友,也不能碰到小椅子。
3、完整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出示大灰狼胸饰)等会儿大灰狼挂在谁的脖子里,谁就是大灰狼了。等小动物敲好门,大灰狼就要去抓小动物啦!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音乐区投放动物头饰,幼儿尝试创编歌曲,进行表演唱。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运用肢体动作,感受并表现歌曲中休止符和间奏。
3.感受拉拉勾做好朋友的情境。
活动准备:图谱、指偶、钢琴伴奏过程:
一、游戏《拉勾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吗?那我们来拉勾勾做朋友吧。
师:请你跟着我一起做(教师边念边做动作两遍)
师:那我们现在来做好朋友拉拉勾吧!(教师边唱歌边与小朋友拉勾勾)
二、欣赏歌曲《拉勾勾》,理解歌曲第一段
1、教师有表情的清唱歌曲一遍
师:能跟你们成为好朋友真开心,你们开心吗?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好像不开心我们听听看发生了什么!
提问:
师:刚才两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们开心吗?(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歌曲里面是怎么表现出不开心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2、欣赏第二遍,边唱边画休止符。
师:它是怎么表现不开心的? 这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生气了就不说话了,就会做这个动作。你也可以一起生气
3、教师唱歌,幼儿做生气的动作师:哈哈,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也很生气,我的`歌唱得更好了,你们要不要来试一试?
4、大家一起边做动作边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
1、师:两个小朋友生气了,不理对方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重新变成好朋友吗?(补充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出示图谱)
师:谁来跟我拉拉勾(教师与一名幼儿拉钩)师:我们一起跟你旁边的小朋友拉拉勾吧!
师:咦,这中间的四条线什么意思?它们在两段的中间,是让我们休息一下。
师:这首歌真有意思,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是好朋友,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2、出示指偶,师:这两个小动物生气了,我们一起用歌声来帮助他们成为好朋友吧!
三、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儿歌名字叫《拉勾勾》,以后我们好朋友生气了,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重新变成好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7-17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7-27
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及反思01-25
中班音乐教案:《旋转木马》08-31
中班音乐教案设计11-02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15篇)11-13
中班音乐律动教案11-29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15篇10-17
中班音乐教案(15篇)10-24
中班音乐教案《过城门》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