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

时间:2024-10-12 10:01: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史记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史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1

  记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进步的阶梯。是啊,读一本好书,知识就会灌进你的大脑。最近,我读了一本《史记故事》,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读了《史记故事》这本书,我知道了司马迁身遭宫刑,蒙受耻辱,但他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倾注了全部精力写成《史记》。寒窗孤灯,十度春秋,最终终于写出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了《史记故事》这本书,我知道了这部名著塑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艺术形象。掩卷遐思,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脑海中一一浮现。如“推位让国”里的尧、舜,“羊皮换相”的百里奚和蹇叔等人,“项庄舞剑”里的项庄、刘邦和项羽等,“病床问相”里的'刘邦、萧何等,“退避三舍”里的重耳、周襄王,“屠夫救赵盾”里的赵衰、晋灵公等。

  读了《史记故事》这本书,我知道了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品味了书中的隽永语言,体察了艺术表现,感知了文学艺术,提升了能力素养。

  读了《史记故事》这本书,我还知道了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和不如意。无论多么悲惨和困难,都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要心存希望,坚持下去,才会迎来胜利和成功的一刻。

  《史记故事》这本书中,历史眼前激荡,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精彩绝伦。

  读书不仅可以给我们的升学考试带来帮助,还能拓展我们的知识视野,更能滋养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平静坦荡的胸怀,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读书,勤学习。

史记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司马迁《史记》中的小故事:赵国名将赵奢儿子叫赵括,此人学习兵法,谈军事。连父亲也不眼里。但赵奢看出了赵括的弱点。果然不出所料,在秦赵长平之战时,赵括抗四十万赵军,自己也落得个乱箭穿心的下场,这后人所说的“纸上谈兵”。

  故事我们:死读书,读的书应该把知识,将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

  实践,我们对书本上的道理真正领会,比如登山,可以设想别人对你说登上山峰时是如何的”一览众山小“,你不容易体会到,你的间接体验。再如读书人和常年在山上打柴的樵夫比登山,读书人没有亲身实践,一到山上就分不清东南西北,满腹知识也毫无用处,但樵夫就不同,他经常上山,熟悉山上的,他上山就好似上山打柴一可望而及轻而易举不费力气,此大的区别。

  在我们人类文化发展中实践也起了的作用,富兰克林雷电的一例。他小时候,听他父亲说雷电是上帝在惩罚,于是富兰克林便想上帝在惩罚哪个可怜啊?可为在夏天发怒而冬天不发怒呢?于是立志要解开秘密,富兰克林长大后得知雷电是摩擦而成的,上帝在发怒,,请你想想:要富兰克林做个实验死读书,他读到的“上帝发怒”的答案,人类也会晚些得知雷电的.秘密,还在浑沌的世界里,实践是。

  知识从而离不开身体力行的求索,让我们感受赵括“纸上谈兵”的前车之鉴,在学习的过程中科学使用大脑,善于实践。

史记读后感3

  这个暑假,我看了老师推荐的《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国演义》等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这本书是由司马迁所著《史记》改编的。

  合起书,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书中描述的历史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称霸的故事,晋公子重耳流亡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霸主的成长故事。其中有知人善任的眼光的齐恒公,有从未上过战场却很会分析经营的头号功臣萧何,还有很有哲理的孔子……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晋文公重耳和越王勾践。重耳被人陷害,他逃到其他国家去,在外颠沛流离了十九年,才回到晋国当国君。当上国君后,他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而越王勾践在一次战役中没有听取谋士的'建议,差点导致越国灭亡。回国后,他无论是坐卧还是饮食,都要尝一下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被吴国围困的苦,他还放下国君的身段,与百姓处在一起。他礼贤下士、救济贫穷,最终成为一方霸主。

  我从这本书里五大霸主身上学到了不同的东西,不要因私事误了大事,要知恩图报,一切要以大局为重;要奋发图强,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就改,才不会酿成不可更改的大错。

  俗话说:“读史记使人明智”。只有学习历史,才能深入了解历史。如果不好好学习,你就会被别人超越,想要做一个强者,就要不断学习,让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史记读后感4

  《史记》是我国历史名著,文化瑰宝。史记作者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

  书是人们扩大知识面的一种东西。在我的一生中,我最爱读的一本书是《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本纪专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五个部分,一共52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长达3000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全面而深刻地反应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20岁时出外远游,游遍名山大川,考察古迹,采集传说,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并终于征和二年完成了全书的编写工作。

  在《史记》的所有故事中,我最喜欢读《高祖本纪》。下面是〈〈高祖本纪〉〉的一个故事:

  高祖到东恒去,途中路过柏人县,赵相贯高等人暗设埋伏,想要杀害高祖,高祖本来也想在柏人留宿,可是转念一想,“柏人”字音与“迫人”相同,就没有住在那里。代王刘仲弃国逃亡,到洛阳投案自首,高祖废掉他的王位,改封为合阳侯。

  〈〈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完成的,值得我们读一读。

史记读后感5

  《史记》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史记》中对古代优秀人物的颂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荣幸的,这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神秘国度,这是一个物华天宝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文明古国。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古贤人的踪迹,感慨曾经的惊心动魄,思量曾经的纷纷扰扰,而作为华夏儿女的我在品读《史记》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历史中充塞的豪迈、悲壮与辛酸。不过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同时更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刘邦违背鸿沟和约终究成为其一生难以拭去的污点,他终究是个不顾手足之情的刽子手。于他,项羽不过就是冗长而虚渺的过渡之梦。梦醒之时,天下尽在咫尺。于我,他终只是个鸟尽弓藏、为权势而活的`枭雄。

  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史记》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史记读后感6

  《史记·留侯世家》主要写的是刘邦的谋臣张良的一生,顺便还简单写了张良的继承人张不疑的情况。

  本篇写了张良与黄石老人、张良与项伯在鸿门宴的表现、张良建议汉王焚烧栈道以安项羽的心,张良劝刘邦暂不分封、张良建议建都关中、张良为太子出谋保住继承权,等,许多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看完了感觉张良还真是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特别善于出谋划策,正如汉高帝言:“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只是张良与黄石老人的.故事有点离奇,杜撰的吧?

  总之,张良个性有点神秘,年轻时曾谋刺秦始皇,失败后被追捕更名改姓躲藏于下邳,十年后陈涉起兵反秦,天下纷争,张良在准备跟随景驹的途中遇到刘邦,以精通太公兵法得到刘邦赏识,从此跟随刘邦。这时候张良是20多岁呢还是30多呢,文中未交代,已经开始表现足智多谋、老谋深算的特点,从他协助刘邦攻打尧关一事就可以看出来,而且自他跟随刘邦以来所出的计策就没有失败过,真神人也,比诸葛亮还诸葛亮。

  但由于体弱多病,张良在刘邦打江山时未立战功,在刘邦坐江山时也未象萧何一样出任相位参与治国,不过也避免了像萧何一样饱受猜疑装模作样。全文看完,看不到有刘邦或吕后对张良有一个字的诟病,看到的只有对他的赏识与感恩,这对于像刘邦、吕后这种人,真异数也。世界真奇妙。不过,仔细想想,韩信、萧何等追名逐利之徒怎能与张良这类世外高人相比呢?

史记读后感7

  《史记》是我国西汉闻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闻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在我没望《高祖本纪》之前,我只知道刘邦就是汉高祖。 但是在望完《高祖本纪》之后,我对刘邦这位汉代开国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刘邦性格油滑,很丢脸出有什么雄才大略,可他却做了天子,这使我很不理解,但我把《高祖本纪》望完后发现刘邦固然性格油滑,但他有识人的能力,知道谁有才华,也可以说刘邦是个伯乐,他找到了张良、韩信、彭越、萧何、曹参、陈同等这些千里马,匡助他打天下,终于建立了汉朝。

  项羽没有同一天下是由于他骄傲自大,常常不听取范蠡的.建议,不知道忠言逆耳利于病的道理,更不知道将有才华的人为己所用,终极导致了他的失败。

  刘邦也有不少缺点,好比说他假仁假义,由于他建立了汉朝之后就把韩信、彭越等开国功勋全部杀死了。说明他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的人。

史记读后感8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史记》。

  《史记》这本书中有很多故事,如《晋献公借道灭过虢国》《曹伯阳背信弃义终亡国》《勾践为雪耻卧薪尝胆》《胡服骑射》。其中,《胡服骑射》最为好看,主要讲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的胡人经常入侵汉族地区,抢掠财物,杀害百姓。为了抵御胡人的入侵,中原各国使用战车,配以步兵,可是如此笨重的装备和胡人的轻骑兵作起战来处处被动挨打,尤其到了山谷。草原就更不用说了。赵国也经常受到胡人的骚扰和掳掠,就连中山这样的小国也仗着齐国的支持不短进犯赵国。赵武灵王看到战车和步兵是无法对付游牧骑兵的,于是就仿照胡人穿胡服,穿皮靴,建造起赵国的骑兵部队。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一壮举,使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296年,赵国攻灭了中山国,除去了长期以来侵扰赵国的心腹大患。胡服骑胜推进一年后,赵国攻到游牧民族,赵国骑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攻破了多个对赵国有威胁的'民族,迫使其它少数民族南下侵扰赵国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生活中,我们要取长补短;学习中也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补足自己的不足,才能达到很好或是更好。

史记读后感9

  《史记》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这本书有130篇,超过52万字。这本书也创造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历代的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有趣的小故事编织成世代相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好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改变。喜欢主人公的喜悦,担心主人公的忧虑,感受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遥远的时代。各时代的背景特征;各国的风土人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史记》就像是一次不离家的历史旅行,欣赏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各种难忘的历史事件。体验当时人们的思想感受。

  看《史记》就像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的历史人物生动地告诉你他们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看《史记》就像和一位历史学家面对面交谈。我被他准确到位的语言深深打动了。不知不觉中,它也增加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史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生动有趣,能增加知识。

  《史记》的感动不仅在于它灵活的文字和丰富的情节故事,更在于它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升华。正是因为这种力量对《史记》的理解,它也进入了一种精神状态。

  司马迁写《史记》,是用灵魂与命运作斗争,用自己的精神做一部历史悠久的史记。

  仔细听《史记》叮咚的琴韵,内心却经历了跌宕起伏。

史记读后感10

  在这个寒假,我看了《史记》这本书,它是伟人司马迁的名作,它记录了古代的风俗和上古的一些事,还有对名人的事迹介绍,这些事情都活生生记录在这本书里。

  这本书全都是古文,需要注释和白话翻译,在注释里有不少古代人对几件物品加在一起的'总称,如:五谷是小米、大米、高粱米、麦、豆的总称。在名人故事里边,它讲了如刘邦、项羽,上古的皇帝等,也分别讲了鸿门宴,垓下之战,上古的生活情况等。介绍人物时,它也会介绍关于那个人的许多事情。它把很多伟大的历史事件告诉了我们,如张骞出使西域,扁鹤治病,也让我们现代人对历史更加了解。

  我觉得,书里那些人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苏武的爱国与不屈,项羽的悲壮,张骞的坚毅与无畏,他们坚强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学习。

  《史记》不光只是记录了古代的事,而是以灵动的文笔,丰富的情节闻名于世,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么一本记录了古代人伟大精神的历史名著,我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

史记读后感11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看到这句话,大家肯定会想到两个字——《史记》。是的,今年暑假,我读了这部辉煌的历史。

  《史记》讲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故事,是中国第一部传统史书。它逐一描述了夏、商、周、秦的兴衰,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巨作。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司马迁。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在20岁时开始参观全国,收集材料。47岁时,他冒犯了汉武帝,因为他为一名将军辩护。出狱后,司马迁忍辱负重,花了2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史记》,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最终名垂青史。

  看完整本书,心里百感交集。我笑烽火戏诸侯的幽王,我讨厌奢侈淫秽的纣王,我赞美爱国执着的苏武,我赞美敢于自我推荐的毛遂,我尊敬致力于学习道德知识的老子……

  在我心中,英雄这个词不值得任何人,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很多真正的英雄,项羽就是其中之一。他鸿门宴会上,他放弃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刘邦。告别于吉后,他突破失败,被困在东城,失去了700多人。到了乌江,一个亭长让他渡船去江东当王,但项羽婉言拒绝,把他的乌卓马送给了亭长。然后,他让剩下的20多人拿着短刀和汉军打肉搏战。杀死数百名汉军后,《史记》中有很多故事让我受益匪浅。看完之后,我仿佛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漫步,细细品味着每一个历史故事。我仿佛看到太史公在昏暗的光线下努力工作,有时若有所思……

史记读后感12

  俗话说:读历史是明智的。阅读历史书籍,以历史为镜子,你可以从过去学习。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书籍中,《史记》无疑是最明亮的明珠之一。司马迁以调查天人,改变古今,

  成家之言的历史写下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朝的三个多年历史。

  在《史记》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是《殷本纪》。《殷本纪》中的周才华横溢,口才高超,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强,力量过人,可以徒手与野兽搏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建议,他的话可以掩盖他的错误。他在大臣面前吹嘘自己的才华,到处抬高自己,认为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不如他。他喜欢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爱妲己,一切都听妲己的。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新的俗乐,北里舞曲,软弱的歌曲。他加重了税收,把鹿台前库的钱堆满了……就是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但是那么荒淫无度!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好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改变。喜欢主人公的喜悦,担心主人公的忧虑,感受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遥远的时代。各时代的背景特征;各国的风土人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一读《史记》,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奥秘!

史记读后感13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我读起来仿佛置身有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在《史记》这部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的情节。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过后,终于横扫六国旧势力。于是七年(前230年)灭韩,二十二年(前225)灭魏,二十四(前223)灭楚,二十五(前222)灭燕、赵,二十六年(前221)灭齐,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通过《史记》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民族渊源历史,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了解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懂得了一些历史典故,知道了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对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历史影响。

史记读后感14

  这本著作共有130篇,总字数超过52万。除了创造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外,它还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地编织在一起,成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我读起来仿佛置身有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史记》这本书中,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的故事情节。在克服了诸多挑战与失败之后,他最终成功剿灭了六国的旧势力。在公元前230年,他消灭了韩国;在公元前225年,他灭亡了魏国;在公元前223年,他击败了楚国;在公元前222年,他一举消灭了燕国和赵国;最后,在公元前221年,他灭掉了齐国,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通过《史记》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民族渊源历史,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了解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懂得了一些历史典故,知道了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对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历史影响。

史记读后感15

  《史记》有本纪十二、三十、七十、八章,一百三十篇。这是中国第一部传统史。他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辉煌文明的古国,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阅读《史记》将使我们对中国过去的历史和悠久的文明有深深的尊重。

  《史记》还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是宏伟的。读《史记》,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历史智慧。培根还说:读历史是明智的。它将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和特点,理解其兴衰、复习和替代的奥秘。从过去和现在开始,如果我们理解历史,我们自然会尊重历史,并知道如何选择合理的'前进方式,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史记》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运用远见卓越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栩栩如生、风格各异的历史人物,如英雄项羽、智慧潮人张亮、勇敢机制的李光等。它还创造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伟大传统。这些生动的文学形象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人物遍布社会各阶层,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哲学家、作家、贵族、官僚、战士、隐士、商人、医生、刺客、占卜师、游侠、员等。他们对后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鲁迅先生后来评论了《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完《史记》后,我的收获是对中国历史封建王朝更替的理解,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史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史记》读后感02-14

《史记》读后感(15篇)03-05

史记读后感15篇12-20

《史记》读后感15篇12-28

《史记》读后感(集合15篇)03-10

在人间读后感07-19

《匆匆》读后感07-22

[精选]《边城》读后感08-01

童年的读后感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