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游记作文

时间:2024-10-23 13:56:34 高中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中游记作文集锦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游记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高中游记作文集锦5篇

高中游记作文 篇1

  生活,总想往有意境的地方而往,不追求什么,只追求能从中得到快乐,跨过万水千山,也见过山山水水,留恋于其中,又何时想过归家,因为其中有美景而有乐,游游去远方,游游而乐无穷。

  闲来,能做些什么呢?看书,写作等,但是,没有那种心情,是什么也看不进的,就算看下去,也没有多大的效果,这时,我总想出去爬爬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达到此种境界,心情将会更好,干事就会事半功倍了。

  在网上待的时间够长了,没有一点心情去看书,出去爬山吧。这几天,我的心情都在为此而徘徊。

  今日,真的决定前往了。虽不是什么名山,但能得一爬就不错了,前往吧!一向以决定了的事一定去做,不做心情很不好,好像自己对不起自己。吃过早点,便自己一人前往。

  来到了山麓之下,仰望此山,是有点高,听说是我们村之最。村中的名山就是名山,好山就是有自己的特点。此山就像一圆锥巍峨地矗立于这里,由下而上越来越小,整座山树木甚多,不可胜数。上此山,不必受太阳之晒,很好,于是,更有兴趣去登山了。

  爬山,开始。我每上一些,发现树种就不同,有些树发出自己的清香,能闻到,心情跃然,开心起来。路是很崎岖的,但常有人上山,这些人做了一梯一梯的梯子一样,行走容易,但却像了盘山公路,行走虽易,但却费时。于是,我决定直登,这样可能更会有趣。一决定,便去做,一向习惯,改也改不了也不想改,这样才有个人特点。

  直登,是困难的,也会疲劳,但为了最后的真正快乐,不能放弃。美丽的,往往在最后。海边的人常常欣赏眼前的风景,而忘记了海的孤岛之中还有更美丽的风景,不要忘记,前方更美丽。

  用了将近一小时的时间登上了此山,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山上,此时的村中特产的野山果正熟。记得,小的时候常常和一些伙伴去摘这种山果,吃得很多,袋子也装得满满的。过去的时光不会再有,只有保存在自己的记忆之中,每当想起,都会很怀念,也很向往。现在,在此山之中,没有年少时的`快乐了,有的只是对这种植物的感兴趣。长大了的,没几个敢去摘的,因为现在有了羞意,摘吃了,就会怕别人的笑话。每当此时,只是吃了几个,就不敢再去摘了,没了年少时的没羞意,又没了年少时的天真与活力。在这,也发现当年与我们一样的小孩,人数很多,十来个。他们路过时,问了我这个大哥哥。我笑了笑,说了一句:“现在,山上蜜蜂正盛,当心点,不被蜇了。”叮嘱一阵后,就向其他方向走去。

  虽登上了山,但却忘记俯视四方,因为自己正想着年少时,不知不觉就忘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唉……补回来吧于是,站在最高处,向四周看了看,真有感而发,说不了,借古人的诗句用用吧!名句就是名句,什么读起来,依然有他当年的气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登山。一直很喜欢这首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喜欢,由此产生吧!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就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一直,想学这位诗人,但并未全学,有了这种壮志,就应该有行动,爬山就是行动,壮志加行动就会离成功更近。

  爬山,是一种悠闲,是对自己的放松,给自己带来好的心情,很快乐,对自己的学业更有信心。

  听说,后山有一泉水,于是,就往那边而回。下了半山,果然有一泉,心大喜,喝了几口。不甘心,想发现这泉水由何而来,想发现水源在何方,继续前往,探个究竟。又前进几十米,原来这水是由高山上流下来的,因为太陡,流下来似瀑布。昔日李白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此番景象,真有有点异趣,但好的诗句却给别人拿去,自己却想不出再好点的。算了,不是诗人不要做诗人,做平凡人就好,开心就好。水流下来,把石头都给冲有个哇,有点深,这水流了很久了吧!肯定的,山上树多,蒸腾作用强。

  在这之后,就下山回家了。

高中游记作文 篇2

  那山、那水、那人、那亲,二十二年的期盼,画面再次回到了我真实的生活。农历十月初十,一个被世人认同的好日子,清晨出门,伴随着暮色返回,时间在那天显得尤为短暂。

  一早,我们驱车颠簸在蜿蜒崎岖的乡间山道,心情显得无比急躁,无心暇及荒凉的穷山荒景,脑海中放映着儿时离开家乡的点滴故事。当汽车驶入韩家集乡路段,逐渐驶向我出生的村庄时,我的心跳开始无比的活跃,激动地准备留下一些镜头时,与堂姐堂哥们相互傻眼相望,彼此埋怨没有提醒对方携带照、摄像器材,都让回乡的情绪冲乱了思维,真是遗憾无处不在,有如我近期的经历般,好似天要弄人。背靠座椅,手自然的放进了牛仔裤口袋,兴奋不已啊!就像人生一样,转折总在失落的低谷出现,手机像素还好能凑合。穿越马家岔与罗家岔的夹道路,汽车驶向乡袁咀“大桥”,干枯的河沟支撑起一座便通的桥梁,虽显破旧,但看起来像是家乡为了欢迎奔波漂流在外的游子而特意维修加固过无数次一般,找不见当年离去时残破的影子。上了大桥,经过乡间窄路,驶入了杨湾大队(现改为村),眼前,一座大山好像挡住了去路,山的背后就是我出生的村庄了——杨家坪小队,好在熟知山间错综复杂的乡村路,我们轻松就找见了目标路线,在汽车吃力的颠簸中冲向了红土线,叫“红土”顾名思义是由于这里的特有土质得名而来,即:色红质坚,是天然上好的烧制砖瓦用材。红土线的山梁口是杨湾大队与杨家坪小队分界的至高点,也是它们地貌差距的分界线,这红土线的“线”也许就是这样产生的吧,反正从未详细的询问过。从红土线山梁口放眼望去,如果说由韩家集一路驶入杨湾的路段还有点儿山中带川,略显土地平坦,那么此刻,再俯视杨家坪小队,除了山就是沟,黄土、杂草、荒地,一片贫瘠,因为两座大山相距太近的缘故,几乎找不见平坦的宽阔的土地耕种,遥远的沟底村庄星星点点散布着,汽车开始小心的'向山下挪移,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邻家大爸(乡语对同门大伯父的称谓)家门口。此时,我显得兴奋异常,拉住远远迎来的大妈(乡语对同门大伯母的称谓)的手,她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猜测的叫出了我的名字,老人的判断来自身边的堂姐和我小时候的眼神。见到十岁时就离开的调皮侄子,她显得非常高兴,激动地有些无所适从,我亲切地拉着她粗糙的手叫着大妈,慢步走进了熟悉的庭院。踏入上房,我将外套与随身的背包扔在土炕边缘,没说几句话,就拿着没有信号的“相机”,心急的窜出了房门。第一目标就是我的家——那个曾经吃饭、睡觉、学习、调皮捣蛋地方,因为大爸在家里堆放杂物,所以还没有被完全废弃。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丛生的杂草,上房、厨房、老窑,紧随着探寻了洋芋窖、磨坊、鸡窝、驴窑等所有能勾起我记忆的角落,然后进入上房、老窑,望着土炕、房梁、土灶台,静静地待着,想要呼吸到每一丝曾经的气息,抬头观望,房梁、木檩条、木椽子以及记载起梁时间的符条,看起来显得陈旧,但都完好无损,符条上的字迹清晰可见。巡视完毕,又站在院子中央,置身于杂草丛里,再次纵览了一遍那个如今已荒芜的院落,那个曾让父亲年年往返颠簸,曾让母亲劳碌半生,搭上了半条性命,也曾孕育了哥哥和我生命并给予苦乐的地方,可是如今苦难已经结束,他却……出的院门,顺着屋墙慢步移行到了老庄,那里更是破旧不堪,杂草丛生,房烂窑塌墙倒,已经彻底被荒弃,找不见一点儿昔日住人的痕迹。出了老庄,沿路来到了碾麦场,那个曾经麦垛、草垛成堆,平滑光坦的场地如今已是乱草疯长,碾麦子的石碾子也已不知所踪,只有母亲当年留下来的一个草垛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像一个守卫边疆的忠贞战士一样,定眼望去,草垛似在对每一个回这里的人们不断诉说着昔日热闹辉煌的场景,又似在告诫每一个回这里的人们,这里是根、这里是本,不要忘了“我”。每一个在这里有过童年的人们绝对不会忘记探查与吃有关的事物,瘦高的酸梨树、矮胖的李子树、酸涩的苦杏树、繁茂的甜杏树、香甜的红果树、馋的流口水的樱桃树,可惜如今已全因无人问津而“孤独致死”,很是伤感啊!顺着场地一路走向村子的上湾,由上湾高处至低处,再返回到大爸的家中。

  一路上,我就像前来视察上级的领导一般,走着、观望着、搜寻着、询问着并关心着,其实这里因贫穷而留下来的住户已经寥寥无几,且大都是老弱妇女,全村夜间躺在炕头的人屈指可算,也就百十来人。回到大爸家已是两点多,大妈早已做好了午饭焦急的等待着,香喷喷的长面(臊子面)、肉臊子、酸菜和我最爱吃的洋姜,纯天然绿色食品这个词用在这里一点儿都不会言过其实。饭后,挺着鼓圆圆的肚皮出门,进行我此行的另一项重要事情——扫墓、悼念祖先,在邻家二爸(乡语对同门二伯父的称谓)的指引下,我和堂哥来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地,先是给土地爷上香烧纸,然后在二爸的指点下我虔诚的给爷爷奶奶上香、烧纸,敬献点心水果,并祈求先人保佑家族祥和平安,跪在那里,我真诚的表达着对先人们故去的怀念,也抒发着多年都没有回来祭扫的愧疚。然后又去了老哒(乡语对本家大伯父的称谓)的坟地,形式同上。此时,天边的太阳开始西落,到了依依不舍告别离去的时刻,瓜子、油茶面……,望着大妈忙碌的影子,实在不忍拒绝那一小袋袋一小袋袋升满心意的食品,但终究还是要离去。怀着复杂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回程,途中专程绕道探望了我碎姑(乡语对最小的姑姑称谓),见面的气氛同上,望着姑姑变老的身躯和孤独留乡的情景,我心中泛起一丝酸楚,只是因时间太紧,水米未进,让喜悦的姑姑心中徒增了些许不安,只好任由着她忙碌,呵呵,又是包包袋袋,我们如同进村扫荡的“鬼子”一样满载而归,看着对我疼爱有加的姑姑,十分的依依不舍,真想带她一起离开,去我那里好好住一阵子。默默无语,望着身后扬起的黄土,带着对家乡的滴滴眷恋,我们离开了她,再次阔别了生我养我的地方——那山、那水、那人、那亲。

高中游记作文 篇3

  清晨抵达昆明。我背着行囊走到车站广场时。天还是黑的。广场人去匆匆。面目不明。扛着巨大的行李。蹒跚着暗沉的步伐。

  而我已疲惫不堪。仰头试图寻找自助银行。在售票厅右侧往前的走廊里看到了取款机。走近时。却看到了也许是一家人。他们睡在里面。刚好占满了空间。着破烂的衣裳。破烂的鞋子。孩子肮脏的头发。蜷缩起的身体。我呆立在那里。然后转身。离开。生命随处展现出来的不幸。已成一种禁忌的光。你所持的对待只能是让它在缄默中消失。

  我只好将行李寄存好。延着北京路往前走。清早冷冽的寒风。食馆里的热气蒸腾到大街上。有人蹲在路边呕吐。喇嘛背着一个小包裹消失在黑暗里。摩托车呼啸而过的鸣响。

  我走进一间食馆。周围坐有三两人。木桌木椅。我叫了一碗雞湯蘑菇面。店主端上食物后。把冻得僵硬的手捂在大碗两边。走了那麼久。那麼遠。最後想要的。不過是昏燈下的一碗熱湯。

  有人走过来兜售地图。我摇了摇头。已经很久不再带地图册。不過随心而走。走到哪里是哪里。不再定一个又一个的目的地。然后奔着而去。

  走出饭馆。继续往前走。大部分店铺还未开门。昏暗的大厦像被卸落的空船。遗在人声之外,暂缓世予的浮躁。踩在枯叶上,清晰听到吱呀声,像赴约而来的緩緩言语,另身心都静定了下來,只为听它与我相會時的娑婆。

  偶尔看到几个人。坐在阴影里。低头不动。汽车刺眼的灯光。迅疾而过。

  而我已觉得疲憊。只想找一个地方坐一坐。哪里都好。

  於是走回到火车站广场。坐在台阶上。等着天亮。有人坐在行李上打着瞌睡。兜售地图的人,不断游走在匆匆行人间。永远重复一句話。要地圖麼。不管被拒与否。就像等待幸福的人。等著一句肯定。

  有个女子走过来说。给我拍一张照吧。便将相机举过来。我接过。看著她站好姿势。按下快门。背景是巨大的公牛及车站大楼。

  她收好相机。我们便走到台阶上坐下。她說我等一下就坐上开往大理的火车。

  我转过头。看到她浓密的长发。灯光照在她脸庞上。皎洁得像满月的清辉。眼神明亮。

  我轻声说过两天我也会去大理。

  她低头沉默了一会。说。你若去滇池。早点去。

  我轻声应答。好。

  她笑了笑。望着我的双眼。说。你的眼神这样宁静。

  之后挥手告别。

  在路上的相识着实好。随缘离散。感情无拖欠。不望日后会相聚。

  我去等公交。天色渐渐亮起来。人越来越多。当地人黝黑的面容。头发油腻且乱。双眼隐藏坚定的光茫。略略低头。沉默并且隐忍。这种特质。使他们与外来人有某种区分。而这里的女子。即使肤色黝黑。也有一种秀美。

  车子来时。所有人涌上去。每个人都在抱怨。挤死了。可依旧不停的挤。巡警在后边喊。小心钱包手机。一个人背包的.带被挤掉。转过身破口大骂。没有人理他。每个人都要上车。这就是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

  未到八点。便来到了滇池外的住宅。这里全是老式店肆。巷子窄窄。长长望去都无人。无一肆开门。我渐行渐去。时有鸟飞来。落枝落檐。后有日光也来。木窗木门幽静深深。

  而我已洗尽一身戾气。免娇嗔。不多言。不相怨。

  随后拍了些照片。离去。

  步行去到了滇池。已有许多人。晨练或游玩。我沿池畔去。望见了无数的海鸥。在水云间飞戏。我坐在池边的木船上。静静望着。此刻,篮天,白云,鸟,行驶的船,拂柳的倒影,一切都显的天清地远,时日随人相忘。

  于是。误入藕花深处了。也不枉。

  有人拿来面包屑喂海鸥。远远抛去并杂呼啸。惊起一摊飞鸟,飞掠于水上。像一束惊开在人世的花,瓣瓣尽己之欢。

  我不停的拍摄。为这相会之间的彼此导向及突破。对于巨大的美。能有的只是感激与沉默。

  我想起今早邂逅的女子。也许她也领会了这恰逢的美。

  而后我再回来。这里的飞鸟已飞走了。这些因缘会聚。如花儿只一期。不等人。不等约。过后即辞去。

高中游记作文 篇4

  5月1日那天,天气十分凉爽。风,柔柔地吹;枝头悠悠地闪。春天的使者——风,轻悄悄地走来了,前两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火辣辣的,天空像是一只大鸟的丰满的翅膀,全是白色羽毛般的云,有的像棉花,一团一团的;有的像山,一座一座的;有的像动物,一只一只。但是,今天却令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来临。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文曾路,文曾路是厦门一条新开发的观光道,那里有着许多宜人的景色,虽然不及五一的鼓浪屿热闹,但也有不少游客徒步参观,爸爸将车子停在路边,我便打开车门,下了车,来到了一个胜似花园的地方。

  由于我没戴眼镜,只好靠很近在观察。忽然,我看见一只好象蜻蜓的飞虫,它的'身体黑乎乎的,既有点像蜜蜂,又有点像蜻蜓的怪物。妈妈怕我被它蛰着了,叫我离它远点。

  我又往下走,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花儿,有红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粉红色的,十分漂亮。花儿很害羞,只肯在绿色中透露出一点点花彩;花儿很吝啬,总在绿叶中躲躲藏藏,不愿露出脸来;花儿也很调皮,用红灯打破了树的纯绿,草的青翠,又用紫色与粉红色将它点缀,却不认真,东抹一笔,西涂一画。

  离开了这百花争艳的地方,我来到了一条小河流,那里的水十分清澈。水里还有几只蝌蚪呢!你看,它们黑黑的身子,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多像一个小逗号,它们正甩着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我踩着一块块的石头,到了对面。接着,我又上了石梯,我看见了许多不同颜色的三角梅。有红色的,有橙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紫色的;而它们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的。上面还有几只蝴蝶,其中一只白色的蝴蝶拍动着它的翅膀,翅膀上还有几块斑点,那些斑点大小不一,形状也不一样。它欢快地拍打着翅膀,两只触角不停地在动,好象一位羞答答的少女,在这花丛中“漫步”呢。三角梅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美丽,更加的迷人。

  在往前走,就来到了厦门市的上李水库。水库像镶嵌在群山中的一块晶莹的碧玉,虽然水位下降,四周石壁裸露着斑斑苔痕,但她还是风韵犹存,将环抱着她的起伏群山、围绕着她的蓊郁绿树,收进她潋滟的波光里,几只白鹭在水面上来回扑腾,这景象,如诗如画。

高中游记作文 篇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是多么希望能到这两处旅游呀!学校组织的一次旅游活动,让我有幸领略了江南周庄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

  星期六的清晨,第一道曙光冲破云层,唤醒了我们。我们一反常态,麻利地穿衣洗漱。爸爸提着包,背着相机,我们便去金三角乘车。在一阵汽笛声中,一号车满载游客向周庄进发了。

  漫长的五六个小时在大家焦急的心情中一秒秒过去了,我们终于到达了昆山。在驶向周庄的路上,导游向我们介绍道:“周庄,它是江南第一水乡,还跟传说中的沈万山有关……”导游绘声绘色地讲,我们全神贯注地听,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周庄。我们下了车,随导游走。导游先带我们去看双桥胜景。刚一到,我的目光就被吸引住了:两座石拱桥安祥地躺在碧玉般翠玉无暇的小河上,不过,两座桥形成了一个直角。导游还跟我们说了画家陈逸飞与双桥的故事。我们走过其中一座人,向张厅走去。

  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大厅里宽敞明亮,厅堂里陈列着红木家具,张灯结彩。墙上还有一幅对联,引人注目,上联是“桥从门前进”,下联是“船从家中过”。大厅一侧,有一条幽深的陪弄,陪弄里光线昏暗,乍一看,没有尽头。左边的墙上点着几盏油灯,更有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沿着陪弄走出去。转几个弯,我们来到了闲静素洁的后花园。后花园周围,一群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簇拥着花园。翠竹摇曵,鲜花斗妍,草儿点缀着一条迂回的小径。还有一块太湖石,玲珑剔透,洁白如雪,它被人们称为玉燕锋。八面玲珑的玉燕锋为小巧的花园添了几分灵秀之气。张厅安谧温馨的水镇情趣,唤醒了大家的怀旧意识。历经五百多年沧桑,它气派依旧,给我印向最深的,还是喧哗街市中的那份独有的宁静和典雅。

  参观了张厅,我们又走进了沈厅。沈厅的大堂上有一方牌匾,三个苍尽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松茂堂。这三个字是清末状元张謇所书。厅里梁柱粗大,刻有飞鹤、蟒龙等许多的花饰。砖雕门楼上刻的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真可以与网师园中的门楼相媲美。在沈厅中,还有一座沈万山的坐像。它面前摆着金光闪闪的聚宝盆,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了一座石桥上。石桥下涓涓细流,石桥上蓝天悠悠,岸边杨柳依依,水面上,画舫底轻柔地与水面擦肩而过,长长的河水一直流向远方。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这与沈厅的富丽堂皇和张厅的宁静典雅截然不同,就像飘行在水上,隐约听到飘忽水上的姑苏民歌。

  周庄的美景在我心中徜徉。抱着这份怀念,我又参观了虎丘。虎丘的剑池、宝塔都让我流连忘返。

  我又参观了留园红色的木柱,碧绿的池水,美轮美奂的太湖石。

  游览了留园,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回到了家,结束了愉快的旅程!

《关于高中游记作文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游记作文】相关文章:

高中游记作文11-13

【精选】高中游记作文3篇11-02

高中游记作文6篇12-03

【精选】高中游记作文三篇11-28

高中游记作文7篇11-12

关于高中游记作文3篇09-16

高中游记作文十篇10-23

【热门】高中游记作文三篇09-12

关于高中游记作文4篇09-17

【热门】高中游记作文四篇08-2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关于高中游记作文集锦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游记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高中游记作文集锦5篇

高中游记作文 篇1

  生活,总想往有意境的地方而往,不追求什么,只追求能从中得到快乐,跨过万水千山,也见过山山水水,留恋于其中,又何时想过归家,因为其中有美景而有乐,游游去远方,游游而乐无穷。

  闲来,能做些什么呢?看书,写作等,但是,没有那种心情,是什么也看不进的,就算看下去,也没有多大的效果,这时,我总想出去爬爬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达到此种境界,心情将会更好,干事就会事半功倍了。

  在网上待的时间够长了,没有一点心情去看书,出去爬山吧。这几天,我的心情都在为此而徘徊。

  今日,真的决定前往了。虽不是什么名山,但能得一爬就不错了,前往吧!一向以决定了的事一定去做,不做心情很不好,好像自己对不起自己。吃过早点,便自己一人前往。

  来到了山麓之下,仰望此山,是有点高,听说是我们村之最。村中的名山就是名山,好山就是有自己的特点。此山就像一圆锥巍峨地矗立于这里,由下而上越来越小,整座山树木甚多,不可胜数。上此山,不必受太阳之晒,很好,于是,更有兴趣去登山了。

  爬山,开始。我每上一些,发现树种就不同,有些树发出自己的清香,能闻到,心情跃然,开心起来。路是很崎岖的,但常有人上山,这些人做了一梯一梯的梯子一样,行走容易,但却像了盘山公路,行走虽易,但却费时。于是,我决定直登,这样可能更会有趣。一决定,便去做,一向习惯,改也改不了也不想改,这样才有个人特点。

  直登,是困难的,也会疲劳,但为了最后的真正快乐,不能放弃。美丽的,往往在最后。海边的人常常欣赏眼前的风景,而忘记了海的孤岛之中还有更美丽的风景,不要忘记,前方更美丽。

  用了将近一小时的时间登上了此山,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山上,此时的村中特产的野山果正熟。记得,小的时候常常和一些伙伴去摘这种山果,吃得很多,袋子也装得满满的。过去的时光不会再有,只有保存在自己的记忆之中,每当想起,都会很怀念,也很向往。现在,在此山之中,没有年少时的`快乐了,有的只是对这种植物的感兴趣。长大了的,没几个敢去摘的,因为现在有了羞意,摘吃了,就会怕别人的笑话。每当此时,只是吃了几个,就不敢再去摘了,没了年少时的没羞意,又没了年少时的天真与活力。在这,也发现当年与我们一样的小孩,人数很多,十来个。他们路过时,问了我这个大哥哥。我笑了笑,说了一句:“现在,山上蜜蜂正盛,当心点,不被蜇了。”叮嘱一阵后,就向其他方向走去。

  虽登上了山,但却忘记俯视四方,因为自己正想着年少时,不知不觉就忘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唉……补回来吧于是,站在最高处,向四周看了看,真有感而发,说不了,借古人的诗句用用吧!名句就是名句,什么读起来,依然有他当年的气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登山。一直很喜欢这首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喜欢,由此产生吧!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就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一直,想学这位诗人,但并未全学,有了这种壮志,就应该有行动,爬山就是行动,壮志加行动就会离成功更近。

  爬山,是一种悠闲,是对自己的放松,给自己带来好的心情,很快乐,对自己的学业更有信心。

  听说,后山有一泉水,于是,就往那边而回。下了半山,果然有一泉,心大喜,喝了几口。不甘心,想发现这泉水由何而来,想发现水源在何方,继续前往,探个究竟。又前进几十米,原来这水是由高山上流下来的,因为太陡,流下来似瀑布。昔日李白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此番景象,真有有点异趣,但好的诗句却给别人拿去,自己却想不出再好点的。算了,不是诗人不要做诗人,做平凡人就好,开心就好。水流下来,把石头都给冲有个哇,有点深,这水流了很久了吧!肯定的,山上树多,蒸腾作用强。

  在这之后,就下山回家了。

高中游记作文 篇2

  那山、那水、那人、那亲,二十二年的期盼,画面再次回到了我真实的生活。农历十月初十,一个被世人认同的好日子,清晨出门,伴随着暮色返回,时间在那天显得尤为短暂。

  一早,我们驱车颠簸在蜿蜒崎岖的乡间山道,心情显得无比急躁,无心暇及荒凉的穷山荒景,脑海中放映着儿时离开家乡的点滴故事。当汽车驶入韩家集乡路段,逐渐驶向我出生的村庄时,我的心跳开始无比的活跃,激动地准备留下一些镜头时,与堂姐堂哥们相互傻眼相望,彼此埋怨没有提醒对方携带照、摄像器材,都让回乡的情绪冲乱了思维,真是遗憾无处不在,有如我近期的经历般,好似天要弄人。背靠座椅,手自然的放进了牛仔裤口袋,兴奋不已啊!就像人生一样,转折总在失落的低谷出现,手机像素还好能凑合。穿越马家岔与罗家岔的夹道路,汽车驶向乡袁咀“大桥”,干枯的河沟支撑起一座便通的桥梁,虽显破旧,但看起来像是家乡为了欢迎奔波漂流在外的游子而特意维修加固过无数次一般,找不见当年离去时残破的影子。上了大桥,经过乡间窄路,驶入了杨湾大队(现改为村),眼前,一座大山好像挡住了去路,山的背后就是我出生的村庄了——杨家坪小队,好在熟知山间错综复杂的乡村路,我们轻松就找见了目标路线,在汽车吃力的颠簸中冲向了红土线,叫“红土”顾名思义是由于这里的特有土质得名而来,即:色红质坚,是天然上好的烧制砖瓦用材。红土线的山梁口是杨湾大队与杨家坪小队分界的至高点,也是它们地貌差距的分界线,这红土线的“线”也许就是这样产生的吧,反正从未详细的询问过。从红土线山梁口放眼望去,如果说由韩家集一路驶入杨湾的路段还有点儿山中带川,略显土地平坦,那么此刻,再俯视杨家坪小队,除了山就是沟,黄土、杂草、荒地,一片贫瘠,因为两座大山相距太近的缘故,几乎找不见平坦的宽阔的土地耕种,遥远的沟底村庄星星点点散布着,汽车开始小心的'向山下挪移,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邻家大爸(乡语对同门大伯父的称谓)家门口。此时,我显得兴奋异常,拉住远远迎来的大妈(乡语对同门大伯母的称谓)的手,她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猜测的叫出了我的名字,老人的判断来自身边的堂姐和我小时候的眼神。见到十岁时就离开的调皮侄子,她显得非常高兴,激动地有些无所适从,我亲切地拉着她粗糙的手叫着大妈,慢步走进了熟悉的庭院。踏入上房,我将外套与随身的背包扔在土炕边缘,没说几句话,就拿着没有信号的“相机”,心急的窜出了房门。第一目标就是我的家——那个曾经吃饭、睡觉、学习、调皮捣蛋地方,因为大爸在家里堆放杂物,所以还没有被完全废弃。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丛生的杂草,上房、厨房、老窑,紧随着探寻了洋芋窖、磨坊、鸡窝、驴窑等所有能勾起我记忆的角落,然后进入上房、老窑,望着土炕、房梁、土灶台,静静地待着,想要呼吸到每一丝曾经的气息,抬头观望,房梁、木檩条、木椽子以及记载起梁时间的符条,看起来显得陈旧,但都完好无损,符条上的字迹清晰可见。巡视完毕,又站在院子中央,置身于杂草丛里,再次纵览了一遍那个如今已荒芜的院落,那个曾让父亲年年往返颠簸,曾让母亲劳碌半生,搭上了半条性命,也曾孕育了哥哥和我生命并给予苦乐的地方,可是如今苦难已经结束,他却……出的院门,顺着屋墙慢步移行到了老庄,那里更是破旧不堪,杂草丛生,房烂窑塌墙倒,已经彻底被荒弃,找不见一点儿昔日住人的痕迹。出了老庄,沿路来到了碾麦场,那个曾经麦垛、草垛成堆,平滑光坦的场地如今已是乱草疯长,碾麦子的石碾子也已不知所踪,只有母亲当年留下来的一个草垛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像一个守卫边疆的忠贞战士一样,定眼望去,草垛似在对每一个回这里的人们不断诉说着昔日热闹辉煌的场景,又似在告诫每一个回这里的人们,这里是根、这里是本,不要忘了“我”。每一个在这里有过童年的人们绝对不会忘记探查与吃有关的事物,瘦高的酸梨树、矮胖的李子树、酸涩的苦杏树、繁茂的甜杏树、香甜的红果树、馋的流口水的樱桃树,可惜如今已全因无人问津而“孤独致死”,很是伤感啊!顺着场地一路走向村子的上湾,由上湾高处至低处,再返回到大爸的家中。

  一路上,我就像前来视察上级的领导一般,走着、观望着、搜寻着、询问着并关心着,其实这里因贫穷而留下来的住户已经寥寥无几,且大都是老弱妇女,全村夜间躺在炕头的人屈指可算,也就百十来人。回到大爸家已是两点多,大妈早已做好了午饭焦急的等待着,香喷喷的长面(臊子面)、肉臊子、酸菜和我最爱吃的洋姜,纯天然绿色食品这个词用在这里一点儿都不会言过其实。饭后,挺着鼓圆圆的肚皮出门,进行我此行的另一项重要事情——扫墓、悼念祖先,在邻家二爸(乡语对同门二伯父的称谓)的指引下,我和堂哥来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地,先是给土地爷上香烧纸,然后在二爸的指点下我虔诚的给爷爷奶奶上香、烧纸,敬献点心水果,并祈求先人保佑家族祥和平安,跪在那里,我真诚的表达着对先人们故去的怀念,也抒发着多年都没有回来祭扫的愧疚。然后又去了老哒(乡语对本家大伯父的称谓)的坟地,形式同上。此时,天边的太阳开始西落,到了依依不舍告别离去的时刻,瓜子、油茶面……,望着大妈忙碌的影子,实在不忍拒绝那一小袋袋一小袋袋升满心意的食品,但终究还是要离去。怀着复杂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回程,途中专程绕道探望了我碎姑(乡语对最小的姑姑称谓),见面的气氛同上,望着姑姑变老的身躯和孤独留乡的情景,我心中泛起一丝酸楚,只是因时间太紧,水米未进,让喜悦的姑姑心中徒增了些许不安,只好任由着她忙碌,呵呵,又是包包袋袋,我们如同进村扫荡的“鬼子”一样满载而归,看着对我疼爱有加的姑姑,十分的依依不舍,真想带她一起离开,去我那里好好住一阵子。默默无语,望着身后扬起的黄土,带着对家乡的滴滴眷恋,我们离开了她,再次阔别了生我养我的地方——那山、那水、那人、那亲。

高中游记作文 篇3

  清晨抵达昆明。我背着行囊走到车站广场时。天还是黑的。广场人去匆匆。面目不明。扛着巨大的行李。蹒跚着暗沉的步伐。

  而我已疲惫不堪。仰头试图寻找自助银行。在售票厅右侧往前的走廊里看到了取款机。走近时。却看到了也许是一家人。他们睡在里面。刚好占满了空间。着破烂的衣裳。破烂的鞋子。孩子肮脏的头发。蜷缩起的身体。我呆立在那里。然后转身。离开。生命随处展现出来的不幸。已成一种禁忌的光。你所持的对待只能是让它在缄默中消失。

  我只好将行李寄存好。延着北京路往前走。清早冷冽的寒风。食馆里的热气蒸腾到大街上。有人蹲在路边呕吐。喇嘛背着一个小包裹消失在黑暗里。摩托车呼啸而过的鸣响。

  我走进一间食馆。周围坐有三两人。木桌木椅。我叫了一碗雞湯蘑菇面。店主端上食物后。把冻得僵硬的手捂在大碗两边。走了那麼久。那麼遠。最後想要的。不過是昏燈下的一碗熱湯。

  有人走过来兜售地图。我摇了摇头。已经很久不再带地图册。不過随心而走。走到哪里是哪里。不再定一个又一个的目的地。然后奔着而去。

  走出饭馆。继续往前走。大部分店铺还未开门。昏暗的大厦像被卸落的空船。遗在人声之外,暂缓世予的浮躁。踩在枯叶上,清晰听到吱呀声,像赴约而来的緩緩言语,另身心都静定了下來,只为听它与我相會時的娑婆。

  偶尔看到几个人。坐在阴影里。低头不动。汽车刺眼的灯光。迅疾而过。

  而我已觉得疲憊。只想找一个地方坐一坐。哪里都好。

  於是走回到火车站广场。坐在台阶上。等着天亮。有人坐在行李上打着瞌睡。兜售地图的人,不断游走在匆匆行人间。永远重复一句話。要地圖麼。不管被拒与否。就像等待幸福的人。等著一句肯定。

  有个女子走过来说。给我拍一张照吧。便将相机举过来。我接过。看著她站好姿势。按下快门。背景是巨大的公牛及车站大楼。

  她收好相机。我们便走到台阶上坐下。她說我等一下就坐上开往大理的火车。

  我转过头。看到她浓密的长发。灯光照在她脸庞上。皎洁得像满月的清辉。眼神明亮。

  我轻声说过两天我也会去大理。

  她低头沉默了一会。说。你若去滇池。早点去。

  我轻声应答。好。

  她笑了笑。望着我的双眼。说。你的眼神这样宁静。

  之后挥手告别。

  在路上的相识着实好。随缘离散。感情无拖欠。不望日后会相聚。

  我去等公交。天色渐渐亮起来。人越来越多。当地人黝黑的面容。头发油腻且乱。双眼隐藏坚定的光茫。略略低头。沉默并且隐忍。这种特质。使他们与外来人有某种区分。而这里的女子。即使肤色黝黑。也有一种秀美。

  车子来时。所有人涌上去。每个人都在抱怨。挤死了。可依旧不停的挤。巡警在后边喊。小心钱包手机。一个人背包的.带被挤掉。转过身破口大骂。没有人理他。每个人都要上车。这就是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

  未到八点。便来到了滇池外的住宅。这里全是老式店肆。巷子窄窄。长长望去都无人。无一肆开门。我渐行渐去。时有鸟飞来。落枝落檐。后有日光也来。木窗木门幽静深深。

  而我已洗尽一身戾气。免娇嗔。不多言。不相怨。

  随后拍了些照片。离去。

  步行去到了滇池。已有许多人。晨练或游玩。我沿池畔去。望见了无数的海鸥。在水云间飞戏。我坐在池边的木船上。静静望着。此刻,篮天,白云,鸟,行驶的船,拂柳的倒影,一切都显的天清地远,时日随人相忘。

  于是。误入藕花深处了。也不枉。

  有人拿来面包屑喂海鸥。远远抛去并杂呼啸。惊起一摊飞鸟,飞掠于水上。像一束惊开在人世的花,瓣瓣尽己之欢。

  我不停的拍摄。为这相会之间的彼此导向及突破。对于巨大的美。能有的只是感激与沉默。

  我想起今早邂逅的女子。也许她也领会了这恰逢的美。

  而后我再回来。这里的飞鸟已飞走了。这些因缘会聚。如花儿只一期。不等人。不等约。过后即辞去。

高中游记作文 篇4

  5月1日那天,天气十分凉爽。风,柔柔地吹;枝头悠悠地闪。春天的使者——风,轻悄悄地走来了,前两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火辣辣的,天空像是一只大鸟的丰满的翅膀,全是白色羽毛般的云,有的像棉花,一团一团的;有的像山,一座一座的;有的像动物,一只一只。但是,今天却令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来临。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文曾路,文曾路是厦门一条新开发的观光道,那里有着许多宜人的景色,虽然不及五一的鼓浪屿热闹,但也有不少游客徒步参观,爸爸将车子停在路边,我便打开车门,下了车,来到了一个胜似花园的地方。

  由于我没戴眼镜,只好靠很近在观察。忽然,我看见一只好象蜻蜓的飞虫,它的'身体黑乎乎的,既有点像蜜蜂,又有点像蜻蜓的怪物。妈妈怕我被它蛰着了,叫我离它远点。

  我又往下走,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花儿,有红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粉红色的,十分漂亮。花儿很害羞,只肯在绿色中透露出一点点花彩;花儿很吝啬,总在绿叶中躲躲藏藏,不愿露出脸来;花儿也很调皮,用红灯打破了树的纯绿,草的青翠,又用紫色与粉红色将它点缀,却不认真,东抹一笔,西涂一画。

  离开了这百花争艳的地方,我来到了一条小河流,那里的水十分清澈。水里还有几只蝌蚪呢!你看,它们黑黑的身子,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多像一个小逗号,它们正甩着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我踩着一块块的石头,到了对面。接着,我又上了石梯,我看见了许多不同颜色的三角梅。有红色的,有橙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紫色的;而它们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的。上面还有几只蝴蝶,其中一只白色的蝴蝶拍动着它的翅膀,翅膀上还有几块斑点,那些斑点大小不一,形状也不一样。它欢快地拍打着翅膀,两只触角不停地在动,好象一位羞答答的少女,在这花丛中“漫步”呢。三角梅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美丽,更加的迷人。

  在往前走,就来到了厦门市的上李水库。水库像镶嵌在群山中的一块晶莹的碧玉,虽然水位下降,四周石壁裸露着斑斑苔痕,但她还是风韵犹存,将环抱着她的起伏群山、围绕着她的蓊郁绿树,收进她潋滟的波光里,几只白鹭在水面上来回扑腾,这景象,如诗如画。

高中游记作文 篇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是多么希望能到这两处旅游呀!学校组织的一次旅游活动,让我有幸领略了江南周庄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

  星期六的清晨,第一道曙光冲破云层,唤醒了我们。我们一反常态,麻利地穿衣洗漱。爸爸提着包,背着相机,我们便去金三角乘车。在一阵汽笛声中,一号车满载游客向周庄进发了。

  漫长的五六个小时在大家焦急的心情中一秒秒过去了,我们终于到达了昆山。在驶向周庄的路上,导游向我们介绍道:“周庄,它是江南第一水乡,还跟传说中的沈万山有关……”导游绘声绘色地讲,我们全神贯注地听,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周庄。我们下了车,随导游走。导游先带我们去看双桥胜景。刚一到,我的目光就被吸引住了:两座石拱桥安祥地躺在碧玉般翠玉无暇的小河上,不过,两座桥形成了一个直角。导游还跟我们说了画家陈逸飞与双桥的故事。我们走过其中一座人,向张厅走去。

  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大厅里宽敞明亮,厅堂里陈列着红木家具,张灯结彩。墙上还有一幅对联,引人注目,上联是“桥从门前进”,下联是“船从家中过”。大厅一侧,有一条幽深的陪弄,陪弄里光线昏暗,乍一看,没有尽头。左边的墙上点着几盏油灯,更有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沿着陪弄走出去。转几个弯,我们来到了闲静素洁的后花园。后花园周围,一群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簇拥着花园。翠竹摇曵,鲜花斗妍,草儿点缀着一条迂回的小径。还有一块太湖石,玲珑剔透,洁白如雪,它被人们称为玉燕锋。八面玲珑的玉燕锋为小巧的花园添了几分灵秀之气。张厅安谧温馨的水镇情趣,唤醒了大家的怀旧意识。历经五百多年沧桑,它气派依旧,给我印向最深的,还是喧哗街市中的那份独有的宁静和典雅。

  参观了张厅,我们又走进了沈厅。沈厅的大堂上有一方牌匾,三个苍尽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松茂堂。这三个字是清末状元张謇所书。厅里梁柱粗大,刻有飞鹤、蟒龙等许多的花饰。砖雕门楼上刻的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真可以与网师园中的门楼相媲美。在沈厅中,还有一座沈万山的坐像。它面前摆着金光闪闪的聚宝盆,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了一座石桥上。石桥下涓涓细流,石桥上蓝天悠悠,岸边杨柳依依,水面上,画舫底轻柔地与水面擦肩而过,长长的河水一直流向远方。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这与沈厅的富丽堂皇和张厅的宁静典雅截然不同,就像飘行在水上,隐约听到飘忽水上的姑苏民歌。

  周庄的美景在我心中徜徉。抱着这份怀念,我又参观了虎丘。虎丘的剑池、宝塔都让我流连忘返。

  我又参观了留园红色的木柱,碧绿的池水,美轮美奂的太湖石。

  游览了留园,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回到了家,结束了愉快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