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12 11:37: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说课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本篇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①、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用纵横码分析生字、识记生字,并能熟练地运用纵横码打出生字。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③、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由于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第二课时: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赏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以下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

  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

  2、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3、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4、分析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纵横码分析生字字形,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生字。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制作了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广告,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上课时,我特别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孝敬父母的广告。(播放视频)它将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音、行、色集一体,很快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广告描写的是一个小男孩为妈妈端水洗脚,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欣赏广告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随后我说:“小男孩这么小,就知道心疼妈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个儿子》,看看他们的表现如何?一个问题顿时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了防止生字回生,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朗读课文之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词语检查学生认读情况,让学生再一次接触生字、生词,为正确朗读课文打下基础。为了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生字,我引导学生将生字归类:胳、膊紧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意在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学生质疑,了解学情,做到有目的、有重点地讲,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朗读感悟,解决疑问

  1、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三位妈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的(出示课件第3页)。学习默读是二年级下学期的一个训练要求,它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边读边画,意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的心情,我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称赞,并模仿妈妈当时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进行朗读。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通过评议,读出三位妈妈的不同内心世界,即骄傲与平淡。

  2、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后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马上说:“发现水桶很重。”我又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水很重的?”学生马上认真读课文,很快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关键词语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朗读、动作来表现出水的重量。体验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提水的感受,并说说此时自己最希望出现什么,进行换位思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

  3、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完成课后练习,我采用分组朗读,(出示课件第四页)让学生理解“一个……一个……另一个……”,并联系生活练习说话,(出示课件六页)做到活学活用,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假如三个儿子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一个说些什么。学生个个有感而发,很快明白了第三个儿子的优点。

  4、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呢?”(出示课件第七页)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夸赞第三个儿子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情感升华,总结延伸

  在动情的音乐:感恩的心的中我让孩子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问孩子们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出示课件第八页)

  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忙碌一天的爸爸妈妈回到家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爸爸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妈妈累了一天,静静休息的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吃饭的时候给妈妈夹……,给爸爸盛……

  孝敬父母也是在早上上学的时候说一声……,

  放学回家的时候说一声……

  此时,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明扼要,既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反应文章的中心,同时还要美观。我针对妈妈对三个儿子的评价以及三个儿子见妈妈提水时的表现进行板书,从而折射出提水的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如下:

  23 三个儿子

  聪明有力 翻跟头

  嗓 子 好 唱 歌

  孝敬父母

  提 水

  六、说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鼓励质疑: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每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3、纵横码输入法是我校重点研究的课题,这次我们课题组成员把纵横码输入方法和语文生字教学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不仅教给了学生新的识字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汉字的输入速度,为学生以后的识字和电脑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无一不被这夕阳的美所打动而留下了千古佳句。夕阳也许在李商隐地眼中是颓废的美,但在这篇文质兼美的《夕阳真美》一文中,却是充满活力,有着与众不同之美。我们带着低年级孩子走进文本,让孩子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特别是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多彩多姿而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实际水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⑵通过反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默读。

  ⑶紧扣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的描写,在美的意境中将语言文字内化为孩子的语言,指导孩子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说学情

  这篇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太阳落山时的美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对语言的品悟能力还很欠缺,如何带领孩子由直观的画面走进抽象的,蕴含想象力的文字,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呢?基于学生的发展立场,在教学时应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投入到本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发展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就是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关键是语言能力的发展,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我采用以识促读、寓识于读,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教学流程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如何上好课才是关键。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欣赏美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语言文字更是如此。一上课,我便在黑板上板书“夕阳”二字,并提问:看到这两个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孩子调动原来的知识结构进行一个文字的表达。根据学生的想象我进行这样的总结: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不禁要说“夕阳真美”,随即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这么美得夕阳你想不想去看看呢?此时出示夕阳的图片,让孩子初步欣赏夕阳的美景后再读课题。

  【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孩子已有的知识积累,还通过画面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提高了孩子对文本的探索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文本,触碰美

  1、第一个层次的读:自主学习,教活词语

  导入新课后,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由读文。我鼓励孩子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夕阳真美 说课稿 相关内容:2.蚕姑娘教案苏教版语文第三册 18 青松《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山行 教案啄木鸟和大树《精彩的马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19、蓝色的树叶(教案)《晚上的“太阳”》教学实录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在检查学生读词语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读生字组成的词语,采用指名读,开火读,小组内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在读词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本课生字中韵母“an、ang”多次出现,如:傍、芒、蓝、灿……指导孩子读好这些生字,对这类读音进行巩固。

  读完后进行提问:“这些词语中还有哪些是你不理解的?”【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读读议议对部分词语进行理解,也为下一课培养学生对夕阳各个阶段的观察与感受作好铺垫】

  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我采用的是放在课文里随文理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山?我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并告诉孩子这样有高有低的山就叫连绵起伏。这样设计,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进而更好地体会夕阳的壮丽。再如“壮丽”这个词什么意思?我便出示图片,“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有些词语是可以“言传”的,但也有很多的词语只能“意会”,在教学这两个抽象的词语时,“意会”的方法要比“言传”的效果更佳。如何意会呢?要从实际出发,因词而异。这里我借助图画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观察、联想、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2、第二个层次的读:品读美文,整体感知

  扫清了拦路虎,孩子再次读文,会更多地关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老师再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促进孩子对文本的感知。此时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检查孩子的读书情况,相机正音。然后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进行观察“你在图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总结:“其实这幅画的情景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所描写的内容。【新课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巧妙的让孩子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感知。】

  3、第三个层次的读:聚焦重点,理清文脉

  每个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孩子了解课文大意后,再给孩子走进文本的空间,让他们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和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在反馈交流时,我将重点指导“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顿号的读法,以及怎样读好“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这句长句子。另外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对2、3、4三个自然段进行简笔画板书,将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通过图画和文字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也自然明白了这三个自然段就是太阳落山的过程,也是文章的重点。为后面精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精读文本,感受美

  有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孩子对文章情感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此时师生一同走进课文的2、3、4自然段,进一步品词析句,感受语言文字所带给我们的美感。在精读文本时,我放手让孩子读,读出他们的独特体验,再进行全班交流。

  多次与文本对话后,我们便会发现文章的2、3、4自然段中出现了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这便是文字的色彩美,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美让学生感受到夕阳的美。例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夕阳真美 说课稿 相关内容:2.蚕姑娘教案苏教版语文第三册 18 青松《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山行 教案啄木鸟和大树《精彩的马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19、蓝色的树叶(教案)《晚上的“太阳”》教学实录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同学们,太阳把身边的云朵染成了哪些颜色?

  2、只有这三种颜色吗?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领悟省略号的作用)

  3、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还会有那些颜色呢?

  4、还有这么多颜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么多颜色都说进去吗?

  5、(出示图片)是呀!这么多美丽的颜色,让我们怎能不说:夕阳真美!你能美美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6、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出示课件,填空背诵。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孩子在想象说话中拓展和积累了词语,训练了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让孩子通过画面在品读中真切感悟到“夕阳真美”】

  文中除了色彩美,我们也不难发现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是太阳落山时的一种动态美,“西斜、收起、披着、下沉、涨红、染成、走向、留在”这些动词让语言文字变得生动起来。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动词引导学生感悟夕阳的活力。例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就像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此时的你想对西山说点什么吗?

  2、是的,多么壮丽的夕阳西斜图呀。(出示图片)谁来向我介绍一下呀?指名读。

  3、让我们一起走进深蓝的天空,走进披着余晖的西山吧!齐读。

  4、听着你们的读书声,我不禁想要感叹“夕阳真美啊!”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体会“披着”这一动词让文章变得更生动,再通过画面的欣赏和情感的解读再一次体会夕阳的美。】

  太阳落山的画面在孩子的脑海里一次次定格,语言文字一次次品读,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也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感悟到“夕阳真美”。

  (四)拓展阅读,迁移美

  在充分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本节课可以向学生拓展一些描写夕阳的诗句,让孩子从精辟的诗句中,优美的意境中再一次感受“夕阳真美啊!”

  五、说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壮、沉、涨、灿、慢、伏”几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蓝、芒、余”都是上下结构,写时要注意上窄下宽。重点指导“壮”字,这个字里含有一个新学的偏旁叫做“将字旁”,要教学生正确书写,笔顺是点、提、竖,右边是“士”,不要写成“土”。

  六、说板书

  夕阳真美

  西斜

  下沉

  落山

  这样图文结合的板书既让孩子理清了文章内容也感受到太阳下山时的美。

  七、说目标的检测

  1、识字写字在以识促读、寓识于读的方法和写字的练习中已经能够达成。

  2、我通过出示填空的方式来检查孩子的背诵情况。

  如:太阳慢慢地( )。它圆圆的脸( ),把身边的云( )……

说课稿 篇3

  《大浪和小浪》这一活动是根据新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要求而设计的,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教师寓教于乐、幼儿寓学于乐,各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活动中体现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原则,使活动气氛轻松自由又具有艺术性。总的来说,本次活动可以用三个"快乐"来概括:创设快乐的活动,营造快乐的气氛,引导幼儿快乐大胆地表现。

  一、说教材

  (一)内容的选择新《纲要》上说:"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台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的孩子们都见过大海,能经常和家人一起到海边游泳、玩耍,所以,他们对于大海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特别是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海浪和"哗哗"的海浪声,更是给孩子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我选择《大浪和小浪》这个活动内容。

  (二)目标的制定幼儿是在蕴涵丰富审美的刺激中成长起来的,能在适宜的环境中选择并获取适合他们发展的信息,并主动地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以展现他们的个性。

  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辨别音乐的低潮和高潮,通过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不同的力度。

  2、感受音乐中情绪起伏的变化,尽情地融入游戏情景,在音乐中情绪宣泄得到平衡与满足。

  (三)活动的准备根据大浪和小浪的特点,我选取了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小浪的音乐轻柔、缓慢并以还浪声作背景,听后给人以非常优美、舒适的感觉;大浪的音乐比较急速,听后顿时能激发幼儿的情绪。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逼真的环境,我选择了蓝色的绸布来辅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让幼儿的情绪得以宣泄。

  二、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不同的力度。活动前,幼儿对大浪小浪已有了一定的感观经验,通过了幼儿之间的谈话、教师的朗诵讲述、音乐的欣赏、身体动作的表现、游戏等形式,幼儿对大浪小浪音乐不同的力度有了较深的理解。

  (二)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能合着音乐节拍玩游戏。特别是大浪的音乐,速度快,又易激起幼儿的情绪,幼儿在兴奋的状态下很容易忽视音乐的节拍自玩游戏,所以在欣赏理解音乐后,教师还要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幼儿,用鼓励表扬的语气来引导幼儿,从而解决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整个活动结合了各类教育功能,把语言、艺术、健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启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一)正确示范法示范法对老师来说是示范,对幼儿来说是模仿。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适当提供正确的、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都有创造的需求,所以示范要适当,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和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

  (二)游戏法大班时期,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幼儿对音乐方面的喜好。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或与小朋友游戏时,会不自觉的唱起歌曲并随之蹦蹦跳跳,所以我选择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幼儿可以在玩中学会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得高兴,学得轻松。

  四、活动流程

  (一)说说海的故事激发幼儿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谈话,为下面欣赏音乐及创遍动作做好铺垫。

  (二)欣赏分析音乐让小朋友欣赏音乐,老师配合朗诵讲述一段海浪情景,语调与音乐情绪协调。老师运用表情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力度、情绪发生变化,用手势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旋律。

  (三)舞蹈《大浪和小浪》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幼儿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舞蹈,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四)游戏《大浪和小浪》运用蓝绸进行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又能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能在游戏中宣泄情绪得以满足。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许多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食盐溶液等等,对溶液并不陌生。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的一般用途。

  2.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是:“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因此,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

  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五、实验准备

  药品:

  食盐、蔗糖、硫酸铜、高锰酸钾、碘、乙醇、汽油、水

  仪器:

  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教师展示五种颜色不同的.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并设疑:请同学仔细观察试管中漂亮的液体,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新课的引入,意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掌握更多知识的积极性)

  【活动与探究】

  本课题中活动与探究比较多,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几个实验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活动与探究(一)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与水

  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将现象记录下来,课堂交流。探究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并从微观角度解释蔗糖为什么会消失。

  (把简单易做的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多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不仅激发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渴望,又能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实验能力,弥补了教师演示实验一些细微现象不易被全体同学观察的缺陷。培养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该探究活动十分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上。蔗糖溶于水的过程是蔗糖的分子扩散的过程,食盐溶于水的过程则是离子的扩散过程。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不必展开,只要求学生了解,无论是分子还是离子,它们都是极其微小的粒子,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中间,以此来理解溶液的本质。

  在活动与探究(一)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得出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对于溶液的基本特征,要抓住均一性和稳定性。另外,还应启发学生多从微观的角度去想象,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活动与探究(二)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做完实验后,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教师点评,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引出:

  活动与探究(三) 水与乙醇能够互溶吗

  学生做完实验后,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通过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引出:

  活动与探究(四) 洗涤剂在清洗油污时起的作用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四)实际上讲的是乳化和乳化现象。课程标准中要求“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要求比较低,实际上是从密切联系生活的角度提出来的:洗涤剂是一种最常用的乳化剂,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就是乳化现象的应用。因此,教材中“乳化”现象是通过实验引出的,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学生做完实验后,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教师点评。并提出问题:什么是乳浊液?将试管内的液体倒掉,观察试管内壁的现象是什么?怎么处理?学生回答后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方案。思考: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教师边演示Flash动画,边解释。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课堂小结】

  学生先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1. 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 乳浊液(乳化剂)乳化现象。

  【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1)硫酸铜溶液

  (2)稀硫酸

  (3)75%的医用酒精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6)盐酸

  (7) CO2的水溶液

  2、结合课本P27,图9—3,谈一谈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的用途。

  3、课本P33,习题1——4。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找汗》。我准备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环节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找汗》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共九个自然段。故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小花猫分别向老牛、黄狗、小猪询问自己身体出汗的部位的过程,从中介绍了牛、马、狗、猪、猫这五种动物排汗的不同特点。课文浅显易懂,富于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教学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处读课文,学习字词,第二课时了解课文内容。今天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意识和习惯。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排汗方式。

  (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搜集其他动物排汗的资料或趣事,课上交流。

  (2)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3)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排汗方式作为重点,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创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启发形象思维,使用激励性语言,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2、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协作互学的精神,提高自主意识,注重语文的交际化。

  3、范读引路。

  教师准确、有感情的的范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的教具有:电脑课件、头饰、图片等。

  三、说学法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注意引导学生采用的学法是:

  1、自主探究法。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自己研究,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探索中获得成功与快乐。

  2、朗读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动物说话时的不同心情,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读出不同的语气,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做到既能学习语言,了解知识,又能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理解实践

  在学生感悟理解课文之后,通过学生表演实践,将文本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四、说教程

  根据小学生感知—体悟—理解—发展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这样安排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视听结合,整体感知。3.师生互动,品读感知。4.生生互动,合作学习。5.朗读表演,内化升华。6.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设计的巧妙合理,往往一开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集中注意力,产生一种探胜求知的欲望,主动展开思维,积极创造性地听讲、质疑、答问。针对低年级学生喜爱卡通图片的特点,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引入话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他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同时课件出示小猫图片说:“我们大家来和小花猫打个招呼吧!”此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纷纷和小花猫打招呼。教师适时引导:你们真是懂礼貌的孩子,谁来告诉老师小花猫来做什么?因为有第一课时的铺垫,孩子们很快说出“找汗”。此时,教师适时板书:26 找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 找汗 ,看了课题,你们想探讨什么问题?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小花猫为什么找汗?它向谁找汗?怎样找汗?找到了吗……等问题。教师相机板书:?(这样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质量不同的问题,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于是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电脑课件演示,教师配音朗读。

  学生带着问题感知课文,通过多媒体软件,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听后设问:你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了吗?此时,学生的思维如开闸的洪水,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内容,这时会提出几种小动物排汗的方式。教师趁机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这里,通过学生的感悟了解,把握了文章的重点。)接着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刚才听得非常认真,知道了这么多知识,谁来评价一下,刚才老师读得怎样?(这样,教师角色发生转换,学生会积极评议老师哪读得好,哪儿不足。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转向高潮。)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师适时说:“同学们给了老师这么高的评价,那么,你们愿意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儿童具有爱表现的天性,这样一问,会激发他们感情朗读的浓厚兴趣。从而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生生互动,品读感悟。

  波利亚提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首先,我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语气。(这里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挥其个性化潜能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接着教师提问:小花猫为什么找汗?你是怎样知道的?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会很准确地说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因为……所以……此时引导学生体会小花猫的语气,学生会说出小花猫此时应是奇怪的语气。教师问:谁再给大家读一读?学生读后要及时表扬:“你读得比老是还好呢!你愿意领谁读一读?”这里及时表扬学生,树立他的自信心,他会更出色地表现自己,领其他学生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又问:小花猫有了疑问,他是怎么做的?学生读课文会说:“小花猫去请教老牛、小马、黄狗、小猪。”此时课件出示小花猫和老牛图,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看图后会说:“小花猫在问老牛。”师:小花猫会怎样问老牛呢?此时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我将在以下方面对本章教材进行研说。

  一、说课程标准:

  本章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过程与方法要求尝试用已学习过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作出分析、判断;情感态度目标则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知识与技能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三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并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所以在课标的把握上,我把重难点问题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记住、理解、知道。记住:中国的地势特点和气候的特征;理解:地形的特点、气温降水的差异以及气候的影响和河流的水文差异以及长江黄河的水文特点;知道山脉的走向、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和水系的概念。

  二、说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

  编写意图:教材为中国地理总论第二部分部分,宏观系统的阐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环境部分,属自然地理范畴。在教材的编写上,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即学习有用的地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材的编排上,能够以学生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最后使学生树立“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的意识。

  编写体例:每章内的各节都由正文—图例—阅读—活动组成。正文与课标相吻合;图例则是以图代文、以图释文;阅读则是正文的补充与拓展,丰富学生的视野;而活动则是为了构建知识体系,且多为生产、生活相关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启发—指导—评价;学生的任务是:思考—活动—结论;最终使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意识。

  三、知识逻辑结构:

  地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地理的能力,例如:地势特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地形图的能力;讨论我国山区发展的优劣势,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各个农业带农业生产差异的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而分析我国气候的成因及解释,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地立法思维能力;对于内流河和外流河划分,可以增强对地理事实的阐释能力。而整章知识相互关联,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

  四、知识整合

  本章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既可纵向与七年级上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进行教学整合,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流向四周海洋,而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受其影响,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东流入海。本章又可横向与本册数其他各章进行整合,自然环境影响人口分布、交通、农业部局和经济发展。本册书又是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理论上可将一些知识整合讲解,例如:《黄河的治理》可整合《黄土高原》,《长江的开发》整合《长江沿江地带》。

  五、说教学建议

  在本章的学习中,可归纳六点教学建议,我将逐一为大家介绍:

  1、 立足生本,读图探究: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立足生本,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地理读图探究,在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同时,给了每一个学生均等的发展和提高的机会。生本教育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离开了教师依然会学习。而生本理念下的`读图探究,也是将学生带到了地理学习的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2、 运用表格,对比学习

  3、 运用视频、复杂问题简单化

  4、 地理顺口溜,好记又有趣

  5、 运用版图,章内知识整合

  6、 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景观差异。

  六、考点分析

  1、地形与地势:主要是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察我国的地形特点、山脉地形区的分布。

  例1:20xx年黑河地理结业试卷 18、下列属于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一组山脉是( )

  A.、天山—阴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长白山—武夷山 D、昆仑山—秦岭

  例2:20xx年黑河地理结业试卷 45、读下列地形图,写出图中代表字母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主要考察气温降水的差异、气候的分布及原因,特别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例:20xx年黑河地理结业考试39、秦岭—淮河一线是() A、1月1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D、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例:20xx年黑河地理结业考试

  填空题44、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的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像西北内陆 递减 。3、众多的河湖:考察长江、黄河的概况、利用价值、治理方法。

  例:20xx黑河市地理结业试题

  以上是我对本章知识一些浅显的认识,请各位评委予以指导!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杂交文体的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全文看,有完整的记叙要素,是记叙文。而内容上主要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因而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外形上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这既是本单元训练目标的体现,又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本文是一篇自读课,安排一课时

  根据本单元目标和本文内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体味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特写法

  3.学会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生动地描摹,得体地表达。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与课文内容,我又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旅鼠的三大奥秘,整体把握文意。

  2.领会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3.把“理解文章主旨”作为本课的第三个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

  据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为主,要求他们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预习课文,同时教给他们跳读、勾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为初二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要不断地训练。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解读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课文内容,我的教学设想是: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使他们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又能使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探索自然奥秘,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思考,激发想像,发展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概括;言说;启迪)

  (一)激趣导课

  我想可以由旅鼠的故乡——北极入手,让学生根据预先查找的资料说说北极,说说旅鼠,说说大自然的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

  (二)整体感知

  1、学习本文,我认为首先要抓住题目了解旅鼠到底有哪些难解之迷,可以让学生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虽然是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在分析这个奥秘时可以思考:作者为了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数字说明旅鼠繁殖能力极强,这些数字准确说明了旅鼠繁殖数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而且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十分清楚,有详有略,每一处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第二大奥秘是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2、接着可以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这个问题课文没有明确回答,设置这个问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导他们了解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从而也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三)探究思考

  主要探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二是写法。

  内容上重要设置两个问题:

  1、旅鼠的奇特行为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2、“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中国马寅初在建国初期的忧患,美国阿西摩夫在1972年的预见。

  为什么设置这两个问题呢,一是对文章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文章并不仅仅在写旅鼠,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二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师: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xx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3、了解写法。因为这篇课文的写法很特殊,应该了解一下。

  可以先问学生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用了许多说明性的语言。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自然界的哪些动物有奇特的现象?

  2、“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对此,你怎么看的?

  (五)领悟创作

  1、以“我是旅鼠”的身份来自我介绍。

  2、“……之谜”

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演来学习课文,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读好课文中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出图片中的味道,导出酸和甜(学习生字酸、甜),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味道有关。 引出课题:17、酸的和甜的

  多有意思的题目呀!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去看一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课文,边读边圈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趣味识字

  1、 现在所有的生字宝宝跑到屏幕上了,快和他们打打招呼吧。拼读生字。

  2、 自由认读。

  3、 小老师领读。

  4、 教师指导读好葡萄、狐狸轻声。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边读边思:故事中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2、学生回答,板书:

  狐狸 小松鼠 小兔子 小猴子

  四、理解课文

  (一)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1、出示狐狸图,用自己的话说狐狸在干什么、想什么?

  2、学生换位思考:摘不到葡萄,心情怎样?

  3、“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读出生气的语气。

  4、读完后,我们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所以说是酸的。

  板书: 狐狸 (说) 葡萄 酸

  (二)松树和小兔子说葡萄是酸的

  1、松鼠和小兔子也说是酸的,怎么知道的? (听说的)

  2、他们为什么相信狐狸的话呢?

  3、(抽读松鼠想法)“一定”读得特别响。

  4、自己试读兔子想法,读出深信不疑。

  板书:松鼠和小兔子(听说)葡萄 酸

  (三)猴子说葡萄是甜的

  猴子为什么认为是甜的?让我们看看猴子的表现。

  1、出示图画。望着这一串串的葡萄,此时猴子怎么想、怎么做的?

  2、说说,你想做什么的时候迫不及待?

  3、比较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4、就在这时,谁拦住了他?怎么说的?

  5、出示第七段图画:猴子是怎么吃的?

  6、他为什么大口大口吃?(兔子和松鼠尝了一口“啊!真甜。”)

  7、比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8、小猴子认为甜是怎么得来的?

  板书: 小猴子 (尝) 葡萄 甜

  (四)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硬说还可以换成哪个词?(非说、非得说、愣说、就说,一定要说)

  你明白是为什么吗?说一说

  2、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课件出示儿歌,学生齐读。

  葡萄大,葡萄圆,

  串串葡萄狐狸馋,

  摘不到,硬说酸,

  松鼠兔子不分辨。

  小猴子,不轻信,

  迫不及待架上攀,

  自己尝尝味道甜,

  凡事都要亲体验。

【说课稿】相关文章:

《猫》说课稿03-08

《匆匆》说课稿11-11

《尊严》说课稿11-14

《散步》说课稿11-14

音乐说课稿11-05

《观潮》说课稿11-05

太阳说课稿11-06

鲸的说课稿11-06

《花园》说课稿08-25

《观潮》说课稿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