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浏览课文,用四要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个故事刻画了打电话的人( )特点。
3、交流讨论:
这段相声的语言艺术有什么特点?
4、分小组合作表演这段相声。
二、练习提纲
选择话题,自创一个相声段子。
1、甲没有太高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仅就“海马”一词就闹出了一连串笑话。
2、两个小朋友常在一块儿比吹牛,谁也不服气,这不,他们又吹上了。
3、小明是个很幽默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一、模拟表演打电话,让学生明白说话要讲语言艺术,要简练、得体、明白
二、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长安街一人打电话约朋友看戏用了两个多小时,耽误了他人,也错过了看戏的时间(说话啰嗦,无社会公德)
三、学生选读喜欢的相声片断,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以说、学、逗、唱为主,通俗易懂,如话家常。
2、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
四、指导学生分组表演这段相声
1、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2、推荐两人上台表演《打电话》。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的主要对话,知道春天的一些季节特征。
2、感知故事中电话号码的排列顺序,初步找出其中的规律。
(二、)活动准备《春天的电话》课件,数字卡片:1-5一份;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贴绒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兴趣。
T:小朋友,如果你有一个好消息,你会用什么办法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呢?
C1:打电话 C2:发短信 C3:写信给他
(评析:孩子们的经验比较丰富,回答时氛围很热烈,在这里多留了一些时间给孩子们充分表达的空间。)
T:小熊也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它的好朋友,它会用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吧。
2、分段讲述,依次出示课件。
⒈出示PPT1、2、老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T:小熊用什么办法告诉它的好朋友?C:打电话
T:他先给谁打了电话?打电话先要按什么?那小松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教师出示电话号码)听小熊在电话里对小松鼠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C: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玩吧!
2.T:小松鼠听完电话后,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谁啊?C:小白兔
T:小白兔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教师将前面一个数字移到最后,出示电话号码)小松鼠对小白兔说了什么呢?C: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幼儿练习小动物的对话)
T:为什么要请小白兔出来吃青草呢? C:因为小兔子本来就喜欢吃
⒊(出示PPT3)T:小白兔听完电话后心里会怎么样?(很开心)他也想到了给好朋友打电话,它的好朋友是谁啊?(教师出示小花蛇)小白兔就给小花蛇打电话,你们猜一猜他的号码是多少呢?(34512)
T:你是怎么知道他家的电话号码是这个的?C:把前面一个放到后面去
(评析:通过前两个号码,老师用移数字的方法呈现出来,给了孩子一定的暗示,孩子们已经能够自己总结出小动物的电话号码规律来了。但这时是需要老师做一个精简的总结提升的,才能够让所有的孩子都理解,老师在这里缺乏了这样一个总结。)
T:小白兔对小花蛇了说什么呢?幼儿学说对话。C: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T:为什么会让小花蛇出来游泳呀? C:他平时就游泳的
(评析:形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集体的,个别的、表演形式的,总是重复一种方式会让孩子讲的兴趣度下降。)
⒋(出示PPT4、5)T:小花蛇听完电话后也好开心,他想到了给好朋友小狐狸打电话,小狐狸的电话是多少呢?请小朋友猜一猜,并上来排出来(幼儿排电话号码并集体验证)。
T:小花蛇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呢?幼儿先说,然后听一听、学一学。(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快出抓虫子吧!)
T:小狐狸听完电话后想到了好朋友小熊,就给小熊打电话,号码是多少呢,请小朋友再来猜一猜、排一排。
T:小狐狸对小胖熊会说什么呢?幼儿学说对话。(喂,小熊吗?春天来了,山上的花儿开了,快出来采花吧!)老师边贴上相应的图片。
T:你们发现小动物家电话号码的'秘密了吗?原来只要把号码最前面的数字宝宝排到队伍后面去,就成了另一个小动物的号码了。
(评析:这样的小结在孩子们发现的时候就应该予以肯定和总结,放在最后有些置后了。)
4、讲述故事最后一段。
T:小动物接到电话会怎么做呢?C1:出来玩 C2:会唱歌跳舞 C3:会很开心
(看PPT6)T:小动物们接到电话,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外边,他们一起开心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T: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C: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T:因为这些小动物们,你关心我,我关心你,都知道把好消息带给别人,让大家都感到很开心。
(五)活动延伸:
T:春天来了,真是一个好消息,小动物们都知道了,可是你的好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不知道呢,你们想告诉他们吗?请你们把这个消息也用你的办法告诉他们吧!
(评析:在活动最后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调查表,让孩子们填上想告诉的这个人的电话号码,再在下面画上自己想告诉他们的春天的特色。进一步地进行延伸,让孩子们继续思考春天里的一些特征。)
二、活动评价
⒈活动中孩子们敢说、想说、愿意说,老师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比较轻松地氛围,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说,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十分愿意思考,反应都是很热烈的。
⒉孩子们通过老师的暗示发现了电话号码的规律,也因为这个电话号码,让孩子们的情绪达到了整个活动的高潮。
⒊对于这个教材老师没有继续深挖,像小狐狸吃虫子这样的常识是可以在这个活动中体现的,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⒋一遍零碎的欣赏、学说下来,老师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完整欣赏的机会,孩子们没有整体的来欣赏这个故事,这样的语言活动中还让孩子完整欣赏一遍会更好一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两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 交流 表演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2、板书课题:三个小伙伴
3、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4、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5、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 课文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
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三 指导写字
1、指名读:同拉么把巴没有要
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3、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有: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5、作业:熟读课文。
四 齐读
五 小组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个小组,先读读3-5自然段,互相说说:“是谁解决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困难的?用了什么方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约5分钟)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长江诗词,学生读。
2、你对长江了解有多少?(汇报有关长江资料)
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三、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2、汇报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门山”指什么?
(3)看作者把诗题的意思补充完整。
3、汇报第一句。
(1)指名解释第一句(一、二名学生汇报)。
(2)启发提示。
理解古诗中的“断”、“开”和“回”。
(3)第一句诗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4、汇报第二句。
(1)指名释意古诗(一、二名学生汇报)。
(2)看最后一句古诗,你认为李白现在在哪儿?现在能更完整地说出诗题的意思吗?
(3)这“一片孤帆”从哪里来?作者正往哪行驶呢?
(4)点拨难点。
A:“出”字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
B:用动词写天门山你有什么疑问吗?;
C:此句诗改成“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D: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E:学生讨论汇报,并提出汇报交流要求。
听别人的发言,请你认真思考,看对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帮助。
5、解释整首诗的意思。
6、通过整首诗看出李白在赞美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吗?
四、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1、汇报交流有关李白资料。
2、能背出李白写的其它古诗吗?
五、结语升华,提出希望。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李白及他的诗歌只是这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待我们去欣赏、去诵读。
课后同学们多积累古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宣布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教学难点:
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方法:
谈话、启发、引导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
3、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
5、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7、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四)感情升华。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五)检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 ),实际上他得到了 。
(2)文章中“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
)的人,写这个人,更能反衬出( )。
(六)布置作业
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七)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妇人乞丐
搬砖挣钱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25
教学设计方案12-09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0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17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9-1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01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09-2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