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1-12 10:01: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根据教材编排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学法为: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说——读”的方法通过读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通过说,进行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引导揭题──检查预习──阅读体会──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2、读课文: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围绕“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这一主线问题,学生自主读课文,做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⑴本环节主要抓住人物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⑵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阿姨的那段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你读了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交流,讨论后,板书:关心帮助他人,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位阿姨你会怎么做?

  ⑶在阅读第二自然段时,抓住母亲的话重点阅读体会,如“不要紧,再来一次!”你体会到什么?(宽容)如: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读到这里,你体会到妈妈什么品质最使你感到了吗?

  (4)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幸福的,开始我的心情是这样的吗?生:不是,是抱怨的。师: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以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我会想到什么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就要学会去宽容和理解别人。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真正的阅读要是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因此此环节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4、深入文本,升华情感

  生活中,“将心比心”的表现举不胜举,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这正如作家罗兰所说:“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5、拓展延伸,提升品味(板画出心)让孩子们在这颗心里装入一个分量最重的词,你会装什么呢?学生们会写很多词,如:帮助,关心,温暖,理解,宽容,鼓励,尊重,信任等等,这样设计能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产生了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课文静态的呈现,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关心 帮助

  将心比心

  宽容 理解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又有利于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了课文的主旨。

  五、教学反思

  一堂课结束了,反思这节课我感觉有收获的是:

  学生逐步学会了抓重点句段和词语体会理解课文的方法,在感受温暖的过程中,理解了“将心比心”。汇报时虽不够流畅深入,但却由心而发,有理有据。

  此外,孩子们这节课特别的投入,把心融进了课文情境,并由课文想开去,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到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但本节课也有遗憾之处,我没能跳出精读课的圈子,指导、讲解过多,还是没有把学生推上主角。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今后,我要把握好“精”与“略”,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识字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保护环境,爱护动物”,教学本组教材,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很自然地意识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融相依,从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可以引导孩学生从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20xx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多种形式,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夯实识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孔、雀、鹂、灵、锦、鹰、丛、护、牢、嬉”10 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准确、熟练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多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拍手歌及学习生字的兴趣。在学习中体会人与动物的'互相依存,从而懂得保护动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难点是通过学习拍手歌,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总时数为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谜语导入--初读感知--归类识字---理解儿歌,随文识字--指导写字--朗读拍手歌--游戏巩固识字--总结”的教学环节。

  (一)谜语导入

  通过猜谜语和看会意文字的方式理解“保”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认识“保护”一词。知道要保护动物,动物也需要我

  们的保护。

  (二)初读感知拍手歌

  我直接点出本课是一首拍手歌,并通过范读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文中讲到的动物用圆圈圈出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使学生对“保护动物”有个初步的感受。并随即认识了的八种动物。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读书时提要求,更能使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有层次地读书。

  (三)词语中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生字,更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方式读八种动物的名字。随后依次出示八种动物的图片和名称。学生直观的感受动物的形象,将图片与生字相结合,把生活和语文学习相贯通,使得识字学习更加水到渠成。接着,分类读词语。将八种动物分为鸟类和兽类,学生先发现,在朗读词语。在这一环节中“嬉戏”一词较难理解,我引导学生先观察熊猫玩耍的图片,再总结出有玩耍和嬉戏是一个意思。让学生再熟读句子,效果较好。 之所以这样设计,既是为了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为了夯实词语朗读。

  (四)集中识字

  出示词语中的生字,识记生字。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首先,利

  用形声字认识“护 鹂 嬉”三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再介绍“锦”字,掌握了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利用形声字的方法认识“猩、鲸、坪”三个字。紧接着讲“隹zhui”这个部件表示鸟类。我们的祖先根据鸟的特点造出了隹这个字(出示课件)。“隹”的四横表示鸟的羽毛。所以“雀”字也有“隹”这个部件(出示课件)。第二步,学生自主利用多种方式识记“丛、牢、鹰、孔”四个字,这时我会帮助同学识“牢”字,利用象形字讲解。“牢”放置这里通过字理分析来识记,在古代“牢”就是指关牲口的地方,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牢”是这样写的,房子里关着一头牛,而关牲口的地方就要建得坚固结实,用很久很久也不容易坏,所以就有了“牢固”这个词。后来人们说一件事过了很久很久都不会忘记,这个词就是──“牢记”。这样设计基于两点考虑:1、“牢”字形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解决字音的同时识记这个字。2、通过字理来识记“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牢记”一词,不仅解疑,还回扣了课文,点明了主题。本环节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注重实用结合。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牢”字和“丛”字,学生先交流这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再出示田字格中的“牢”字和“丛”字,观察、分析结构后,教师接着示范在田字格中写,学生跟着书空,最后由学生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六)朗读拍手歌

  首先,学生试读教师正音。接着师范读,边拍手边读。最后,让学生们反复拍手打节奏朗读,与伙伴互相拍手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们与小伙伴们拍手朗读,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最后,我会强调“伙伴”与“朋友”,让学生们发现这是一组近义词,并且提升学生们的感情领悟,让学生们知道人和动物是朋友,要保护动物。 (五)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一:猜谜语,巩固识字,此环节的识字游戏,既是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又对几种识字方法做一个回顾,不断渗透各种识字的技巧。游戏二:拍手游戏,巩固识字,本环节通过师生和生生玩拍手游戏让学生再一次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并在读书中体会“拍手歌”的两大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指导朗读时充分利用这两个特点让学生读得流畅,读出节奏感来。

  (六)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再次总结我们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保护动物要牢记。

  六、说板书

  二年级孩子板书设计要以简单明了的板书呈现在学生眼前。板书设计有两个我会写的生字并组词。本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设计板书的时候就写了动物、保护、爱。

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解说教材:

  《浣溪沙》是人教版七年级下/上册中的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第七篇课文,它是《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关于7—9年级优秀诗文的50篇中的一篇!这可以说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开阔视野的目标这个主题而展开的!这也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初中生,对于了解悠久五千年文化中的宋词所必不可少的!

  《浣溪沙》是宋词中婉约词的一首经典之作!主要写了身为宰相词人的晏殊伤春感时,从那逝去的美好的春光中体会人生的哲理,思考永恒与短暂这个主题!全词传达了词人一种淡淡的闲愁,意蕴幽深,温厚而又淡雅!可以说其流畅的语言和意蕴深广的哲理成为该词的两大亮点,也使其成为宋词中的经典!广为人所流传!

  根据宋词的有关特点,以及学生现有散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①、了解有关晏殊的生平以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

  ②、对词中一些有分歧的字、词,进行详细的讲解,以扫除进一步理解的障碍!

  ③、能有感情的吟咏,并且能够背诵这首词。

  ④、用优美的散文话语疏通词义,整体的感知改词的情和美。

  ⑤、从作者的伤春情怀中体会人生哲理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解决以上五个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对词中那句千古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的详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对此人所代表的婉约词派做初步的了解,以及词人的人生宇宙观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解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老师如何教,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是让其事半功倍,还是让其事倍功半,这就取决于我们是否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否把教和学完美的结合!基于此,我将主要采用点拨法、教授法这两种方法!讲授法,可以比较系统的传授学生一些关于本课的一些知识,点拨法,则又可以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对于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我将坚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于学生”的这一策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那种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格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至于具体的学法,我将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在此基础上,我将利用PPT、音频等现代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浣溪沙说课稿

  六、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本节课"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本课诗句优美,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主要让学生通过诵读,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亲切的感受,在读后两行时,要让学生带着在祖国的哺育下多么幸福的感情,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先用简笔画画出一间房子,然后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出:家。让学生说说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让学生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朗读,让学生结合观察图,在读中体会诗句的意思,把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试着让学生把一句话换成别的说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进行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师相机出示全诗,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比较他们之间的联系,能过很好地突破重点,理解难点。

  3、游戏复习,扩展训练。

  (1)做找朋友游戏。指名几个同学分别带上不同的头饰找出相对应的家。通过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2)扩展练习,除书上介绍的这些以外,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最后集中订正。

  (3)小结(由学生完成)

  八、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简练精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复述课文,本板书又是一个从读到说的转变,同时为学生说话、写话提供了提纲。

  附板书:

  蓝天 白云

  树林 小鸟

  小河是鱼儿 的家

  泥土 种子

  祖国 我们

小学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1个字。能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能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围绕“天窗”讲了哪些内容。

  3、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能找到相关句子,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4、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悟作者写作上的独具匠心,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文所表现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学生理解起来不难,重点和难点在于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的感情。因此,我将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能找到相关句子,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悟作者写作上的独具匠心,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为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用了品读感悟法、质疑探究法、想象描述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的局面。

  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课前预习法、自主学习新知法、合作探究法、读—思—议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自己与课文的.共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孩子们的活泼好动和善于想象引入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我再随堂检查,明确读音。

  让学生观察生字,自主发现、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指导重点交流的字。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围绕“天窗”讲了哪些内容?从而整体把握文章。

  2、学习1—3自然段,探究来历。

  引导总结:大人们安天窗是为了(采光)。

  启发思考:文中哪一句话说明了天窗对孩子们的意义?

  引导学生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探究。

  (四)精读体悟

  1、学生举手汇报感悟。

  (1)理解下雨时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引导抓住“偏就不许”“地洞似的”体会孩子的心情。

  (2)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聪明的孩子发现天窗,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拓展想象:孩子们还会看见什么?想到什么?(月亮、星星、萤火虫……)

  (3)体会晚上时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想象画面,理解“被逼着”,感受不情愿的心情。动作演示“偷偷伸出、仰起脸”,体会向往的心情

  (4)学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体会想象的合理。

  启发思考:这掠过的黑影,孩子们为什么不能想到它也许是可爱的小鸡,也许是漂亮的蝴蝶,也许是勤劳的蜜蜂?(小鸡、蝴蝶、蜜蜂这时候已经休息了,蝙蝠、夜莺、猫头鹰是在夜间出来活动的。表现了作者想象的合理。)

  3、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4、理解第8自然段,体会感情。

  引导理解: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雨、风、雷、电,这些自然现象通过他们的想象,有了真实感到的十倍百倍的威力;透过天窗看到星、云、黑影,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精彩、丰富的世界。

  (五)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无奈时的慰藉是什么,从而引起共鸣,加深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感情。

  (六)课文小结

  课文通过对天窗下孩童世界的描写,表现了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穷遐想和无穷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真、对那给了孩子光明与快乐的天窗的赞美。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力求在提挈课文内容之外,解决学生理解的难点,即对孩子们从“无”到“有”,从“虚”到“实”的理解。板书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这一方式和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孩子们由天窗看到的景物,经过丰富的想象,从而有了更真切、确实、阔达的感受。

小学语文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是其第二课时。我会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和各位考官一同分享下我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先是关于教材的把握,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就是深入了解课文,《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其次就是我对学情的理解,挖好地基就应该填满牢固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结合爬山虎的图像进行讲解加以学生的理解。

  说完了教材以及学情,就可以着手处理好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上好一堂课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否则就是瞎子摸象,囫囵吞枣。因此结合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理解,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②通过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③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有了教学目标,那么设计好本堂课的重难点就简单多了,重难点是一堂课的灵魂内容,也是支撑起整堂课的顶梁柱,因此,我将本堂课的重点设置为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而难点则是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新课标要求,课堂要还给学生,学生作为主体,所以不能将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上这一堂课,我选择通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勾画圈点批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以后,就进入到本堂课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好的导入,由于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让学生当配音演员,背诵课文中写叶子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引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完了爬山虎如此美丽的叶子,可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绿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吗?”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

  通过引入“爬山虎的脚”这一个话题就可以直接进行到今天的新授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主要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新授第一步:自由朗读,圈点批画,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并分别出示图片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对比喻句如“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的分析加强学生的形象理解,也能提高他们对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力。

  新授第二步:多读赏析,层层推进。在这一步,首先会先让同学们自己默读爬山虎到底是如何爬的,仔细思考,然后小组探讨演练模拟脚爬的动作,然后上台表演,在这里我会对学生先进行鼓励,再进行客观的点评;其次让学生齐读描绘爬山虎爬的句子,再出示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的对比图,体会叶圣陶用词的精准和观察的细致,而我也会拓展提升到这样爬体现了爬山虎的什么精神?最后全班带着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有感情的齐读该段,将最终解决同学们对爬山虎如何爬这样一个难点攻克。

  新授第三步:默读赏析,小组分享。在这一步,我会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默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和同组进行分享得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这样的环节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构建了团结互助的氛围。

  说完了新授环节,就到了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的环节,叶圣陶先生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逼真,是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我也会鼓励我班上的同学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神奇,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最后就是布置作业的环节,由于本篇是说明文,讲的是大自然的奇妙,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我会布置一个长期作业就是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爬山虎的脚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谢谢各位考官,我的说课完毕!请问需要擦黑板吗?

  以上为《爬山虎的脚》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13

  教学内容:

  《浪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特有的景致:沙滩、浪花、贝壳、小虾。其中,最逗人的是浪花,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课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儿童的口吻,描述海边的景物,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迈着”“搔痒”“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为扩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教材持点、学生的年龄持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动作演示及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

  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导探究

  引导表达

  自读自悟

  品读感悟 细细体味

  赏 品 读 练

  品读感悟 细细体味

  拓展视野 情感升华

  寓学于练 积累语言

  课堂小结 分享快乐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请学生趴在桌面上,闭上眼晴仔细倾听,感受一下,我们现在来到了什么地方?(放海浪声)

  2、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大海风光。

  小朋友,海美吗?(美)沙滩美吗?(美)浪花美吗?(美)想到海边去吗?(想)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一起看美的大海、美的沙滩和美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之前,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海浪声”“海”“浪花”引入教室,让“海浪声”“海”“浪花”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学生对教材由“远”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二)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并通过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模仿浪花的动作、用词说话、找关键字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又”等词语,体会文中“我”和“浪花”的快乐。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用读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理想目标并不容易。因而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显得更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于直接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动作演示、多媒体再现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做动作学习词语,让学生模仿“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还让学生“悄悄地搔痒同桌的小脚丫,感受被浪花搔痒的感觉”等做法,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并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自主探究、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寓学于练,积累语言。

  (1) 连一连,读一读。

  蓝蓝的 贝壳

  金黄的 小虾

  雪白的 沙滩

  青青的 海水

  (2) 照样子,说一说。

  我坐在沙滩上 玩耍。

  爸爸坐在沙发上 。

  妈妈坐在 。

  设计意图:语文作为实践的工具,非得在实践中反复地操作、运用和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学生要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不能光靠课堂听老师讲,还要靠课内和课外大量的听、说、读、写和实践活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读一读、连一连”,“照样子,说一说”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播放《海底世界》动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表达自己对海、或浪花、或沙滩、或海底世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调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的材料。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动画,把学生的视野及情感向纵深拓展,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把情感释放出来。

  (五)课堂小结,分享快乐。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收获,让学生体验收获,分享快乐,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板书设计:

  18 、 浪 花

  我 浪花

  笑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

  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观察法”“随机点评法”及“激励”等方法。

  “观察法”是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中,积极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探究精神。

  “随机点评”“激励”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点评和激励,这些评价方法能及时沟通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信息反馈的频率,调控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说课稿14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一篇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这篇课文是第一组当中的一篇。第一组共有四篇课文,教学的主题是了解和认识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过学生的自我感受,培养他们发现、观察、创造能力。这四篇课文的组合是按照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景物、场景的顺序编排的,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景物的观察思考逐步推进到广阔复杂场景的观察、理解和想象。

  本组课文从新课改的角度上说,采用了课文学习点的深入和整体训练延伸发挥的编排方式,融知识学习、个性培养、审美教育、创造发挥为一体,较好的体现了学习的综合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本课是郑振铎先生的散文删改。主要通过春天景色特别是“燕子”这一形象的描写讴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课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侧面刻画燕子的形态、动作及所体现的'美丽内蕴。

  下面我再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

  (1)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燕子的外形、动作等的特点。

  (2)体会课文中诗化的语言美。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掌握本课字、词及句子。

  难点在于:

  (1)培养学生做细微、具体、准确的观察。

  (2)从课文具体描写出发,使学生更开阔、生动的想象。

  我再说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方面,运用情景教学在情感化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一诵读为线索整体感悟和具体指导分析相结合,加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学法主要采用自我吟诵、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的方法。

  下面我具体谈一下本课的执教过程:

  本课我分为四个环节:

  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2、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3、分读赏析;

  4、回读升华,积累拓展。

  下面我分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 在导入环节根据本课内容,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飞往来的场景,并配音乐,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在播放画面的同时,让学生观察画面,提问:同学们,在我们播放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然后过度到本课的学习。

  二、 在初读感知环节采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投入感情,然后教师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三、 分读赏析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感情分读课文,并体会情感。为了推进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我准备采用“诵读小标兵”的竞赛方法最后评出“诵读小标兵”。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教学:

  1、带着“小燕子是什么样”的问题诵读第一段,然后投出一只燕子的具体画面,让学生详细观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状,同时在观察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来理解燕子翅膀轻快;尾巴似剪刀的特点,并板书燕子特点的重点词语:活泼、机灵。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群结队归来的画面,让学生观摩画面后,带着“小燕子为春天带来了什么”的问题朗读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想象“赶集似的聚拢”。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赶集似的聚拢”及“增添生机”,我特别设计了一个学生模仿燕子叫声的教学细节,理解“增添生机”。

  3、播放燕子在微风中、阳光中翻飞的画面片段,在画面的启发下,采用小组代表竞赛的方式,形象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创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飞翔的样子,突出重点词语:掠过、一转眼、横掠过、偶尔、波纹、荡漾。分组讨论这些词语的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对燕子声音和动作的模仿、关键词语的体会和想象,来观察和理解燕子飞翔的动态特点,从而突破课文重、难点。

  4、投出燕子在电线杆上的画面,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放下课本,观察多媒体画面,想象燕子和电线杆的构图像什么,引导学生沿着“五线谱”想象到音乐,然后鼓励诱导学生根据这个画面唱出一两句自己创作的春天的歌曲。最后让学生明白用五线谱打比方,我们不仅看到燕子的空间想象,同时仿佛听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过读课文最后在整体播放整篇课文的画面和《嘀哩嘀哩》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把本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父母听

小学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雨后的森林》是一年级实验班教材第4课,在语文课本的60。61页,雨后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雨后的森林是一首清凉精美的儿歌。

  二、说教学目标

  我制定了4个教学目标:

  ①会认本课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③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

  ①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四、说教法: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集中,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游戏形式,寓教于乐;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应多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低年级的.课堂应是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因此,在讲解课文是,我采取了讲为辅,读为主的形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我是这样实施我的教学的:

  首先,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乐园一样的学校中游览了一番,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自然去采摘知识的果实吧!只有认识这些汉字宝宝,我们才能到达,然后出示苹果形状的的字卡,采取了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生互读的形式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生字,采得了知识的果实,我们就去大森林吧!

  接着,我范读了课文,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了解内容,标画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把书上要求会认的字写在花朵形状的卡纸上,它们的拼音写在绿草形状的卡纸上,不仅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也给黑板上整体图案增添了几分色彩。

  然后,理解课文,课文的前两句我指导学生体会雨后的心情如何,从而引导他们用愉快轻松的语气来朗读这两句,紧接着组织讨论:

  ①想想雨后的森林有什么?

  ②作者是指名介绍它们的?

  在讲解这个环节中,以贴图画的形式展示这四句话,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以有趣生动的动作,帮助学生记忆课文;接下来,拓展思考:雨后的森林里或草地上还有什么?要相信孩子,因为孩子的眼睛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丰富,更美丽更多彩;最后,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重点强调要读出自豪与赞美的语气。

  在讲解课文结束后,让学生试背课文,男女生比赛背。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07-21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01-17

小学语文《春雨色彩》说课稿12-02

小学语文《荷叶圆圆》说课稿08-25

小学语文说课稿:《鸟的天堂》12-21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12

小学语文《四季》说课稿08-21

【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05-30

【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