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提出疑问,在组内收集处理问题;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尊重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理解《揠苗助长》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
明白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
教法学法:
发现法、谈话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喜欢读书么?都读过什么书?
2.大家读过寓言么?知道什么是寓言么?
3.解释:寓言就是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板书“寓言两则”
提醒注意:“寓”的后三笔,理解“寓”的意思,“则”指量词
二、初读课文
1.齐读正音
2.自读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并将对课文及字词的疑问列举出来。
3.小结
教师将疑问进行小结:原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感悟
1.课题
揠苗:拔苗。助长:帮助生长。(集体交流)
板书:方法(揠苗)、目的(助长)
2.学习第1自然段
(1)找出农夫要揠苗助长的原因。
(2)理解“巴望”一词,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3)交流。
动作:天天……看
神态:焦急
感觉: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
指导朗读第一段
(4)过渡:正因为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点,所以他才干了拔苗助长的蠢事。
2.学习第2、3自然段
(1)理解“终于”一词。
采访:如果你是农夫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浇水施肥这些方法太慢了,农夫等不急)
(2)理解“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十分劳累。
从哪些语言读出“筋疲力尽”来:一课一棵、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
出示麦田图片,让学生体会农夫“工作”的强度和劳累程度
(3)理解“兴致勃勃”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
回顾农夫心理:巴望——焦急——急忙——欣慰
抓住“兴致勃勃”体会农夫自以为得计的可笑心理。
指导学生朗读好农夫说话的语气。
3.学习第4段
理解“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
板书:结果、枯死。
四、揭示寓意
你如果是这个农夫的儿子会对父亲说什么?
你如果是农夫的夫人会对夫君说什么?
你如果是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会对这个农夫说什么?
农夫错在哪里?(原因、方法、目的)
师总结:要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不要急于求成。
五、拓展延伸
阅读守株待兔,这位农夫犯得错误是什么呢?
不劳而获,不知变通。(由原因、方法、目的、结果相联系)
六、演一演
小组合作:每组演一个自然段,学生点评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
寓言故事是在故事中蕴涵了深刻的道理的,要求学生在读故事时,不仅要读动懂故事内容,而且要悟出其中的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运用这些道理。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本内容发生的转变,因为生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心作用已经退化了, 而“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又是第一次接触,想让学生明白小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就要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引导理解,并且我认为因为寓言这种体裁篇幅短小,并不适合将朗读放为重点,所以每段安排的朗读指导并不多,主要将大量的时间用于了迁移和拓展。本课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因为是以第一课时的`形式进行,所以对学生的初读指导不到位,虽然之前进行了预习,但是对预习的检测也不够有效;
2.整堂课依然还是之前的老模式, 以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位主,没有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取自发思考学习,有一些问题可以在引导中由学生之口说出来,但是我竟然脱口而出替代了学生的表达,这让我很后。毕竟这是一节公开课,对于一些模式我还是有些顾虑,希望今后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可以大胆尝试;
3.对于课后的口语交际拓展部分,魏老师有些不是很赞同,她觉得也许是因为我缺少生活经验,给予学生的引导不是很恰当,应该反应人物最真实的内心,不应将这个环节定位为口语交际的训练,只是作为一个情景想象比较好,更能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自己;
4.课后的拓展部分,教师的引导有些生硬,没有体现出学生思维的碰撞,留下的时间如果还多,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更能让学生回顾巩固本课所学;
5.教师素质不够强,教学语言的语速有些快,这是我一贯的缺点,我希望自己能够改正,语言的激情和感染力不够,声音不够洪亮,这是我这次失常的地方,我对自己也不满意。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让我吸取经验,改进的机会,希望自己在教学上能够加快成长。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有它自身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理念:
教学中注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注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等手段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一些学起来比较困难有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解决,教师去课堂上只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
1、同学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2、寓言都是简短有趣的故事,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书中的第24课有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揠苗助长)
二、初读
1、这里的“苗”“助”“长”分别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
2、拔苗真的能让禾苗长大吗?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读,读到你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朗读,正音。
三、究因
1、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劲去拔禾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
★出示第一自然段
2、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3、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很急的呢?(天天、巴望、总觉得、十分焦急)
4、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到“巴望”这个词,你好象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儿?
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读着读着好像看到了书中的人的样儿,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朗读这一段时,就要边读边想像他着急的样儿。(指导朗读第一句。)
5、自己再读读这一段,读到哪儿你又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你们听到他和禾苗说了什么了吗?
7、我们再来读这一段,看谁能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师:说一个人“急”还有好多成语呢。老师向大家介绍几个
★带“急”的成语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
四、感悟
1、农夫是这么的操之过急,觉得禾苗是一点儿也没长大。于是他开始想办法了。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
★第二自然段
2、他是怎么拔的,对于这个办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和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3、可农夫不明白呀,他以为这是个好办法呢。所以一想出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提示:怎么拔得?),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4、想一想,他累成什么样了?
师范写“疲”字。用彩笔标出“病字头”
6、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尽。再来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第三自然段
(紧挨着“疲”字范写“勃”字,并用彩笔标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刚才农夫还是筋疲力尽的,现在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呢?
7、这颗小禾苗在气愤地说。他可没听到禾苗的话,还满以为禾苗都长高了呢!回到家,他兴致勃勃地说──
五、明理
★第四自然段
1、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心中会想什么呢?
2、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3、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
4、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它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现在这个农夫是懊悔不已呀,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的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作业理解寓意
六、拓展
1、《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①,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听老师吟诵古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师: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一定能读懂许多。
(学生练读古文。)
师:你读懂了哪些呢?
师:小朋友的收获真大,不仅读了课文,还读了古文呢。下面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矣”。)
师: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满智慧的人民又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展示书籍),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3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
3、 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以前,我们也学过几篇,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1、 下面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看它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板书课题,齐读。
3、 释题:理解助、长、揠。
4、 听故事。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把字音读准,不要多字少字;
(2) 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 检查初读情况,认读生字。
3、 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其它同学思考三个问题,在书上划下有关词句。
(1) 那个人为什么帮助禾苗长高?
(2) 他是怎样帮助禾苗长高的.?
(3) 帮助长高的结果怎样?
(三)、 学习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 理解:巴望。
(3) 思考:为什么那个人觉得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 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非常着急?
(5) 指导朗读,体会那个人着急、渴望的心情。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2) 理解:筋疲力尽。
(3) 指导朗读,体会他高兴的心情。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
(2) 禾苗为什么没和长高,反而都枯死了?
(3) 教师演示。
(四)、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 指名学生表演,再现课文。
2、 揭示寓意:《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否则就要把事情弄糟。
3、 指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
4、 看板书,指导背诵。
四、板书:
揠苗助长
巴望长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准备:
课生字卡片、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板书:寓言;正音)
2、你们还知道哪些语言故事呢?
3、书中27课中给我们介绍了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寓言两则(板书:两则)
今天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板书:揠苗助长)。读题,标音。
4、这个名字是否很熟悉?故事书上是:拔(板书),揠比拔难写,为什么选揠?老师查呀查,查字典就是拔,可不是简单的拔,而是轻轻地望上提。下次你们碰到了不懂的东西,就学我一样好好查查。
二、初读
1、故事读了吗?再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2、出示字卡:(1。)在这则寓言里有3个我们要认识的生字朋友,跟他们打个招呼。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2)生字有了朋友,我们记起来会更快,出示词卡读词:焦急、喘气、一大截。
3、下面把你觉得自己读的最好的地方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听,让他给你竖起大拇指。
4、这个故事同学们一早就了解过,非常熟悉。下面老师出道题考考你们,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师出示小黑板:口头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__。)
三、探因(1段)
过渡: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的劲去拔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那还得从他中了禾苗以后说起。(出示小黑板:第一段课文)读一读,看你读懂了些什么(板书:焦急)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很着急?找一找,做上记号。
(1)“巴望”给他找个朋友换一换(非常希望)
(2)“天天”农夫可能对禾苗说些什么呢?
(3)到底有没有长高?理解“好像”(长得慢)
(4)农夫的样子看到了,他对禾苗说的话也听到了,下面看老师写“焦急”的“焦”字,上大下小,四点摆好,下面的四点像什么?(彩笔点红四点底)生回答。祖国的汉字多象形字,能让我们产生很多联想。
再读,看谁能把农夫焦急的样子读出来,表演读,板书:好。
(5)说一个人“急”还有很多成语,老师向大家介绍几个(出示词卡: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急不可待)一起读。
四、感悟(2、3段)
过度:农夫是这样的急不可待,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于是他开始想办法。想啊想,好不容易想出一个办法来了,是什么办法呢?(出示教学挂图,板书拔苗办法)
1、他是怎么拔的?对于这个办法你有什么看法?
2、大家说的有道理,可农夫不明白啊,他还以为是个好办法呢。
(1)(出示第2段)他一想出办法就急忙跑到地里(提示:怎么拔的),从中午一直芒到太阳落山,他累得(筋疲力尽)
(2)想想他都累成什么样儿了?(理解: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腰酸背疼、疲惫不堪、大汗淋漓、有气无力。
(3)指导读第2段
3过度:他拔禾苗里得筋疲力尽,那个人摸着额头上的汗水会怎么想、怎么说?读第3段
指导读
是啊,看到禾苗长了一大截,又累又高兴,他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还有手比画着,大家也可以用手做做动作,再高兴的说说说读读
(板书:好办法好结果)
五、明理(4段)
1、过渡: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儿子很疑惑,心里会想、什么呢?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结果禾苗都——枯死了(板书)
2、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家后会怎么开导自己的老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死了,会伤心的说什么?听了儿子的话,又会怎么说呢?同桌之间先想象一下,然后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引导(1):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会家去————
引导(2):听了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那国,他叹了口气说——
3、是啊,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地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他急与求成,所以坏了事。
4、总结板书:农夫最初的愿望没有实现,拔禾苗不是好办法,枯死了也不是好结果,“好‘字加引号,这个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板书:急于求成)
5、老师想到了一个人——袁隆平爷爷,他就敢想,他特别希望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不仅敢想,他还敢做,经过无数次观察、无数次科学的实验,提高了杂交水稻的产量,让我们国家用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以上的人口!所以啊,希望禾苗丰收就要用科学的办法,要按照禾苗生长的规律来,咱们在做事的时候也要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你就会象袁隆平爷爷一样取得成功!
六、课后延伸
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每一则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27、寓言两则
yà
揠苗助长
(拔)
好焦急——————长得慢
“好”办法——————拔苗
“好”结果——————枯死了
“好”教训——————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3个会认字,正确书写2个会写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3、明白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寓意的寓意,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文言导入
1、(PPT出示句子)指名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你发现这几句话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了吗?
生:是古时候的人说的话,听不懂,有好多“之”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揠苗助长。
2、板书课题——揠苗助长(生书空)。
指名读题——齐读
这个故事出自于古代的一本文集《孟子》中的一篇——《公孙丑上》。PPT出示,认识孟子(简介)
3、理解题意:拔禾苗帮助它长高——揠:拔(指导认字方法:查字典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听过这个故事吗?我们来看看它用文言文是怎么写的。
二、朗读课文
(PPT出示课文)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初读正音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小组内每人读一遍,检查字音。
(生读文)
指名汇报读,纠音:
师评价朗读:你读得很认真,字音准确语句通顺,不丢字不加字。
易读错的字
悯mǐn,曰yuē,
矣yǐ(文言助词,用在句子末尾),
予yú,多音字,yú我,yǔ给,给予、赋予、授予,
趋qū,槁gǎo,
师: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
齐读课文
2、再读明确目标
读准音,读通句了,感觉好读点了吗?下面你想怎么读?
生:读得有感情,读出节奏,读好听(什么样是好听?声音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像唱歌一样)
古文不只是写法和现代文章不一样,读的时候也有它的特点。回想一下我们读古诗时是怎样读的?
生:读慢一点,声音有高有低,有节奏,有感情。
师:对,要想读好古文,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还要读出它的节奏。
比如可以这样读:师范读“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师:想不想这样读?
生:想
生试读。(有点味道了)
师:读出文言文的节奏,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在长句子中也要适当停顿。谁能试着再读一读?
(PPT出示断句后的课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生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
指名读。评价:他们读得有什么不同?除了读出节奏外,还有什么特点?
声音有起伏,很好听。(读出了韵味)
像他这样读一读。(生练读)
三、了解内容,读出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课文已经我们已经读熟了,
自学提示:
1、默读古文,并结合译文理解每一句的意思。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打“?”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疑惑,试着共同解决。
生自学
2、汇报:
悯,的意思不明白,后来看课后的大意,猜测是担心的意思。
谁在担心?(宋人)他担心什么?
“其苗之不长”(意思:禾苗总是不长高)师:学习文言文时,结合译文或课后注释理解词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师:他有多担心啊,谁来读一读?(生读)听不出担心来啊,再试试。(读出担心的语气)
芒芒然归(PPT出示“芒芒”的几种解释:广大辽阔;模糊不清,通“茫”;匆忙。
曰,说。师:谁对谁说话呢?生:宋人对他的家里人说。
师:他说了什么?(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什么意思?
生:今天累坏了我啦,我帮禾苗长高了!
这个“病”和我们现在说的“生病”一样吗?(不一样:累坏了)
师:文言文中的有些字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他说这句话时是心里怎么想的?
生:今天特别累(读一读)但是又特别得意(因为——读一读)指导朗读: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家田里的禾苗已经超过了别人家。这么好的办法除了我别人怎么想得到呢?
师:家里人听了他的话心想——
生:这怎么可能?这是真的吗?
于是——其子趋而往视之(读)结果——苗则槁矣。(读)
师:宋人以为他帮助禾苗长高了,结果呢?生:苗都枯死了。
3、复述故事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导方法:讲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他做了什么事
生练习。指名说,相机指导。
同桌互说。
4、读出韵味
师:明白了古文的意思,再读文章会更有韵味。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揭示寓意
1、后来,这个宋国人揠苗助长的事情被邻居们知道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
生:你太自作聪明了,田里的禾苗不但没有长高,还都枯死了。
生:禾苗本来自己会长高的,你偏偏去拔它,最后不但没有长高,还都死了。
师:植物生长有它的自然规律,随意去破坏只能适得其反。
生:你太愚蠢啦,禾苗自己会长的,根本不用去拔。
师:要学会等待。
2、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生:做事不能着急,要慢慢来。
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师:像“揠苗助长”这样,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却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板书:寓言)。
五、总结
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6
预设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2、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3、能在读中悟出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流程预设: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坐井观天》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像这样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中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就是寓意。
3、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齐读。
二、层层深入,引导初读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可以请教同桌同学。划出带拼音的生字词。
2、自由认读生字词,纠正字音。
3、小老师教读。
4、语文童子功:即用上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词语的意思。
5、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6、理解课题中每个字的意思并板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再读课文
⑴指名说:揠苗助长会产生什么后果?
⑵用上你的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枯死的意思。
2、这人为什么要拔禾苗?理解巴望。
⑴边朗读边感悟,用上自己的声音、表情读出十分巴望的心情。
⑵禾苗其实长高了吗?可这人觉得呢?他此时心情怎样?
⑶理解焦急,说说近义词。
⑷齐读这个人自言自语说的话。
3、他这么说,有没有这么做?想了个什么办法?你从哪个词发现他想了很长时间?有感情地读一读。
4、你发现他是怎么拔的?拔了多长时间?累吗?你从哪个词知道?理解筋疲力尽并感悟。用上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它的意思。
5、这么累,他认为值吗?你从哪知道?
出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⑴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理解白费、一大截。
⑶用上声音、表情或动作边读边感悟他此刻的心情。
⑷你认为值吗?为什么?
6、看图讲讲这个故事。
7、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
8、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思维,深度挖掘
1、小结寓意。
2、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这样的事例?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3、播放课件:断骨增高手术造成瘫痪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⑴指名读一读相关资料
⑵结合今天学过的.揠苗助长,你有什么体会想说一说。
4、小结: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中做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明白自己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犹如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学会珍惜自己,爱惜自己,善待自己的生命。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五、指导生字书写
评析:
1、自主合作学习生字。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提倡个性朗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看图、表演,让学生用上自己的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再将自己的切身体验表现在自己的朗读中。
3、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为此,在完成好本课基本任务的前提下,我适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寻找、关注身边相同的事例。并播放眼下最现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即:断骨增高手术带来的危险性。让学生在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的基础上学会更深入地挖掘。明白生命的珍贵,知道自己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犹如禾苗的生长要靠它自己的力量。从而学会珍惜自己,爱惜自己,善待生命。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7
教学设计思想:
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课件
四.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 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 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呢?今后该怎么做?
五、表演寓言,锻炼能力
六、课外延伸
1。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2。欣赏寓言,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小朋友们应该都听过许多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课件出示课题)
师:有没有听说过这则寓言?谁能说说? (请一位小朋友讲)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多多少少了解这则寓言。
2、揭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故事。
读课题:个别读 齐读
二、初读
1、听课文录音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2、自读课文
师:好听吗?
师:赶快读一读这个故事,把生字读正确,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
① 学生领读
师:谁来当一下小老师,带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些生字?
② 看生字卡,齐读生字
③ 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④ 开小火车读生字、词语
三、深入学习课文
师:让我们来细细地看看这个故事是怎样发展的。
i、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师: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焦急)
师:哪里看出他很焦急?
a、 巴望:
师:给它找个近义词吧。 (盼望)
b、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读出他的着急。
师:今天看……(明天看)……天天去看。
一起读一读,读出他的着急。
c、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读出他的焦急
好像:其实是长高了,只是……(长得很慢)
师:天天去看……(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师:从一点儿你感觉到什么?
师:他真是太……(急了)
师:自己读一读第二句话(以各种形式多读几次)
2、把1、2两句合起来齐读一下,读出种田人的焦急
3、师:一个人着急的时候,你猜猜他会有什么动作?
师:再想象一下,他看着禾苗会怎么想呢?他可能会对着禾苗说些什么呀?
4、师:这个人真的很急,在田边转来转去,读一读
师:这里有个词语,自己跟自己说话,是……(自言自语)
师:那应该怎么读呢?(轻一点)试试看(读一读这句话)
师:谁能来模仿一下他的样子
再一起读一读
ii、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他想啊想啊,你看他怎么了? (出示图片) (很高兴)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看图说)
师:我们看一下,他到底想出了个什么办法?(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1、筋疲力尽:很累,好象力气也用完了
2、急忙跑到田里
3、一棵一棵:生怕漏了一棵
4、终于:说明他想了很久
5、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师:累不累?
师:怪不得都怎么样了……(筋疲力尽)
6、往高里拔:拔得高,时间用得久 )
师:谁能把刚才体会到的'劳累用朗读表现出来?
师:体会到了他拔禾苗累吗?
个别读,小组读
师:虽然他很累,但他觉得自己累得怎么样,再看看图,他的表情……
师:他看见禾苗这么高,他会怎么想? (出示图片)
师:他洋洋得意地夸起自己来(出示图2)
师:他会怎么夸自己? (个别说)
师:把心里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iii、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师:他这份好的心情啊,一直保持到了家里。他会对他的妻子、儿子怎么说呢?
生说
师:读一读,他是怎么说的(第三自然段)
师:从他的话里你知道了? (生说)
师:都感觉到他虽然累,但是很值得的。
请学生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
师:今天,你气喘吁吁地,到哪里去了呀?
生:……
师:种田人那么高兴,他的家里人是不是也和他一样想呢?(儿子不明白,十分奇怪)
师:第二天他去看,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
师:是呀,禾苗都没精打彩了
师:看看,父子俩怎么样?(出示图片)
师:这个孩子哭着说了什么?
iv、 寓意学习
师:学到这里,老师想问问你们,种田人把禾苗拔高,为什么第二天会枯死?
生自由回答
师:禾苗应该是怎么长的/(慢慢地)
师:一点儿一点儿长高
师:今天这个故事属于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这个道理呀,就是寓言的寓意。
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齐读寓意
师:我们不能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
师:违反了它的规律,急于求成,那会误大事。
在生活中我们也形容这些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为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9
一、了解寓言,揭题导入
1、师:上个星期我们班的很多小朋友都读了寓言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那老师想考考你们,知道这个寓言故事吗?
什么样的故事就是寓言故事呢?
师总结并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2、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师板书:寓言。
3、课题:揠苗助长。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助”可以组什么词?
设疑:助长是什么意思呢?
师引导:谁帮助谁?为什么帮助?怎样帮助呢?结果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初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刚才同学们都读课文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桌讨论一下把句子补充完整。
出示幻灯片“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结果____________。”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师过渡:但这只是成语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三、精读寓言,体悟道理
1、农夫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说一说。
(1)关键词:“巴望”
教师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天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这里巴望可以换成什么词呢?
师板书:希望、盼望、渴望。(提示:近义词)
师:你觉得用哪个词更好呢?
师总结:用巴望更能体现农夫当时急切的心情。
师:“巴望”不是一般的希望,而是非常渴望!那渴望到什么程度?
(2)关键词:“天天”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农夫是巴望着禾苗长高?
师引出“天天”
师:是啊,这个农夫天天都去,今天去,明天去,后天也去,是天天都去看。
师:好,那你来读读这句话。再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天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恩,你读出了农夫那种非常渴望禾苗长高的心情。齐读
(3)关键词:“好像”
师:那农夫天天去,他发现了什么?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并用铅笔画下来。
师:请你来读一读。
出示,比较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他的禾苗到底有没有长高呢?
师:有,只是我们看不出来。
师出示第二句,同学们看有没有什么变化,那把课文中的好像去掉行吗?
再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对比读。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学们的感悟能力真强,是呀,去掉一个词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以后我们说话写文章时时都要更加严谨些。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农夫,他当时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说话训练:
一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个人想:。
两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人想:。
三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人想:。
(4)关键词:“焦急”
你看,这个农夫就是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所以,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谁来演一演这个焦急的农夫呢?
师旁白,学生表演。
师:你觉得这个农夫演得怎么样?
师:让我们来通过一个字更能体会农夫当时的心情呀!(看图,猜字。)
师:不知道没关系,来,我们仔细看看,上面像个什么动物呢?对,像只鸟,大家看焦字的上部分是隹字,这个隹字意思是是短尾巴的鸟
师:你们看这只小鸟在什么上,是,在火上烤呢?
师:好,那我们来一写。写得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谁来提醒你的小伙伴?
生书写。
认识偏旁四点底。
师:从这幅图上看,我们知道小鸟怎么了?
师:那你知道四点底都与什么有关吗?
师:与“火”有关。你还能找出四点底的生字吗?(熊、照、蒸、煮、煎、熟等)
师总结:那我们都知道了,四点底的生字都是与火有关。
师:看样子我们更能感受到小鸟。想想小鸟在火上烤,它是怎样的感觉呢?
师:对了,农夫就是这样的心情。
个人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段,再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2、那农夫是怎样帮助禾苗生长的呢?
关键词:筋疲力尽。
出示(图)你们看,这就是那位农夫,他想得是什么办法呢?
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请仔细观察。
(他在很认真的`拔禾苗、他已经拔起了许多禾苗、他的碗里还有水,但他也顾不上喝,这是什么时候太阳落山了)
师:农夫拔呀拔,他拔得腰酸背痛呀,他拔呀拔,拔得?
师总结:是呀,中午,太阳高照,农夫在卖力的拔着禾苗,汗水从他的额头上流下来,他也顾不得擦,口渴了也顾不得喝一口水,就这样,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请你用一个词语总结一下,筋疲力尽,对,农夫弄得筋疲力尽!
师:让我们在课文中找出农夫拔禾苗的句子读一读,
师:从他的朗读里你听出了什么,你听出了什么,来体会农夫的筋疲力尽。
让我们向他一样,把农夫的辛劳,农夫的筋疲力尽读出来齐读)
3、体会禾苗与农夫的感受。
师:渐渐地,农夫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小禾苗,小禾苗,农夫帮助你长高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1)禾苗生气地说_________。
(2)禾苗伤心地说:___________。
(3)禾苗地说:。
(4)树上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5)太阳公公急得满头大汗,好像在说:“。”
师:你们看,小鸟和太阳公公看见了,也想对农夫说一说呢。
可是农夫有没有听到禾苗的哭泣和小鸟和太阳的劝告?没有,
出示幻灯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请同学来演一演读一读
我们和他一样起来演一演读一读。
4、那结果怎样呢?
我们一起读读文中的第五段。
师:儿子看到这一幕,他对爸爸说:
师:读到这里,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
师总结:哎呀,这个农夫真的是,禾苗会慢慢生长的,你那麽心急干什么呢?你看,有趣你太着急了,把禾苗都弄死了,你可真是一个“愚蠢”的农夫呀!
5、齐读课文,明道理
师:故事讲完了,大道理在不经意间已经被我们说出来了,现在我想在请一个同学来说说《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了吗?
是啊,小朋友们,禾苗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这位农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会都枯死了。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太着急了好事也往往会变成坏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
(1)爸爸想让三岁的儿子学书法,培养他成为书法家,这位爸爸呀!你可千万不要________呀!
(2)乐乐想让小鱼快点长大,于是把鱼食全倒进鱼缸,乐乐呀!你这样_____是不对的。
(3)豆豆平时都不认真学习,碰巧一次考试考了一百分,于是,他觉得自己每次都能考一百分,不认真学习了!豆豆呀,你这样_____________是不行的呀!
五、布置作业,情感延续
说得真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还能把他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老师真高兴,课后可以多找一些寓言故事来读(出示:寓言的书),明白更多的道理。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焦、费、望、算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
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赏图画,直接感受,加深体验,合作学习、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在课文中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情感妙答中体会其中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两则寓言故事中,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脚踏实地学习。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难点:懂得寓言中的启示。“寓、截”的识记。“费、望、算”的书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
教学主要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学习第一则寓言)
1、读:(边读边标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查:(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读书:(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3、议论:(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
解词: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好”办法——“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他自己感觉怎样?
解词: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课指白费力气。一大截——一大段。
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把刀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这是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好”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四)指导书写生字“焦、费、望、算”。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27、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写字:焦、费、望、算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板书课题:指2、名3、两个人念,4、后齐读
5、念得真棒,6、那读了这个题目,7、使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8、是啊,9、课堂上最美的语言就是我们小朋友读书声了,10、今天有没有信心把你们最动听的声音展示给施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听听啊
11、真是一群自信的孩子,12、那我们要想把课文读好,13、首先应该把字音读准确,14、课文读通顺。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5、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16、把课文读一遍,17、做到正确、流利。
18、都读通顺了吗?要不19、要再准备20、一下?出示生字卡片,21、指22、名23、读组词。
24、刚才我们生字都会认了,25、那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去,26、你还会念吗?指27、名28、分段朗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29、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厉害,30、轻轻松松就把字音读准了,31、课文读通了,32、不33、过这不34、算是最厉害的,35、最厉害的呀,36、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37、把课文的感情给读出来,38、有没有信心读好。(有)现在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39、等会把你读得最好一句给我们大家展示展示。
40、谁先来给大家展示展示。(2—3)
41、为什么这么读呀?板书:着急
42、第一小节中还有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那个人很着急呀,43、请你动手找一找、划一划,
44、交流:读一读、说一说(不同45、形式的朗读)
(评价语;你能不能把你读得这么好得经验给大家介绍介绍呀!
谁能读得更好呀!
谁来试试,如果你能变得更加着急就更好了!
重点句: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给巴望找个朋友,
2、天天去,他会想些什么呢
(2)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禾苗真得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为什么?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学、做、演
学习2—3小节
过渡语:是啊,这个想了好就久,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来我们一起观察一下书本上的图,看看他想到了什么办法?
46、观察图片
47、交流,48、板书:拔苗
49、是啊,50、他把禾苗芽一棵一棵往高处拔了,51、站在田边眼望着自己那一片长高了一大截的禾苗,52、那个人摸着额头的汗水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53、是啊,54、他虽然身体感觉很累,55、但是他心理却万56、分高兴,57、回到家里,58、一边喘气一边高兴地说:…指59、名60、读(3—5)
61、听着你们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62、那现在把二、三两个小节连起来读,63、有没有信心比刚才念得更好
64、齐读二、三两个小节
学习第四个小节
1、过渡语:是啊辛苦了这么久,那力气到底有没有白费呢?指名读最后一节
2、交流:结果怎么样呢?(板书:禾苗枯死)
3、禾苗为什么会死?如是你是那个人的邻居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4、是啊,禾苗生长都有它的规律,要慢慢地长,如果咱们不依靠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
5、像这种通过讲一个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就叫他寓言。板书:寓言
拓展
1、那在咱们学习中,你碰到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焦”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互动、想象等策略,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知晓寓意。
4、通过补充阅读寓言的原文,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守株待兔》,讲的是一个种田人的故事。你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种田人吗?
2、这节课咱们学习的还是种田人的故事——揠(ya)苗助长(齐读课题)
你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揠(ya)苗助长”讲的又是一个怎样的种田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一读,读的时候,碰到难读的句子不妨停下来反复读几遍,读通顺了再往下读。
二、初读,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教师巡指。
2、刚才有有没有难读的句子,现在你是否已经读好了,请把他读给同学听。(指名朗读,结合正音)
3、你读了课文后,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种田人?(预设一:愚蠢、傻乎乎、急性子的人…… )
点拨:这个种田人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预设二:勤劳的人、会动脑筋的`人……)
三、探究,感悟课文
1、研读“勤劳的人”
(1)句子一: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a读了这句话,有什么体会呢?抓住“一棵一棵、一直、筋疲力尽”等体会“好辛苦”。
b反复引读,
(2)句子二: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讨论:怎么读?指导个性化朗读
(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劳的种田人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节。
讨论:为什么禾苗会枯死呢?(板书:拔苗 枯死 违背规律 好心办坏事)
过渡:这个种田人看他的年龄也不像是个刚种庄稼的人,为什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请读第一段。
2、研读“急性子的人”
(1)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巴望找近义词比较。
你读着“巴望”这个词,你好象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儿?你可能还听到了他对禾苗说着什么?(提示:用上一些叹词说)
(2)比较: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3)小结:是呀,面对好象没有长高的禾苗,这个种田人的心情真是——(心急火燎、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急不可待、心急如焚)书本上用了个词叫——焦急
(4)看老师写“十分焦急”的“焦”,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大胆想象,看下面的四点像什么?
(5)从这一段,咱们了解到了种田人内心的焦急。谁能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
五、明理,揭示寓意
1、现在,你明白种田人好心办坏事的第二个原因了吗?(板书:急于求成)
是呀,急于求成,违背规律,尽管很勤劳,辛辛苦苦换来了的却是——(齐读最后一段),
2、当种田人听了儿子的报告来到田边时,看到枯死的禾苗,他会说什么呢?
出示:那个种田人 地说:
3、看着种田人难过、伤心、后悔,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种田人吗?
五、诵读,延伸课外
《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听老师吟诵古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想不想读读古文?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能读懂哪些。
2、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
3、这个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老师小时候读过,你们现在读了,当你们有了儿子和女儿时,他们可能还会去读,为什么会永远流传呢?
4、是呀,寓言充满了智慧,能带给我们无穷的启发。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展示书籍),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3
一、概述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寓言两则”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二课时。
这是一则出自战国时期得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情不可以急于求成,不能违背事物发展得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寓言这种文体,所以承载着让学生学会学习寓言方法得任务,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掌握寓言的学习方法。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2)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寓意。能够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够通过表达、练笔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8———10岁的儿童,活泼好动,乐于参与。
2、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够高,学习缺少毅力、目的性,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本节课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意识。
3、虽然是初次学习寓言故事,但是这种体裁的文章大多数同学都曾经接触过,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和能力、知识的储备。
4、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识字。
5、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因此语文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本节课就是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掌握新知,在引导有感情的朗读中明白寓意,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走入文本。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语文。
语文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文学习和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才会深入的理解寓意。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
生字带注音、生词、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想对农夫说的话、课上的小练笔以及课后作业的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教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寓言两则》。让我们一起跟老师来把课题写一遍。
师:你能来把课题读一读吗?
2、出示 “寓”。教学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的吗?(什么是寓言?)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4、小节: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揠苗助长”。齐读课题
二、初知课文,自学生字
1、这个题目是古人取的,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这个故事。然后来回答。师范读。
2、现在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助”又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3、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领读。
(2)课件出示生词,齐读。你都知道哪个词的意思?说一说。
(3)知道写字:焦、疲
师: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这个人费了很大劲去拔禾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小朋友自由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看看他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读)
你体会到了农夫怎样的心情?(焦急)
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的出来呢?
2、出示: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3、谈体会: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很急的呢?
4、你能为巴望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吗?(希望)。
5、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读到“巴望”这个词,你好象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儿?
师小节: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读着读着好像看到了书中的人的样儿,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朗读这一段时,就要边读边想像他着急的样儿。(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第一段。)
6、自己再读读这一段,读到哪儿你又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7、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齐读这一小节。
过渡:心里着急就得想办法啊,于是他苦思冥想了一阵,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是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看看他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师: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课件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谈体会:
1、想出了办法,按理说他应该是很轻松的,可是他还为什么筋疲力尽呢?他是怎么做的?
2、想一想,他累成什么样了?
过渡:看着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农夫觉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默读就是不动唇,不发出声音,放在心里读!)
五、学习第三段
课件出示: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1、你是从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他认为这个办法好呢?
2、看来这个人真的累极了,可是他觉得这样做值得吗??
3、想到自己的禾苗要长高了,心里自然很高兴了。教学(截)
4、你们也能试着读一读吗? 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啊?(请学生评价)那你来读读看!
5、齐读
六、明理
1、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中会想什么呢?
2、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齐读。
3、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想对爸爸说?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
4、师小节:对啊,禾苗的生长也有它一定的规律,如果咱们不依照它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出示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师总结:我们不光要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七、拓展
1、学了本课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农夫说,你想说什么?先指名自由表达,在出示课件: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于求成、杀鸡取卵
2、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写一段话。
八、作业
我们身边有类似于“揠苗助长”的人和事吗?与家长交流。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天天——焦急——筋疲力尽——枯死
寓意:遵守自然规律,不可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积累本课词语,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3、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把事情弄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揠、转、费”,会写“转、拔、疲、费、枯”这5个字,掌握一个多音字“转”。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本课词语。
3、喜欢学习寓言故事,初步感悟寓意。
教学重、难点:
运用喜欢的方法识记本课生字,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揠苗助长)同学们认识这几个字吗?谁能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课题)一齐读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生:“揠苗助长”是谁写的?
(教师先将学生的问题记录下来,部分问题下节课再解决。)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你们提的这些问题等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就会弄明白了。
二、读文识字
1、随机学习“揠”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
生:我用部件组合法记住了这个字,左边是------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揠苗助长》这一课里还有几个字需要我们记住,还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屏幕出示)
(一)自由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你有那些疑问,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学生按自学提示读课文、认识生字。(师巡视指导)
3、汇报学习成果(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指导)
生:“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的意思,“揠”的意思就是“拔”。
生:转是一个多音字,它在本课的读音是zhuàn,组词:转动、转圈、转向;另一个读音是zhuǎn,组词:转身、转告。教师板书:
zhuàn(转向)
转
zhuǎn(转告)
指导写“转”,注意字右半部分的第三笔是“竖折折”。
生:“费”和“废”是同音字,要注意区分,本课的“费”可以组成费用、学费、浪费,而广字头的废可以组成废纸、废物等。
指导写费,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生:“拔”和“拨”字形很像。
生:“拔”的右边第一笔是“横”,而“拨”的右边第一笔是“竖折”。
生:“拔”可以组成拔河、挺拔;“拨”可以组成点拨、拨灯心。
师:你们的办法真好。
指导写“拔”、“枯”。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你们还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我知道了这个农夫是个急性子的人。
生:我知道了农夫的禾苗都枯死了。
三、练习朗读
1、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然后读给你周围的同学听。
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3、检查、欣赏、指导朗读。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转动拔河疲劳干枯巴望渴望
枯木逢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焦急浪费
2、辨字组词
转()拔()疲()费()
传()拨()披()佛()
五、作业设计
用喜欢的方式搜集有关《揠苗助长》的资料。
板书设计:揠苗助长
揠---拔费枯疲zhuàn(转向)
转
拨zhuǎn(转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巩固生字词的识记与书写。
2、边读边想,读懂故事,了解寓意,能够复述课文。
3、喜欢学习寓言故事,能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摘苹果游戏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游戏,有兴趣参加吗?(有!)如果你能准确地读出苹果上的词语,就能顺利闯关,到时候我们可以欣赏一个动画短片,一定要加油啊!
屏幕出示苹果词语卡
学生开火车摘苹果。
2、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我们现在就来看这个有趣的小短片。(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你能给短片起个名字吗?
生:《愚蠢的农夫》。
生:《揠苗助长》。
同学们可真聪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揠苗助长》。(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昨天呀,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小问号。现在让我们小组合作解决好不好?
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或收集到的有关文字资料。
集体汇报、了解:
1、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2、《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我们大致的了解一下原文。教师适时出示原文。
现在,同学们心中的小问号都解决了,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吧!
二、读文感悟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板书:起因)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请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自由交流:
生:“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生读)“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板书:巴望)
生:“天天”也能看出农夫很心急。
师:农夫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长高了)农夫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太着急了)读一读。
生:从“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这几个词语还能看出农夫心急。(师板书:焦急)
师:你试着读一读,好吗?谁再来读?(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农夫怎样?仿佛还听到了什么?(生交流)谁愿意把这个人的着急演一演?(生表演)
齐读第一自然段。
2、农夫究竟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读一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觉得他这个方法怎么样?(板书:经过)
生:农夫把禾苗拔高了。(教师相机板书:拔高禾苗)
生:农夫干了一天,筋疲力尽。(板书:筋疲力尽)
情境体验:学生做拔秧苗的动作,感受“筋疲力尽”的意思。怎么读“筋疲力尽”呢?(生读)你为什么这样筋疲力尽呀?(因为着急禾苗快点长,这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虽然拔苗很累,农夫的心情怎样?(高兴着呢!)怎么体会到的?
生:从“终于”、“急忙”可以看出农夫急切、兴奋的心情。
生: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
师: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指名读)
同桌之间练习朗读,看看谁读得好?(指导朗读)
同学们,农夫为什么会筋疲力尽呢?那么,从中午一直忙到到太阳落山,农夫都忙了些什么?被农夫拔高的禾苗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尽情地发挥想象,演一演。
(学生戴上准备好的头饰进行情景表演。)
3.在第三自然段里,农夫又有哪些表现呢?
学生朗读课文(喘气、很累的样子)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干了一天的活太累了。
师:农夫很累,心情怎样呢?
生:很高兴、很得意
师:带着这种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读这段吧!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组里试着表演一下。指名到前面表演。
4.农夫这样心急,结果怎样呢?(板书:结果)谁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读后交流:禾苗枯死了。(板书:禾苗枯死)
师: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会对农夫说什么?如果你是农夫的邻居,看到这种情景,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农夫,你太性急了。
生:农夫,你白干了一天活。(教师相机板书:白费力气)
生:儿子会说:‘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我会对农夫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禾苗要慢慢地长大,是你把禾苗害死的,以后可千万别这样心急了。’
是啊!如果急于求成,不但办不好事,而且会受到惩罚的。(教师相机板书: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揠苗助长”这样的事吗?
(生自由交流)
5.感悟寓意
通过学习,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我明白了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应该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
生: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生:我知道了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
三、练习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的确是认真思考了,这个故事带给了你这么多启示。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记住,讲给身边的人听呢?
先在小组里试着完整地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练习复述故事。
指名讲述故事。(适时给予鼓励、评介)
四、作业设计:
1、回到家里,把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给亲友听。
2、多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揠苗助长
(起因)——(经过)——(结果)
巴望拔高禾苗禾苗枯死
焦急筋疲力尽白费力气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拔苗助长》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主要是讲一个种田人为了让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枯死了的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教学理念】
叶澜教授指出:“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在这里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演、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的朗读、说话、表演中,挖掘他们的潜能,挖掘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拔苗助长”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能抓住重点词来朗读并从中初步理解寓意。
3、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预习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出示题目:揠苗助长)
2、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读课文,试讲故事:
过渡: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那课文肯定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文中给我们带来了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等会把这个故事讲给大伙听,让老师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1、学生自读课文,读好的同学可以先试着自己讲一讲。
2、指明学生讲故事,师生互评。(对发言的同学及时鼓励和表扬)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
1、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2、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3、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第二自然段:
过渡: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让我们一起去田里看看他拔苗的情景吧!
1、出示插图: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把这幅图描述给大伙儿听听吗?
2、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二段?(指名读)
3、读着读着,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4、理解“终于”、 “一直”、“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如“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5、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个别读)
6、学生相互评价朗读情况。之后,全班齐读。
第三自然段:
过渡:农夫拔啊拔,总算把田里的禾苗拔好了,而且看上去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此时他的心情又如何呢?是呀,他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要告诉他的老婆和儿子了。
1、农夫会对他家人说些什么呢?(指名学生演读农夫的话)
2、想想农夫说这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指导学生读出又疲惫又高兴的感觉。(自由读——师生配
合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禾苗是长高了一大截,但是,小朋友们,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
2、出示禾苗枯死的画面。
四、演演说说,其乐无穷:
导语:是啊,禾苗枯死了。这一棵棵伤心的禾苗一定会有好多话要对农夫说吧?农夫看着满地枯死的禾苗,也会有很多感叹吧?
1、一个学生演农夫,其余学生演禾苗,老师当旁白,边演边说。
2、师生互评:你觉得刚才谁演的或说的比较好,好在哪儿?
五、小结寓意,尽收脑海:
导语:学了这则寓言,你们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1、学生自由畅谈,师给以鼓励。
2、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只会让我们误了大事。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启发学生思考: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些“揠苗助长”的现象?
今后应该怎么做?(结合实际生活,引发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点拨,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2-18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04-05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09-28
《揠苗助长》的语文教学反思10-06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5篇09-17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8
教学设计09-16
《穷人》教学设计05-31
《成数》教学设计06-08
《诚信》教学设计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