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园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园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园地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德育目标 :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六组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精读课文有《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略读课文有《牧场之家》《麦哨》。课后还安排了本册教材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还有一个词语盘点、一个学习园地。
教学目标1、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学习课文所懂得的道理。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措施本单元教学按搜集资料、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教学时数。10—1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园地教案2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感受人物品质的方式。“识字加油站”要读准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词句段运用”要积累有关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体会故事含义。仿写句子时,要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名言警句,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从人物的外貌、行为、动作等方面感受人物的品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领悟,能和同学互相交流。“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学生基本接触过,能在课堂中和同学交流。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困难。“日积月累”中的几句名言分别选自《周易》《老子》《论语》《孟子》这四部国学经典,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但要领悟其中的道理需要教师课堂提示,学生才能完全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交流、总结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在认读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
3.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4.积累名言。
教学重难点
1.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2.学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3.积累名人名言,了解大意。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课文,学习、了解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为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识字加油站
引导学生借助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重点指导“慷、慨、徊、锲”等字的认读。
3.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安排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先指导学生读句子,找出病句,再根据病因,全班讨论修改方案,最后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修改完之后再读这段话,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在第二题中,主要先让学生读熟句子,体会表现人物行为时运用连续的动作描写,再仿照例句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4.日积月累
先让学生读熟名言,再通过查资料或与同学交流,大致了解名言的意思,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总结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师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2)生交流。
(3)师引导生体会本单元课文在内容上的'共同特点。
①师引导:它们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预设:它们都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2.学习“交流平台”栏目。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师导入:课文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呢?让我一起去“交流平台”看看吧!(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内容。
(3)感受人物的品质。
①师引导:从有关他们的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示例:从哈尔威船长的话语中可以读出他镇定沉着、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③指导朗读,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4)方法拓展。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品质?
示例:“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句话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行为,表现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5)师小结: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同时也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设计紧扣教材内容,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段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再联系自己的阅读实际回顾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多种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板块二
识字加油站
1.交流词语,激发兴趣。
(1)师过渡:刚才我们在“交流平台”栏目里学习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你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了哪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呢?(生自由交流)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识字加油站”,边识字边学词,认识一组描写人物的词语。
2.多种方法识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①师引导: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借助拼音,自己认读“识字加油站”中的9个生字,看看能否把字音读正确。
②生自由练习后小组内交流。
③课件出示生字。
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认读词语。
①师引导:哪位同学已经会认读这些词语了,并愿意领着大家读一读?(师指两名学生领读)
②课件依次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
③师指名认读;生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④师引导: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些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分别可以描写人物的什么。(生交流)
⑤师归纳:“慷慨、贤惠、临危不惧”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品质;“和蔼、彬彬有礼”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神态;“悲戚、焦躁不安、心急如焚”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心情。
⑥生齐读词语。
(3)拓展练习。
①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准确用上这些词语吗?赶快与同学交流交流吧!
②生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③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描写语言:妙语连珠、伶牙俐齿、结结巴巴、对答如流、出口成章
描写动作:指手画脚、手忙脚乱、手舞足蹈、毛手毛脚、摇头晃脑
描写神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闭目养神、得意扬扬
描写心理:心急如焚、忐忑不安、心花怒放、心乱如麻、七上八下
描写外貌:眉清目秀、面色苍白、白发苍苍、面黄肌瘦、衣冠楚楚
3.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学会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还认识了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课余时间,希望大家能积累更多的描写人物的词语,并能学以致用,让你笔下描写的人物鲜活起来。
【设计意图】积累词语,先要过读准字音这一关,因此,教学时,按照“个体自由读—组内互读正音—开火车读”的顺序进行,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2.积累有关精神品质的名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内容。
(1)师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师引导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我们学过哪些修改符号?(课件出示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3)师引导生找出错误。(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常见的语病病因:
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义重复;前后矛盾;成分残缺。
①生自由读这段话,明确病因。
②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修改。
(4)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5)师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病句时,要认真读句子,理解句意;根据病句特点逐项检查,找出病因,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读几遍,看是否与原句意思一致,修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
(6)师引导生进行拓展练习,强化修改病句训练。(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4处错误。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中国美食纪录片。在节目播出的那段日子,每晚10点,许多不计其数的观众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烹饪师加工制作各种美食的画面和香味,垂涎不止。这部纪录片,虽然在介绍中国美食,也是在介绍中国文化。
①生自由读句子,找出错误之处。
②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修改。(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句段)
③师指名读修改后的句子,看看是否与原句意思一致。
【设计意图】要提高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句子中常见的病句病因及修改病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尝试修改课本上的例句,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并在拓展练习中巩固提高。
2.仿照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2)生自由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3)师指名朗读句子,加点词语重读,边读边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4)师表演连续动作,引导练习说话。
①师表演:走进教室,放下书本,环顾全班同学,喊“上课”。
②生练习说话。
③师指名表演:拉开椅子,坐下来,伸个懒腰,拿起一本书,大声读。
④同桌互相练习说话,全班交流。
(5)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蝴蝶飞舞
小男孩打羽毛球
妈妈下班回到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现在请大家任意选择一种情况,想象画面,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②生练习仿写,师巡视指导。
③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蝴蝶飞舞:
一只蓝白相间的蝴蝶,轻盈地从一朵小黄花上跃起,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扇动着双翅,在空中上下翻飞。
小男孩打羽毛球:
他将手中的羽毛球高高地抛起,用另一只手握着球拍用力打向对方,然后紧盯着打过来的球,球又回到了他的面前,他连忙高高举起球拍,向飞来的羽毛球抽去。
妈妈下班回到家:
妈妈下班回到家,赶紧换上拖鞋,走到厨房,系上围裙,麻利地做起饭来。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中描写连续动作的例句引路,以表演、练说等形式,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学习“日积月累”栏目。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内容。
(2)生自由朗读。
(3)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4)了解句意。
①师引导:读了这些句子,结合课前预习时查的资料,你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了吗?
②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意思)
③师引导生归纳名言的共同点。(示例:这组名言都是关于人物精神品质或处世态度的)
(5)反复诵读,积累背诵。
(6)拓展练习。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相关名言?(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2.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组关于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学会了怎样用连续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还积累了一组描写人物精神品质的名言,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词句和方法牢牢记在心中,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教学时,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理解句意,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背诵,并能在实际的生活和阅读中加以运用。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基本放手,每个栏目先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各个知识点,再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交流平台”这一栏目,注重启发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品质及特点,并在平时作文中加以运用。
“识字加油站”主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积累一组描写人物的词语。“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是关于古人读书的成语,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成语故事及含义,从而受到刻苦读书的教育。“词句段运用”的句子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写连续的动作,主要采用表演、小组练习的形式,并在创设的语境中练习描写,学以致用。“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让学生自己去主动理解、记忆、运用名言,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园地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三”主要内容是交流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认识几个古代文人;学习生字;了解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几句名言。重点是练习写诗歌片段,理解并积累名言。
“语文园地三”中的“交流平台”主要培养学生赏析现代诗歌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从例句的感知到方法的指导,层层深入:“识字加油站”从大家熟知的古代文人入手,对汉字进行识记:“词句段运用”中主要对描写颜色的句子进行积累,难点是仿写小诗,指导学生赏析例句特点并进行总结练习:最后在“口积月累”中对关于“诗”的名句的认知和积累,这些都体现了对认知能力和积累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多发现,多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学习现代诗歌的感受。
2.能在了解古代文人的过程中,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朗读并与同学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
4.诵读诗句,了解特点,并尝试仿写。
5.积累名言。
【教学重难点】
朗读并与同学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诵读诗句,了解特点,并尝试仿写。
【教学策略】
1.教学“交流平台”时,结合本单元诗歌,交流学习诗歌时的感受,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2.“识字加油站”列举了8位古代文人,主要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古代文人的同时会认10个字。
3.对于“词句段运用”第一题,让学生与同学交流,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作用。第二题指导学生在读熟诗句的基础上,注意诗句中加点部分的语言特点,再尝试仿写。
4.“日积月累”中,让学生读熟有关诗歌的名言,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学习现代诗的感受。
2.能在了解古代文人的过程中,认识“屈、渊”等10个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我们为什么要学诗?因为“人本来就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栏目看看吧!
(2)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2.引导生读对话,适时提问。
(1)生自由、轻声地读教材中几位小朋友的对话。
(2)交流第一句。
①师引导:第一位小朋友告诉我们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②预设: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③出示课件。
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④师引导:哪些诗句让你感觉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节奏感?能为大家读读吗?
⑤生读诗句后交流。
(3)交流第二句。
①师引导:第二位小朋友解锁了诗歌的什么“密码”呢?
②预设:诗歌表达诗人的感受,有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
③出示课件。
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④师: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吗?
⑤生交流。
(4)交流第三句。
①师引导:第三位小朋友有什么收获呢?
②预设: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③出示课件。
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④你还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诗人真挚的情感?
预设1:“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中,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预设2:“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中,体会到诗人对白桦的赞美与崇敬。
3.延伸拓展。
(1)出示课件《太阳喝醉了》。
(2)生自由读诗后与同桌互相交流,运用学到的方法说说感受。
(3)全班交流,适时评价。
示例1:运用拟人的手法,极具想象,把太阳想象成喝醉的人。
示例2:读起来特别有味道,难怪有人说:现代诗,是语言的音乐,读着这样的诗,觉得很放松。
【设计意图】
“交流平台”栏目是对本单元内容的回顾,教学时重点从感官描写这个点出发,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课文内容加以运用。适当拓展,出示一首小诗让学生诵读体会,以加深学生对现代诗特点的理解。
板块二
识字加油站
1.认识加拼音的字。(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1)生自由认读。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重点检查“渊、仲、禹、孟、甫”)
(3)指导书写“韩、禹”2个字。(课件出示笔顺书写视频)
(4)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2.了解古代文人。
(1)师引导:你了解这些古代文人吗?
(2)生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3)课件出示文人资料。
3.了解文人的代表诗句。
(1)师引导:你读过他们的诗句吗?
(2)师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诗句)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所以在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适时指导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并与同学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
2.诵读诗句,并尝试仿写。
3.积累有关诗的名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
1.导入新课。
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组古代文人,这节课我们在“词句段运用”中去学习一组描写颜色的句子吧!
2.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出示课件)
(1)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强调带点的词句读重些。
(2)师:读带点的词句时,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些词句都是描写颜色的.)
(3)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自由读句子,交流讨论)
示例1: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白桦的高洁。(相机出示:拟人高洁)
示例2:第二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雾的颜色,还突出了它的轻、薄。(相机出示:夸张轻、薄)
示例3:第三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醉人”不仅写出颜色的程度深,还让人感觉那草滩、菜花、湖水是多么富有生机啊!(相机出示:排比富有生机)
示例4:这样描写颜色,不但使句子生动优美,而且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4)拓展延伸。师:你还读过哪些描写颜色的句子?(生与同桌讨论、交流)
示例1:《白桦》第2节: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示例2:《绿》第1节: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3.朗读诗句,仿写句子。(课件出示诗句)
(1)师引导:你认为诗中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
(2)预设:是作者意象的罗列,不是简单的重复。
(3)师: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4)示例:我喜欢第一首诗。因为这首诗描写的是生活中的画面,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情感:对母亲、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读着这首诗,脑海中不禁浮现作者童年在园中、在月下玩耍嬉戏的情景,浮现她坐在母亲的膝上撒娇、听故事的画面。
(5)仿写诗句。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发现原来写诗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你也可以学着写,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诗。
②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③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仿写范例)
这些事——
爷爷的年龄,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写在脸上的皱纹里;
冰冷的雨中,
马儿的年龄,
温暖的双手,
嚼在嘴里的牙齿里;
父亲的怀抱。
树木的年龄,
藏在肚子的年轮里。
【设计意图】
此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句子的特点,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师引导:读着我们自己创作的小诗,才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学习诗歌,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愉悦了我们的心情。诗歌不但能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还教会我们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进“日积月累”,读读关于“诗”的名言吧。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名言。
3.朗读名言。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4.引导理解名言。
(1)师引导:读了这些名言,你对“诗”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2)生交流。
示例1:诗是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的。
示例2:诗是有节奏的,是语言的音乐。
5.背诵名言。
6.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诗”的名言?(相机出示课件)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
诗品出于人品。
——刘熙载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张舜民
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
——迪斯雷利
诗必兼才、学、识三者。
——方东树
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
——翁方纲
诗歌是艺术的女王。
——托·斯普拉特
诗是成熟的理性。
——歌德
7.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在“识字加油站”中认识了许多古代文人,了解了他们的代表诗句,还通过“词句段运用”学到了描写颜色的方法,尝试着写诗,积累了许多有关诗歌的名言。希望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徜徉,读更多的诗,了解更多有关诗歌的知识。
【设计意图】
此板块通过收集、交流关于“诗”的名言,运用反复诵读、讨论探究等方法进一步了解现代诗,达到了积累的目的。
【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交流平台”中的对话,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阅读实践活动,充分地了解诗歌,学会发现诗歌的更多魅力,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画卷。当诗歌中的这些美触动他们敏感的心弦时,他们会欣然产生写诗的念头,在词句段仿写时,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悄然流淌在他们的笔尖。
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进入“词语的感性世界”。通过色彩丰富的词语教学,用色彩装扮语文课堂,我们看到了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教学“日积月累”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背诵,而是让学生透过这些有关“诗”的名言,对诗歌有更多的了解,再让学生谈体会,体会诗“美”在哪里,“情”在何处。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园地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园地教案5
教学目标:
1、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反思:
第二组
教学内容本组有四篇课文、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三大版块。
本组4篇课文,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两篇精读和两篇略读。 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
教学目标1.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2. 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3. 本组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讲诚信故事的,语文园地中
口语交际,要求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每一件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强调学习的迁移,读与说的结合。
4、另外,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有一定的时代感,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良好品质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教学措施本单元教学按搜集像片、课文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教学时数10—13课时
【四年级下语文园地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08-21
《语文园地二》教案11-15
语文园地二教案11-14
《语文园地八》教案11-15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9-11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11-24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12-04
“语文园地”的教学反思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