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1
一、班级基本概况。
本学期本班学生共53人,男生26人,女生2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7人,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差。由于年龄小,对现代家庭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及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对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学内容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化”为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的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长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的内涵丰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读出它的节奏美、韵律美,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山村”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4.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了解诗歌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5.教学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了解祖国,赞美祖国,赞美改革开放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了解诗歌,诵读诗歌的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深度地挖掘。第一,以一组图片开课,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学生对深圳的繁荣景象及现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时,以“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 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第二,紧紧抓住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第三、阅读《中国一日》了解国家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从而真正达到了此课教学的目的。
6.教学课时二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还记得老师昨天给你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完成的情况?(课件出示歌词及深圳城市建设图片):
2、谁来说说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呢?他“在南海边画的一个圈”指的是哪呢?
3、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小平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2、说说这首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昨天?
4.指名读诗歌。
5.读了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第二课时
一、直入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课文1.2小节。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过去是怎样的,读诗1—2小节。(边听边思考)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贫穷落后)
2)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诗句,并结合插图谈谈自己的体会? 3)你觉得省略号起什么作用?你说说他们的生活还可能是怎么样的呢?
2.指导朗读。(低缓的语调,读出我们心中的忧郁,读出我们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课文3——7小节。
1.现在的村庄又是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小节。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 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
还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人的变化)由城市的变化到人的变化,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句子?
2.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诗?请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作者由乡村的变化写到人们的变化,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生往下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
1.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到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让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板书:改革开放)
2.请找出这个小节中的比喻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的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过渡: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大活力,使大家从深圳这个窗口看到了祖国美好壮丽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南到北,从农村到城市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在《中国一日》中去感受一下中国的巨变 ——
二、总结课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是啊,改革开放如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似春潮滚动。祖国的建设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华夏故园将会展开了一幅新画卷。让我们一起唱响《春天的故事》。(齐读全文)
3.课堂练习
把诗歌中你认为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区分形近字,听写生字。
4.作业安排
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参考《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写一写家乡的变化。
5.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万。
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点,常年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近年来,深圳先后被中国政府和国际有关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建市仅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中国文化在这里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大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画村”,小小的村子里有100多家油画公司、700多间画廊以及20xx多名画家,每年创作出大量的油画销往世界各地。
深圳将发挥现有的文化优势,建设“两城一都”,即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
自我问答
简短交流。出示一组深圳的风光图片。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2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一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注意易错字,区别形近字。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①歌碟《春天的故事。》②深圳剪影。③前进中的家乡昌明、中华布依第一寨剪影。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想听吗?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春天的故事》。同学们跟着唱。)
2.简短交流。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你们想了解这首歌曲的什么呢?
3.简介时代背景。(播放深圳的过去、现在的剪影,老师同时作一个概括介绍。)
4.出示课题,读题,破题
(理解昨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自己解决或在小组内互帮互学。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了解困扰、渺茫、劳作、焕然一新、面朝黄土背朝天等词
3.抽学生分节的朗读。
4.读后互评。(浅层评价是否读准确,读响亮等)
5.齐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交流,同时梳理出文章思路,板书:昨天、今天)
三、品读课文,体会内涵
1.谁愿意把1、2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呢?(学习12小节)
2.互评,说说读得好的理由,读不好的又该怎么读呢?说说理由。
(同时,在读中理解内容,并找出描写小村庄模样的句子。
板书:贫穷落后、劳作、博物馆、打滚、挑水。)
3.指导朗读。
第一节: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第二节,回忆昔日的家乡,要读出浓浓的乡情。
4.学生用多种形式,有表情地朗读。
5.提问:后来,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习37小节)
(1)读37小节。
(2)找出发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教师据生发言引导学习相应的小节)
重点抓住:
第3小节:短短几年,奇迹般改变,体会变化之神速与开篇说的昨天对照,体会出深圳变化的时间快、变化大。朗读时抓住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体会诗人的惊喜、赞叹之情。
第4小节:抓住第一、二句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村庄过去和现在城市的变化大。
第5小节:朗读时,要注意3个问号要逐渐加强语势,而最后一句,要用重音读不,读出肯定的语气。
6.原来的一座小村庄短短几年就变成了繁华的大都市,是什么原因让它有如此的变化呢?
7.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
(2)理解:春燕指谁?描绘着美好春光,体会改革开放带给特区的巨大变化。
四、拓展延伸
1.看录相,前进中的家乡昌明镇黔桂铁路的建设和中华布依第一寨的风土人情以及昨天和今天的不同。
2.谈谈一年前的昌明(布依村)与今天的昌明(布依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昌明镇是我县一个较偏远的小镇,但前年黔桂铁路在这里建设,给这个乡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展望未来的昌明
五、练一练、写一写
1.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2.参考《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以昌明变了,音寨(村)变了为题,写一写家乡昌明(音寨村)的变化。
附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 贫穷
(小村庄)落后劳作、煮饭、打滚、挑水、泥泞古道、破旧土屋
变化原因改革开放
今天 (大都市)焕然
一新工人、商人、歌唱家、新农民、高速公路、厂房、乐园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3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述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课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设图片,背景音乐为《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现在的深圳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著名的经济特区。可是以前的深圳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
3.是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板书课题: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为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把你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面庞困扰渺茫
晨曦劳作边陲
翩翩起舞焕然一新
3.这首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八个小节。(指名朗读)
4.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5.读了这首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村庄吧。
1.请你默读第1、2小节,看看它告诉我们什么?
(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板书:昨天。这座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贫穷落后)
2.可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自己读读3—7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自由读诗歌)
指名回答:村庄的道路、房屋的变化,城市建筑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变化等。
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相机板书: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4.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
5.是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1)“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2)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指名回答)
(3)请你读读这句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
(5)你能有感情的读读这一小节吗?(指导朗读)
6.改革开放让深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乐来朗读这首诗,我想你会更深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圳,这座昔日的小村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座座厂房,所有的变化让世人瞩目。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缓缓流过,该去的去了,该来的来了,我们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有一天,你回头看看过去的日子,不经意之间你会忽然发现,原来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同学们,只要你愿意去观察、去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你会感受到时间在流动中带给我们的永恒。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看到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如今提到中国,世界人民的眼里只有佩服和惊奇,毕竟,中国变了。请你在课后读读《中国一日》,感受一下中国的飞速发展。
六、布置作业
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记下来。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 今天
改革开放
贫穷落后 翻天覆地
焕然一新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相关文章:
《这儿真好》说课稿09-26
这儿真美小学作文12-07
《这儿真好》说课稿7篇12-02
《这儿真好》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7篇)10-30
一座城池读后感12-15
高中教案教案04-06
教案06-23
中班健康教案牙齿教案06-03
大班健康教案合理配餐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