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 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 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 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 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2)完整性。 (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 (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 扭转乾坤 一鼓作气 不同凡响
翌年 横亘 酝酿 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 (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一><依据自主学习原则><依据合作学习原则><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词。
2、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搜索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展示课题,启发谈话。
边放课件(片头)教师边导入: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请大家谈一谈你知道的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展示课件背景资料,师生欣赏。
师:欣赏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生1:很神奇。
生2:令人难以相信。
生3:规模宏大
……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分析
1、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个自然段中。
生:第二自然段。
2、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在哪个自然段中进行了总结?
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三自然段。引导认识过渡段及作用。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1)先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一读。
(2)再自读课文,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3)再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展示问题: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学习谈一谈吗?
2、学生发言,引导并展示军阵图。
(六)作业
1、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研究。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4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特别是海水和海底这2段,更为精彩。
三、教学难点
体会出西沙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学习1、2两段,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第2段,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难点:学习第1段,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2.课件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1)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重点探究
1.凸显重点。
(1)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2.自主感悟。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3.合作探究。
探究一:(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②海水真美呀!说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画图讲解。
③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教师指导,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探究二:(课件出示)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①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②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③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知道──(学生齐读);走进了海底,欣赏了──;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游览。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1~4自然段。
2.抄写生字,每个字写2遍。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和海底,请几位同学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自由介绍。
3.大家也可以考考小导游,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如:
(1)西沙群岛的海面为什么五光十色?
(2)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二)继续研究
1.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又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同学比较感兴趣?
2.探究体验:
探究一:(课件出示)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①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②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③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④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探究二:(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①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②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听写词语
1.自书复习,准备听写。
2.听写。听写后自己对照、改错。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六)板书设计
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
2、熟读、背诵课文。
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与意志。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与意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搜集古代探索自然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夸父逐日》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定对日月星辰、高山大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其实,自有思想以来,人类就有了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但古代的人们能像今天的我们那样,通过各种科学设备来探索自然吗?当然不能。那么,他们用什么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强烈愿望呢?当然是通过奇特的想象。而《夸父逐日》正是这种奇特想象的代表作品。
二、作品简介
1、关于《山海经》: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研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关于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
二、诵读贯通
1、教师范读课文2———3遍,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两遍。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教师投影出示需重点理解的词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 欲得饮
北饮大泽 化为邓林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订正,落实翻译。
同桌互译,加深理解,然后背诵。
6、全班集体背诵。
三、探究品味
1、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组:
①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②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2、讨论后明确:
①夸父具有宏大的志向,巨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英雄气概。(可能会有学生就这个问题提出不同见解,认为夸父的行为自不量力。教师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积极方面去引导学生,不必断然否定)
②表现了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毅力。
四、拓展迁移
请同学讲述古代探索自然的神话传说。先由四人小组交流,再推选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讲述。如《愚公移山》、《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等,并引导学生明确这些神话的共同点——————反映了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毅力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夸父逐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有教育意义,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它们的含义深刻,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今天所学的这篇小文章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表现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二、诵读贯通
1、诵读
①教师范读课文2———3遍,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②出示本课生字,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字音
辩斗(dòu) 盘盂(yú) 沧沧凉凉(cāng) 孰(shú) 汝(rǔ)
③出示已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要求学生按照节奏,准确朗读课文数遍。
④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两遍。
2、贯通
①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
②由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疑难字词,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或教师答疑。
③教师出示需重点理解的疑难词语
孔子东游 问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④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订正时可侧重指导学生注意实词的积累,常见虚词的用法及文言文中词语省略的现象。
⑤同桌互译,加深理解,然后背诵。
⑥学生反复读课文,达到基本成诵。
三、探究品味
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组:
1、两个小孩根据什么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
3、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4、孔子“不能决”的问题,你能否判断谁是谁非?
讨论并归纳:
1、一个小孩根据视觉,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说明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根据触觉,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了中午像把手伸进了热汤,说明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这是一道开放性思维的题目,对学生提出的.看法,教师可以从两小儿探索精神的可贵方面,从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方面,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方面加以肯定,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3、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写出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4、早晨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背景是树林、房屋、远山及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就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因为早晨太阳斜射大地而中午太阳直射大地。所以,视觉的远近,温度的凉热都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
五、小结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查查有关太阳离人远近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1个偏旁忄。
2、让学生利用字族文识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发展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
1、课件
2、字盘
3、生字笔顺纸
4、生字描红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说:
1、用字盘玩游戏:找朋友
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
二、课内悟:
1、课件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
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
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
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
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溃要注意读准。
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
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 么?
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
C 巩固读音。
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
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
9、指导书写:
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
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
不 同:偏旁不同
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
③自学生字笔顺(派生字笔顺表)
④师范写“情”(实物投影仪)
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
11、总结(看课件,小朋友笑了):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更多的字找朋友,好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评议的方法,围绕谁的进步说明理由。
2、学会对人、事的方法,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迁移,激发兴趣
1、评论要注意哪几点:
①开头语:我认为,怎样(表明态度)
②结尾语:我不一定说、对,请老师能指正补充。
2、讲清目标,提高兴趣。
二、示题讨论,掌握内容
1、谁的进步大
2、提出要求:①首先说明×××在我们组进步大不大
②具体说明进步大的`,具体情况讨论。
三、归纳全班讨论内容:
1、示范:谁的进步大?
甲:我认为,马小光的进步最大,因为他原来回家老不爱做作业,成绩也不好,可是现在,他变了,作业清清楚楚,上课专心听讲,成绩也有了进步,老师还多次表扬他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不一定说的对,请老师和同学们指正补充。
乙:刚才甲的话很有道理,但我认为,有没有进步不能光看成绩,应该看他全面发展的情况。因此我认为马小光的进步最大,同以前相比他现在变得胆大、认真,仰卧起坐也能来20个了,同学们你们说,到底谁的进步大。
2、方法:
看了上面的评论,你会评论了吗?你认为评论应注意什么?
开头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中间要说明具体理由,结尾要谦虚,也可鼓动大家。
四、同桌试说
五、指名班说,师生评议。
六、小组评说《谁是最佳小队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8-21
语文《绝招》教案10-14
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11-15
【经典】语文教案01-07
(精选)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08-20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精选]语文教案10-13
语文教案(精选)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