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整理袜子的方法。
2、在集体活动中,听清老师的要求。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和老师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一对对的袜子。
2、环境创设娃娃家,放折好的袜子的2中盒子,蜂窝形和框形。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从外面回家)
师:宝宝们,我们回家拉。看看这里是什么呀?
幼:袜子。
师:袜子,今天请宝宝帮妈妈收袜子。记着哦,每个宝宝帮妈妈收一只袜子。(反复提醒幼儿,帮妈妈收一只袜子)
收好袜子,放手里,不要抢,收好的到妈妈这来。
师:看看手里的袜子,这些袜子怎么样呀?“圆圆的头,摸一摸”“圆圆的鼻子,真好玩!”
二、找袜子,学习折袜子
师:嗯~你们听,袜子宝宝在哭了?!妈妈听听,袜子宝宝为什么哭呀?哦,原来呀,袜子宝宝说,她找不到自己的朋友了,她说她的朋友和她长得一摸一样。你们帮袜子宝宝找她的朋友,好不好。袜子宝宝的朋友在哪里呀,看看,咦,你们有没有找到。
幼:“我找到了。”
师:“在哪里?”
幼:“在那里”
师:嗯,在那里,好现在听妈妈说,我们一起拿着手里的袜子,去那里帮袜子宝宝找朋友,好不好,记住一定要一摸一样的才是袜子宝宝的朋友。看看谁还没有找到,找到的做到小桌子上等妈妈。“和袜子宝宝说说悄悄话,看看袜子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图案。说好了悄悄话了没有呀?袜子宝宝现在说她累了,想休息休息。一起折折好。”
儿歌:(2种方式,边念儿歌边动手折袜子。反复练习和个别指导。)
两只袜子手中拿,
圆圆头,碰一碰,
平平角,碰一碰,
圆圆的鼻子亲一亲,
然后请你弯弯腰。
(然后请你卷起来。)
三、整理归袜:送袜子宝宝回家
1、2个不同的家:蜂窝形和框形,幼儿先自行探索,什么样的袜子该放哪里,再由老师指导卷的竖起来放蜂窝形里,平整折的'放框形里。
四、巩固着袜子,并找家。
幼儿回三个娃娃家,帮妈妈把家里的乱袜子折好,并按卷起的和平整的分类送回家。
【活动反思】
优点:
1、从选择材料上,袜子,生活中幼儿较熟悉的。在活动中,也能给幼儿提供自己操作的机会。目标制定符合小班:尊重幼儿、保护幼儿受教育需要,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习惯等纲要中的要求。
2、环节设置从情境导入——学习折袜子——整理归袜——巩固折袜子并分类,环环紧扣。
3、教态还算自然,在幼儿学习折袜子时,教师运用儿歌的形式,而且儿歌的内容实在,浅显易懂,边念儿歌边动手操作,容易幼儿理解,在操作中,有幼儿说“我不会。”我没有忽略他,而是及时反应;有幼儿有自己的折袜子的方法,我也能给予表扬。
缺点:
语言等可再度精炼,老师预设用妈妈的角色贯穿整个活动中,想制作一种亲切感,可是运用的不是很好,有时会在妈妈,和老师两种角色中徘徊。情境导入,角色引入,有利于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研究,将这方面做的好一点。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内容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教态自然,能根据活动要求,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从幼儿的生活培养入手,创设活动情景,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了如何整理袜子,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显得轻松愉快。活动目标和环节设计比较合理,目标在环节中得到体现和完成
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为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能在活动有所提高。在让幼儿掌握整理袜子的时候,教师创编了相应的儿歌,让幼儿在眼看、耳听、手动的三重结合中学习整理鞋袜。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很快就学会了袜子的整理方法。
在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开始先让幼儿挑选了一只袜子,然后在设置的情景中再去找到另外一只袜子。此处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地方之一,他们会说少了一只,接着积极地帮着寻找。而老师可以从两只、大小、颜色、花纹等角度帮助幼儿理解“双”的概念。这环节很自然的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通过先只有一只袜子的形式,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而他们的兴趣特别高涨。同时通过整理实践孩子们也懂得了卷好的袜子放在有格子的收纳盒里看上去比较整洁,而对折放平地袜子看放在方形盒里比较整理。整个活动过程,老师始终处于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环境提供者的角色上,在细致的体会幼儿反应的同时,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在自身和环境的互动里,从层层深入的体验中,深刻的领会了一双袜子的含义。对他们来说,愿意获取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亮点:接近幼儿,游戏情景化。比如对双的概念的理解,能和具体的事物相联系,有美感,来自于孩子。这样对小年龄的儿童是很适宜的。整理袜子这些生活场景小班孩子都能接受。活动中还有对操作技能的经验,如翻的动作,卷的技能的交流等,社会性情感自然地蕴涵在里面。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被自然地整合在活动中了。
不足:教师给幼儿概念及用语方面应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教师在总结“这个盒子叫蜂窝型”盒子,“蜂窝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不能理解的,教师可以直接说这叫“收纳盒”这样孩子们就容易理解了。
建议:在活动区游戏中可加强幼儿在这方面的感知。这些都是一种体验感受,在活动中推动了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初步尝试折、剪、粘的技能;学会剪四瓣花。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点:折、剪
活动难点:幼儿剪纸时要特别注意四层一起剪
活动准备:
1、课件《欣赏剪纸》、剪纸作品
2、剪刀、正方形彩色纸、铅笔、胶水、棉签、放废纸的筐子
3、大张剪贴画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剪纸作品实物,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剪纸艺术。
(1)、古代剪纸艺人,让幼儿知道剪纸艺术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
(2)、认识剪纸的工具。
(3)、欣赏剪纸作品:传统作品——连年有鱼
现代作品——奥运吉祥物福娃
幼儿作品——四瓣花
3、教幼儿剪四瓣花。
(1)、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刚才我们看的剪纸四瓣花漂亮吗?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2)、学习折纸的.方法:
——因为我们四瓣花的四个花瓣是一样的,所以先要将这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同样大小的四个小正方形,谁会折?
——请幼儿自己试一试,折一折。
——请一位幼儿讲解自己的折法。
——教师示范折法。
——幼儿练习折纸。
(3)、教幼儿在折好的正方形四个角画上线。
(4)、学习剪的方法:
——强调正确的握剪姿势。
——教师示范剪的方法,提醒幼儿要特别注意四层一起剪。
——幼儿练习剪四瓣花。
4、学习粘贴四瓣花。
(1)、教师出示大张剪贴画:
——老师这里有一张画,这个花园里只有一朵花,它太孤单了,你们愿意把自己的花贴上去和它做朋友吗?
(2)、教师示范粘贴的方法。
(3)、请幼儿进行粘贴。
5、总结讲评并展示幼儿的作品:
(1)、总结讲评:
——你们看这幅画美吗?喜欢吗?
——我们班小朋友的手真巧,都会剪四瓣花了,以后我们还要剪很多其它的东西,你们想学吗?
(2)、将作品张贴在教室墙面上。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的快乐。
2、逐步积累幼儿洗澡的经验,培养幼儿讲卫生、勤洗澡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洗澡》PPT、《我爱洗澡》音乐。
2、各色沐浴球人手一个、自制淋喷头一个、浴巾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导入活动。
T:看,谁来了?小熊去干什么呢?你们来猜一猜。
小熊手里拿的什么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原来小熊是去洗澡的。看看还会有谁去洗澡呢?
出示图二,幼儿讨论。
2、交流洗澡的方法,积累洗澡的经验。
(1)T:(出示图三)洗澡时我们先要干什么呢?(把身上先淋湿了。)
出示淋喷头,做一做淋湿的'动作。
教师将淋喷头举到幼儿的头顶,说:洗一洗,转一转,把我们的身体都淋湿。
T:你们的身体都湿了吗?接下来要干什么呢?(幼儿讨论)
(2)T:洗澡时会用到什么东西呢?
结合PPT中图四,让幼儿讨论回答。
T:洗澡时,要洗了哪儿呢?
结合图五,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并听音乐来进行表演。
(3)出示图六,T:我们身上的泡泡越搓越多,看小动物们都不见了,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呢?你们能帮我来找一找吗?
幼儿找图中的小动物。
(4)出示图七,T:身上那么多泡泡这可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把泡泡弄掉呢?
幼儿讨论。再次拿出淋喷头给宝宝们冲一冲。
(5)出示图八,T:身上冲干净了,接下来要干什么呢?
教师用浴巾给宝宝擦一擦。
(6)出示图九,T:澡洗好了,我们要干什么呢?幼儿看图讨论。
3、讨论:我们为什么要洗澡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体验洗澡的快乐。
T:洗完澡可真舒服呀,让我们回去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案02-28
幼儿园小班教案【热门】06-19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06-19
幼儿园小班教案【热】06-22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教案07-26
(荐)幼儿园小班教案09-15
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03-17
【精】幼儿园小班教案06-18
幼儿园小班教案【推荐】06-19
【荐】幼儿园小班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