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技能,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3、领悟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内容简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计算技能,本节学习的计算是关于纯物质的计算,以后还要学习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本节内容是以后学习有关计算的基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紧紧抓住化学方程式中反映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是进行计算的基础和关键。
重点难点解析
1.书写格式规范是本节的重点
2.含杂质的计算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3.关键是明确解题思路:
(1)审题
(2)析题
(3)解题
(4)验题
4.容易发生的错误:
(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等代入;
(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
(5)计算不认真、粗心大意,如求算式量出现错误等.
命题趋势分析
根据一定的条件,求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一定条件,确定某化学式;进行有关含杂质的计算.
核心知识
一、涵义: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二、步骤:
1.设未知量X
2.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质量比;并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写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4.列比例式
5.解比例式,求出本知量
6.答
三、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在熟悉了一般的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基础上,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典型例题
例1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多少g?氧气多少g?
分析本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同时求两种生成物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同时设两个未知全,分别与已知量列比例式求解.
解设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氧气的质量为y.
2H2O2H2↑+O2↑
36432
10克xy
==
∴x=1.1y=8.9
答:可制得H21.1g,O2为8.9g.
例2下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加热12.25克KClO3,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g
KClO2KCl+O2↑
122.532
12.25gx
=∴x=3.2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3.2g.
(1)错误原因;(2)改正.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发生5类错误,本题的错误在于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解(1)化学方程式末配平;
(2)设反应后可制得O2的质量为xg
2KClO22KCl+3O2↑
2×122.53×32
12.25gx
=∴x=4.8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4.8g.
例3把干燥纯净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3.32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g.48克,求①生成氧气的质量;②剩余物质各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
分析MnO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13.32g-9.48g=3.84g,这3.84g就是放出O2的质量,这也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O2=13.32g–9.48g=3.84g
设生成物中KCI质量为xg
2KClO22KCl+3O2↑
14996
x3.84g
=∴x=5.96g
MnO2的质量9.48g–5.96g=3.52g
答:氧气的质量为3.84g,剩余物为KCl和MnO2质量分别为5.96g和3.52g.
例4在标准状况下,6.2g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能生成P2O5多少克?(已知标况下ρO2=1.43g/L)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单位一致,初中阶段只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计算,所以本题不能直接求出O2的体积,只能先求出生成O2的质量.再根据V气=进行换算.
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P2O5的质量为y.
4P+5O22P2O5
4×315×322×142
6.2gxy
==∴x=8gy=14.2g
VO2===5.6L
答:需要氧气5.6升.
例5含锌65%的锌粒200g,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可制得H2多少升?(标况下ρH2=0.09g/L)
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指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纯物的质量必须转化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其换算关系式为:
物质的纯度(%)=×100%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解设可制得H2的质量为xg
Zn+H2SO4ZnSO4+H2↑
652
200g×65%x
=
答:可制得44.4升H2.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指导思想
教学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过程,教学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我们要以“三个面向”为政治导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去做学生的贴心人,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争取将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的学生状况
本期我所任教的几个班级中,112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对来说,113却是全校里较差的一个班,有的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有的是因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不足,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我们只能因材施教,对寄宿班和普通班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
适应较园生活,做到真以人为本。
教材分析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观世界,了解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道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
教学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领域内的探索成果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初中化学的教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变化规律,加强学习化学深层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与理解能力,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一行,精一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
走进化学世界 5小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6小时
自然界的水 7小时
物质构成的奥秘 8小时
化学方程式 6小时
碳和碳和氧化物 6小时
燃料及其利用 5小时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xxxx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启示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跳出题海,用好课本,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在基础上综合,在综合中提高,要学会做一题,会一类,举一反三。同时要研究理科综合试题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摆脱漫无边际的题海,防止好高骛远、舍本求末,要务本求实,提高应考能力。
高考复习基本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09年9月——10年1月):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分板块按章节复习
复习目标:全面复习,打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
强调“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精心复习全面的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础知识,不搞侥幸心理。“低”是指复习时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那些孤僻怪诞“挖深、挖宽”的知识。严格控制例题和练习题难度,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把握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化学知识。
近几年高考都有文字叙述题,而且阅卷时严格把握采分点。而学生答题往往答非所问、逻辑混乱、不完整、书写不规范。所以这一阶段还需要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训练。
第二阶段(10年2月——4月份):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件而不能发挥其各自功能。近三年高考主要都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但学科内综合程度有了提高。这需要学生将知识点统一整理,有序存储,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是比较高的。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目标:完善学生知识框架,熟练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加强能力训练。
强调“熟、活、能”。“熟”是指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活”是指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活学活用。“能”是指重点训练审题、分析、归纳、能力。
第三阶段(5月份):弥补知识缺陷,查漏补缺,并强化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准确性
集体教研,讲究团队协作。
高考资料的种类繁多,眼花缭乱,所以我们教师更需要对习题的编制与选择进行研究。应该考虑:
(1)整体要求:精选、精练、精批、精评。
(2)习题类型应具备基础性、层次性和梯度性。
(3)关注高考动态和高考信息。如历届高考试题、新旧教材的对比、新旧大纲的对比、各地最新模拟试卷,从中精选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练习题。备课组统一进度、安排,统一作业、测试,资源共享,尤其对复习课,知识点涉及较广,内容较多,每个板块备课设计、试题筛选,要求很高,靠一个人的力量达不到很好效果,一般我们会分块到人,共同努力。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反思12-14
化学的教学设计11-30
化学教学反思09-10
化学教学总结10-28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07-02
有关化学教学总结11-19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11-22
高二化学教学总结07-05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09-03
高三化学教学总结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