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范例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认读的16个字中,有的表示动物名称,有的表示植物名称,都是大家熟悉的。
二、观察图画,自由认读
16个汉字上面都有图画,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想想哪些自己熟悉,哪些自己还不太熟悉。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认识图上画的哪些事物,教师相机出示字卡,顺势认读汉字,对图上画的事物还不太熟悉的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指导读准字音
1、让学生先找出标上红色注音的字。启发学生发现这些红色的注音都是学过的音节。
2、教师出示卡片:
lù
má
pí
hé
mǐ
ɡǔ。先让学生认读,再试读这些注音下面的.生字:鹿、麻、皮、禾、米、谷。
3、依次出示其他的字卡。
教师领读字卡上的注音和汉字。
4、重点指导读准带有翘舌音的字:虫、竹;带有平舌音的字:丝;声母容易混淆的字:鸟。
5、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四、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
2、教师领读。
3、边读边体会第二、第四组字的韵脚是u;把握诵读的节奏。
4、在读中了解每个字的意思。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
①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内容。
②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
③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重点:a.培养阅读能力;b.体会语言特色。
设计:
一、导入
1.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1915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3.你知道哪些关于蝈蝈的信息?(可引导学生查字典)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速读课文,梳理信息
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
2.用简洁语言归纳
声、形、斗、食、居
3.作者告诉你们的这些信息,他是怎么得来的?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并说说你的启示吗?(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探究意识)
四、研读,品语言
①师:《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靡世界,不但为小读者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称赞。你能从文中体会到这一点吗?
②再读(默读),探究品味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质疑。
③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
④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引导,注意把握两点:
a.对蝈蝈的称呼:如“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可以再送给蝈蝈其它的雅称吗?
b.拟人手法: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充满喜爱之情。
⑤小结写作特点:语言传神,生动,拟人形象,突出特征。
五、延伸
1.读罢此文,你一定也对蝈蝈多了几分了解和喜爱,假如要你给蝈蝈拍张特写,你最想拍它的什么状态?给你的图片怎样命名?
2.蝈蝈是一种昆虫,你能不能说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呢?(增加知识积累)
3.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你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动物吗?(简述后作课外练笔)
语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搜集调查资料,分组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同一类型的资料整理成PowerPion讲稿。并将小组资料编成小册子。
活动过程
导入
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这则广告从反面人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人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入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
出示活动目标
五个小组分别展示
①广告集锦:
信心型 功用型 对比易记型 超常搭配型……
②校园风:
精选校园流行语,如:哇噻——、酷毙了! 帅呆了! 咆一一
③口语荟萃:
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④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欣赏优秀的店名如家乐福。
⑤网络语言:7456、886、青蛙、大虾等。
根据语言形式分为四类: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的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教师总结
①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②布置作文,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作。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简单介绍作家作品。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略,参见课文分析)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2.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 说话”?
(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浅薄、无知、空虚。)
4.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六、讨论: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四、课堂讨论(先拟发言稿,再发言):
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骄傲与自信的关系)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七、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
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 《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
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 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
预设回答:忧
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
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
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同学们是如何看出来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愁来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啊,在诗中曹操是如何来解决的愁苦的?
预设: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里的杜康代指的是什么?酒。这说明曹操是想借酒消愁了,那酒能不能真正的消解愁闷呀。
预设:不能,那你认为什么才能消除曹操的愁闷。
预设。“是人才。”
→你从哪句中可以看出是人才?
“青青子衿,忧忧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句诗是出自哪儿的?展示幻灯片,补充《子衿》的下一句。指出曹操的用意是:渴望人才的投靠。所以作者的第二层忧是什么呀?
幻灯片展示:贤才难得。
那同学们想一下,作为领导人,怎么样才能吸引人才呀。
预设:给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
→那曹操给那些人才怎么来保证
预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节:所以从这节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有忧愁,了解作者的感情,现在请同学们,我们再把前面的朗读部分,我们合起来读一遍。女生读前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注意把握情感。读完之后,到后两句在合,全班一起朗读。
预设:同学们说一下,是不是比前面进步,很好,值得鼓励。
小导入:中国诗歌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情感都是贯穿其中,那我们在往下学习作者的忧思之情是如何贯穿到下文中的。
让一个学生来朗读一下下半节。
→哪个同学能不能和我们说一下第二节首句中的明月作者用意何在?是不是真的像上天去摘取天上的明月呀。
预设:是用明月来喻指人才,指出人才难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反复地歌咏着渴贤之忧啊。
但接下来作者却写到了什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哪个同学来说一下这句是表明什么的。
人才来归顺曹操了,那人才都来了,曹操还忧什么?
三忧功业未就。
→对人才的忧思,贯穿了全文,但第二节有一处是作者写作者的欢喜之情的,是因为人才来和他交心,来归顺他了。同学们看是哪句?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那人才都来了,作者还忧什么呢?
三忧功业未就。
小结:所以人才的忧思,人生的苦短,都是因为功业未就,因此曹操为了自己的功业,他又对哪些人才伸出了橄榄枝?曹操是如何说的?
预设:“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那些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贤才们。
→ 这里曹操站在那些贤才的角度去虑及他们的前途,把贤才的煎熬变成当成自己的煎熬。这里曹操换位考是替贤才担忧之外,他是否还有另一层意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用了两个典故,一周公自喻,说明自己有周公一样对待人才的心,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所以我会重用贤才的。
小结:1、曹操说歌以咏志,那这首诗曹操抒发自己的忧思之愁是为了表明什么志向?
招贤纳士,统一天下。
2、中国崇尚一句话:“文如其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总结:幻灯片展示。
播放电视剧《短歌行》主题曲,引入到曹操英雄的形象。
背诵。
课堂总结:曹操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民间文化上,都是以奸臣、逆贼的形象示众,但从我们的文学作品里我们还是能看出曹操他是一个有志向、有追求的英雄。所以同学们看文学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去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导语。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可小组,也可同桌完成。)
(一)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三、细读领悟,完成以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一)瑞典政府和人民为了救助燕子,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从他们为燕子做的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汇报交流结果。
(三)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与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指导学生板书)
人-----------燕子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一)1、导语: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于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燕子的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呢?(小组合作)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引导想象,对课文内容做补充,丰富课文的内容。
1、(看课文插图)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3、获救的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它们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1、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想说些什么吗?
2、教师小结。
3、老师的话。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认知:学会本课5个生字,积累“大摇大摆、容光焕发、悠闲自得”等词语。
操作:1、能根据预习要求,读懂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读出每个人物的不同语气。
3、学会用“但是”说一句句子。
情感:体会小贝当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创新:模仿文中人物的口吻分角色朗读课文片断
教学重点:
读出每个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体会贝当渴望长大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大家平时看到家里谁常常刮脸?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刮脸吗?(交流)
2.师:原来刮了脸以后脸看上去更光洁,干净,要比先前精神多了,可以说是容光焕发。(出示:容光焕发)
3.学习生字:焕。
1)出示生字:焕请小老师领读。
2)指名读。
3)齐读。
4)交流记法。
5)在哪些情况下人们还会容光焕发呢?(用“容光焕发”说一句话)
4.师:一般只有大人才会去刮脸,可今天有这么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也想刮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出示课题:4.刮脸)
师: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听清楚这个小朋友是谁,他在哪儿,想干什么,后来怎么样?
2.打开课文,边默读课文边思考:小贝当为什么要求理发师给自己刮脸?(交流)
3.默读课文1—5小节,想想小贝当到理发店到底去干什么?(剃头)
4.学习“剃”
1)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
2)交流记法。
5.师:小贝当剃了头以后还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理发师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6—10小节。(交流)
出示:那位理发师正悠闲自得地看着报纸,店里其他客人都一个接一个走了,只剩下小贝当一个人,傻乎乎地躺在椅子上。(点击“闲”)
6.学习“闲”
1)小组读,开双轨火车读,齐读。
2)区别“闲”、“闪”、“闯”。
7.指名读第8小节,齐读第8小节。
三、细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1.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小贝当是个怎么的人?(生交流)
2.课文抓住小贝当的表现来写的。(板书:语言、神态、动作)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小贝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
1)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小贝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用“﹏﹏”划出。
2)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句子突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3)大组交流,边交流边读句。
A.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嚷道:“我要剃头!”
“大摇大摆”是什么意思?(用动作来理解,说明很神气)
“嚷”换成“说”好吗?
指名读A,齐读A。
B.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对老板说:“我是大人了,你该叫我贝当先生。”
(样子、语气都非常老练)
C.他指指边上的那位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齐读C
D.小贝当大声喊道:“理发员,你怎么还不放下报纸,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才刮脸呀?”
小组赛读D,男女生对读D,齐读D.
E.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1)指导朗读。(“但是”表示意思的转折,说明小贝当样子老练,像一个小大人)
(2)学习用“但是”说一句话。
3.过渡:课文除了写小贝当外还写了老板和理发师,他们又是如何对待这位“小大人”的呢?
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他们的句子。
1)出示相关内容。
2)指名读。
4.小结: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各自特点,我们以后写作中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5.分角色配合读全文。
1)小组准备。
2)小组赛读。
3)师生配合读全文。
4)个别学生分角色读。
四、复习巩固。
1、出示:选字填空。
闲闪闯
南京路上有一条步行街,街上的霓虹灯()烁,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绝不会受任何车辆的干扰,因为这里是禁止一切车辆()入的。步行街可真是休()的好场所!
2、做“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游戏。(找出错别字)
出示:(第一组)剃刀境子讨论容光换发
(第二组)环镜车轮传剃调换
五、练习说话。
收集小笑话,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可以是听别人说的,也可以是书报杂志上看来的,然后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大家觉得谁讲的笑话好笑,就授予他小笑星的称号。
语文教案 篇8
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
2、合作探究掌握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
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呢?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
大家来看这个题目《宇宙的边疆》,很明显,文章的对象是宇宙,那么老师请问一下大家,宇宙有没有边疆?带着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从文中让我们来找出答案。
2、整体感知
1) 作者介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而本文正是作者对《宇宙》的解说词。
那什么是解说词呢?
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经常出现在运动会、晚会等场合
2)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
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9)--恒星(12-14)--太阳系(15-16)--地球(17、18)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
星系 星系(7-9) 离地球80亿光年
本星系群(10) 离地球200亿万光年
银河系(11) 离地球4万光年
太阳系 彗核 离地球1光年 由远到近
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
1、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2、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符合宇宙演化规律。
3、其次大家都知道,这是电视解说词,解说随着摄影镜头缓缓推进,解说与画面同步协调,表述清晰。跳出宇宙之外,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4)那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议论与抒情的句子 ……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作者对人类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议论与抒情句子的作用:
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
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5)通过通篇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解说词三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的对象、 清晰的顺序、优美的语言
6)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咱上课之前提出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疆?
有,是暂时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
没有,是扩张的;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所以面对未知的宇宙,主动权在人类手中。人类是勇敢、光荣的,我们以我们渺小的身躯,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广阔的宇宙的未来……
4布置作业;最后,老师布置一个作业来结束今天的课程,学习《宇宙的边疆》这篇解说词,大家来为我们的校园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写一篇解说词,同时注意解说词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大胆想象,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难点
通过自己的,把童话故事或天文知识讲清楚、讲明白。
乐学善思办法
阅读关天文知识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产生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又到了单元轻松说话的时间了,猜想一下我们今天说的话题是什么?对!我们所学的第一单元内容是围绕“日月星”来编排的.。课前让大家理有关日月星的资料及童话故事,你们找到了吗?(同桌互相检查)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就以“日月星辰”为主题,开个故事会好不好?
2.板书课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由读书第10页提示,边读边想:本次说话的内容及要求。
2.指名读提示。
3.汇报交流本次说话的内容、要求。(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三、你说我说日月星辰
1.组内按要求逐人进行练说,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2.(教师说明本次要评定的奖项“最佳故事奖”)各组代表上台说,其他同学倾听评议。
3.评奖。把掌声送给他们,同时也送给认真倾听的你。
四、扩展训练
1师:刚才大家听到了许多关于日月星辰的故事与天文知识,你想把刚才听到的记住吗?想把这些故事讲给父母、亲戚、小伙伴们听吗?那该如何介绍呢?这次表演我们也同样设有“最佳表演奖”,加油啊!
2.情景模拟练习。(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谁愿意上前面来表演一下?(指名表演,表演后)
4综合,评出“最佳表演奖”。
五、交流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获奖的同学说点什么?
2.师:这次活动,同学们表现得积极踊跃,你们知道的真多!老师也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还知道许多天文知识,可以看出你们平时就喜欢读书,相信这种好习惯会伴你们成长,成才!自然界有许多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现在的你们应该怎样做?别忘了回家后把你学会的故事或天文知识讲给家人听。
附:板书设计
你说我说日月星辰
要求:神话或民间故事
1.内容天文知识
2.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
3.态度要自然大方。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认字8个,写字6个;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① 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
②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学习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情景模拟、感情朗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演示、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鹿与猴的动画),问:它们各有什么本领?
2、揭示课题:比本领。
二、初知文意。
1、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明白大意。
2、小组代表发言,讲讲课文内容。
3、教师小结归纳。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学习生字词),同桌互相认读。
2、自由拼读。请小老师教读。
3、注意个别难字的读音。引导评议,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出示生字卡片进行开火车游戏。
5、游戏,摘果子。出示挂满果子的大树,请学生将写有生字的果子摘下,组词,并说一句话。对表现好的同学奖给聪明星。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后回答问题:梅花鹿和金丝猴是怎么比本领的?
2、大家认为最精彩的内容在哪里。
3、学习课文2、3、4自然段。
① 谁来读第2自然段。听后请评一评:a他读梅花鹿读得好,起先的梅花鹿是得意洋洋的,十分骄傲,后来的梅花鹿是垂头丧气的。b他读金丝猴读得好,读出了金丝猴的着急。学着他的样子再来读一读。师:现在老师考考大家,得意洋洋、垂头丧气、团团转是什么意思?请说一说、演一演。小组进行说和演,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演,全班齐读。
② 谁来读第3自然段。听后议一议:怎样读出大象伯伯的慈祥?指导个别读。进行小组赛读,全班朗读。
③ 谁来读第4自然段。听后请评一评:a他读得好,读出了高兴。b他读得好,读出了成功、快乐。师:大家评得很好,你们也带着快乐来读一读好吗?全班朗读。
④ 他俩一下子明白了,到底明白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才能摘到果子)。
4、齐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鹿和猴谁的本领大?读后讨论、交流、汇报,师小结。
5、表演读全文。
五、延伸。
1、课件演示: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必须要合作才能完成?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合作完成,比如小组合作学生字、打扫教室卫生、踢足球、跳橡皮筋我们要愿意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合作。
附:板书设计
比本领
梅花鹿 金丝猴
↘ 摘到果子↙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合作才能完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8-21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经典)10-14
(精选)语文教案09-24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精选]语文教案10-13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精选)08-21
语文园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