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翠鸟》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翠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翠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赤褐色、疾飞、锐利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荡漾、陡峭、锐利”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与翠鸟捕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教学准备:翠鸟图片以及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可神奇啦,你们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投影图片:停在苇秆上的翠鸟。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
2.出示课题,板书:《翠鸟》
3.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翠鸟什么样?它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本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师范读
1.师:你们听……(教师范读)。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师:大自然多美啊!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苇秆”应读“wěi gǎn”,不要读成“wéi gān”。
“翠”、“饲”是平舌音。
“赤”、“衬”是翘舌音。
(二)、检查自学,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翠”上边是“ ”,不要写成“羽”。
“秆”左边是“禾”,不要写成“木”。
“绣”右下角是“乃”,不要写成“反”。
“腹”右边的中间是“日”,不要写成“目”。
“衬”左边是“衤”部,不是“礻”字部。
“希”上边的第二笔是“ ”,不要写成“乀”。
2.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秆()绣()衫()疾()
杆()锈()衬()急()
泡()锐()饲()希()
抱()脱()词()稀()
三、布置作业
1、课文读三次
2、完成生字本
《翠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附:板书
6.翠鸟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翠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弄清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写翠鸟外形的,读懂描写翠鸟捕食小鱼时动作敏捷的句子。能说出第三节的主要内容。
3、认读本课生字,理解透亮、灵活等词语,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希望、愿望、失望的词义,积累词语10个。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并读懂描写翠鸟抽鱼时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其动作的敏捷。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
2.课外收集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片段。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查字典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读准字音。
翠、饲是平舌音;赤、衬是翘舌音;艳、衬是前鼻音;灵是后鼻音。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翠上下结构,上面的羽字应去掉钩,下面的卒一竖不能超过从。
赤上下结构,下面的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希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的第二笔为一大点。
逮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隶最后一笔是反捺。
褐、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最后的两笔是撇、点。
腹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是日。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褐( )衬( )疾( )待( )
喝( )衫( )急( )持( )
锐( )饲( )希( )泡( )
说( )词( )稀( )饱(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疾字为例。疾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疾飞。教师引导学生从查字典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种解释:(1)病,身体不舒适;(2)恨;(3)快,迅速;(4)疼痛。本着根据词义选取字义的方法,疾字在疾飞一词中应选取快,迅速的字义。疾飞的意思是很快地飞。联系课文内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学生便可悟出疾飞一词是指翠鸟飞得很快。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锐利即尖锐、锋利。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二是突出写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而且这双小爪子能紧紧地抓住苇秆。这就为下文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作了铺垫。
(4)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介绍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同样为下文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作了铺垫,同时这样一番描写,把一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翠鸟的外形特征。
(6)教师将翠鸟的图片分解为头、背、腹、爪子四部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边说一边依次贴出,使图片还原,也可采用此种方法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第2自然段有两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1)爱贴着水面疾飞;(2)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义。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课堂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7)出示带点词的意思,让学生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选择正确的解释。
(8)讨论句义。
在这句话中,作者先说小鱼机灵,再说难以逃脱,借以反衬出翠鸟的目光极其尖锐,说明翠鸟在观察露出水面的小鱼时十分机警,再联系上文,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样捕捉水面上的小鱼当然是既迅捷而又准确不落空了。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句间联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句式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句间联系。
例: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________。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________。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________。
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翠鸟捕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4自然段。
(二)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三)指名读有关句子。
1.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讨论:为什么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第1句中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我们的想法,前边加一个真字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说明十分喜爱翠鸟,想好好地把它留在身边饲养它。
第2句中远远地看是因为作者知道翠鸟很机警,怕惊扰它。希望它多停一会儿是因为想多看它几眼,这正是作者喜爱翠鸟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4.指名读句子,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让学生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先看静态,主要观察翠鸟的外形特点,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再看动态,疾飞注视,蹬开、叼起、飞起这一系列的动作观察的仔细深入。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也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五)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等鱼贴、飞、停、注视等
捉鱼蹬、飞、叨、贴、飞喜爱
住处:隐蔽
教学后记:
文章很美,条理清楚,是指导学生写好动物的范文,在学习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生动地将翠鸟的外形、生活习性写清楚的,为他们写好动物做好准备。
《翠鸟》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2、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指名回答)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动作上的特点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很美,很可爱。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把它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二、品读体验
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
(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
2、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1)先读课文;(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4)练习背诵。
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4、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5、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1、抓住事物的特点;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三、巩固延伸
读写结合:(任选一题)
1、用连续的动词写几句话。
2、仿照《翠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课外实践:
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以鸟类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
《翠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
3、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 为什么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鸟,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翠鸟、
二、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自学、
(1)投影出示阅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②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③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找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方法揭示: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学情况、)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分节指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②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方法提示: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待讲课文时再充分交流、让学生重点谈谈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
③启发学生质疑问题、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都讲的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
①理解第1句、
指读,启发学生说出:通过读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板书:小爪:鲜红)然后齐读第一句话、
②理解2—5句、
A、指读、
B、启发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翠鸟羽毛鲜艳的 并理解"鲜艳"的意思、(板书:羽毛:鲜艳)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先写了什么 又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C、投影出示文字及翠鸟外形的彩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齐读投影片上的文字、
D、教师提示:作者在写翠鸟羽毛时,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启发学生说出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③理解第6句、
A、指读,启发学生说出这句话写了翠鸟的什么 (板书:眼睛: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B、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板书:小巧玲珑)
C、齐读第6句、
(3)小结、
①启发学生说出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板书:外形)
②启发学生说出对翠鸟外形的看法、(板书:美)
③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抓住特点,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4)指导背诵、
3、布置作业:熟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翠鸟》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弄清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写翠鸟外形的,读懂描写翠鸟捕食小鱼时动作敏捷的句子。能说出第三节的主要内容。
3、认读本课生字,理解透亮、灵活等词语,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希望、愿望、失望的词义,积累词语10个。
4、背诵第一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弄清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并读懂描写翠鸟抽鱼时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其动作的`敏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
2.课外收集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翠鸟,又名叼鱼郎、小鱼狗。它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嘴长,它是一种很可爱的小鸟,以鱼虾、水生昆虫为食。
2.这篇课文是通过动作、住处、外形三方面来描写的翠鸟的(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这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然后给这三方面排序,说说哪几节写了这三个方面,。
3.检查,出示:外形美丽(1)
动作敏捷(2、3)
住处安全(4)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外形
1.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电脑填色游戏,出示一幅翠鸟白描图。
同桌互相帮助,把第一节背出来。哪一组先背出,老师就请哪一组上来做填色游戏。(请2-3组)
2.齐背。
3.师:课文对翠鸟的描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言之有序地描写的。
4.课外补充:
《丹顶鹤》《可爱的燕子》《鹦鹉》
①齐读;②你最喜欢哪一篇;③请你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整体到局部;有生动的比喻)
5.同学们在课外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片段,所以知道任何一篇文章要把它写好,都要做到言之有序。请拿出自己收集材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动作敏捷
过渡:翠鸟的外形是那样得美丽,它的动作更是敏捷。
1.默读课文2、3节,划出表现敏捷的词句,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2.指名一生朗读,大家评价一下,他哪些词句读出或没有读出表现翠鸟敏捷的词句。
3.生边交流,师边在电脑上红色点出。然后齐读。
疾飞,一眨眼,锐利,隐约可见,像箭一样,刹那间,叼,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4.看录象《翠鸟捕食》。
5.读课文2、3节,读出语气。
(三)住处安全
过渡:这么可爱、机灵的小生灵,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呢?
1.请同学自由朗读第四节,找出表达作者喜爱的词语。交流,朗读表示。
2.出示选词练习口答(题3),多媒体出示
3.老师和同学配合朗读填空。
4.老师读老翁的话,你们读作者喜爱的话。
三、总结
1.今天,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翠鸟外形美丽、动作敏捷、住处安全,而且课外还收集了资料,说明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呢。
2.通过对翠鸟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对翠鸟产生了感情。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翠鸟》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2、让学生体会文中德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进行环保教育
二、学习重点:1、认识翠鸟外形的特点。
2、学习翠鸟抓鱼时的动作特点。
三、教具准备:《翠鸟》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师问: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读过了《翠鸟》这篇课文,大概了解了它的主要内容,那么老师想问一下,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可爱生2:美丽生3:我觉得它很机灵……(老师适时板书:美丽机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师问:
哦,原来翠鸟给同学们留下了美丽的印象,老师也有同感,那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哪一个自然段是描写了翠鸟的美丽的?赶快找出来。
生答: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魅力。
师:很好,那同学们现在赶快读一下第一段,看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自己自由读,大声地读!
师问:请同学来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美丽了?
生1答:我觉得她那红色的小爪子很美丽
生2答: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3答:鲜艳的羽毛
生4答:又尖又长的嘴
(老师适时板书:小爪子 羽毛 眼睛 嘴)
师:好,现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仿佛地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在哪里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读)
师问:谁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1:我喜欢这一句:“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
师问:她读得怎么样?你听出了翠鸟美在哪里了吗?
生答:挺不错的,我听出了小爪子的美。
师问:你能不能想她一样读一读?
(师适量找几位学生读一读,并进行评读)
师问:还有喜欢其它句子的同学想读一读吗?
生答:我喜欢的是这一句:“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得嘴。”
师问:哦,你喜欢的是这一句,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答:我觉得不够好,听不出翠鸟的美在哪里
师问:那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它的美呢?
(师适时指导)
师问:其实老师很喜欢描写翠鸟羽毛的这一句,有没有同学跟老师喜欢的是一样的?
(句子在屏幕中显示出来)
谁给大家读一读?
(师适时指导:在读的时候要突出颜色的词语)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如果能把他背下来,那就更棒了,准备几分钟再合作背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知道,翠鸟不仅美丽而且还很机灵,课文里面哪些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机灵的?快找一下。
生:第二三自然段
师:好,再自由读一下第二三自然段,在读的时候感受一下哪些句子让你感觉到翠鸟的机灵
生1: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生2:尽管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生3: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杆上了。
师引导:说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出示句子: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师:自己读一下,多读几遍,看哪一句让你读得更有感觉,读得更明白。
生:我觉得“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更好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1:我觉得这一句中多了“贴着”和“疾飞”,让我更感觉到翠鸟飞得快。
生2:我觉得这一句写得更具体更详细。
师:同学们都理解得很好,但老师想问一下知道“贴”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我们的手是翠鸟,桌面是水面的话,那翠鸟是怎么飞的?能模仿一下吗?
(师生一起来做,从动作模仿中耕形象地了解“贴”和“疾”的含义)
师顺势引导:你看,正因为作者描写时用词用得如此准确,我们才能这么形象的看到翠鸟抓鱼时飞翔的样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或说话的时候,就要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
师:还有其它让你感觉到翠鸟机灵的句子吗?
生1: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生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师:一听到这一句,老师又有问题了出示句子: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师: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两句,然后跟你的同位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
(给时间学生交流)
师:好,现在谁觉得只告诉同位还不够,还想跟全班同学说说的?
生1:我觉得第二句更好,因为第二句感觉更形象
生2: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用到了比喻
生3:我也喜欢第二句,好像已经看到了翠鸟飞的样子,飞得很快
师引导:不错,我们在读着这句话时仿佛已经看到了翠鸟捕鱼时飞的样子,像箭一样飞过去,你看多形象啊!同学们再读几遍,再感受一下。
(三)延伸教育
师:同学们,翠鸟不仅美丽而且机灵,老师真想养一只,大家说老师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给时间四人小组讨论,让学生抒己见)
生1:不对,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应该把他关起来
生2:小鸟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不能剥夺它的自由,她会很可怜
生3:小鸟跟我们一样需要自由,这样它才会幸福……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不错,小鸟跟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它也有它自己生活的权利,她也需要自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伤害它们,不仅如此还要好好地保护它们,跟他们和平相处,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越来越美丽……
《翠鸟》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二)能力目标了解翠鸟的外形,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的描写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翠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及方法,激发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
四、教学资源
翠鸟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学生答)那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呢,有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吗?(学生答)
2、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答)
(二)补充知识,了解翠鸟
1、师:你们了解翠鸟吗?(学生答)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翠鸟的资料,我们一一下。
2、师:看了文字性的资料,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翠鸟的样子。分别是普通翠鸟,斑头翠鸟和蓝耳翠鸟。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同学们,看了翠鸟的文字性资料和图片,你们喜欢翠鸟吗?(学生答)课文中啊!就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翠鸟。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8页,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师: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作者
3、师:再来认识一下生字(例如衬,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它是衤字旁,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四)细读第一段,感受翠鸟外形美
1、师:刚才大家默读了课文,能不能告诉老师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一自然段?(学生答)大家再仔细地读第一段,在第一段中画出描写翠鸟特点的`词语。
2、生:小巧玲珑,色彩鲜艳
3、师: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小巧玲珑的意思。(并补充翠鸟体型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成人的拳头那么大)
4、师:我们一看第一段里出现了哪几种颜色(学生答)提醒小朋友要描写一件东西的颜色,可以用上颜色词,就能把这件东西描写的更加具体。
5、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鲜艳的意思。(学生答):鲜艳指颜色鲜明,亮眼,有色彩。
(五)描写方法
1、师:作者又是怎样将翠鸟的颜色描写具体的呢?找出原文中具体描写翠鸟颜色的句子。(引导总分结构)
2、师: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比喻?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学生答)
3、描写方法──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
(六)作业布置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描写方法,写一小。
《翠鸟》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翠鸟》这一课,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教师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注意“羽”字头的写法。)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翠鸟。(出示翠鸟图片,配乐观赏)
二、深入课文
师:多么美丽可爱的翠鸟啊!你们喜欢它们呢?作者也特别喜欢它们!现在咱们一起深入的学习课文,学习一下课文中是如何细致的描写翠鸟的。
1.指5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带着问题读和听:想一想,翠鸟给
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说一说对翠鸟的初步认识。
师: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
(提示: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咱们快看课文,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翠鸟的。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指读第一自然段,提出思考问题:句子中写了
翠鸟的哪些身体部位?
②请同学们说说句子中写了翠鸟的哪些身体部位。
第一句:爪子第二到五句:羽毛第六句:眼睛、嘴
(1)读第一句(指读和齐读),强调有红色的小爪子,能紧紧抓住苇
秆的翠鸟多可爱,指导朗读,读出翠鸟的.可爱。
(2)师: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来写翠鸟的羽毛的。
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A.将颜色的词语变色,请同学们来看一看颜色的不同。
B.将头上、背上、腹部字体颜色变色,引导学生:作者在描写
翠鸟羽毛的颜色时候用的什么顺序?(用手指头、背、腹引
导学生说出从上到下的顺序)
C.指名读这4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D.师生对读。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后几句,引导:你们发现么?这第一句和后几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我们学过
的什么结构?引导说出总分结构。
E.师:这几句话不仅结构严谨,句子也是这么美,说来说说,哪儿写得美?
生用课文回答。
师:是啊,你们能感觉到作者对翠鸟的什么感情?
学生:喜爱、喜欢
(3)师:翠鸟真是颜色鲜艳,而且它还小巧玲珑。小巧玲珑就是(东西)精巧细致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齐读。读出有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的翠鸟的可爱。
(4)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教师总结:第一自然段都写了翠鸟的外形。(板书外形)
(5)积累句子
师:课文中的语句多么美,你是不是也想把它积累下来背一背。咱们一起来。
出示句子:它的颜色()。头上的羽毛像()色的(),绣满了()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的()。腹部的羽毛像()色的()。它(),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快看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学生思考题:从第二自然段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活动特点?
①爱贴着水面疾飞②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1)师:作者的用词特别准确,我们来看几个句子。
出示句子: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齐读句子,指导读“鸣声清脆”,对比句子鸣声和叫声,感受鸣声更准确,富有感情色彩。指导读“爱贴着水面疾飞”,对比在水面上飞,感受翠鸟飞得又低又快。指导读“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感受停的又快又轻。总结出翠鸟行动的迅速敏捷,进行板书。指导学生作文中也要用词准确。
师:同学们快想,翠鸟停在苇秆上做什么?
(2)出示句子: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将一动不动、注视变颜色,指明读句子。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翠鸟等待小鱼时候的专心。(提示注视就是集中注意力地看)
齐读句子。
5.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那么翠鸟是怎样捕捉小鱼的呢?咱们去下一个自然段找找句子吧!
谁找到了?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
《翠鸟》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特点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鸟类。
2、学习作者先总写后分述,先总说再举例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翠鸟美丽可爱的外形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鸟?(生答)大家认识的鸟真多!你们认识这种鸟吗?(投影仪出示翠鸟图,生答,不认识)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大家看翠鸟的羽毛大多数是什么颜色?(绿色)那么翠就是绿色。
二、讲授新棵
1、指生读文:
想:翠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板书)美丽可爱。
2、自由读文:
想:这篇文章可分几段?每段都写了什么?
3、检查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情况。
4、逐段学习:
⑴ 指生读第一段:
想:
① 作者是抓住哪几方面写翠鸟外形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② 翠鸟的爪子是什么样的?(指生边看投影边结合课文说)
③ 翠鸟的羽毛是什么样的?
④ 了解作者都拥有了哪些颜色,认识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⑤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这一段作者用了总分的写法,并用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很美,那么翠鸟活动有哪些特点?
⑵ 默读第二段:
① 边读边画出表示翠鸟等鱼动作的词语(生答师板书:贴、飞、停、注视等)
②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贴、疾飞、注视等词。
③ 自由谈翠鸟捉鱼的这部分内容。
想: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生答师演示翠鸟捉鱼的情景)作者描写翠鸟捉鱼的动作的`词语:生答师板书:蹬、飞、叼、贴、飞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⑶ 自学第三段。
⑷ 指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从外形、活动和住处这三方面全面地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抓住翠鸟的特点写出了翠鸟的美丽可爱,表达了作者人喜爱之情。
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不但美丽还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爱鸟护鸟,成为鸟类忠实的保护者。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 等鱼:贴、飞、停、注视等
翠鸟 捉鱼:蹬、飞、叨、贴、飞 喜爱
住外:隐蔽
《翠鸟》教案 篇11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2、让学生体会文中德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3、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进行环保教育
二、学习重点:
1、认识翠鸟外形的特点。
2、学习翠鸟抓鱼时的动作特点。
三、教具准备:《翠鸟》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师问: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读过了《翠鸟》这篇课文,大概了解了它的主要内容,那么老师想问一下,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可爱生2:美丽生3:我觉得它很机灵(老师适时板书:美丽机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师问:哦,原来翠鸟给同学们留下了美丽的印象,老师也有同感,那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哪一个自然段是描写了翠鸟的美丽的?赶快找出来。
生答: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魅力。
师:很好,那同学们现在赶快读一下第一段,看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自己自由读,大声地读!
师问:请同学来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美丽了?
生1答:我觉得她那红色的小爪子很美丽生2答: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3答:鲜艳的羽毛
生4答:又尖又长的嘴(老师适时板书:小爪子羽毛眼睛嘴)
师:好,现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仿佛地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在哪里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读)
师问:谁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1:我喜欢这一句: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
师问:她读得怎么样?你听出了翠鸟美在哪里了吗?
生答:挺不错的,我听出了小爪子的美。
师问:你能不能想她一样读一读?(师适量找几位学生读一读,并进行评读)
师问:还有喜欢其它句子的同学想读一读吗?
生答:我喜欢的是这一句: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得嘴。
师问:哦,你喜欢的是这一句,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答:我觉得不够好,听不出翠鸟的美在哪里师问:那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它的美呢?(师适时指导)
师问:其实老师很喜欢描写翠鸟羽毛的这一句,有没有同学跟老师喜欢的是一样的?(句子在屏幕中显示出来)谁给大家读一读?(师适时指导:在读的时候要突出颜色的词语)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如果能把他背下来,那就更棒了,准备几分钟再合作背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师:我们知道,翠鸟不仅美丽而且还很机灵,课文里面哪些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机灵的?快找一下。生:第二三自然段师:好,再自由读一下第二三自然段,在读的时候感受一下哪些句子让你感觉到翠鸟的机灵的生1: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生2:尽管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生3: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杆上了。师引导:说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出示句子: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师:自己读一下,多读几遍,看哪一句让你读得更有感觉,读得更明白。
生:我觉得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更好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1:我觉得这一句中多了贴着和疾飞,让我更感觉到翠鸟飞得快。
生2:我觉得这一句写得更具体更详细。
师:同学们都理解得很好,但老师想问一下知道贴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我们的手是翠鸟,桌面是水面的话,那翠鸟是怎么飞的?能模仿一下吗?(师生一起来做,从动作模仿中耕形象地了解贴和疾的含义)
师顺势引导:你看,正因为作者描写时用词用得如此准确,我们才能这么形象的看到翠鸟抓鱼时飞翔的样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或说话的时候,就要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
师:还有其它让你感觉到翠鸟机灵的句子吗?生1: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生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师:一听到这一句,老师又有问题了出示句子: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师: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两句,然后跟你的同位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给时间学生交流)
师:好,现在谁觉得只告诉同位还不够,还想跟全班同学说说的?
生1:我觉得第二句更好,因为第二句感觉更形象
生2: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用到了比喻
生3:我也喜欢第二句,好像已经看到了翠鸟飞的样子,飞得很快师引导:不错,我们在读着这句话时仿佛已经看到了翠鸟捕鱼时飞的样子,像箭一样飞过去,你看多形象啊!同学们再读几遍,再感受一下。
(三)延伸教育
师:同学们,翠鸟不仅美丽而且机灵,老师真想养一只,大家说老师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给时间四人小组讨论,让学生抒己见)
生1:不对,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应该把他关起来
生2:小鸟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不能剥夺它的自由,她会很可怜
生3:小鸟跟我们一样需要自由,这样它才会幸福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不错,小鸟跟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它也有它自己生活的权利,她也需要自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伤害它们,不仅如此还要好好地保护它们,跟他们和平相处,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越来越美丽。
《翠鸟》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及按观察顺序描述的方法。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翠鸟的美丽、可爱、机敏,理解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
2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翠鸟的文字资料、图片。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思考:
读了课文,你觉得翠鸟可爱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交流、汇报。
☆1、如果回答我觉得翠鸟长得很漂亮,所以可爱。,就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
a、读课文,思考:你从哪感受到翠鸟长得非常漂亮?(翠鸟的外形)
b.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翠鸟的外的?边读边画出描写翠鸟外形的有关句子。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通过课件依次展示描写翠鸟外形的线描轮廓图,并让学生随课件的逐步演示说出翠鸟外形的描写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c.细读描写外形的各个部分,弄清各个部分的特点,通过词语深入理解翠鸟外形的可爱。
d、比较下面两组句子:(屏幕显示)或小黑板出示
①它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②它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你们认为哪组句子写的好?为什么?结合比喻句谈理解。体会作者用上比喻句像的好处。
e.下面请同学具体说说翠鸟的可爱。随学生的汇报,教师通过课件将翠鸟的轮廓图相应部分出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再次让学生操作这一过程,同时随之口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d.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多么可爱的翠鸟阿!
f、指导朗读,要读出喜爱之情来。
☆2、如果学生回答我觉得翠鸟的动作很快,捉鱼本领强,所以我喜欢它。,就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二、三自然段,并体会用词的准确。
a、课件出示二三自然段,让学生初读以上语段,思考翠鸟动作有什么特点。(迅速,灵敏)
b让学生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从那里可以看出翠鸟的迅速,并在书中画出有关的句子,标出重点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幻灯片出示相应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幻灯片出示:①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飞。
②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疾飞。
①翠鸟登开苇秆,很快的飞过去。
②翠鸟登开苇秆,像箭一样射过来。
①一会儿,翠鸟又站在苇秆上了。
②一眨眼,翠鸟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除此之外,让学生结合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句话理解翠鸟动作敏捷。
3、指导朗读。读二、三自然段,比一比,谁把翠鸟读活了?学生自由读二、三自然段,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灵活、神速。注意语速稍快一些。
4、你知道为什么翠鸟的动作非常敏捷吗?(结合翠鸟的外形指导学生理解二者的关系。)身体小,嘴又尖又长,眼睛透亮灵活,身体小巧玲珑。
5、读后大家评议,指导后再读。
(二)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翠鸟那么美丽可爱,你想捉一只来饲养吗?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想的,老渔翁怎么说的?幻灯片出示5、6自然段。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Ⅰ)老渔翁怎么知道我们想捉翠鸟?
(Ⅱ)老渔翁的话是什么意思?
(Ⅲ)为什么我们听了老渔翁的话,脸有些发红,并打消了这个念头?
3.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有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教师可作如下引导: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在作者失望以后,又产生了怎样的希望?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新的希望?
小结: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不但喜爱鸟,更要保护鸟,因为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扩展运用:
对比读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体会贴着、蹬开、像箭一样用词的贴切。
再找出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如:
①一眨眼,翠鸟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②一会儿,翠鸟又站在苇秆上了。
①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飞。
②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疾飞。
①翠鸟登开苇秆,很快的飞过去。
②翠鸟登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①它一动不动,看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②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指板书)
正是作者如此的喜爱翠鸟,才能细致观察,抓住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动作敏捷这一特点,写得这样的形象逼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仿说一种小动物。
(生练说、指说、评价,最后,写在读写本中的小练笔里)
四、积累好词佳句
1.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抄下来。
2、可以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都抄下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五、总结深化,课后实践。
课件出示: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是美丽的。而各种各样的鸟儿用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姿态,不仅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趣,而且许多鸟还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课下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或资料。在下节语文实践课上,我们一起交流,并办一期以鸟类为专题的墙报。
板书设计:
头
(美) 背
外形 腹 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眼
13翠鸟 嘴 我们要爱护它
和所有的动物
行动 疾飞 注视 像箭 一样
(敏捷) 蹬开 叼起 贴着
陡
住处 小
深
《翠鸟》教案 篇13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líng jí dài páo ruì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sì dǎi xī
饲养 逮住 希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ǔ。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长的嘴”。
(三)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为了准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 )苇秆,( )过去,( )小鱼,( )水面往远处( )。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齐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多看看翠鸟。
(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
(一)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1自然段:共6句话
红色的小爪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二)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翠鸟的活动特点。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2自然段:共2句话。
(1)动作敏捷——鸣声清脆疾飞
(2)捉鱼专心——注视等待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三)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翠鸟捉鱼的过程。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3自然段:共4句话。
(四)连起来朗读,并背诵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
飞得很快——( )
眼睛感觉灵敏——( )
三、指导学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应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区别。
“褐”字应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希”字应注意上边的第二笔是一大点。
练习课后作业第三题,词语的填写。
四、听写句子,教师读三遍
第一遍,教师完整地读句子,学生听。
第二遍,教师按标点(逗号),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学生听一部分,写一部分。
第三遍,教师再完整地读句子,学生检查。
听写内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板书设计
《翠鸟》教案 篇14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二)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翠鸟课件,录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背上的羽毛——浅绿色。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四、学习第一部分
1 、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 、四人小组自学。
4 、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 )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背上:浅绿色的外衣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 )第六句: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指导训练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 、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 、4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
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
(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
(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
(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训练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句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 、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多少美感和生趣,而且许多鸟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
5、齐读。
四、总结全文,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先看静态,主要观察翠鸟的外形特点,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再看动态,疾飞注视,蹬开、叼起、飞起这一系列的动作观察的仔细深入。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也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的和借鉴。
五、指导背诵习,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等鱼
贴、飞、停、注视等
捉鱼蹬、飞、叨、贴、飞喜爱
【《翠鸟》教案】相关文章:
翠鸟教学反思12-08
《翠鸟》的教学反思11-17
《翠鸟》教学反思11-13
高中教案教案04-06
教案06-23
跳绳教案08-17
《画》教案07-24
《数轴》教案10-23
少先队教案05-16
《泉水》教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