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当中的第三节内容,在学习重力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和测量等。本节课再学习常见的、具体的一种力——重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做常见的一种力,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中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可以激发起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节课《重力》在力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方向。能列举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依据教材分析和对三维目标的分析,确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方向,能够计算重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通过运用公式计算实际生活中物体的重力。
二、说学情
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因此在本节课开始之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在知识方面,初中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力学现象,比如力和弹力等。对于物理概念有一个最基本的感知。因此理解本节课的重力对于学生而言不难。另外一个方面,在思维层面,虽然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得到发展,但是对于部分比较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在概括的时候还需要的指导,于是需要教师在抽象概念的理解部分多一些启发和引导。
三、说教法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法和实验法”。通过启发法,不断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生活重力实例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成就感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新的问题,为学生搭建认知的框架。通过实验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过程来进行探究和验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物理兴趣。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学习的方式不能只是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力的含义和大小,以及如何计算重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在导入部分我会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个苹果是哪三个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亚当夏娃偷吃的禁果——苹果;乔布斯的品牌苹果;果园里的苹果砸醒了少年时期的牛顿,于是就有了万有引力。”紧接着继续提问学生:“牛顿提出来的万有引力和我们今天所学的重力是什么关系?”借此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重力》。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课题,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重力》,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重力》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力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谈我对学情的分析。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物理的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对实验也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不强,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重力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已经能够定性的认识,但尚不能够科学认知,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过渡句)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困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生活与物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
【难点】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过渡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五、说教学方法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过渡句)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1:新课导入
我会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苹果落地”、“瀑布”的动画,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同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的产生?学生回答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引出重力,由此导入新课。
【意图: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课堂,是因为重力现象在生活中较为普遍,从这种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定量研究重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而且能很快进入学习高潮。】
环节2:新课讲授
本环节总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讲解重力的概念。由导入中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总结出是因为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的吸引作用,进而可以得出重力的概念,重力用字母G表示。并给学生强调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要受到重力。
其次探究重力的大小。首先提问学生重力有没有大小,大家是如何感受重力的大小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交流讨论不难得出重力有大小,且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则重力越大。但这只是定性的理解,此时我会引导学生定量的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结合教材指导学生正确选取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首先测量出一个钩码所受的重力,记录数据。接着逐次增加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准确记录数据。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会要求注意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之后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线,并观察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铅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和斜面的关系,以此来区分“竖直向下”和“垂直于接触面”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此时教师可以从数学角度强调竖直也是一种垂直,是特殊的垂直情况,是与水平面垂直。
接下来我会给学生讲解重心以及重力的`由来。
我会先让学生尝试将钢笔或者刻度尺放在手指上并且能让它们静止不动。学生完成小实验之后,我会提问学生是不是随便怎么放都可以做到静止不动。学生会答出只有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才可以。于是我在此基础上总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某一个点上,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重心。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重心位置是不是与它的形状以及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学生通过寻找方形薄板以及粗细均匀的直棒的重心的小实验会总结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最后我会给学生讲解重力的由来。先让学生用细线牵着橡皮做一个“模拟”引力的小实验,然后通过讲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由于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引力,才会出现多媒体上那些一系列物体在下落的现象。
【意图:这样设计不仅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个环节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环节3:拓展提升
在此环节,我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知识,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还需要哪些物品?应该怎样操作?
【意图:这样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得以拓展,而且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得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中显得更有味道,也做到了活学活用。】
环节4:小结作业
对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意图: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教学反馈,及时加以疏导。】
之后我会留下这样一个作业,课后写一篇“如果没有重力,生活将会怎样”的短文。
【意图:这不仅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思考,真正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七、说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说课稿11-25
物理重力教学反思04-19
物理说课稿01-09
初二物理说课稿04-28
物理说课稿范文模板03-29
中学物理说课稿01-04
物理说课稿15篇01-13
物理说课稿汇编[13篇]11-25
《重力势能》教案07-28
高中物理说课稿15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