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的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门豹》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门豹》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知道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合作交流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3、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5、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6、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品读体验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巩固延伸
现在谁来说说20xx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西门豹》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借助想象、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学习对话的构段方式。
3.学习本课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初步掌握阅读历史故事类文章的方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听说同学们平时上课都非常爱动脑筋,希望这节课老师能认识到爱动脑筋的你。大家还记得我姓什么吗?怎么称呼我吗?谁能介绍一下自己姓什么,叫什么,让我也认识你?
指几名学生自我介绍。
2.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位20xx多年前的大朋友。板书课题——读课题。你知道他姓什么吗?复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复姓?欧阳、诸葛、东方、独孤、上官、司马等。
评价:看来姓名中也有不少学问呢。
那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做了哪些事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字词,理清脉络
(一)突破零起点,认读词语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要检查。第一组词语谁能读?
出示:淹没 官绅 逼迫 眼睁睁 徒弟
扑腾 跪下 催一催 渠道 灌溉
在预习单上大家普遍感到难写的字有这样几个——出示:渠 灌 溉 淹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都带三点水旁)
三点水在这些字中的位置一样吗?(分析结构)
范写“渠”“灌”,生练写。一个字写两遍。
写字小窍门:一看二写三对照。先看一看记住它们的样子,然后写一遍;写完对照检查,哪里写得不漂亮,不要涂改,再写第二遍。这样就能把字写得又好看又干净。
写完了,同桌互相评一评,把最漂亮的字给同桌圈出来。我看到很多同学写的字圈出来3、4个呢。每天坚持这样写,就能越写越漂亮。
2. 第二组词语,一起读。
出示: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看到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评: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小结:借助想象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二)感知课文,概括内容
西门豹一到邺城就看到了田荒人少的景象,之后他先后做了哪些事情?
田荒人少——(先)调查——(再)除害——(最后)开渠
小结:同学们,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先弄清写了几件事,给它们起个小标题,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这些事情连起来说,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谁能看着板书再来说一说?)
评价:说得既条理,又清楚。真棒!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西门豹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三、直奔重点,品悟课文
(一)品读对话,体会语言的巧妙
1.学习第一部分,调查民情。
(1)自读课文1—9段,思考:西门豹是如何进行调查的.?划出调查询问的句子(即4个问句)。
划完了,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补充或者订正一下自己划的句子。
(2)交流:随机出示4个问句,齐读。
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他知道田荒人少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娶媳妇 闹旱灾
《西门豹》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
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
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
(二)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
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
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
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
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
(①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②③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④⑤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⑥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
(三)过渡语:
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问: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西门豹》的教案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了解都比较少,加上学生平时所看的课外书,很多都是趣味性比较大的书。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的兴趣不太浓,加上文章的含义比较深刻,要体现西门豹做法的妙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设计理念: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感受,积累语言;在实践体验、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设计特色:
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又熏导语言艺术;超越文本,提升语言,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读准确1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部分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明白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读好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邺这个地方贫穷的原因,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到你们班来上课,听说同学们平时上课都非常爱动脑筋的。希望这节课老师能认识到爱动脑筋的你。那上课前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师:自我介绍:我姓times;名叫times;times;。你们也能用老师刚才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指几名学生自我介绍。很高兴认识大家,原来我们的姓名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姓都是一个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古代的人。简介“西门豹”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
3、学习生字
1)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理解部分词语
1)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2)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
3)汇报
三、理解课文
讲读课文第一段: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划出相关的重点词语。
2、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4、西门豹为了解原因,摸清底细,找来了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来问话,下面就请座位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吧?(边学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1)座位合作学习
2)指名回答板书:巫婆、官绅给河伯取媳妇
年年闹旱灾
3)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些原因是什么?
指名说:天灾、人祸
4)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
四、拓展说话练习
师: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指名发表意见)
五、总结:
而西门豹他有没有立刻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处死或者跟他们同流合污呢?他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西门豹
巫婆、官绅(人祸)
田地荒芜给河伯娶媳妇
人烟稀少,年年闹旱灾(天灾)
第二课时
一、课件出示(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指名回答:板书:说、做
2)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3)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1)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指名说)
2)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练读)
3)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语气。
(其他的句子也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读,教师灵活处理,灵活指导,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
4)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指名说)
5)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段。
3、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4、作业:完成小练笔。
《西门豹》的教案5
教学目的
知识传授: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能力。
思想教育: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准备
西门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三、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迷信,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
四、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一)(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二)(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三)(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五、交流字词重点内容。
荒()灾()徒()溉()慌()灭()
陡()概()谎()凿(业)部魏(鬼)部
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六、作业。熟读课文,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复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这节课我们讲一个我国战国时代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修水利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
(一)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①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1)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2)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3)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4)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课文讨论:这部分主要写西门豹到邺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摸清了原因,了解了官绅与巫婆勾结坑害百姓的真相。
6.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说出来。
学生复述
(二)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1)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2)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3)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三)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三、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西门豹》的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说出“闹”在课文3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官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知道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后为什么不直接禁止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活动和惩治官绅、巫婆。
三、教学准备
有关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概要,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并读懂“学习提示”,知道抓重点段分段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边听录音边思考。
(2)交流,讨论。你能解答什么疑问了?
(3)口头填空:课文主要写了(时间?)西门豹(干什么?)的事。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其他自然段还写了什么内容?
(5)给课文分段。
(6)反思过程,总结方法。
回顾一下刚才分段的过程,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给这篇文章分段的?这样分好在哪里?
个结并板书:
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抓住重点段分段仁:二想哪些自然段表达这一意思。
三想重点段前后各写什么。
(7)速读“单元提示”,质疑,解疑。
3、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用“”划出生字词,用“?”标出易读错的生字,用“○”圈出易写错的生字,用“?”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2)反馈交流。
(3)指名朗读课文。
4.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抄写自己觉得生疏的词,遍数自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西门豹》的教案7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易错字或要注意的地方。
2、抽说:
区别:淹──掩官──管早──旱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
3、书写。
三、作业
回家听写。
〖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策略
西门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设计总理念】
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尝试以“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的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我们所面对的主体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我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这堂课我尝试将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按学生问题的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力图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力图将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以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激发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方法的欲望,努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
说明:第一课时,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造成邺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较之以往的第一课时只注重生字、词语的练习要灵活得多;学生也肯定比以往要主动、积极得多。因此,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在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西门豹》的教案8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3.初步读懂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西门豹破除迷信,惩办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经过。
教学难点
自读自悟
教学流程
一、提示课题,交流资料。
1.本课以人名命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以学生为主体,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汇报预习成果
1.汇报朗读情况。指名段读,要求听准字音。
2.“字词推介”。学生将自学到的生字新词介绍给大家。
田地荒芜:荒芜是杂草丛生的样子。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滿杂草。
人烟稀少:烟是指炊烟。意思是居住的人很少。
担心吊胆:形容十分害怕,担心。
面如土色:因为担惊受怕,脸上呈土黄色,没有血色。
灌溉:把水引到田地里浇地。
3.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内容没有读懂?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提出问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大概写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
本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实践活动
1.比一比,组词。
芜( ) 淹( ) 饶( )
无( ) 俺( ) 浇( )
溉( ) 绸( )
慨( ) 稠( )
2.填空。
《西门豹》写的是( ),是按( )
――( )――( )的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2.抓住文中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之
妙,理解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的特点。
3.按顺序复述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按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指名通读全文,回顾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找到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西门豹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找学习伙伴,自主演练西门豹将计就计利用“给河伯娶媳妇”破除迷信的经过。
(抓住重点,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读中感悟,培养自学能力。)
三、活动化教学
1.学生表演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体会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评价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活动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深入理解文章。)
四、总结全文
1.学生自己总结全文。
2.谈学习收获。
(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五、质疑问难
六、实践活动
1.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这样的顺序,复述课文。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信息量。提高语文能力。)
板书:
15 西 门 豹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将计就计,惩治恶人
假戏真做,破除迷信
《西门豹》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xx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板书: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西门豹》的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4、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为百姓除害的;练习分段,说段意。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西门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联系课文想想,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要改变邺地的状况,必须解决河伯娶媳妇和年年闹旱灾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西门豹是如何解决河伯娶媳妇的问题的?
2、上节课我们讲了,西门豹了解了河伯娶媳妇的实情后,他是怎么说的?请看P122,我们把西门豹说的话读一读:"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以送新娘为名,惩治巫婆和官绅)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西门豹是怎样以送新娘为名,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
二、教学第二大段。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大段(10—12自然段),自学课文,学这一部分,由老师提三个问题(挂小黑板),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小黑板上这几个问题:
1、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漳河边,在惩治巫婆和官绅之前,他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心情怎样?
2、用"~~~~"勾出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你怎么理解西门豹说的话?
3、惩治了巫婆,为什么还要惩治官绅头子?
①我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几道思考题。
②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理解这几个问题,我们来采取分组、分题重点学习的方法:
一大组着重思考第一个问题;二、三大组着重思考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稍难一点;四大组着重思考第三个问题。
你那道思考完了,也可以思考其他组的问题,等会可以抢答。时间为2分半钟,开始!
(二)大家刚才自学认真,现在我们来讨论这几道思考题,先看第一题,第一大组重点回答:
1、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漳河边,在处治巫婆和官绅之前,他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七十多岁的巫婆和十来个女徒弟:女孩子泪流满面……)
这时候,作为初到邺县,要治理邺县的长官西门豹心情怎样?
(对官绅、巫婆痛恨;对女孩子同情)
小结:第一大组学得很好,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解决了。现在我们看第二个思考题,二、三大组重点回答,其他几组可抢答。
2、用"~~~~"勾出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你怎么理解西门豹说的话?
⑴谁来读读你勾的句子?
⑵老师把西门豹说的这段话写在灯片上,出示幻灯片:"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①齐读这一段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课后第三题在这几个词语下面加了着重符号:不漂亮不会满意选个漂亮的。
③你谈谈你对这几个带点词语是如何理解的?
(不漂亮:长得不乖。这儿并不是真指姑娘长得不好,而是借口姑娘不漂亮,保护这个姑娘。不会满意:不高兴,不同意。河伯不高兴就会女大水。选个漂亮的:找个长得好看的,这儿也是一个借口。)
师小结:这三个带点词语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借口。
④同学们再看看这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因为姑娘不漂亮,所以河伯不会满意,就要发大水,要解决河伯不满意,只好派一个人去跟河伯说一声,过几天再先个漂亮的送去。)
师小结:的确是这样,既然姑娘不漂亮,河伯必然不会满意,只有再找一个漂亮的送去,选谁给河伯说一声呢?(巫婆)这样顺理成章地达到了什么目的?(送巫婆去死)
⑤我们理解了几个带词的意思,又弄清了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你对这两句话又是如何理解的呢?(表面的意思:西门豹不仅赞同河伯娶媳妇,而且三个"不"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慎重的,要为河伯选个漂亮的媳妇,同时客气地叫巫婆去给河伯说一声。真正目的:保护姑娘免遭迫害;送巫婆去死。)
⑶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应如何读,谁来试试?(指名2人读,全班读一次)
⑷西门豹语气平静,态度坚决,一个"叫"字把巫婆投进了漳河。(板:投巫婆)
⑸看幻灯:这就是西门豹命令卫士把巫婆投进漳河的情景。长期宣传迷信,残害妇女的巫婆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⑹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手段真是十分巧妙,再读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这两句话,联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使用的这种方法叫什么?(将计就计)
①"将计就计"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计策向对方施展计策。)
②再联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用了巫婆的什么计策又向巫婆施展了什么计策?(利用了巫婆编造的漳河里有河伯这个神,并每年要为河伯娶媳妇的计策。而西门豹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巫婆去见河伯,达到了处死巫婆的目的。)
小结:西门豹就这样,不动声色,将计就计处死了巫婆。二、三大组回答二个问题时,发言积极。
过渡:西门豹又用同样的办法,又一个"叫"字,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里。
(板书:投官绅头子)我们来看第三个思考题,四大组重点回答。
3、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联系前面的课文理解。
(①首恶,他和巫婆勾结骗钱害人。②不投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③不杀他,他又会叫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
小结:这三个问题,同学们自学得不错。
(三)我们接着学习第二大段中的13、14自然段。
前面是老师提问,同学们思考讨论这三个问题的,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可默读,可小声读),自己提问,看你们有什么问题?看哪些同学提的问题最好?(学生自读,学生提问)有的同学提问很有份量,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我们来重点讨论同学们提的这几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下课后再讨论:
1、其它官绅为什么要提心吊胆?(官绅头子投下去了,他们害怕轮到自己。)
2、其它官绅为什么要面如土色?(他们十分害怕被投进漳河,投下去就没命了。)
3、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①不是首恶;②逼他们说出真相;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
小结:西门豹在了解了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后,将计就计,三个"叫"字,惩办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也惩罚了其他官绅。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文章,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1、巫婆和官绅的一去不复返和官绅们的求绕声,使老百姓明白了,明白了什么?用""在文中勾出。("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2、老百姓明白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结果怎样?
3、西门豹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好日,以送新娘为名,当众处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也惩罚了其他官绅。这件事教育了老百姓,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弄清了愚弄他们多年的河伯娶媳妇原来是假的。这样,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就破除了。这正是西门豹要达到的目的'。同学们,要达到同一个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你是邺地的长官,你会用什么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迷信?
①四人一组讨论。
②指名说,不同的办法。
过渡: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有很多办法都不错,我们来分析一下各种方法的利弊。我把同学们想的办法归纳了三类:
一类:找借口的办法。比如让巫婆、让官绅的女儿去跟河伯配,当河伯的媳妇,这一类办法与西门豹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差不多,都能达到惩治巫婆、官绅的目的,只是借口不同,大家开动了脑筋的,有创造性。
二类:了解情况之后,选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当众处死巫婆、官绅头子。这种办法好在哪里?(能惩治巫婆和官绅),不好在哪里?(不能教育百姓,这个迷信难破除。)
三类:把巫婆、官绅先审问、退钱,然后再像西门豹那样惩治他们。这种办法既惩治了巫婆、官绅,又教育了老百姓,还要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我认为这个办法更妙、更富有创造性,应该说比西门豹的办法更好。
三、教学第三段。
1、联系前面的课文理解这一段文。学这一部分,老师不提问,同学们也不提问,你们自学了这段后,谈谈你对这段文章是如何理解的?
2、学生自谈对第三段文章的理解。(①段意:主要讲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庄稼得到了好收成。②为什么开渠引水?要使老百姓生活变化,必须解决年年闹旱灾的问题。③和上段的关系。西门豹先破除迷信,人们才会相信他,才能去开渠引水,庄稼才能丰收;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人敢去开渠引水,人们照样逃离,就不会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
四、总结: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课文内容得到理解了,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
2、正因为西门豹是一个关心百姓生活、重视调查研究、尊重事实、做事讲方法的人,所以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千古佳话。
《西门豹》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
3.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 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 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 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9>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2>
老大爷的回答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2> >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
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 教育了老百姓。)
6.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要求:①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
②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1.生自由练习复述。(出示课文插图)
2.指名到台前复述。
《西门豹》的教案1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继续进行分段和归纳段意的训练。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学生读)从题目上看是写谁的事?讲他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想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一个学生读文,回答这件事。(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战国时期)
三、学习生字
1.字音。
学生对着生字表读生字,重点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选、旱、烦、灌”和后鼻音“荒、姓”。
2.字形
(1)将生字按结构的不同进行归纳。
上下结构:荒芜婆旱渠
左右结构:姓绸徒烦跪灌溉
半包围结构:逼选
(2)重点指导。
荒:中间是亡,千万不要多加一点。
婆:右上部的皮,最后一笔是“ ”。
跪:右边是危,最后两笔是“ ”。
溉:右半部共9笔写成。
(3)教师发印有组词练习的纸,学生做。
①形近字组词:
②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逼( )( )姓( )( )
概( )( )选( )( )
(4)集体对答案。
四、查字典理解词语
1.学生读课后读读读写写的字词。
2.查字典解词。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3.集体对答案。
五、再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
1.学生读课文,思考此问题。
2.学生用“‖”将课文分段。(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我也去送送新娘”)。
第二段(从“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到“漳河也没有发过水”)。
第三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全文按什么顺序分段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的。)
4.请3个同学分三段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写生字、词语;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师:上节课,我们将课文分成三段,谁还记得每段说的是什么意思?西门豹破除了迷信,挽救了邺地的人们。好,我们先看课文的第一段。
1.请一个学生读,教师问:西门豹到邺地后首先看到了什么情景?
“荒芜”是什么意思?
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这个地方地荒人稀,十分荒凉,生活很贫穷。)
2.他看到这一切向一位老大爷调查了解情况,他对老大爷说什么了?谁读读西门豹的话?其他同学想: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几个问题?什么问题?(学生读教师板书)
(1)人烟稀少?
(2)谁说的?
(3)新娘从哪儿来?
(4)发过大水吗?
3.他提这四个问题干什么?(了解情况找贫穷的根本原因。)
4.老大爷是怎样回答他的问题的`?请4个同学读老大爷的话。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1)当问“为什么人烟稀少”时,老大爷说什么?(学生读)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教师板书。
“不给河伯娶媳妇,大水淹田地”这说明这个地方的人怎样?(很迷信,无知)
(2)当西门豹问“这是谁说的”时候,大爷说什么?(他不仅告诉西门豹是谁说的,而且还告诉他这一“娶媳”怎么个娶法。)
老百姓愿意这样做吗?你从大爷的话中哪个词看出来的?(硬逼)什么叫“硬逼”?(强迫别人干不情愿的事。)
老百姓虽不情愿,但一年一年这样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老百姓很愚昧无知。)
西门豹知道什么了?
(3)老大爷是怎样回答西门豹提出的第3个问题的?
①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
②“有钱人家给钱就没事了”这更加说明什么?(巫婆、官绅互相勾结,借机搜刮民财。)
③西门豹又从大爷话中知道了什么?(这儿的人口为什么少?地方为什么贫穷?)
(4)西门豹为了验证给河伯娶媳妇可以不发大水的说法,向老大爷提第4个问题,老大爷怎样回答的?
①学生读话。
②这时西门豹心里怎样?
③西门豹说什么了?(学生齐读这一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还真灵啊”是什么意思?(表面很相信,但却带有讽刺意味。)
“下一回他要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165明这时西门豹心里怎样?(想好了对策。)
二、总结第一段,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1.师生看板书总结。
2.分角色朗读。
一人读西门豹的话;一人读老大爷的话;教师读叙述部分。
三、布置作业
读第2大段,想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第三课时
一、导言
教师:西门豹了解了邺地贫穷的原因后,知道“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于是他想好了对策,准备在下一回“河伯娶媳妇”时对巫婆和官绅给予制裁。那么他的对策是什么?最后成功了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默读这段,思考:他想的对策是什么?(只思考不用回答。)
2.请一个同学读这段,其他同学仍思考上述问题。
3.学生用自己的话。
4.教师总结,并告诉学生也就是西门豹用巧计既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又破除了迷信。
教师问:“西门豹是怎么破除迷信的?我们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1)先写了什么?(西门豹真的来了。)
(2)再写什么?(西门豹看新娘,以“新娘不漂亮”为理由,让巫婆告诉河伯改日再送去;惩治了巫婆。)
“麻烦”一词是什么意思?(表面上很客气,实际上是惩治巫婆的计策。)
巫婆选的新娘漂亮不漂亮?那为什么说这个新娘“不漂亮”?再找个漂亮的改日送去?这是在干嘛?
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
西门豹说此话时态度怎样?(泰然自若)
(3)接着写什么?
学生读下一个自然段回答。(西门豹说巫婆去了一会儿还不见回来,故投官绅头入河去催。)
这又是在干什么?(惩治官绅头)
“等了一会儿”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西门豹假戏真做)
学生读这段。
(4)最后讲什么?
学生读下一段。
“站了很久”说明什么?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又要让官绅去催一催,官绅们怎样?(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跪下求饶,磕头都磕出血来了。)什么叫“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学生说词意,带到文中是指这些官绅们担惊受怕,十分恐惧的样子。)
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读出西门豹的胸有成竹和泰然自若,读出官绅们惊恐畏惧的神情。)
4.读这一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愚昧无知的百姓都(明白了),他们知道什么了?(以前他们很迷信)
从这段的什么地方看出他们过去的愚昧无知?(漳河也没有发过水)
从“漳河也没有发过水”说明了什么?(漳河发大水与河伯娶媳妇无关)
学生再读这小段。
三、学生读第二段,想: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你们说西门豹怎么样
学生讨论:西门豹才智超人,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愚弄的老百姓。从而我们知道什么?(尊重科学,破除迷信)
四、学习第三段,点明课文中心
1.学生读这段,说这段的意思。
2.什么叫“灌溉”?
3.教师告诉学生只有尊重科学,开凿引水,科学种田,才能有好的收成。
4.学生读这段,读出人们的喜悦心情。
五、总结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西门豹》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布置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名叫“西门豹”。(板书课题)
2、“西门豹”姓“西门”,(教师同时用彩笔在“西门”下画横线。)名“豹”,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官员。
二、听录音,看录像,总体感悟课文内容
1、那么,课文中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看屏幕动画。
(教师点击鼠标,放录音,显示录像。)
2、通过听录音,看录像,你觉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的什么是事?
(指二、三名学生回答,只要学生答对了大意教师都给以肯定。)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回家预习了,通过预习你知道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下面请你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把你知道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小组的同学帮你解决,若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请组长把它记下来,待回儿,咱全班同学解答好不好?(教师参入其中的一个小组。)
四、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感悟
各小组首先产生一名发言人,然后由他(她)向全班同学汇报你小组同学知道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说的时候不能重复同一个问题,教师同时给以准确的肯定及适当的`表扬。)
小组各发言人提出本组同学不明白的问题,首先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若同学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或予以解答。
教师查缺补漏,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可能漏落下列问题。)
你觉着西门豹惩治巫婆和管绅的办法怎么样?(非常巧妙。)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教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下列问题。
请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西门豹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个姑娘是不是真的不漂亮 西门豹真的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吗 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巫婆真的能回来吗 那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是个勇于破除迷信,敢于惩治坏人,重视调查研究,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做事讲究方法的人。)
五、教师小结同时板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首先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板书)可见,这个地方非常“贫穷落后”。(板书)他并没有坐在高官厚位上指手画脚,他却深入实际了解民情,走访了一位老大爷。了解到这里贫穷落后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得。然后,他将计就计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板书“破除迷信”)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最后,他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板书)灌溉了农田,使这里年年获得大丰收。(板书“年年获丰收”)
六、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想?(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予以适当的鼓励。)
【板书设计】
西门豹
田地荒芜
贫穷落后──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年年获丰收
人烟稀少
《西门豹》的教案14
一、作者链接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文学家,颖川人。他曾是元帝、成帝时的博士。他曾对《史记》做过增补工作。本文是他在司马迁《史记》中的《滑稽列传》后所增补的一个故事。
二、背景资料
西门豹,战国时邺令。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告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道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纪念他。
三、自学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即娉取娉,通“聘”;取,通“取”;娉取:定婚
②复使一人趣之趣,通“促”,催促
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傍,通“旁”,旁边,侧边。
2、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浮,使动用法,使……浮。
②民可以乐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古义:容貌美
今义:多指优点多,使人满意,
或指喜欢做某事。
或指喜欢做某事。
好
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多指照顾、光顾
3、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
4、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
为
为治新缯绮縠衣(介词,给)
是当为河伯妇(动词,做)
且
叩头且破(连词,而且)
且留待之须臾(副词,暂且)
即
即娉取(副词,马上)
即不为河伯娶妇(连词,假如,如果)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治新缯绮縠衣。译文:给(她)做各种新的丝织品的花衣。(“为”后省略介宾“之”)
②为治斋宫河上。译文: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宫河”前省略介词“于”)
③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逃亡)
译文: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
④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是、更、后日)
译文: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
⑤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乐、虽、期)
译文: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必定会想起我的话。
《西门豹治邺》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巧妙之处,并受到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方面的教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极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涵的感情”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
教学准备:文字材料的幻灯片a、学生调查报告b 、主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交流调查情况,确定主题研究
1、引出课题: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板书:西门豹治邺)。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面对这样的景象,他会怎么想?
(生:这是怎么回事?
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恩,这事得好好调查。)
……
板书:?
于是,他立刻展开了调查。昨天,大伙儿跟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都认真地填写了一份调查情况表。这节课就先让我们一起看看你们的调查表,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呢?(学生举手)
2、展示报告,推动学生主动思维,主体参与
因时间关系,咱们就选一份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表,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表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又有什么修改意见。
(放投影:学生调查情况表)
学生小结: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及调查结论有:a、河伯娶媳妇给闹的。B、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C、有女儿又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d、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鼓励):你们读书真仔细。那么,如果更简洁些,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生答:天灾人祸)(板书:天灾人祸)
3、拓展思维,进行小结,确定主题。
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
《西门豹治邺》原文和译文
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象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好。”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起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插着笔,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豪长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象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西门豹》的教案15
教学要求: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3、认识并学习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关心民众、有勇有谋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成功治妖的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按要求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文章的1-9自然段。
过程:(略)
第二课时
要点: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从而认识西门豹这个人物。
过程: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翻书P60,齐读西门豹说的话)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请大家自读课文10-13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办法惩治的?在书上勾画批注)。
6、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刚才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情况。请先讨论: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
7、请一个同学读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想,西门豹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巫婆和官绅头子去死的。
8、西门豹怎样当众送他们去死的呢?也就是说以什么理由、用什么办法为民除害的'?(默读11自然段,用1、2、3标出西门豹送巫婆去死的三个步骤)
9、是哪三个步骤?
10、第一步西门豹看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1、第二步西门豹找了什么理由惩治巫婆?(用~~~~勾出西门豹说的话)
理解句子:
①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②找了什么理由和借口来惩治巫婆?
③惩治巫婆最关键的话在哪里?从字面上看他说这句话时是以什么语气来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按这种理解该怎样读?
④西门豹内心深处真的是很客气的吗?那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
⑤该怎样读这个句子(与刚才朗读比较)。
12、巫婆愿意去说吗?他会怎样?
13、西门豹第三步又是怎样做的呢?这里进一步看出西门豹怎样?14、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这一部分我们是以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
15、下面就请按上面教的学法,自学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这部分。(按小黑板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讨论)16、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神害的首恶份子,这样达到了什么目的?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他又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12自然段,他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样说的?用勾出)17、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体会西门豹说话的语气和心情,同桌练读)
18、真是说者容易听者难啊!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看图想象说话)
19、看到此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读句子)
20、从此,谁也发大水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21、学到这里,聪明的孩子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西门豹借送新娘实际上做了什么?他送走的仅仅是两个人吗?
22、作业邺地的大官,他手握大权,完全可以直接杀了作恶多端的巫婆和官绅,可他却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借送新娘当众处死了他们,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办法真巧妙啊!这叫什么办法?
23、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看书)
24、引读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5、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学完了这一课。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26、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第三课时
要点:总结全文,指导分段,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过程:(略)
【《西门豹》的教案】相关文章:
西门豹教案8篇07-29
西门豹教案五篇09-14
西门豹教案9篇11-16
【精品】西门豹教案四篇12-20
关于西门豹教案汇编5篇08-12
西门豹说课稿11-20
《西门豹》教学设计06-25
西门豹教学反思10-06
《西门豹》教学反思09-29
西门豹教学反思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