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8-09 13:19:4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牙齿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

  3、了解换牙的常识,学会保护恒牙,养成坚持每天刷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牙模、牙刷;

  2、蛀牙形成的图片两张;

  3、事先浸泡在醋里的蛋壳和未浸泡过的蛋壳;

  活动重点:了解牙齿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难点:蛀牙形成的原因。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我请小朋友们猜到的小朋友上来轻轻的告诉老师,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牙齿)

  2、出示牙模,请幼儿讨论牙齿的作用师:小朋友们真棒呀,一下子就猜到答案了,看,这个就是我们的牙齿的模型,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牙齿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对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肯定表扬)

  (二)寻找蛀牙的原因及蛀牙的危害。

  1、师:我们牙齿的本领还真是大,可以磨碎食物,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图片,我请小朋友们当小医生来帮忙,看看牙宝宝怎么了?(出示图片1,幼儿回答)

  2、师:原来可恶的细菌正在伤害伤害牙宝宝呢!我们再来看看受伤的牙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出示图片2及图片3,幼儿回答)

  3、师:原来我们健康的牙宝宝受到了细菌的伤害后,变得黑黑的,而且黄黄的,很快受到伤害的牙宝宝就变成了蛀牙。

  4、观看实验,做出比较师:老师桌上有两杯液体,请你们来辨别一下,桌子上哪一杯是水,哪一杯是醋呢?

  (幼儿上台来辨认)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出来了,你是怎么来辨认的呢?(醋的味道是酸酸的。)师:说的真好,老师前几天不小心把一个蛋壳掉到了酸酸的醋里面去了,小朋友们看看,这个蛋壳变成什么颜色了呢?(黑色)师:我这里呀,还有一个蛋壳放在了水里,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用手指轻轻地敲敲,感觉怎么样?(醋里的蛋壳软软的,没泡到醋里的蛋壳是硬硬的)。

  师:你们想想看为什么蛋壳会变得又黑又软呢?(醋是酸的,细菌让蛋壳变黑变软了。)师:原来酸酸的醋会让硬硬的蛋壳变软变黑,那我们嘴巴里的牙齿就像蛋壳一样,本来是硬硬的,但是吃完东西以后就会有食物的残渣留在我们的口腔中,那这些残渣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酸的细菌,这些细菌就会像醋把蛋壳变黑一样,把我们牙齿上的保护膜钙质也变黑,这样我们原来的'小白牙就会变黑了,慢慢的变黑的牙齿就会变成蛀牙,还会有蛀牙洞呢。

  师:那你们想想,要是我们的小白牙变成了蛀牙,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牙齿掉了、不能吃东西、咬不动东西了、牙齿疼。)

  (三)师生共同寻找保护牙齿的方法。

  1、幼儿相互观察牙齿师:那我们现在请小朋友来相互帮忙检查下,看看你有没有小黑牙和小蛀牙?

  师:原来有很多小朋友都有小黑牙和小蛀牙了,怎么样才能不让我们的牙宝宝变成大蛀牙呢?(睡觉前不吃东西,早晚都要刷牙,少吃甜食,少吃酸的。)

  2、了解乳牙和恒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开始换牙了,你们知道吗,掉了的牙齿我们叫它乳牙,新长出来的牙齿我们叫它恒牙,那现在小朋友的乳牙如果已经是蛀牙了就要千万小心了,不能再让新长出来的恒牙受到细菌的伤害了,因为恒牙要是变成了蛀牙,那就不会再有牙齿长出来了。

  (四)听歌曲录音,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

  1、师:刚才我们有小朋友说了早晚都刷牙可以不让我们的牙宝宝变成大蛀牙,那你们能坚持做到早晚都刷牙吗?

  2、请幼儿演示刷牙动作师:我请小朋友做做看,刷牙的动作是怎么样的?(幼儿上前在牙模上演示)师:小朋友们的刷牙动作都不大一样,那跟着老师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刷牙操吧! 本节活动抓住了幼儿日常生活当中的健康问题,用课件小故事讲解的方法充分。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哪些东西有生命(大班)

  设计思路: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很多的物体:猫、狗、马、兔、鸟等飞禽走兽;向日葵、花草、大树等交通工具;还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很多的微生物,比如细菌······那么,这些物品,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没有生命的?它们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物体?设计这次活动,是想让幼儿能正确地了解和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做到爱惜生物,不做伤害小动物和植物的事情。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生命物和非生命物,初步理解生命的概念。

  2、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探索、实践、表达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感受。

  3、培养幼儿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的动植物、交通工具的卡片若干。

  2、周围环境布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3、幼儿从小到大各个阶段的照片。

  4、录有“蝌蚪生长过程“的录像;”细菌繁殖生长“的录像。

  5、师生一起播种种子,记录发芽及生长的情况。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们长大了

  1、幼儿观看自己和小伙伴从小到大的照片,说说有什么变化?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说出人的生长过程:婴儿——>幼儿——>学生——>成人——>老人。

  3、启发幼儿讨论还有什么东西在生长?

  活动二:动物、植物也在长。

  1、观看蝌蚪生长过程的录像,了解其生长过程;卵——>蝌蚪——>长后腿——>长前腿——>尾巴缩短——>变成青蛙。

  2、讨论: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也是这样由小到大地在生长?

  3、观看种植的植物,说说它的变化:种子——>发芽——>长出叶子。

  4、小结:动物和植物也和我们一样,它们也会由小变大,它们也是有生命的。

  活动三:它们有生命吗?

  1、出示交通工具及建筑物等卡片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讨论:它们有生命吗?

  小结: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虽然能动,但不能生长,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2、观看有关细菌的录像,讨论:它们有生命吗?

  小结:细菌也是有生命的,它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因为它很微小,所以简称微生物。

  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有生命的物体?

  小结:我们要爱护生物,不做伤害小动物和植物的事情。

  活动四:游戏《长长长》

  教师说出一种动物或植物,幼儿就起立模仿动物动作或双手上举做生长的样子,边做边说:“长、长、长。”如果教师说出一种没有生命的物体或自然现象(如桌、云彩),幼儿就坐着不动,并说:“不长、不长、不长。”目的让幼儿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大班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地运用语言及不同的线、形、色大胆构图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各种味道的食品,如:奶塘、苦瓜、黄连、姜糖、穿心凉糖、话梅糖、酸梅糖等等。

  2、活动室布置成演播厅场景。

  3、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等作画工具。

  4、作画时用的轻松的音乐磁带和游戏结束时用的激昂的音乐磁带各一盒。

  三、教学过程:

  (一)、幼儿进入演播厅,自由结伴分别入座红、黄、蓝队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猜一猜,画一画”节目的演播现场。我是主持人小樊姐姐,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来宾:这是红队,欢迎你们!这是黄队,欢迎你们!这是蓝队,欢迎你们!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二)、尝尝味道,说说味道、猜猜味道

  1、师:今天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要请你们来猜味道,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味道吗?(幼儿回答)

  “我这儿有一个百宝箱,里面就装着各种味道,现在我要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到百宝箱丽尝味道,等你尝好了味道就告诉大家你的感受,但是你不能直接说出你吃的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味道的,而是要告诉大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会想到什么事情,猜对的`小朋友所在的队就可以加上100分!

  2、教师启发性示范。

  3、幼儿进行游戏。

  4、教师小结各队得分情况。

  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二个环节“我画,我画,我画画画“

  (三)、尝尝味道,想想味道,画画味道

  1、师“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纸包,打开细细品尝,然后合上眼睛慢慢体验是什么味道,再想想怎样用画来表达,用笔画出来。

  2、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画味道,教师巡回启发指导。

  3、启发幼儿抓住自己的感觉,大胆发挥想象,大胆落笔,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味道。

  (四)、说味道

  1、把画按红黄蓝队贴在记分牌上。

  2、请部分幼儿都上来介绍自己的画。

  3、幼儿互相观摩、交流、评价谁画的味道最生动最有趣。

  四、在音乐声中结束

  师:现在分数出来了,红队———分,黄队———分,蓝队———分,今天的冠军队是―队,让我们一起来祝贺他们。

  把味道画出来真有趣,我们回家后再尝尝别的味道,然后再把它画出来。

  五、课后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味道,并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2、尝试着画其他感觉,如声音、冷、热等。

大班教案 篇4

  内容与要求

  探索和了解电池的基本特征,知道电池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型号的电池(方电池、纽扣电池、电板、1~7号电池,废旧电池)。

  2、各种电动玩具,各种生活用电物品(闹钟、砌kman、文曲星、照相机等)。

  3、模拟电池贴绒一份。

  过程与指导

  一、操作探索:玩电动玩具

  这里都是电动玩具,你们想玩吗?去玩玩吧。

  ——老师可以引导:这边有各种各样的电池,你试试,有用吗?

  孩子的探索是在试误中进行的,他们大多在错误之后,才会悟到正确。也有孩子一开始就正确的,但孩子未必了解原因。所以,给孩子大胆试误的.机会吧。

  二、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1、了解不同的电池型号:

  老师的引导可以是:

  ·你装的是什么电池?

  ·谁的电池和它一样的?谁的电池和它不一样的?

  ·为什么要有不同的电池呢?

  老师(小结):电池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方有圆……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同型号、不同功用的电池。

  2、了解电池的装法。

  可以讨论:

  ·你的电动玩具动起来了吗?

  ·看看他的电动玩具装了电池,为什么不动?

  ·玩具装电池的地方,有“+"和“一”的,电池该怎么放呢?(用模拟电池贴绒说明)

  老师(小结):电池是有头和尾的,我们叫它正极和负极,用“+"和“一"来表示。

  3、了解电池的容量。

  老师可以引发:还有装了电池没有动起来的玩具吗?怎么会的?

  老师(小结):电池里面装着许多电,它会用完的。

  三、运用延伸:玩各种玩具

  1、周围有不同的电器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要装什么样的电池?

  2、你家里还有哪些东西要用电的?它们又是怎么用电的?

  ——这个活动可以放在角落学习里完成。如,让孩子在许多家用工具的图片中,分析哪些是家用电器、它们不同的使用方式等等。也可以在生活角放置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既可以让孩子探索使用方法,又可以进行安全教育。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通过局部的特征来推断动物角色,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动物特征的认识,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2、能正确区分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

  3、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准备:

  1、教师操作:大的老虎卡片,将切分成小片。

  2、幼儿操作:小的各种动物卡片,将动物卡片切分成小片。

  3、布置野生动物展区与家养动物展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出谈话。

  “小熊开了一家照相馆,专门给小动物拍照片。最近它还打算举办一次“动物摄影展”呢!不过,粗心的小熊一不小心把拍好的照片给弄碎了。这可把小熊给急坏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吧!”

  1、你有什么好办法?

  2、可以怎么拼呢?(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来拼)。

  3、谁来试试?(幼儿操作,拼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是否符合)

  二、拼拼照片。

  1、“小熊这里还有许多破碎的照片呢,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熊,和小朋友合作把它们也拼好呢?”

  2、幼儿和同伴合作,教师可提供适当的帮助。

  3、讨论:“你拼的小动物是谁?你对它了解多少?”

  4、幼儿上前介绍自己拼好的小动物。教师引导其他幼儿给予补充。

  三、动物摄影展。

  1、小熊准备了两块动物摄影展的展区,一块是野生动物的展区,另一块是家养动物的展区。你觉的'你拼的小动物适合放在什么展区?

  2、幼儿操作将照片放在相应的展区。

  3、引导幼儿检查小动物是否放错了展区。

  4、发散性思维:“还有什么小动物也可以放在野生动物的展区和家养动物的展区?”

  5、教师给予适当小结。

  6、尾声:“我们一起把摄影展的好消息告诉另外班级的小朋友,请他们也来参观”。

大班教案 篇6

  目标

  1.能踩高10厘米的高跷往前走,保持身体平衡。

  2.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对传统活动踩高跷感兴趣。

  准备

  1.高跷人手一副。

  2.小奖品若干。

  过程

  1.游戏:和我做的相反。

  教师简单介绍游戏的玩法,如我向前,你向后;我往左,你往右。

  踩高跷。看谁走得稳、走得快。

  教师发令,幼儿集体游戏。

  请个别幼儿做发令人进行游戏。

  2.探索尝试踩高跷。

  出示高跷。在什么时候见过它?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请幼儿自由练习踩高跷。

  怎样才能走得又稳又快呢?请幼儿自由练习尝试怎样走得稳、走得快。

  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发现动作要领: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要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幼儿再次分散练习,教师指导个别幼儿。

  3.游戏:我是小小杂技员。

  介绍玩法及规则:幼儿分五足名纵队站好,在每组的前方10米处放一张椅子。每位幼儿需脚踩高跷走到椅子处,绕过椅子走回来,将高跷给下一位幼儿继续游戏。途中若从高跷上落下,应立即在落下处站上去,继续进行。

  评选走得又稳又快的.幼儿为优秀杂技员,并发放小奖品。

  4.放松活动。

  幼儿自由地在场地上听音乐捏捏腿,做放松活动。

  整理好高跷。

  建议

  1.在幼儿自由练习时,可提供高矮不同的高跷,供不同水平幼儿选择。

  2.游戏内容可以进行更换。如:体操运动员、跳水比赛等。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观察和想象设计各种奇特的房子,运用所学的技能表现建筑物的特征和结构。

  2、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面色彩鲜艳、协调。

  活动准备

  1、画纸、笔。

  2、对房屋形式、功能,门、窗、顶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回忆建筑物的基本特征。“小朋友,在你见过的楼房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了解现代建筑物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各种各样建筑物的结构。

  2、引发幼儿想象,设计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如果请你来设计未来的新型房屋,你将在现在房屋的基础上做些什么变化呢?”从房屋外形、功能、门窗等方面观察现在建筑物中可以变化的地方。想象房子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想象的为了的房子。

  3、幼儿绘画,老师指导。鼓励幼儿大地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房子。

  4、找出设计美观、新奇的建筑物,请小设计师介绍自己的设计。

  评析《奇特的房子》

  1、 这是《我们的`城市》主题背景下的一次活动,在我们的城市中,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一幢幢新建筑拔地而起,吸引着幼儿的注意,顾老师选取《奇 特的房子》作为教学内容,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也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老师能把“新房子和老房子”延伸到奇特的房子,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具有一定的挑 战性。

  2、此次活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顾老师把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

  1、有兴趣地观察各种奇特的房子,了解它们的特征。

  2、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未来的幼儿园。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意图

  有一天下午上完玩彩泥课,在放学的时候。我班的黄雨悦小朋友用剩下的彩泥用不同颜色都揉捏在了一起,我看到后有点生气,刚想去教训他,没想到雨悦看到我高兴地说:“老师,你看我会变魔术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看到雨悦开心的表情我突然有了想法,可以运用彩泥让幼儿学习到三原色变三间色的原理。幼儿对彩泥很感兴趣也愿意操作所以就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探索尝试,感受颜色带来的`乐趣和美感。

  2、通过操作,使幼儿知道三原色红、黄、蓝中任意两种相混都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

  活动准备

  1、彩泥。用卡纸做好的门,门锁,六色颜色娃娃及布娃娃一个

  2、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等)

  3、手工剪刀、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运用卡纸做成的颜色娃娃,激发幼儿兴趣。

  1、看看这是谁?我们来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

  2、小结: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三原色。

  (二)探索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颜色。

  1、今天三个颜色娃娃要去彩色城玩,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听听彩色的主人的介绍。

  2、猜猜剩下的地方可能是什么颜色?

  3、教师交代要求:三原色两两相加融合在一起,变化出一种颜色,并将变化过程记录在记录表上。

  4、幼儿运用彩泥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介绍各自探索结果,并由“彩色城主人”确认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这三种颜色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三原色,现在六种颜色都找到了,我们可以进来了吗?

  (三)制作彩色帽图形,感受多种颜色组合带来的美感。

  1、颜色娃娃想交给我们我你一个新任务,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老师演示彩色图形的制作方法,提醒幼儿注意用色。

  3、给幼儿布置任务,把颜色娃娃送的彩色图形减下来放在美工区,做好后送给喜欢的人和他们一起分享喜悦心情。

  4、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对设计的课件很感兴趣,在观看时聚精会神,很认真也很仔细。但是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用彩泥来揉捏让它们融合变色,因为怕孩子自己配的颜色比例不同造成颜色的深浅不同,所以我把发给孩子的彩泥都分得很平均。可是没有预设到的是孩子的力道是不一样的,所以出来的颜色深浅也不太一样,不过大部分孩子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在交代要求的时候没说清楚,下回一定注意。通过这一点让我了解到课前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活动中是否出现,都应该提前预设突发情况。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们都打到了预设的目标。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幼儿兴趣很高。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教案05-11

大班教案07-21

大班读书教案08-25

大班桃教案12-21

墙大班教案01-29

大班活动教案11-17

大班美术教案11-04

(精)大班教案01-10

大班教案[热门]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