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赏析、体悟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欣赏佳词妙句,积累语言,并能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赞颂春天。
3、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课前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各种感官去感受春天,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就能用已有的生活体验来解读文本,也就容易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
2、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集体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
3、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抓重点句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2)、借助对古诗的吟诵,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的能力,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使学生的认识有所提升。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受“春天”
1、媒体出示:“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师:你们自己读读,有什么疑问?你还想了解什么?
2、师:想不想跟朱自清来一个亲密接触。自己快速读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感受课文中的无边春景。
同桌交流。你仿佛看到了哪几幅春景图?集体交流。
学生说到:风筝图
春风图
春草、春花图
春雨图
二、欣赏“春天”
1、师:是啊!一丝丝绿,一枝枝红,一片片黄;那一缕缕风,一丝丝雨,一股股香,时时、处处诱惑着我们去寻觅、去发现。那就请你们从课文的3---6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一幅春景图来欣赏,划出你觉得写得美妙的句子来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也可以用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美表达出来。
2、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3、集体交流:你读了哪一幅图?划出了什么?
(1)、春雨:
重点赏析:“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学生说。师:读一读,同桌讨论妙在哪里?
师:你体会得那么好,能不能把它读给大家听?这几句话写得这么美,你想不想读给大家听?
师:前些天,嘉兴连绵不断地下了好几天的春雨,我听见不少同学在埋怨,现在读了朱自清写的春雨,你对春雨的感情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说。
师:你们现在已经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谁愿意用朗读把大家带进这烟雨迷蒙的.景色中。
配乐,学生读(请一位朗读高手。)
(2)、春草:
学生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师: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师:你此时想干什么?把你的向往说出来。
出示句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引读,老师也迷住了。
(3)、春花:
学生说。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野花的妙处,前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说:“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没有写阳光,春风,你感觉到了什么吗?
学生说。
师: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来读读。师读后:集体的力量总是无穷,齐读来征服我好吗?
师:还有吗?
学生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人,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你们刚才说的情境,能否有用一个四个字的词来形容。学生说。
学生读。
(4):、春风:
学生说。
“春风是无形的,看不风,闻不到,摸不着,但在朱自清的笔下,春风是怎样的?”
师:在朱自清笔下春风还是怎么样的?快速读读。学生说。
读读。
三、赞美“春天”: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我们仿佛也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与春风为伴,与花草为伍,与鸟碟嬉戏……难怪朱自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读一读。
师:课文欣赏到这里,你联想到其它赞颂春天的诗句了吗?
欣赏。
学生作诗。
师:欣赏老师的一句对联,少了横批。请学生帮忙补。
四、设疑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津津有味地说春,赏春,赞春,课文还告诉我们什么?
五、延伸作业:
1、用你喜欢的方式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
2、搜集相关的诗歌,歌曲,筹备“春之声”的诗歌朗诵演唱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马克·吐温的故事,默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大家看看。(投影出示)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生:(默读故事)
师:看懂了吗?想想,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时买的票吗?
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这样子说呢?
生:他的意思是说火车开得慢,我买票时是孩子,但是我长大了火车还没有到目的地,可见火车是开得多么的慢。
师:是的,马克吐温的确是这个意思。他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2、引入课题,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
二、合作交流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看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读通。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根据学生读时标出“为”“应”的读音)
师: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觉怎样?
3、师范读。
4、生自由读,边读边画节奏。
5、示节奏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生看大屏幕有节奏地读。
三、品读体验
1、自主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读完课文,大家都知道《杨氏之子》讲了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啊?
生:杨家的儿子和孔君平。板:扬氏子孔君平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学习古文我很多方法,其实我们最常用的有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等,我们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课文的意思?)
师: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学生展开学习)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⑶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师: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孔君平是在取笑杨家小儿,你姓杨,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师:这样说有道理。
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生掌声)
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10、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生:这孩子真聪明。
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生:孔君平会暗自佩服。
11、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杨氏之子。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课文,然后请一个同学读。
2、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全班背诵。
3、个人背诵(时间允许)。
4、杨家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啊,他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下面我们再来体会语言艺术魅力。
教学反思
文言文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对擂等方式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读通、读懂、读背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玻璃的种类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那种,还有许多新型的玻璃,你知道有哪些吗?它们又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新型玻璃。
二、板书课题
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
1、注意读音:殊、即
2、字形:碎。
3、形近字同音字:
4、教师结合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陈列、博物馆、企图、犯罪、特殊、即使。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教师板书:
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总结:
全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及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作用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
四、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
五、结合表格内容,读课文,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六、练习朗读一至五段。
七、学习第六段,理解“正在、将会”两个词。
八、提问:
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九、教师总结全课。
学习了本课我们应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后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2、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爱护自然,学会保护自然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讲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一)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1、字词过关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鹪鹩(jiāoliáo)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精巧:精细巧妙。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2、请几个学生谈初读文章的感受。哪几节,或哪一句不懂?可以让学生记下自己的有关问题,在下一环节中注意学习。
(二)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品读第一节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问:第一节总起全文,谈到了全文的两个问题,请学生概括。
参考答案:
这一段总起全文,写了两层意思:人和自然相比人是个孩童;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问:从第二节开始,到哪一节是谈的第一个问题?
参考答案:到第七节。
2、请学生范读读2——7节,读完后思考:
(1)提示思考:如何认识人类的智慧?如何认识人类智慧的结果:重大科技成就?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反复思考。
第二节,作者总的比较人类智慧是滴水,大自然的智慧如同大海。
第三、四节,关于人类重大科技成就问题。
第五、六节,作者推测人类不是有智慧的生物,也不是智慧生物。
第七节,作者具体比较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2)重点品读第七节
“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3)人能否征服自然?人作得了自然的主人吗?
讨论明确:人类永远都不可能征服自然,更做不了自然的主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二)继续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请学生齐读第8——13节。读完后思考:
如何理解“人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2、重点品读第八、九节
(1)“为了”为什么加引号?
(2)“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
(3)“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3、重点品读第十三节。
“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总结全文
1、“敬畏自然”的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2、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我们应该如何敬畏自然?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人类却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其实,自然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也是自然的一个要素。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四)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五)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诵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板书课题,扣住“朋友”,整体体会文章的要旨。
二.点拨
1.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
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 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神态描写: 快活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三.课后消化
1.朗读全文3遍
2.仿写训练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快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1. 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2. 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 完成课后练习。
三.小结: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征友启事》。
教学目标:
1. 会认“征、启”等12个生字。会写“言、者”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4. 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2.难点: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所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测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字词卡片,创设情境,开火车,即认读生字。
2.小朋友们注意了,火车开到了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牛的“征友启事”吧!板书课题:征友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精读全文,边读边悟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小牛写了几张征友启事,每张启事的征友结果又是怎样的了?
2.学生汇报。
3.小牛为什么要找朋友呢?理解“孤单”,平时你也在什么时候感到孤单?现在你就是孤单的小牛,读读文中的第一句。
4.比较两则启事。
出示两则启事,先读一读,再用笔标出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征友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5.出示第一则“征友启事”
请你扮演文中的一种小动物来观看“征友启事”,你现在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看?请你读,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吗,为什么?文中是怎样描写小动物们来看“征友启事”?理解“垂头丧气”。
小动物们都走了,没有交到朋友的小牛会是什么心情呢?理解“闷闷不乐”,他是怎样向老牛诉苦的?指导朗读。
6.出示第二则“征友启事”
齐读,读了第二则启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指出“或者”,为什么牛棚前会这么热闹?小组内分角色读读动物们对小牛说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热闹的场面。师生合作读。
除了这些小动物之外,还有哪些小动物愿意和小牛做朋友,愿意陪他干什么呢?
7.让学生讲一讲,还有那些小动物愿意和小牛做朋友。
8.让我们来演一演吧。
三、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小牛降低了对朋友的要求,交上了许多新朋友,你们有朋友吗?说说你是怎样交上朋友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牛征友这件事,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交往时,除了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多,多替别人着想,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结果?不能自私
多想别人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抓住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让学生朗读,并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了“或者”的意思,同时也明白了两则启事的不同,最后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与人交往时,除了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多,多替别人着想,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的道理。此设计使我体会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就要熟读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既能让学生很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又让学生很快感悟课文内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练习拼读鼻韵母的生字,使学生准确发音,并积累词语。
2.观察区分折文儿和反文儿,拓展识字。
3.通过自检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感受语文。
〖教学过程〗
一、整合趣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呢?(出示卡通动画小星星,告诉同学它将带领大家一起去闯关,若能顺利通过就可以参观美丽、神奇的星空了。)
(一)我能行。(出示:先读一读,再组成词语。相信你最棒!)
ín íng fēn fēng lán làng gēn gùn qín qún shén shēng
民――名 分――风 蓝――浪 跟――棍 琴――群 神――声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师:真不错!同学们不但读得清晰、准确,还能组这么多词语,相信这些音节你也一定会抄写得正确、美观,是吗?
3.抄写音节。(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及纠正书写姿势,以促良好习惯的养成。 )
(二)我的发现。(动画星星:聪明的小朋友,下面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各、条、做、放)
生:-我发现“各”和“条”是“折文儿”,而“做”和“放”是“反文儿”。
-折文儿是三笔写成,而反文儿是四笔写成的。
-老师,我能一句话记住它们“三笔折文儿,四笔反文儿。”
-我知道“冬”和“务”都是折文儿。
-老师,“清澈”的“澈”也是“反文儿”!
[评析:通过学生的发现,既认识了“折文儿”“反文儿”两偏旁,又结合以前所学生字进行回顾,达到新旧知识的综合,巩固了识记效果。]
二、观赏《美丽的星空》
动画星星:小朋友们真棒!下面让我们一起游览美丽、神奇的夜空吧!
1.观赏录像《美丽的星空》。
2.交流感受。
师:参观了奇妙无穷的'夜空你有何感受?想说些什么吗?
[观赏星空录像既对以上学生的表现作出了肯定,又与单元内容相结合,渗透了观察、表达、审美意识。]
三、学生自检
师:小朋友,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吗?喜欢语文课上的什么活动吗?快快拿起手中的笔,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文中的叶子涂上漂亮的颜色吧!
1.学生自检。
2.我的智慧囊。
师:你有不喜欢的项目吗?如果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评析:通过学生的自检,进一步引导认识语文,感受语文;并渗透同学间的互助意识。]
四、拓展延伸“我与父母有个约定”――家长跟踪卡
附:家长跟踪卡(略)
[本单元的设计,本着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的原则,将语文天地中的各项活动有机地融入到课文的教学中,符合课标整体推进的原则。并在教学生字和课文的过程中,注意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设计了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各种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且特别注意了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案 篇8
综合课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情感: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操作:.能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识字、写字。
感受美好的生活。
歌曲《快乐的节日》、生字卡片。
小组合作 表演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课件)老师讲述:在《快乐的节日》欢快优美的歌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蹦蹦跳跳地来到花园里、草地上,他们尽情地歌唱、欢跳,小鸟在他们面前飞翔,小溪从他们面前流过,他们兴高采烈、朝气蓬勃。 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呀?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呢?想知道吗?咱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①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本课出现的14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②同桌交流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③请小老师根据出示的生字卡片教读生字,老师给予辅导。
④老师出示词语,全班一齐读一读,发现容易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祝贺,祖国,勇敢,丰满,理想,度过,希望,羽毛)
⑤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⑥分四人小组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⑦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偏旁归类识字:"祝"、"祖"都是"示字"旁;
分解部件识字:贺=加十贝,国=口十五,羽=习十习;
形近字比较识字:席- 度;
积累词语识字:希望,勇敢。
⑧生字扩词练习。
如:吹风、吹牛、吹捧; 祝愿、祝福、庆祝; 贺电、贺信、恭贺。
三、指导写字
①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做到写字前心中有数。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中,有2个独体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4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②注意提示:
"吹"字的"口"旁要写得高而小。
"地"字右边的"也",横折钩要往右上斜,但是不能写得太长;竖要写得高一些;竖钩要拖长,出钩前,先回锋。
"乐"字一共5画,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坚折,横撇不出头。
"师"字的第二笔是竖撇,不是一竖,第三笔是横不是横撇。
③学生描红、临写,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④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⑤同桌相互欣赏对方的字,给对方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①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轮流读生字。
②谈话导人:这节课,让咱们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们的快乐。
二、分节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①自由朗读课文。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并在读中求解。
②分小节朗读,选择你认为快乐的地方再读一读。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③在伴奏的音乐声中,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小朋友们的欢乐和幸福。
④小组比赛朗读。
三、欣赏歌曲,展开想像
①播放歌曲,学生歌唱。
②同学们,什么节日最快乐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快乐的心情吗?
③听曲子,愉快地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请同学们随着课件的画面和歌声,试着自己背一背这篇课文。
方法一:提示关键词语。
第一节小鸟、风儿、我们;第二节:花儿、小溪、他们;第三节:感谢、我们、像、等、就; 第四节:唱啊--跳啊——
方法二:
①唱《快乐的节日》歌曲,根据曲子背诵歌词。
②能背诵的同学自愿站起来背诵。
③在音乐声中,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④学生自由地边唱边跳。
五、小结
在我们这个充满甜蜜、幸福和希望的新时代,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节日。
六、分小组编集体舞。
板书设计:
25、快乐的节日
小鸟 风儿 我们
花儿 小溪 它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10-14
(经典)语文教案10-01
语文教案(精选)08-21
【经典】语文教案01-07
语文教案08-20
(精选)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10-13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08-20
语文《丰碑》优秀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