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失格》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
在《人间失格》这本书里,会让我们感受到:太宰治用它最纯粹的文字去表达他最澄澈的感受。
“太宰文学”也被称为“弱者的文学”。就像他在《蓄犬论》里谈到到过:“艺术家本来就应该是弱者的伙伴——弱者的朋友。这就是出发点,这就是目的。”太宰治更多的是用懦弱作为长矛,向伪善的人和社会宣战。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只觉得从小开始,叶藏就活的太累了。小小年纪便知道了太多的人的功利和虚伪,于是他便小心翼翼的活着。就算是面对至亲至爱,也是逢场作戏,面带假笑的去讨好他们,不会拒绝,同时伪装自己的格格不入。甚至故意把自己变成滑稽搞笑的丑角,来换取别人的目光与喜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掩盖住自己的格格不入,并且汲取一些微不足道的安全感。可是他的伪装只会让他更加恐惧人类,更加知道他的与众不同自己异化自己,从而变成“人间失格人。”
等长大了再次品读这本书的时候,这些文字连同主人公叶藏这个人都生动了起来。他们就好像以“同谋犯”的身份闯进我的内心——更是那个我心里刻意隐藏起来的角落。
叶藏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那个渴望别人赞同和认可,不想逆来顺受却只好随波逐流的孩子。这样的他们通常不会拒绝别人,或许也是碍于情面,犹豫不决的考虑会不会得罪人,是不是会让人不开心。小心又懦弱。后来长大成熟了一点了,学了独立思考和关注自身了,却发现自己跟身边的人格格不入。
“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于我,这句话就是小时候最想听到的一句话。小时候我是以听话为荣的,把它奉为圭臬,每当大人们夸奖一句我听话的赞扬时,即使我神色从容,内心也忍不住暗喜。
只是长大后,我逐渐发觉,所谓“听话”的意思,去除它被粉饰的那一层,更多像是它的近义词“服从”。大人们用他们理想形象的模板来塑造意气风发我们。我们一味地听话,抹平我们的棱角,反而眼光更加狭窄,手脚更笨拙;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服从”。比起让你独立完成一件事,你会更喜欢被别人指挥。
《人间失格》的结尾,用的.是酒馆老板娘的话结束:“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不是喝酒的话,不,即使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哪。”所以不管是主人公叶藏,还是我们心里那个同样胆怯的“叶藏”,请都不要害怕;你要知道,或许你也曾是别人心里的榜样,或许你也为别人带来力量,或许你也是别人心里的光。
前方有诗和花香,请不要纠结于我们眼前的混乱,相信自己——致我们心中的叶藏。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2
这不是那种可以一气呵成看完的流量小说,这是需要细细品的那种书,要周围安静,月色如水。
很好玩的一本书,大多书里都是女人出示色相,这里偏偏男人出示色相,有点镜花缘的味道,却又不尽相同。食色性也的世界里,在写者笔下,都是假来假去的一时相互利用,无论身体还是精神上。虽然笔下冷酷,现实也正是如此。只是,写者对男人偏爱,粉饰得太好,对女人不但少几分笔墨,还会刻意让其格外“生动”,似乎不如此不尽意,倒也的确有奇特的味道和效果。其中一篇,似乎终于让女人美了起来,却又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也许写者眼中,女人不是在天堂,就是在垃圾场,可能是写者的理想吧,或者如柏杨所说,女人,比了解上帝都难。
原以为是应该抱着严肃认真地面孔去面对字码的,读书的过程中却是其乐无穷。因此,不得不感叹写者的精神之高,如此丑陋的世间,能写出漫画的效果,如此的少。
叶藏的搞笑,也许就是写者对自己的无奈,自己笑对生活做不到,不如看他人欢笑。很有趣的人,一边流泪,一边笑,也许是笑着走的。
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书,很棒!
《人间失格》读后感《人间失格》和《自深深处》一样,讲述了本身内心扭曲的艺术家在他人引导下走向毁灭的故事。不同之处在于,《人间失格》的主人公也就是太宰治本人,并不是始终对世界充满恐惧的,而是一度在无限信赖他的妻子身上看到了希望,这为更大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信任破碎后是彻底的堕落与绝望,“无限的信任是罪恶的根源。”
分析这样悲剧的根源,一方面是他本人的过度理想主义在残酷现实面前的荒诞不经所产生的`人世是完全虚假的错判,以及在此基础上从小积累养成的伪装,这样的伪装不仅加剧了被戳破的恐惧,也让自己置入不真实的绝望的境地;另一方面,也有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没有人情味的家庭环境让他遇到疑惑得不到解答,直面丑恶最终加深自己内心的黑暗。而与《局外人》一样,不能理解或者说对社会虚假的一面充满批判的人,最终只会受到社会的遗弃。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3
把每个明天当做世界末日,从现在起迈出第一步——题记。
初次听闻这本书,是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之中,随后对这本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便去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书不厚,若投入,三小时足矣!细细品味……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间失格,自暴自弃的代言词(失去了为人的资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又是无尽的悲哀。《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也是我一读再读,感慨无限的佳作。作者用平淡的口吻,纤细的语言,叙事着绝望的故事,在书中能看见太宰治的影子,也能看到生而为人,每个人的影子。
这是一部残酷而美丽,永恒而至上的青春文学。它确实让人感受至深,直逼灵魂,令人无法逃脱。
这是太宰治灵魂深处无助的生命绝唱,同时也是村上春树绝望凄美的灵感源泉。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几些小故事的.组合,也觉得书中描述的只是一个懒人如何混迹社会,可我觉得不仅仅是这些,否则,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评价欣赏呢。它值得我们一看,人们的绝望往往不是因为生活本身的绝望 ,即使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荒谬,也要遵循生活本身的规则去努力的生活,这才是生活。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世界里本是阳光明媚,温暖四季,你来时,狂风暴雨,我无处可避,你走时带走四季,我久病难医。人生来,为了喜悦也为了悲伤。一千种生活,我们也有一千个自己的哈姆雷特,向着自己的未来努力奔走吧。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4
《人间失格》这本书讲了什么呢。这是一本半自传体的书,整本书的组成无非就是序言、后记、手札。讲述了叶藏从青少年到中年,不断的沉沦、放逐、麻痹、自杀,而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故事。可悲可叹。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却是太宰治一生的缩影。
我看完这本书时,眼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可我又是如此欣喜,欣喜我的眼泪还可以自主的流出来。我多想,多想跨越时空,给太宰治先生一个拥抱。即使是残缺的我,也想用我聊胜于无的温暖去拥抱一下他。可是,他还是死掉了,那么悄无声息的,不留痕迹的,在这个人间消失掉了。
纤细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一次次接收着无法被过滤的语言。是的,错的是我,不是这个世界;悲哀的是我,不是那些咒骂我的人;该去死的……是我。红色的鲜血浸染了肮脏的面,脆弱的心,跳动也就此停歇,太宰治先生,曾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温暖的话的太宰治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
太宰治先生用他那灰色笔调,描述了一个名为叶藏的“胆小鬼”,他渴望得到爱却又不懂爱,他无法理解人类社会,只有以滑稽搞笑为自已戴上“假面”,他越发感到绝望,多次想离开这个世界。“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他在最后如是说道。
书中描写了很多的人生阶段,有时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又会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主人公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太宰治透过主角的一生,巧妙地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思想表达出来,并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
可太宰治先生却是爱这个世界的,在《人间失格》中,京桥酒吧的老板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幽默风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她在叶藏最落魄的时候收留了他。还有其他关心叶藏的人,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不是吗?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社会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在你最危难的时候帮助你,他们的热情就像一团火,慢慢融化你那紧闭的心,使我们慢慢走出那名为“胆小鬼”的外壳,变为真正的自我。
日本畅销书籍之一《自杀的100种方法》的最后一页,赫然印着几个大字——所以,自杀很痛苦,好好活下去吧,陌生人。作者充满善意的几个字,可能拯救了成百上千的人,也抹除了那名为“黑暗”的世界。太宰治从内心渴望幸福,抱有希望,可他最终还是自杀了,也许,只是少了一个像京桥酒吧老板娘这样善良的人。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受:我为什么要活着?来到这个世界我能做什么?《人间失格》问的就类似这样的问题,但我不希望面前的你选择跟太宰治一样的道路,逃避残酷的现实与自身的力量不足,须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失业,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个普通人。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5
没太看懂的书,作者想表达这个世界的无趣,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而他为了迎合别人总是做一些傻事来逗笑他人,被发现后又浑身不适。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人活在世上确实不易,又不能离开群体独自生活,又不想被他人打扰,按照别人的'想法,被干预生活,一切都是未知数。
双方相互欺骗,却又颇为神奇地毫发不伤,相安无事,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显得干净利落而又纯洁开朗的不信任案例,在人类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
世间。我开始隐隐约约地明白世间的真相了。它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争斗,而且是即时即地的争斗。只需要当场取胜即可。人是绝不会服从于他人的。即使是奴隶,也会以奴隶的方式进行卑屈的反击。所以,除了当场一决胜负之外,人不可能有别的生存之道。虽然人们口头上主张大义名分,但努力的目标毕竟属于个人。超越个人之后依旧还是个人。说到底,世间之谜也就是个人之谜。
瓦莱里说过,在行善时,必须随时心存歉意。因为没有什么比行善更刺伤人的了。
人活在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有枷锁来束缚住你,哪怕是稍微动一下,也会冒出血来。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6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我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如果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害怕受伤;极度恐惧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客观的认识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欢,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艰难的时光。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大概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也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也许是和叶藏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说是心路历程,所以阅读的过程中我十分理解他,但我却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真是的!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容易,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光。
我很遗憾,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后感慨他失去做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现,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然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勇气,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胜利者的姿态,不能去尽更大善意去理解和心疼叶藏,却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哀。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毕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所有迷茫的人,坚定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快乐地生活。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7
实话实说,我后悔拿起这本书。
“失格”违背格式。“人间失格”违背做人的格式。
拿起这本书的原因,无非是它在图书销售网站的销售量位居榜首,或是它的名字透露着哲理与诧异。书的内容是以作者的叙述为背景,以三张照片和三片手机为材料。讲述了主人公叶藏一步一步坠落下去的过程。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因为这一句话、整个的故事背景便阴暗了下来。“我总是无法理清人类生活的头绪”。自小,叶藏便对这个世界有不同于“世人”的看法,然而,事实的真相却又会令他一次次地失望。他总是认为这个世界过于黑暗,过于绝望,认为“世人”是肮脏的,不堪的,于是他便尽力地滑稽搞笑,来掩饰他心中所想。
从幼时到青年,他的内心忍受着这种煎熬,是一种没有来由的,却使他倍感不幸的煎熬,他一生在这种煎熬之中一步步地堕落,一步步地放浪形骸,一步步地成为了他最讨厌的“世人”的样子,以至于,他只有二十七却有着四十多岁的外表,“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诚然,他就是这样的一个胆小鬼。
整本书的基调给人一种灰暗,无力,绝望感,作者那些伤感,无望的语句,即使读者并不明了伤感的'原因,但这些语句并未使人觉得无病而呻,这些话仿佛将自己内心中的阴暗一面完全揭露了出来,既让人产生共鸣又使人惶恐,既对主人公叶藏的堕落感到惋惜又惊惧着自己的将来是否会成为像他那样的人。叶藏求死了两次,均未成功,第一次的代价是他失去了一个他“爱”的人,第二次的代价是他被送入了精神病院。
我不明白他为何会如此失望,不明白为何会如此堕落,不明白为何读后会如此不寒而栗,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个想世界始终抱有美好的念想,但书中的现实却令我这份念想支离破碎,读完这本书,我始终被笼罩在那种无尽的绝望之中。
纵然它销售成绩斐然,我还是后悔拿起这部《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8
人间失格,意为失去做人的资格。这是著名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本著作——《人间失格》。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不知道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如此绝望的话,我只知道,这是太宰治对自己的评价,深刻地表达出了对人生的绝望与无能为力。曾经有人说过:“我本以为自己很孤独,幸亏看了《人间失格》。”书上说:“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不会有悲痛袭来。”这是太宰治对于孤独的体会。
“我的骄傲不允许我将这段崩溃的日子告诉任何人,只有我自己知道,仅一夜之间,我的心判若两人!”太宰治就像是清醒的`堕落着,他洞察万物却无力改变,然而绝望之后就是重生的开始。“在所谓的人间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会过去!”在这段文字里,我能体会到这是太宰治对生的渴望,而非死的追求。
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太宰治的年代,却能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与他产生深深的共鸣。《人间失格》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太宰治半生的自传体。书中的主人公从未被命运眷顾,世界甚至对他充满恶意,他曾经自杀过四次都没有成功。他经常极度地颓废,有时甚至不断地伤害他爱和爱他的人,可每次都后悔。太宰治和这位主人公一样,始终不明白自己究竟为什么活着?世界为何要对自己充满恶意?既然我活着,为什么总想去死呢?书中把“活着”和“痛苦”描写得淋漓尽致。或许,我不敢随意地评价《人间失格》这本书究竟是在写什么,因为这将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到达的文学高度,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字的降维打击。
读完《人间失格》,我不禁地思考:我到底要怎么过完我这一生?如果世界对我充满恶意的时候,我该怎么办?人生不过区区三万多天,不如意的事十有九八,但值得关注的事情少之又少。其实人生当中有很多事情都不会如你所愿的,当我们无法为之抗衡的时候,倒不如选择接受,允许一切的发生。人生没有什么事是一定要去做的,或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之后顺其自然,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也接受一切事与愿违,然后带着缺憾拼命绽放,这是与自己达成和解最好的方式。
从前啊!别人说我几句不好的话,或者不喜欢我,我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很容易就精神内耗。后来我仔细一想,我干嘛非得活在别人的口中啊!我为什么要这么在意别人的评价呢?不管我活成什么样子总会有人说三道四,索性就做我自己好就好了。毕竟,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也是有罪的。有些人际关系不想维持就不维持了,皆是过客罢了。我孤身一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我觉得自己本身就是孤独的。哪怕全世界都把莫名其妙的恶意给予了我,我也会勇敢地做我自己,保护自己,爱自己。在自己心中燃起一团永远不熄灭的火焰,来对抗全世界的冰冷。
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不管世界怎么变幻,我还是我!所以呢,学会接纳每一天,坦然面对世界的千变万化,在岁月洗礼中变得温柔且强大!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9
一片黑暗的基调——《人间失格》
文:鲁可;认真的讲故事,并不掺杂作者的主观意愿,尽管处处都是消极,令人低沉却不厌烦,这种风格类型的故事第一次遇到,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太宰治生活在那个年代,并且天生与世界格格不入,能传递什么正能量呢!写的书更多的是写不正常的自己眼中那个不正常的世界,这里的不正常既有世界,更多的是他自己,书评上说《人间失格》揭露了人性的丑陋和虚伪,个人觉得太宰治并不是要揭露人性,他只是写了他看到的人性,而没有像鸡汤文一样先抑后扬的批判什么人性,弘扬什么正义,动笔不动口,这一段只是为了表达,作者认真写文章讲故事,不瞎喊正义,令我很喜欢,因为批判实在是没有价值,作者或许也这样觉得吧。
我没有在网上仔细搜太宰治的生平,简单的知道自杀了5次,生活在战后,一生多次求死,在自我放逐和沉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知道这点就足够了,再多反而不好,从文字中去了解一个人,而不是从生平简介中,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看完书而去猜测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是一件没有根据的事。什么样的人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一篇文章记录的是某一件感想,另一段文字写得是另一件心情。书只看了一遍,读完全本,大部分基调都很低沉,人与人之间的虚伪,面对诱惑的沉沦,大量的酒和对女人的欺骗,自私和谄媚,这是书中人物接触到的风气,如果这也是作者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那他这个人对于这些不正常就会觉得别扭。
按照悲观程度大小排列,在《心之王者》中,对学生该有的的心境描述的无与伦比,不得不震撼折服;《奔跑吧!梅勒斯》全篇则是在讴歌诚信,并直言写了心被迷惑的情节,显得很真实。《满愿》中在大背景的昏暗下,竭力的去表达一个小小的美好;《美男子与香烟》中对善意的理解,犹如黑暗中的点点火苗;《候鸟》中关于胡子的描写是惟一的幽默。这些小短篇都有着积极的情感存在,在昏暗的背景下,作者保留着希望的温暖,或多或少的乐观着。
《维庸之妻》《人间失格》《Goodbye》《阴火》被认为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一片黑暗的.世界,酒、女人、欺骗、渣男,没有光明,沉沦黑暗,个人觉得太宰治是因为写出了一片黑暗而被大众知道,其细腻感伤到极致的文笔也被称为优秀,相比之下,这四部作品着实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看一看见识一下这种漆黑一片的文风可以达到增加见识的意义。第一人称的写作水平写成这样也确实是极致的文笔了,很厉害很厉害!
《人间失格》是黑暗的巅峰,简单的评价就是,主人公是个从小就没人拯救的胆小且善良的人,厌世是一部分,缺爱也是一部分,童年的惨缺,一步一步的走向毁灭无法回头,长大后也抗争过,但是失败了,(长得帅真是流氓的飞起)。主人公的天生厌世个人觉得不是作者的写照,是文章的人物设定需要,毕竟太宰治的《心之王者》、《奔跑吧!梅勒斯》那么正派。
《阴火》最后一章没看懂,应该是大量的隐喻,这个看不懂就是看不懂,没有办法。
为何要去自杀呢,文人的世界着实不懂,再怎么猜测,都是两个国家、世界、阶层、层次的人,岂是我等diaosi所能理解。
最喜欢《心之王者》,很霸气。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0
一周的时间,读完太宰治的这本书
很多人说这是一本阅读体验不太好的书,很多人说这是一本充满抑郁的书
但我却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而直到读完也明白了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真正含义。
先说三章手札,作者不管是在童年还是青年亦或是中年。一直都在为了别人活着,不管是小时候为了博得父亲一笑,把想要的礼物从书换成狮子舞面具,还是长大,成人,懂得世故以后那种完全没有自我活着的状态。所谓我很抱歉,是自己像这个世界妥协像自己的道歉,是一种对如同木偶人生的嘲笑。
手札之后的内容,作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加以论证这件事人是应该活出自己还是成为别人眼中最好的自己。
另外,很多人说,作者对这个世间充满了绝望,但这句话应该还有下句:同时也充满了希望。
只不过,那种留于文字表面的绝望太过浓重掩盖了在深处沉寂的希望。
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就是在写自己,比如作者本人的种种表现,比如那个出名以后堕落的画家,比如最后这个故事的父亲。没有人可以做到活出真正的自己,如果你还想悠然的活着,势必要对自己做一些改变,一天天一点点。
最终,你成了所有人都喜欢却唯独被自己讨厌的人。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1
曾经的日子,感觉是那么的美好而又充满希望,我有幸福的童年,有美满的家庭,每一天总是那么快乐,没有一次觉得自己的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那么厌烦,那么的让人跌入谷底,一切麻烦都好像是在重复,一遍又一遍,想把我拉入深渊。
但是在这么久的时间过去下,在那么多的人相遇又分开的情况下,好人总是那么多,而不喜欢的只有选择视而不见,在阅读了太宰治的
《人间失格》,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人,一个个活生生又像鬼的人,也看到人性,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初见人性,是网上的人说的,他们有客观的评价,也有极度丧的话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而网络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人,也有一个个肮脏的灵魂,和无数努力过又悲伤无助的善良。
每个人都劝我向善,但是善良在世上获得的又有所不同,我只能努力保持,并对别人加以提防,太宰治描绘的那一个个柔软而又敏感的人勾画出来的一个个哀嚎的灵魂,在我看来是那么愚蠢,但又那么可怜,理解到的东西只有那赤裸裸的人性。其实初看只看到一堆无意义的灵魂在呻吟,但是相较对比那一个个主人公和配角的矛盾和想法都那么真实,有利己也有利人,但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却并没有描述,很多地方在不同的人的想象下有不同的结果,一篇篇短文,一篇篇敲打人的`心灵。
确实,人生于世为何都利己而难以利人,这是太宰治的疑惑,但在我看来,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对自己的拷问,当自己如主人公一般时,又该如何应对那些事情,出轨,骗钱,虚假的友谊,虚假的关心,来自家庭的抛弃,自我的迷茫,想想就觉得可怕。但这确实是社会的现状,虽然有些不常发生,但是很多东西都是那么的常见,给人带来的消极体验是无与伦比的。
但是还好这个世界感觉上正在变好,或者说,新的一代崛起了,看到旧时代问题的我们将是新时代的开创者践行者,以自己的方式带给世界希望,即使自己绝望了,也不能放弃,因为我们的心在一起,大部分的人都保持有同情心,这是好的,也是对自我情感的认同,保持下去,做好自己,起码不要自暴自弃,因为自己放弃了自己,意味着你完全没有了救赎的机会。
我不会看不起太宰治描绘的人,但我希望他们能够改变自己达到改变更多人的目的,太宰治是成功的,因为现在很多人因此改变......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2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苦痛而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始终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如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间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布满了恐惊。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始终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布满了恐惊和渴望?或许是由于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肯定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头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可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盼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苦痛。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假如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可怕受伤,极度恐惊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熟悉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熟悉自己,也无法客观的熟悉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爱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爱,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困难的时间。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也许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许是和叶藏有过相像的经受或者说心路历程,所以阅读手记的过程中我非常理解他,但我却不能怜悯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许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全部苦痛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傻比啊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简单,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间。
我很圆满,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终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觉,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旧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无望的事情。就似乎一个完善主义者看到自己突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士气,也找不到方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成功者的姿势,不能去尽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叶藏,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伤。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究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全部迷茫的人,坚决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欢乐的生活。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3
《人间失格》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叶藏的一生,以及他是如何逐渐丧失为人资格的。太宰治通过叶藏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小说以“我”看到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开头。这个“我”是太宰治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读完整篇小说之后,在百度上做了一些搜索,发现有人认为“我”就是太宰治本人,也有人认为不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太宰治在小说中的表达非常含蓄和隐晦,他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我就是这个‘我’”。不过,这并不影响读者对于小说的理解和欣赏。
叶藏是一个典型的“失格者”。他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没有朋友,处于孤独无助的状态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逐渐对生命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活着没有任何意义。他试图通过文学和艺术来寻求自我价值的认同,但是最终却发现这种寻求只是一种逃避和自我安慰。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却又害怕被别人拒绝和孤立。这种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让他逐渐地丧失了为人的资格,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太宰治的笔触细腻而深刻,让读者深入地感受到了叶藏内心的苦闷和挣扎。他透过叶藏的眼睛,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性复杂性的形象,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太宰治也在小说中表达了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他认为,生命是脆弱而有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选择,但是最终我们都无法逃避生命的终结。他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探讨,让人深思,也让人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在小说的结尾,叶藏选择了自我毁灭。这种结局让人深感惋惜,也让人对于生命和人性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小说的结尾也让人更加关注太宰治这个充满矛盾和苦恼的'作家。太宰治在小说中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藏在了叶藏的故事中,这种写作手法既是对自己的自我揭露,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挑战。太宰治在小说中承认自己的堕落和失败,表达了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和反思,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值得尊敬和关注的文学大师。
总之,《人间失格》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思考的小说,它通过叶藏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苦恼的人物形象,也表达了太宰治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这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也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人间失格》,不仅能够领略到太宰治的独特才华,更能够启发我们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4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这是主人公叶藏一生的写照,也是作者太宰治的人生所感。
在序章中,三张男人的照片,也就是叶藏三个不同年龄的缩影。从强颜欢笑到矫饰轻薄,最后是而无表情的“死相”,正是叶藏极力迎合社会却最终失败的一生。叶藏在世人眼中是奇怪的,和世俗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不会拒绝,对讨厌的事说不出讨厌,对喜欢的事也总是偷偷摸摸,可以说已经丧失了二选一的能力。小时候为了逢迎自己的父亲,他撒谎说自己喜欢小狮子,但是也许人不必声嘶力竭的讨好众人,相互欺骗的人们之间毫发无伤,并且使得双方更加愉悦,“世人”这种生物就浑浑噩噩的过完每一天。而“我”为了讨好众人,弄些滑稽的动作和故事,这可以说是叶藏对人类最后的求爱,但是得到了所有人的爱戴。表面是笑脸相迎,心里头却是在拼死拼活的为世人提供最周详的服务。
我们都是在时时刻刻伪装着自己,可是自己的面具被揭穿后只剩下恼怒以及报复。但是世俗不就是建立在伪装的基础上吗?知道某一天,我们已经分不清到底是面具还是自己的本心时,我们就被社会所同化,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长大”。可是,我们自己真正顺心了吗?道教所言无为而治,顺心从欲,以和节之,如今的我们一出生就是活在别人的世界中,戴上世俗的枷锁,从小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上学后又被告知是“最差的一届”,于是我们从小时候开始戴上虚伪的面具,哄骗这个世界,同时骗过了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们被这张面具压垮,于是情绪崩溃,宣泄。“对人类极度恐惧的人,反而比任何人都渴望见识妖怪的可怕。”因此,梵高,毕加索意识中的妖怪真正的出现在了人类社会。我们看见了地铁站有人失去理智踢铁门,很多人都嘲笑他们。可是压力这种东西,只有自己亲身所受,才有所感。“愈是恐惧,愈要战胜它。”说出来十分容易,但是能够做出来的,往往都是有大毅力的人。
叶藏在落魄的时候侵犯了崛木的利益,于是朋友丑恶的嘴脸一瞬间表现出来,“在这样下去,世人可不会饶恕你”,一瞬间,人性的自私完全展露出来,受人责备或怒斥时,或许没有人能保持好心情。但是人们怒不可遏的脸上,有着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加可怕的动物本性。“寻常时候,他们似乎会将这本性刻意隐藏,但一有机会,人类可怕的真面目就会在愤怒中不经意间暴露出来”。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但处于愤怒的人,会将这种事物的正确性灌输给你,使得你强迫接受他的观点。而等到愤怒消失,也就是叶藏所说的“将本性隐藏”后,这时他们会告诉你,他所说的有些许绝对,可是愤怒的人对别人的伤害也并不是“对不起”能够弥补的。
接济叶藏的静子有个五岁的女儿茂子,在叶藏与社会上尔虞我诈做了一天斗争后,成为他的心理依靠。茂子一直以来叫叶藏“爸爸”,有次聊天问茂子:“你会向神明祈求什么呢?”茂子回答:“想要一个真正的爸爸。”这让叶藏头晕目眩。人的真实本性到底是什么?人总是有种错觉就是将别人看的特别透彻,可是有时候只是表象罢了。“原来他们并没有把我当做一个真正的人。在他们眼里,我仅是一个连死都不配的蠢笨怪物,即所谓的行尸走肉。他们无非利用我达到快活的目的`罢了。”昏暗的霓虹灯下,人性的丑陋和虚伪,无可遁形。这个渴望爱又不懂爱的“胆小鬼”,被人性的扭曲活生生磨灭了一个人。
世界上许多痛苦都发生在他的身上,强颜欢笑的他奉承他人,矫饰轻薄,生活却逼迫他生不如死,遭受佣人的毒打,来自家族的轻视,他喜欢的女子被玷污,然后又染上毒瘾。一次次的打击使得他看清这个吃人的社会,他说:“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一切都会过去的”。
对的,我们生活中所谓的痛楚,一切都会过去的。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勇敢大方的前行。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5
读《人间失格》,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挣扎与痛苦。然而却丝毫不觉得同情,因为“同情”总是给他人,而《人间失格》里的种.种阴暗,总有一款适合你。就像张国荣先生在《异度空间》中所饰演的心理医生,以为看到的是“他人即地狱”,殊不知,自己才是地狱。
我们每个人苟活于世,除了见诸于朋友圈的种.种正能量,总还有更多的阴暗情绪缠绕着我们。有时候你隐隐的感觉到了它,却又难以具体描摹,甚至不敢面对,便放它匆匆溜走,如果你不幸并非生性乐观之人,那么诸多颓丧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在你内心肆虐。后来那些游离的阴暗情绪在深夜流出你的脑海,幻化成一本《人间失格》。
对内心世界采取几近白描的方式,毫不掩饰的告诉这个世界:我就是这样卑躬屈膝的一个无赖,我过着混乱的`私生活,没有责任感,面对现实只知道一味的逃避,我颇有才华却不愿有丝毫进益,我面目可亲却只是混吃混喝的皮囊……我唯一热衷的事情便是死亡。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读人间失格有感05-26
《人间失格》读后感12-24
人间失格读后感04-30
在人间读后感03-31
在人间读后感07-19
《在人间》读后感04-29
《人间词话》读后感09-15
《人间有晴天》读后感04-30
《人间有情天》读后感12-13
人间借款合同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