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欣赏〕
片段一(序幕部分)
师:〔出示一个圆柱体(用一个圆柱体外壳套住一个圆锥体)〕这是一个圆柱体,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生:(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体遮住(边说边演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这个圆柱体将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顶点。
生3:下面是圆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边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慢慢变大。
师:你们能在本子上把这个物体的形状试着画下来?(叫一生到黑板上画)
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锥体)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
(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
生(惊奇):哇!(然后一起鼓掌)
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
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的有关知识。(师边说边板书:圆锥的认识)
片段二(终曲部分)
在学完圆锥体的特征后,临近下课前7分钟,教师模仿《幸运52》设计一个抢答游戏环节。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巳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老师描述的过程中,你们就可以进行抢答,看看是我们学习过的哪种立体图形?不一定要等老师题目全部叙述完,看哪组同学回答的又对又快。
师:请从我的描述中回答,这是什么形状?这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三个面,其中一个面是曲面,沿着它的高将它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生:圆柱体。(在老师还没说完学生就马上回答出)
师:这也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生1:长方体。(生没等教师说完抢着举手说)
生2:也有可能是正方体。
师:为什么也有可能是正方体呢?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师:那么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呢?请接着听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正方体。(抢着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这还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生:圆锥体。
师:这还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十二条棱,八个顶点,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生几乎抢着举手说)
师:这是一种立体图形,沿着它的高切开,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切面。有时也可能是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生:圆锥体。(等学生说完,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圆锥体萝卜演示给学生看)
(每道题出后,下面的学生都抢着举手回答,高潮迭起)
〔反思〕
一、序幕扣人心弦。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蕴育着成功。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课始,教师用一块布遮住圆柱体,让学生想像,当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小到圆心时,这个圆柱体将变成一个怎样的物体?在学生说出或画出这个物体的形状时,无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独辟蹊径,巧妙地将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步入这节课所学习的圆锥体,主动参与到研究圆锥体特征的状态之中。教者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终曲高潮迭起。
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因此,一堂课精彩的'终曲如同压轴戏,可以把课堂气氛再度推向高潮,让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
课尾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候。在此时,教师巧妙的将练习内容蕴含于抢答游戏中,使原先枯燥、单调的练习过程转化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不仅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也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特别是最后一道抢答,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想像力;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也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极点,学生的知识被激活,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励,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这两个片段,教者能在趣字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我们的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这样,才会是课伊始、趣已生,课结束、趣犹存。从而做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练习与应用”第8~10题,“探索与实践”第11~14题,“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感受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圆的独特性。
3、通过“与反思”,引导学生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对本单元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进行与复习。
板书课题:与练习。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师问:最大的圆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的周长与面积呢?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师问:谁来指一指这个运动场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哪个部分?求它的周长可以怎样想呢?求它的面积可以怎样想呢?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0题。师问:要求半圆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
要求出整圆的面积,必须求出什么?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1题。教师问:是什么标志,知道标志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交流自己以圆为基本图形的标志。
2、完成第11题。
师:在操场上画的圆一般都比较大,用圆规肯定是不行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说己的想法。
到操场上试着画一画。
师追问:这个绳子的长就是圆的什么?
3、完成第13题。
在操场上进行测量并记录,回去后进行计算。
4、完成第14题。
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再以小组为单位用一根绳子围一围、量一量。
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三、与反思
1、指导学生理解每项指标的含义。
2、自我、打☆。
3、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课堂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1.口算除法
(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同学数,并口答。)
2.假如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同学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身分的方法合解雇。
4.假如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同学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同学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一、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5
小学数学教案07-23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08-25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07-15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9-20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9-2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7-1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11-11
小学数学教案4篇11-1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