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时间:2022-03-28 09:44: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角形的特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1

  设计说明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体现数学特色的前提下,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有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从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先让学生用3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力拉,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围成一个四边形,捏住对角用力拉,通过比较让学生得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而明确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体验,又能使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知识的全过程。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体验成功的最好方式。在学生体会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说说怎么修理松动的`椅子等,这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角形、四边形教具 投影仪

  学生准备 练习纸 长度相等的小棒若干个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生活情境。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你知道图中呈现的是什么吗?(埃及的金字塔和南京长江大桥)从图中的建筑物中你能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到屏幕前指出找到的三角形)

  2.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图中有很多三角形。(同时点击课件,抽象出三角形)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性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为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和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60页例1。

  (1)先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然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预设

  生1:有3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或有3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3: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4:由3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5: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让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3条线段”“围成”。(此处重点解释“围成”就是首尾相连或者说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4)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样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课件出示三角形ABC)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折叠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能力目标:进行操作、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事实验证事物的能力,而不是用主观臆断事物的属性。

  教学过程:

  一、反馈作业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大家回家也做了探究型作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

  2.师:刚才也有同学谈到其实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对称图形。老师说它们可以称为轴对称图形。

  二、新课探究

  1.师:你能不能把一个等腰

  三角形折一折分成2个部分,使这2部分完全重合?

  2.师:大家都可以这样做到,那么谁能指一指我们是沿着哪一条线对折才能使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吗?(学生指)

  师:我们把这条能使图形对折

  后重合的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我们通常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学生用虚线表示)

  3.学生探究

  师:你能不能用找到等腰三角形对称轴的方法来找一找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学生尝试)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找的?你找到几条?

  (图形对折,是否完全重合)

  3.小结: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而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却一条对称轴也没有。

  三、探究作业

  1.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也有对称轴,我请同学们回家去找一下,用剪刀和纸把它剪出来,看谁剪得最多。

  2.想不出的同学可以问问现在5年级的同学,他们会给你们帮助的。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师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课件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让学生指出图上的`三角形。

  3、让学生讨论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二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 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来变个小魔术。

  2、 生上台前拉教具:拉一拉,你有什么发现?

  3、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如:自行车三角架、交通警示牌等)

  5、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具有什么作用?

  三、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4人为小组画三角形,理解含义。

  2、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3、生板演完成习题:三角形有()条边,()个角,()个顶点。(生齐读)

  4、概括定义: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指名说)

  5、辨一辨:(出示幻灯片)它是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6、师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四、画三角形的底和高。

  1、出示图形:看这是老师课前画的三角形,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画的与你们画的有什么不同。

  2、生观察指出,师引导出高和底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形式。

  3、学生分组讨论练习画三角形的高。

  4、展示学生作品:说说你是如何画的。

  5、幻灯片演示画高过程。

  6、学生板演画高。

  五、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还知道了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2、巩固练习。(课件演示学生修椅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修?)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4

  教学内容:

  p.22、23、24(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22页的例题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第23页的例题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

  学具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做三角形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

  交流

  (1)用小棒摆。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2)在钉子板上围。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

  (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三、三边关系

  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学生摆完后交流:(1)同一种颜色(一样长)的小棒肯定是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的。

  (2)一红两绿这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

  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

  2、探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

  (1)说说你用一红两绿三根小棒怎么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呢?

  (两根绿的太短了,碰不到。)画一画(图略)

  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 不能围成三角形

  (2)想象:如果把一根绿的换成长一点的,和原来那根绿的合起来正好和红的一样长,行不行?画一画(图略)

  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 不能围成三角形>

  (3)那究竟什么时候能围成三角形呢?

  可能会有学生会猜想,a+b>c

  再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再比一比,是不是符合a+b>c?

  结合画图,指出: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时候,这两条边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变成了3条线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条线段,不是三角形;只有当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那它们就会在第三边上面的某一处碰到,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3、练习巩固

  (1)有这样两根小棒,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第三根小棒多长那么它们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说说理由。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先可考虑最短的,如果是2厘米,那么和6厘米的合起来正好是8厘米,只能重合在一起,变成线段,所以至少要比2厘米长一点,在整数范围里,那至少就得3厘米。再从最长的角度考虑,6厘米和8厘米的合起来要14厘米,不能有14厘米长,那样也是重合后变成了线段,应该要比14厘米稍微短一点,即13厘米。)

  (发现:比两边之差多1,比两边之和少1)

  (2)继续练习,如:6厘米和6厘米,3厘米和4厘米

  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三角形

  指出:画的时候,要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点子重合。

  2、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完后追问第一种情况:那如果老师把2厘米的加上6厘米的,不就变成大于4厘米,那就可以围成三角形了。这样的判断对不对?为什么?

  (6厘米是其中最长的一条边,它单独一条就比别的两条都长,所以,要用比较短的边合起来,然后和最长的比。)

  3、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

  请你用今天学得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P81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学具准备:长方形框架、、课件、自制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1、展示课本80页情景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建成,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你比较熟悉的图形了吗?请你描述几个三角形。

  2.导入课题.

  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一画。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看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的确切含义。

  (4)找一找。

  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

  2.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观察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讨论结果: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3、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你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吗?你对它们的高有什么样的认识,三角形是不是也有自己的高?你觉得画三角形的高应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说一说。

  生1:高要用虚线画。

  生2:要标垂直符号

  (2)教师规范学生的说法: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明确:代表高的这条线段要画成虚线段。

  使学生明确一条边对应一个顶点。

  (4)学生试着画AB边上的高。

  (5)师:我们刚才画了三角形ABC的一组底和高,想想,每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学生尝试画出其它的底和高。

  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4.三角形的特性.

  围篱笆。

  书上86页第3题:小白兔和小猴子的方法,谁的更牢固,为什么?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师: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你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演示,并说一说.

  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2)实验:

  师:你再试着拉一拉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学具,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图形很容易变形)

  师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生:(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2.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3.师投影展示: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电视接收塔、自行车、大桥等。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三、运用新知,巩固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是由()条边、()个顶点、()个角组成的。

  (2)三角形具有()性。

  (3)三角形有()条高。

  2.判断。

  (1)由三条线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2)三角形有无数条高。()

  (3)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3.巧手实践。

  (1)老师的凳子使用了很多年,最近有点儿摇摇晃晃,谁能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个办法把它修理稳当呢?

  (2)路边一棵树不牢固了,要把大树固定住,可是路边只有一根木棍,怎么办?

  4.作图:画出下图三角形的三条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具有阶梯性,既巩固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使优生得到扩展,让不同的学生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小结评价,交流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数学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从快乐中学道了哪些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好吗?

  (学生说收获)

  师:是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和大家的生活紧密联系,老师希望大家能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6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关键:

  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或你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了那些物体中有三角形?

  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1、你能用彩笔在A4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个三角形)

  2、小组内的同学观察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点?

  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当学生说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时,课件:图1是三角形吗?图4是三角形吗?理解围成)

  5、揭示三角形的概念。(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老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标出(边、顶点、角)。

  7、介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为三角形ABC。

  三、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有三个顶点、有三个角;还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1)(2)(3)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三角板,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架??

  引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例1。

  1.做一做:

  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画一画:

  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4.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支笔拼成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知识点2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教材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作高两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提问:老师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学生动手画出一个三角形,作出它的高,并标出与高相对应的底。

  提问:三角形可以作出几条高呢?

  学生动手尝试,讨论回答。教师请学生指出每条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底。 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标出他的高和底,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知识点3 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例2

  做一做: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边框,分别拉一拉边框,你有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9

  第二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的内容及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68题。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2、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掌握判断三条线段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想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正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分别是怎么走的?

  生:从小明家到学校有3条路可走。

  第一条:家邮局学校 第二条:家学校

  第三条:家商店学校

  师:哪条路最近?

  生:家学校的路最近。

  师:为什么家学校的`路最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的特性(二)(板书)

  二、自主探究

  1、体验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

  师:为什么大家认为中间这条路最近?

  生1: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线拐弯了,绕远路,所以中间这条最近。

  生2:我生活中这样走过,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生3:我在课本的图中通过测量得出中间的这条路线最近。

  师:家、邮局、学校,我们可以看作三个点,你能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 观察情境图我们可以发现家邮局学校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其中家到邮局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家商店学校呢?

  生:家商店学校也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家到商店的距离+商店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从学生已有

新课标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相关文章: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04-0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教案05-28

几何小实践三角形分类教案09-08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11-03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12-21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05-15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05-27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06-22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