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文写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杨,赞颂了边疆工作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本篇课文是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本单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新疆、戈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是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进入说课的最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入
在课程伊始,我将运用多媒体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戈壁滩上白杨树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白杨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通过图画与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第二部分:新授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相互帮助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再读全文,深入探究。在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父亲的话中,那些词是课文的重点词?这些词又体现了白杨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将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导。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父亲话语中重点词语为"直"、"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这些词语表现了白杨高大笔直、不择环境、不惧灾难的特点。
第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我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问题:这篇课文是写白杨树的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了什么?本篇课文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段落,反复阅读,小组交流,仔细推敲,得出答案:白杨树象征了边疆工作者,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疆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然后,我将提问学生:在最后,父亲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
在这一部分,我将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长大之后会扎根新疆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长大以后,你会为新疆做些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后,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部分:小结
在这一部分,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部分:作业布置
让学生搜集边疆建设者的相关资料,在课下以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西部边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看菊花》是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秋天之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菊花的热爱,对秋天和大自然的赞美。根据以上目标,将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秋天之美。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说教学过程】
1.多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来学习课文,我精心设计了导入语“让我们跟小作者一家去公园看菊花好吗?”再真实的录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
2.同桌合作,互动探索。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重点句,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后动笔圈一圈能够表示菊花好看的词句,再同桌互相交流来补充自己片面思考的漏洞。
3.拓展视眼,勤于思考。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重点句,描写了菊花的颜色多,“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那菊花颜色那么多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等词语又丰富了学生的视眼。
4.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注重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我让学生反复的朗读,通过“你读的菊花真美,还有谁能比他读得还要美,你读得菊花开的可真多,有谁能够读得比他还要多的”这样的话来激励学生不断的投入感情来感知这段文字。另外,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也是课文的重点,我精心设计了重叠式投影片,方便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他们的含义。
5.深化课文,演一演。
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说前来看菊花的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人们还会说些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演一演。通过说说,演演当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菊花的美。
6.联系前文,加深理解。
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爸爸说的一句话“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爱它。”知道菊花不怕冷,而在前文中也有描写菊花不怕冷的一句话“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我让他们找一找,读一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回顾全文,进行说话。
学完课文,总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些东西,我设计了用“因为——,所以我喜欢菊花。”和“我喜欢菊花,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顾全文,回顾整堂课。
【说板书】
我抓住菊花的三个特点:色多、花多、不怕冷,表现出菊花的美。
【说总结】
《看菊花》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质疑探索;处理信息,拓展学习;评价总结,最终达到知识建构的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的抒情散文,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文章真切地描绘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学习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收集交流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二、说教法、学法
崔峦老师指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三、说教学程序
这里,我主要就第一课时的教学作一番陈述。
为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整体感知——细读探究——升华情感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舞蹈《千手观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课堂伊始,通过多媒体播放舞蹈片段,让学生感受舞蹈之美。同时提出问题:一群聋哑人怎么能在无声的世界中,舞出如此整齐划一的优美动作?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同样的奇迹也发生在一个叫安静的盲童身上。是什么促使了奇迹的发生呢?一起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a.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c.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d.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2.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a.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c.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
(三)品读欣赏,体会感悟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很深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想办法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1.阅读标画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不同的办法深入理解。这方法包括: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抓关键词语去理解,通过有感情朗读去理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
(学生边读边画出句子)
2.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收获。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句子的理解去体会文章的主旨。
①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请大家注意这个句子,作者传神地描绘了这一奇迹。通过“悄然”、“竟然”、“奇迹”、“灵性”这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从女孩子穿梭、停下、伸手、拢住蝴蝶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一系列动作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②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在理解这一句话的时候,我们不要忽视了课文插图的作用。通过观察图画上小女孩的神态、动作去体会小女孩丰富的内心世界。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诸如此类地语句文中还有很多,比如:“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等等。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复研读、思考、交流讨论,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总结出理解句子的方法,同时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推敲句子的深刻含义。同时注重了句子理解后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深化感受,不断完善、升华各自的认识。从安静身上,感受到一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在学生交流之后,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收获了些什么,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你对下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期待,也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抄写下来并背诵。
2.按照课文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05-29
小学语文说课稿10-17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09-27
小学语文《春雨色彩》说课稿11-04
小学语文《棉花姑娘》说课稿07-31
小学语文说课稿:《鸟的天堂》11-19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05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09-23
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01-09
小学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