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相遇问题(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则方程为
70x+50x=840
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
840(70+50)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信息窗一新授课第二课时总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初步能力。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度的角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以及用量角器画指定刻度的角。
教学重点:
用量角器量角。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用具:
多媒体、红色木条做的角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角的画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怎样画角?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四、让学生自学:汇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还给角分了类,你能说说角分哪几类?他们有什么特点吗?出示两个差不多的角,这两个角那个大?引起学生的质疑,我们光用眼看,还不行,我们要用仪器量一量。自己画一个角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度数。
介绍量角器和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1)中心与顶点重合
(2)其中的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
(3)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度数
(1)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
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
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
指出:平角是180。(板书:平角是180°)
(4)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老师同时示范)
提问:现在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
现在我们把第二次折的打开,现在以折痕相交的点作为顶点,这是一个什么角?(老师用手指向相反方向摸两条边)它由几个什么角组成?
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
画角:刚才我们会量一个角的度数 那么你们会不会画一个40度的角。我们知道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第一步: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第二步:在量角器上刻度线的地方找到40度出点一个(点);
第三步: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射线。(重点强调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零刻度线和角的第一条边重合,0°在哪一个圈上,就在那个圈上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教学时,要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需要有度量的工具,就是量角器.还要确定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让学生认识量角器,观察它的构造,有两圈刻度,中心点和零刻度线。指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重点强调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零刻度线和角的第一条边重合,0°在哪一个圈上,就在那个圈上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1、喝过可乐吗?知道可乐的来历吗?
2、今天我们带来了一组饮料,一种是苹果汁、一种是蜜糖水,来配一种饮料。
出示配制表。并要求:不要太贪,配起来之后不要喝完,每个人品一点,再留下一点样品,作好记录。(板书:配 记 品)
学生小组工具:苹果汁、蜜糖水、量杯、配制表、纸杯若干。
饮料配制记录表
类型 数量 品评
第一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味道最好的是第 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二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三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请代表向大家推荐自己配的饮料
师记录: 苹果汁 蜜糖水
(1)20ml 20
(2)30ml 20
(3)20ml 10ml
(4)30 30
(5)30 30
(6)30 30 ——看来30:30还是最受欢迎的
(7)30 20
选一个研究一下:
用质量代表苹果汁,用水量代表蜜糖水
按20、10的配法,总量是30。如果要配60的话,怎么配?
(我认为总共是3份,质量占2份,水量占1份。现在是6份,一个占4份,一个占2份,实质还是2份1份)
(两个30合为一个60)
要配90的话,怎么配呢?
假如要配少一点,配15的话,怎么配?
假如要生产的话,怎么告诉厂家配制的方法?
生1:告诉他,如果水是1,汁是2。
生2:告诉他,汁是水的2倍。
生3:告诉他,汁与水的比是2:1
生4:告诉他,水占汁的1/2
生5:告诉他,汁的量比水的量多1倍。
生6:水量是汁的百分之五十。(板书到生4边)
生7:水量比汁的量少一倍
生8:汁是总量的2/3。水是总量的1/3。
师:汁的量是水量的2倍,你怎么看出来的?
……
师:都在变,就是倍数关系没变
再问:2/3、1/2是怎么来的`?
再问:汁量和水量的比是2:1,是什么意思?
汁量是2份,水量就是1份。
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具体怎么变?
把10看作1份,20就是2份。………………
60和40的配法是不是按刚刚的方法配的?为什么?
变的过程中关系不能变。
那么60和40按生3的写法就是几比几啊?
3:2 怎么想的?
把这些叫配方。
2比1通常写成2:1,这个号和冒号不一样,叫比号。前面叫前项,后面叫后项。
比可以用多种写法写,可以写成2/1。指着说各项。
写3:2,再改写,再说各项。
把自己配方写成几比几。再按这个配方去配。
走出自己的位置,去品尝一下其它组的饮料,猜猜他们的苹果汁与蜜糖水的量的比是几比几?
了解生活中的比
出示(有图):
(1)桌子与椅子的数量比是1:4
(2)婴儿头长与身高的比是1:4
(3)这种棉麻混纺布中棉与麻的重量比是1:4
选一个比向同伴解释它的意思。
(1)生用倍数关系、份数、分率去解释,师即时理出头绪,小结方法。
(2)假如婴儿的头长是…………厘米,身高多少厘米?
如果是4米呢?生疑,师指出不切合实际
再请一个学生上台,看看是不是1:4
又指出1:4不能随便用。
出示划船图:
看划船图你能写出哪些比?
1:6 1只船,6个人
1:1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1:1
1:1 西湖与船的比是1:1
1:2 划船的人与坐船的人的比1:2
4:6 划船浆的支数与人数
1:1 左右两边划船人的比
1:4 让同学猜一猜 1 船与船浆的关系 船与坐船人的比
所写学生揭示答案
在生活中有哪些(比如衣食住行、家里、学校里……)地方有比?
手与头 2:1
衣与裤 1:1
砌房时水与泥土 1:2
爸爸与妈妈 1:1
手与脚 1:1
师引:黑板长与宽的比大概是多少?(2:1、3:2)
倒底哪个对,量一量看。
拉一学生,你们看我和这个同学体重的比是多少?
(3:1、4:1、)
哪个对呢?我是60千克,生是25千克,几比几?
晚上睡觉时,床和我的比是1:1
……
生活中的比是无所不在的。
出示:我国有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先秦古籍《考工记》记载了各种器物铸造的器物——
火药 ——配制黑色火药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它们重量的比是15:2:3。
看看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板书:生活中的比
有什么感受。
(好几个学生提到比例,师问:你们头脑中的比例到底是什么意思?指出生活中的比例和数学中的比例不一样)
还想了解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96-9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课时
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
1、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习
2、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
4、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
5、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
6、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
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
3、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
4、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2、让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判断的结果及理由。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3、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第二题,给学生经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4、带领学生集体评议刚才的练习活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并要边摸边说。在学生动手摸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
2、设疑引导: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3、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告诉学生这节课就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茶杯,让学生先说出这个茶杯的周长。
2、转折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周长给商量出来呢?先说一说用什么东西商量,怎样测量?
3、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合作进行测量。
4、让几个组的学生在讲台上淙自己测量的过程。让其它同学认真观看。台上的同学淙完毕后,问其他的同学:你们看清楚他们测量的过程了吗?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
5、带领学生对这些同学挑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
6、让学生再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提示学生可以先用软尺或细线试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7、表扬这位同学的想法。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
8、引导学生对测量周长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9、你们能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交流。
10、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内容。要求学生先确定测量方法,再准备测量的工具。
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题,让学生思考练习十七的第4题。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学探讨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23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08-25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06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07-15
小学数学教案15篇【精选】03-26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7-02
小学数学教案4篇03-0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4-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5-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