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3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细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
(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板书: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
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默读第段,边读边填写表格。(表格见《教参》65页)
2.讨论填表的情况,然后齐读表格的内容。
3.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A.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却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D.中心温度估计(
)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第二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边讨沦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
关系(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
密切(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
(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
(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
(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作业,
(1)作业本第1题。
(2)背诵第8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明确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填写课后习题2的表格。
二、讨沦检查填表情况。
三、看表格完整地回答:课文作者按太阳的哪几个方面写的?每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四、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详细见《教参》)
五、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传说)
六、作业;
(1)听写词语。
(2)作业本第3、4、5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运用毕业、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三、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走入情境,感受黄河的气势和精神,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研读文章关键字句,学习作者叙述角度和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感受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河山、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
2、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教学难点
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学媒体
远程教育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
初步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黄河简介资料片)
2、谈话导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她滋养着两岸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华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气魄宏伟,势不可挡。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说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边读文、边完成学习辅助单表格一、二项
2、读完后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黄河的?(记忆中、兰州、刘家峡、飞机上)
3、跳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课件出示,学具单上完成)
(1)我从___乘飞机到___,这里的黄河太____,令我___。
(2)在离__不远的_____,黄河向我展示了_____的景象。
(3)我真正一览黄河的___,是在从___飞回_____的飞机上。
三、精读课文
1、(出示录像)
你想怎样描绘这种景象?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2、这是黄河从刘家峡水电站的溢洪道口喷射而出、一泻千里的情景,那现代著名散文家刘白羽是如何用语言来描述的呢?想不想读一读?
出示段落:(我下车转身一看……整个黄河为白烟云雾所笼罩。)
3、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哪些词语或是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你就多读几遍,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A、远望
(1)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你从这个比喻句中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具体说说,是哪个词哪个字让你有这种感受?
(2)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是作者刚下车,远望黄河时所看到的景象。关于这段话,还有哪些词或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
(3)喷射(翻腾)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不光读出了黄河水的气势,还读出了黄河水那种快而猛的动态美。作者这里就是抓住了黄河动态的特点,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这些句子,好好体会描写黄河水动态的词语,读出那种气势和速度来。(学生练读)
(4)谁来读读试试?(一生读)(评价:读得多有气势呀)
(5)这位同学读到的句子里,也有对黄河水的比喻,你找到了吗?你给大家读读。
(6)你觉得这是对黄河水什么的描写?(顔色)
总结过渡:是的,作者远望黄河,抓住黄河水形状顔色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气势。接着,作者仰望黄河、俯视黄河,又感受到黄河怎样的气势呢?你想给大家读读哪句话或是哪个词?
B、仰望
(1)你从哪里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轰鸣,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
(2)你能读出这种轰鸣的气势吗?(指名读,齐读)
C、俯视:仰望黄河,我们从这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中感受到黄河的气势。那俯视黄河,哪个词或是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
如果说这段当中有两个词最能概括此时黄河的气势,你认为是哪两个词?
请你读读这两个词,读出黄河的气势。把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放到句子里,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此时,黄河水浩浩荡荡,向着远方的.大海奔涌而去,如何读出这种越来越远的感觉?谁来试试:远去,远去,再远去。
4、黄河的气势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的朗读也感染了老师,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这黄河的气势吧。
师读:我看到的是什么?
生接:如乌云乱卷…………
师读:我再举首仰望,只见
生接:陡岩壁立……
师读: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
生读:黄河有如……
齐读:远去,远去,再远去。……
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这种气势令人震惊。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远望黄河、仰望黄河、俯视黄河,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有形、有色、有声,让我们似乎亲眼看到黄河水从刘家峡水电站喷涌而出的情景。
5、然而在作者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飞机上,又一次看到了黄河,这次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黄河呢?他又有什么感受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作者在飞机上看到了什么?
(3)作者在飞机上看到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4)看到这样神奇的黄河,作者有什么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黄河的雄姿令我震撼,惊讶,此时,我不禁要唱一曲赞歌来表达内心的激情?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出示相关句子)
6、梳理学习成果,填写学具表附件一的三、四列。其中第三列可摘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第四列概括作者的感受。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觉得本文写的最精彩的地方是哪儿?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出气势,读出感情,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作者为什么要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做文章题目呢?
本文的题目表现出了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3、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都离不开借景抒情,那么本文借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五、拓展链接,进一步了解黄河。(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六、总结
作家刘白羽笔下的黄河气势磅礴、雄伟神奇。中文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不断变换观察视角,呈现黄河在不同的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另外,我们在预习课文和上课时也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那就是摘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运用摘抄的方法去读书,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25
教学设计方案12-09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17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0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01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05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9-1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5篇10-23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15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