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9-07 08:18:4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4篇[精华]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4篇[精华]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掌握走迷宫的一般方法(从进口走向出口;遇到岔路口选路线;遇到死胡同回岔路口换条路线走等),学会反向检查(即从出口走向进口)。

  2、喜欢走迷宫,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会认读数字1-10,知道数序。

  2、教具:走迷宫图片(大鱼迷宫、数字迷宫)

  3、学具:数字迷宫、点子迷宫、笔等。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了解。

  1、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迷宫王国。今天,我们要在迷宫王国里玩闯关游戏,大家有没有信心获胜?

  2、引导幼儿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1)出示“大鱼迷宫”图。

  A、感知线条迷宫的结构,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师:这是什么迷宫?这个箭头表示什么?(迷宫的进口。)那个箭头又表示迷宫的什么?(出口。)

  师:谁知道迷宫一般是怎么走的`?(幼儿自由回答)师小结:迷宫图,拿到手,先找进口和出口中,沿着进口通道走,最后顺利到出口。

  B、个别幼儿尝试。

  师:谁会走“大鱼迷宫”?(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行走”,然后师幼一起分析如何很快找到出口和进口,最后请一位幼儿用笔在迷宫上画出路线。)

  C、验证路线是否正确。

  师:迷宫中进口与出口的路是相通的,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检查走的路线对不对,即从出口走到进口。如果能走通就是对的,如果不能走通就要仔细检查哪里走错了,这个方法叫反向检查。反向检查很重要,大家千万不要忘。

  师:那我们一起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检查一下,幼儿集体用手比划,进行反向检查。

  (2)出示“数字迷宫”图。

  A、了解走数字迷宫的要求。

  师:第二关是“数字迷宫”。要顺利闯关,第一步该怎么做?(先找进口和出口)进口在哪里?出口呢?这次必须按照从1-10的顺序走过迷宫,才能得到红旗。

  B、个别幼儿尝试。

  师:谁会走?(请个别幼儿上来“行走”一遍)

  C、分析遇到岔路口如何选择路线。

  师:到了岔路口,该选哪条路走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师小结:岔路口,停一停,找找哪条是正路。死胡同,走不通,调头回到岔路口,换个方向继续走,顺顺利利到出口。

  D、请一位幼儿上来在迷宫图上画出路线。

  E、验证路线是否正确。

  师:这个数字迷宫是按照从1到10的顺序走的,我们进行反向检查应该按什么顺序呢?(幼儿集体边数边用手比划,进行反向检查)

  二、分组操作。

  1、教师介绍活动内容,讲解玩法。

  师:现在进入我们的第三关——自由挑战关。闯关要求是:小朋友拿出迷宫图,先找到进口和出口,接着空手走一次,再画出路线,最后进行反向检查。画错了可用橡皮擦掉重新画。好,迷宫大闯关,等你来挑战!你准备好了吗?开始!

  2、幼儿分组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归纳

  1、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走的迷宫图?

  2、幼儿互相交流、检查。

  (1)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

  (2)集体反向检查,发现错误,讨论修正。

  3、讨论、归纳:怎样才能又快又顺利地从进口走到出口?幼儿交流。

  4、师:老师也将小朋友说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教师念《走迷宫》,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形成策略。

  四、结束

  师:请小朋友记住我们今天学会的方法,去我们的区角游戏中玩好吗?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运动能够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的物体。

  2.通过“送报纸”游戏锻炼幼儿下肢力量。

  3.通过运用万能工匠能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口哨

  2.万能工匠(5—10个万能点、4—8个红管、4—8个绿管

  3.报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男女生各一组,进行准备活动。

  2.情景导入

  ⑴教师扮演袋鼠妈妈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刚刚邮局爷爷给我打电话,想要请你们帮忙送报纸,你们愿意帮忙吗?

  师:送报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路上会遇到重重障碍,所以我准备了三关,来考验你们,如果你们都完成了,那就非常厉害了。

  3.进入教学

  ⑴师: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⑵师: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一关的障碍(跳过绿管)

  ⑶师:好,大家做得都很棒,现在我们要去闯过第二关了,小朋友有没有信心?(跳过万能点)

  ⑷师:还有最后一关,有些难度了,我们要怎么过去呢?

  (请1—2名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助跑跨过万能点加红管)

  师:小朋友们真的太厉害了,接下来送报纸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每位幼儿手中拿着报纸依次跳过三关障碍把报纸放进报箱。)

  4.结束:放松操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小屋,体会建构的乐趣。

  2. 学习初步的统计方法。

  3. 在活动中学习分工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的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围合、构建小屋的建构方法

  难点:学习初步的统计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建构积木,感体统材料,废旧纸盒小组计划表,幼儿观察记录表,背景音乐,材料照片,彩笔,幼儿区域卡片,胶带座

  活动过程

  1.任务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认识小屋的组成。

  (1)观看各种小屋的照片,了解小屋的基本构造。

  (2)讨论搭建一座小屋有哪几部分组成(地基、墙体、房顶)

  2.幼儿游戏计划---从设计、选材、分工来进行游戏活动的计划。

  幼儿自由分组(1,2,3三组),每组商量各组搭建小屋的样子以及搭建所需的材料,进行分工(画设计图,材料记录,拿取材料)。

  3.幼儿自主活动---幼儿根据计划进行搭建,同时要对搭建进行统计。

  (1)每组幼儿开始合作搭建小屋,教师做观察记录,记录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2)每组幼儿在计划书中画出本组幼儿搭建小屋的样子,并且对选择的材料进行统计。

  4.回顾与分享、交流---幼儿用图画的方式对搭建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分享交流。

  每队幼儿画下搭建的样子,同时集体欣赏每个组不同小屋的样子,并互相分享搭建小屋的经验,。

  4. 收拾与整理,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班户外建构区域活动——我的小屋,是在班级幼儿科学区域教学活动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活动,我班幼儿在班级科学区域活动时,就喜欢用各种材料进行“小屋”的创作,因此让我创设了此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参观、讲解、分组、选材料、自由建构、记录表格、作品呈现、分享交流、最后收拾整理,整个活动环节都很流畅,活动过程中幼儿投入都很积极踊跃,状态较好,但是并不是每个活动都是完美的,因此我对自己的本次区域活动也做了如下反思。

  一、自我“教”的反思

  在本次区域活动中,我把大多数时间交给了幼儿自己,在活动开始、结束我占用了大概5分钟左右的时间,其余的时间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个别指导来完成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自己反思了几点问题:1、幼儿自由分组虽然我未干预,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就发现三组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导致了在后面活动中团队合作上的分歧,造成了我后来想参与但是已经来不及的结果;2、在准备材料上的介绍欠考虑,介绍不充分,造成了后面活动中幼儿选择材料上的不均衡和记录表上的不清晰;3、前期幼儿经验准备工作不充分,在活动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小屋”的搭建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我及时进行了参与指导,还是发现幼儿的知识技能的构建不好,造成了活动中有一组幼儿的“小屋”并未能完成;4、重过程轻分享,活动分享交流部分完成不好,幼儿的观察记录表完成不到位。

  二、幼儿“学”的反思

  本次活动非常受幼儿的喜欢,15名幼儿在活动中“玩”的都很开心,但需要反思的有三点:1、幼儿在分组环节非常的开心,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活动,但是这样的结果也导致有个别幼儿受到了冷落;2、因本次建构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小屋,但是在活动中发现幼儿在选用建构材料上都很单一,如:一组幼儿就只用了木质建构材料,二组幼儿就只用了纸箱,后来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才选择了其它材料的加入,三组幼儿虽然选择了多种材料建构,但是最终的作品呈现上并不成功;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能力差异性较突出,个别幼儿的建构能力较好,在整个团队中就起到了领头、出主意、建构的作用,导致了部分幼儿就听从、顺意,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三、如何改进

  对于幼儿来说,这节活动很受幼儿喜欢,让幼儿在开心的“玩、游戏”中就提高自己的一些能力,对于老师来说,这节活动从教案书写——备课——活动材料的准备——教学实施,整个活动的环节都很流畅,顺利,但是通过本次建构活动也让自己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有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改进方面:1、区域建构活动虽然把更多的“权利”交给了幼儿自己,但是老师也要有实际的考虑,比如在幼儿的决定出来以后如果存在问题,老师还是要及时的干预,做出调整;2、老师的课堂观察至关重要,老师的身份就是一个“旁观者”,但是发现幼儿出现偏离预定方向,远离预期目标时,要及时出来指导,参与;3、教学环节的把控老师一定要清楚,不能忽视分享交流环节,因为该环节可以较好的锻炼幼儿口语表达、交往、自我反省的能力。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反思,也让自己的教学专业、技能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我会坚持这样的好习惯,让自己不断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用合适的方法记忆弱起的节奏。

  体会歌曲的情趣,尝试 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车轮的转动及其速度的快慢,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展开想像。

  重点难点

  随着快慢音乐的变化,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教师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想像、表达。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或CD

  活动前观察过马路的车。

  幼儿的座位排成四排,类似于公共汽车的座位。

  活动过程

  一、公共汽车要开喽

  1、教师一边以鲜明的肢体动作表现歌词,一边愉悦地吟诵歌词:马路上,公共汽车轮子转呀转,转呀转,满街的跑;公共汽车喇叭嘟嘟嘟,嘟嘟嘟,漫天的响。

  2、现在,我们来扮演公共汽车里的乘客。公共汽车要开喽!

  3、幼儿倾听伴奏音乐,模仿乘客愉快的按节奏晃动身体。

  4、现在,我们来模仿公共汽车的轮子。轮子是怎么转的?

  5、幼儿倾听伴奏音乐,做车轮转动的动作。

  二、 公共汽车轮子转呀转

  1、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这首曲子长唱的就是公共汽车的`事。

  完整欣赏歌曲,说说这首歌唱了什么。

  2、 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念歌词。

  重点练习:xx xx /x x/ x -/和/x -/x x/x -/ 的节奏。

  三、快快转和慢慢转

  1、幼儿学唱,边唱边用拍手的方式感受它的节奏。

  重点学习弱起节拍"看" "听"处的 演唱方法。

  2、完整演唱,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车轮的转动。

  3、马路上除了公共汽车,还有什么车?

  根据幼儿的回答让幼儿替换歌曲中的车名,尝试演唱。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9-13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12-18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08-14

(精选)中班教案09-10

大树中班教案12-05

中班教案[优]11-09

(实用)中班教案09-03

【优秀】中班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