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教学设计
《谈读书》,全名《朱光潜谈读书》,作者: 朱光潜,该书从读书的方法、乐趣以及体悟三个方面,分别向读者阐述了 "读什么书" "如何读书"以及"为什么读书"。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谈读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读书》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论述的语言精炼的特点。
【教学媒体】
投影仪。
【其他】
熟读课文,自学字词;查找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x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的特有体裁。
(也可结合“名著导读”部分引入)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情况:(投影、练习)(略)
2、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小组积分。(5分钟)
三、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提示: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广泛,语言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问,学生小组探究思考作答)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⑴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②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③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④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⑤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采用比喻手法,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⑵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①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③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⑶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①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注意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②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3、讨论与交流:
⑴学习本课后,你对读书的话题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⑵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并编写书签。
4、总结、归纳:(略)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段。
2、对照本文与培根原文(英文版)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谈谈体会。
精简导入环节,节省时间给学生读书。
检查预习,巩固知识。
理清文脉,理解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特点,为阅读和写作准备基础。
理清文脉,理解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特点,为阅读和写作准备基础。
引导学生拓展文章的思想意义;积累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谈读书 (培根)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论证方法:比喻说理 排比说理 归纳说理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谈读书》教学设计篇2
◆ 教材分析
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书中有人生的百态,历史的脉搏。然而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将在他的《读书杂谈》中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从《孔孟论学习》中得到了很多读书的智慧,今天 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作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又能在“读书“方面给我们提出哪些意见和建议哪。一起品读他的《读书杂谈》。2·1·c·n·j·y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四字短语和成语;
2、感知文章的观点,并联系《孔孟论学习》做深入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受以议论为主的演讲词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领略读书的妙处,提高对书的鉴赏能力。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字词品读能力;
2、文章概括观点的能力与语言品读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
乐于读书并善于读书的心境培养。
◆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U盘、文字资料。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从《孔孟论学习》中得到了很多读书的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作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又能在“读书“方面给我们提出哪些意见和建议哪。一起品读他的《读书杂谈》。
二、读书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韩愈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国】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高尔基
三、作家作品简介
1、指名介绍鲁迅。 2、教师补充:
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一1936年,生于浙江绍兴市,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出示课件)作家作品知识口诀: 鲁迅本名周树人,八一出生三六卒。 生于浙江绍兴市,伟大文思革命家。 21cnjy.com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
四、检查预习
1、给生字注音。
嗜好(shì) 无聊(liáo) 余暇(xiá) 赢钱(yíng)
2、解释词语
嗜好:特别的爱好。 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 余暇:闲余的时间。
五、感知课文内容
(一)出示演讲词的特点
1、观点鲜明,条理清楚。
2、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
(二)问题探究
学生速度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演讲的`原因和主题是什么?
原因是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
主题是随便谈谈读书。
2、课文中谈到了哪两种读书的类型?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种类特点
职业的读书功利性 强迫性
嗜好的读书自由性 趣味性
3、鲁迅在第四自然段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明确:我们在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的拓宽阅读视野,搞好嗜好阅读。
(三)学以致用
有人说职业的读书有些苦痛,而嗜好的读书完全符合自己的兴趣,很自由,很轻松,所以决定放弃前者,专门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结合第四自然段鲁迅先生的观点谈一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四)想一想
本文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比喻论证):①.读书与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做比喻。
②.嗜好的读书与爱打牌的情形做比喻。
(五)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作者先介绍演讲的原因及主题,接着从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两方面谈论了其不同特点。然后进一步深化,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点强调了嗜好阅读的益处,最后以忠告性的话语结束全文。比喻论证的运用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文章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内容符合演讲者和听众的身份。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21教育网
六、拓展延伸
1、仿写例句。
例句:好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 人回味无穷。
好书是————,让人————。
好书是————,让人————。
2、拟写标语。
请你为我校图书阅览室拟写一条恰当的标语。
3、《读书杂谈》中的哪些观点在《孔孟论学习》中可以找到相应的名言?
《读书杂谈》中关于嗜好的读书这一观点,其相应的孔孟名言为: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嗜好读书的实质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是手不释卷;“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此观点与“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等名言也有相应关系。21.cn·jy·com
七、教师寄语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的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
热爱读书吧!让书陪伴你的一生……
《谈读书》教学设计篇3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阐述的观点。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3.树立“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朗读全文,掌握生字词,明白作者重点论述的两种观点。
2.通过探究、辩论使学生得出“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并能运用到读书生活中。
3.通过合作探究,突破比喻论证的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得出“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并能运用到读书生活中,帮助解决学生读书的困惑。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在摸索自己的读书方法,但还未成形。这一时期,急需名师指点,本单元有关读书态度、方法的文章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因此,学习本课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解决好课内和课外读书的关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阐明“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
教学难点:比喻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设计
今天,老师和大家谈谈读书。(板书:读书 )
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书中有人生百态,历史的足迹。我读了许多书,却也有困惑,相信同学们也有读书的困惑。这有份读书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快速作答。(发问卷调查,四人一份。)
【解说】运用调查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后来的精彩课堂气氛打基础。
看问卷有的同学为挣大钱读书,有的同学为兴趣读书。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观点与中国文坛的一位巨匠不谋而合,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谁?(生:鲁迅)
师:对,鲁迅先生思想深刻,他的一篇文章解决了我的读书困惑。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读书杂谈》。(板书:杂谈)
【解说】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七年级讲过,学生们也很熟悉,用猜谜的方式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课文题目分两次完成板书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2页,请一位同学读大屏幕上的朗读要求。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注意情感。
2.勾画学习词语。
3.思考文中鲁迅把读书分为哪两种?
【出示字词】
嗜(shì)好 譬(pì)如 智识(知识) 一叶(一页) 手不释卷
请一位同学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解说】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师:为什么“知识”写成“智识”,“一页”写成“一叶”,是鲁迅先生写错了吗?(大家抓住第一篇白话文考虑)
放声读课文并思考:文中鲁迅把读书分为哪两种?“那一段重点讲职业的读书,那一段重点讲嗜好的读书?”
三、精读课文,明确观点
这两段分别写出了这两种读书的特点,读第二段,请同学们概括职业读书的特点。
请一位学生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考虑这一段写了嗜好读书的什么特点?
讨论在你的读书生活中有哪些属于职业读书,哪些属于嗜好读书,辩论是职业读书好还是嗜好读书好?(四人一组讨论分组辩论)
讨论:
在你的读书生活中哪些属于职业的读书 ,哪些属于嗜好的读书?
探究辩论:
职业的读书好还是嗜好的读书好?
鲁迅提倡在职业读书的基础上嗜好的读书。
鲁迅先生在演讲的开场白中就说“想到学校是读书的场所,就随便谈谈读书”,“随便”在文中具体指哪些内容?
合作探究:
作者在演讲的开场白中说:“想到学校是读书的场所,就随便谈谈读书”,“随便”在文中体现在哪里?
比喻论证: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证明观点,通俗易懂。
明确:
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诸如爱打牌。
比喻论证,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证明观点,通俗易懂。如把职业的读书比作木匠的磨斧头,嗜好的读书比作随便逛公园。
【解说】突破难点,通过随便一词的分析,学生理解了比喻论证,难点突破。
除第一段中出现随便的词,第五段中也出现了随便一词,体现了演讲词口语化的特点。(板书:口语化)
鲁迅关于读书问题真的只是随便谈的吗?
四、小结全文,了解写法
首先,本文结构严谨。鲁迅先生先提出两种观点,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紧接着先生对青年的忠告是在职业的读书基础上要嗜好的读书,即合二为一是读书的最佳状态。除结构严谨外,本篇演讲稿善用比喻论证,语言口语化,浅显,通俗易懂。从谋篇布局上看出作者匠心独运,并不是随便谈读书。
我们也学习文中比喻论证仿写句子。
仿 句:
职业的读书像木匠磨 斧头,为饭碗奔波;嗜好的读书像打牌,为兴趣痴迷。
职业的读书像 , ;
嗜好的读书像 , 。
【解说】当堂练习,巩固当堂所学难点知识。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读书,就本单元课文我们连连看。
延伸拓展:我来连连看!
培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柏杨 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孔子 书非借不能读也
袁枚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解说】拓展延伸,回顾本单元知识。
回到问卷调查,展示自己精彩的名言。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和导语首尾呼应,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让我们在培根的读书名言中结束本堂课。
结束语: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五、作业布置
1.整理关于读书的名言。
2.读了《读书杂谈》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上一堂好课,课的设计极其重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导语的设计,导语设计的好可以让课堂热起来。比如这堂课,当我边看学生的问卷调查边读他们的答案,当读到有的同学认为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开豪车,学生哄堂大笑,师生互相间陌生感不翼而飞,为后来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同时课的切入点也要选好。相同的课,内容一样,大家都这样讲,要想出新意角度要新。这堂课抓住了读书有“职业的和嗜好的”读书两个观点开始,没有纠缠开场白和演讲稿的特点。讲到二者合二为一再回到开场白,抓住“随便”解决了“比喻论证”这一难点和演讲词口语化的特点。
其后小结本堂课,小结全文以写法入手。首先本文结构严谨。讲结构时就把内容串了一遍。例如首先结构严谨,开场白点明话题是读书,再讲鲁迅先生把读书分为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两种,紧接着鲁迅先生提出自己读书的观点,倡导青年在职业读书的基础上要嗜好的读书,最后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再次善用比喻论证。第三语言口语化。
本堂课能想办法调动学生。譬如仿写用本文刚学过的比喻论证来仿写句子,例句是从课本内容而来,紧扣课本。最后的名言展示让课堂气氛更加火热。
本堂课最大的亮点是问卷调查的用法好。开篇导入用了他,最后快下课时又用他来结束本堂课,即展示读书名言。还有辩论也把本堂课的气氛推上了高潮,辩论也是一大亮点。当然本堂课也有不足,比如板书的书型没有出来。
总之感触颇多,一堂好课至少要有两个亮点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火起来。
《谈读书》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让培根教给我们更多更好的读书方法吧。
二、授新:
1、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读一读,记一记: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
3、理解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4、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
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可以补天然的不足;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6、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7、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归纳说理、举例论证。
8、作者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举例论证。
9、文中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三、教师小结:
本文主要为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
在句式上多用排比,使说理论证更充分有力;用比喻论证是论证更加形象透彻;语言精辟,句句经典。
【《谈读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05-11
《谈读书》教学设计14篇09-05
《谈读书》教学反思08-28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12-04
《谈生命》教学反思09-01
谈生命教学反思10-11
谈礼貌教学反思11-18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06-25
教学设计09-16
《勇气》教学设计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