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观后感

时间:2022-01-28 10:09:5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师》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大师》观后感

《大师》观后感1

  《催眠大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国内近年来少有的悬疑佳作。无论在情节设置,还是节奏编排,连带出色流畅、包括极富压抑感的的运镜和感性敏锐的配乐,都可以说动用了上乘配置。在一个大房间里所完成的催眠对弈,既惊悚又敏感,用一个静止的场景,通过周旋灵敏的运镜和灯光设置,以及一系列细节爆发点的精心操纵,完成了主人公心理对抗的疲惫和濒临崩溃的整个过程,逐渐把一场看似平常的心理催眠引向生死迷境和情节层叠的高潮。有室内剧风格的精彩演绎,这对于国内电影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胆而自信的拍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惊呼过瘾。更为可贵的是制作者对于心理催眠,这一观众普遍陌生的'领域的尊重和探索,在电影里所使用的心理解救方式方法都比较符合心理学逻辑和推敲,这一切使得这个故事在前三分之二的完成度很高,非常饱实,让人惊艳;而在后三分之一接近结尾和真相大白时,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平庸的结局几乎无法阻止这个故事滑向一个虚弱而苍白的空洞。

  这部影片节奏感紧凑,让人置身在紧张的氛围中,快慢结合、突出重点。徐大夫这次的心理催眠非常艰难,他从一个自信明确的人,到一个风雨欲来的傍晚,变回疲倦和孤独的人。人在精疲力尽的状态下,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和催眠操纵的。这是镜头缓慢推进,时间缓慢推动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为之后的催眠做足了铺垫,使整个环境都紧张了起来。任小妍进入梦境后时间虽慢但空中的木棉花是快速飘落的体现出人物内心的焦躁不安,瞬间切换的场景更表现出被催眠后催眠师极力寻求任小妍的记忆。让我们聚焦结尾,徐大夫反被催眠,徐大夫撞车掉进河中,本应是极快的镜头导演把它巧妙的放慢,直至入水那一刻惊起水花节奏突然变快,徐大夫在水中发现自己还活着在自救的同时想要救他的未婚妻,节奏逐渐加快代表着徐大夫心情的同时又代表徐大夫救人成功率的降低,让我们所惋惜。

  整部电影流畅、精彩。若是结尾能更引人入胜,不虎头蛇尾,我相信这是近些年来悬疑类作品中最出色的瑰宝。

《大师》观后感2

  对于丰子恺这个人我以前连姓名都没怎么听说过,一开始放的时候还以为他是某些著作的作者,看过一些才明白,他的确是著作的作者,但他是个画家。

  他真的是个大师。

  他的画工极强。丰子恺16岁时离开家乡到杭州开始求学之旅,他看作如“父亲”一般的老师李叔同评价他说从未见过进步如此快的学生,而在经历过数年的流离生活之后,与老师相约定要绘制的《护生画集》更是记录着百姓的生活,寥寥数笔类似于儿童画的画册将其中的精神传遍中国,“连文盲也能看懂”。

  他用精神凝实了国人。中国,作为一个缺少宗教与信仰的国家,在人民翻身做主之后很容易变为一盘散沙,而丰子恺用他的笔,他的墨,在一页页画纸上烙印着真、善、美。他要用这些去代替宗教信仰所产生的作用,以这样的精神将亿万国人的意志一环一环相扣在一起,共同以这些精神守护这片大地上的真、善、美。同时,他深深地敬爱着他的老师,也就是已拜入佛门的弘一大师,丰子恺继承了这位高僧对普世苍生的态度,这样的精神,在他的一幅幅画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得心胸比任何人都要宽广,更为博大。他是一个美好的人。丰子恺一生都没有对任何人的仇与怨,他的本愿,是以慈爱的胸怀去对待任何一个人,不分身份、民族,但如此一个美好的人的生活却是饱含着惨痛,他用他的画,一路记下了的.不是人民生活得惨状,而是一幅幅简单却又祥和,但又不时夹杂了一些悲剧之美的作品—--一代大师,怀着慈爱之心,经历惨痛人世,最终将自己的精神升华,怀着慈悲之心,尽观人世炎凉。

  他分得清青红皂白。年轻时的留学日本令他对日本印象深刻,他很看好《源氏物语》,耗尽毕生沉淀,将这本著作译作了中文。在那时,这么做的压力是相当大的,人们还沉浸在被敌国侵略,亲友死伤无数的悲痛之中。但他又何尝没有经历过这一切啊!但他身为一个艺术大师,深谙一部著作对中国的精神的崛起所带来的益处,在众人鄙凝的目光下,将这部著作现于中国。这种摈弃民族仇恨而客观看待一件文学艺术品的魄力,岂是两三赞词所能比拟的!

  “莫言千顷白云好,下有人间万斛愁。”不论何时,丰子恺都没有忘记祖国过去所蒙受过的耻辱,他以他的真善美,反复绘制着祖国的未来,以美好的明天代替复仇的怒火,作为点燃希望的火种,使中国再度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上。

  这才是一代大师。

《大师》观后感3

  关于演技

  感觉整部影片就是靠黄渤一个人撑起来的,段奕宏是有演技的,但是感觉在这部影片里面没有体现出来,仅仅是因为角色的人设摆在那里,才会莫名觉得他前半段隐藏得很好。

  关于人设

  徐静蕾这个角色貌似是为了结局反转而存在的,而杨子珊这个角色是为了替段奕宏背锅而存在的,感觉这两个角色都不够立体,不够丰富。

  关于电影

  套路跟《催眠大师》是一样一样的。轻科幻,心理,有点小惊悚,看的过程中一直跟着剧情在推理,看到一半觉得自己肯定猜对了,特牛逼的感觉,看到后面才恍然大悟,剧情彻底反转。导演把一样套路用在两部电影里,怎么说呢?就是看《催眠大师》时觉得眼前一亮,看《记忆大师》就觉得怎么又是这种?就是觉得缺乏新颖。

  关于题材

  看完《记忆大师》,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留给我的印象的话,我能想到的就是“家暴”。如果要再深入一点,我觉得就是“男权主义”。感觉导演想表达的很多,可就是太多了,导致每一个都没有表达清楚,表达层次不够深入。

  先说说“家暴”吧,整个剧情都是围绕着家暴,凶手杀的两个人都是被家暴的女性,而且被家暴之后都不愿意离婚,个人觉得这种被家暴以后不愿意离婚很讽刺,其实我觉得导演可以把这点讽刺表现出来的,可是没有,看的过程观众就是全程找真正的凶手是谁?而并没有因为其中的“家暴”元素引起深思。

  其次是“男权主义”,为什么妻子结婚后,就要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什么没生孩子,婆婆就一定觉得是女方不愿意生的`问题?为什么被家暴之后的女性,为了孩子,担心男方丢工作,而不愿意报警或者离婚?反正我看完电影,我就觉得好气哦,感觉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定义就很卑微。我觉得关于这一点,其实导演可以下点功夫来表达的,然而也没有。

  最后,总的来说,在国产电影里面,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看得到导演的努力,只是有一点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会真心推荐朋友去看,但自己不会二刷。如果还有大师系列第三部的话,希望能多一些新颖。(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大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12-25

三年级下册语文《剃头大师》教学反思06-09

《蛙》观后感04-18

《金橘》观后感04-18

返老还童观后感04-10

《狩猎》观后感04-13

左耳观后感04-14

《哪吒》观后感05-03

《芳华》观后感05-03

《暖情》观后感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