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20 13:55: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说课稿范文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的、重、难点

  我凭据课本特点和学生现实,确定了解生字,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江南山川的天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的。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刻画的景象为教学重点,领会墨客的思想情感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帮助本领及教学准备:

  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建立意境。

  2.拓展笔墨资料,先容墨客的写作配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网络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干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引导

  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明来实验明白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造就语感,积聚语言。

  五、说教学历程

  (一)简介墨客,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墨客李白的画像,学生凭据网络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举行先容。

  2.借机引出写诗配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忧郁,到敬亭山寻求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学生开端感知古诗的节拍。

  (二)捉住诗题,学习生字亭,了解敬亭山。勉励自学,要求读准字音,偏重引导学生交换识字要领:用减一减,换一换等熟字影象法记着字形。认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引导誊写。过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吗?(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野,因有敬亭而得名。)诗题是什么意思,想想你能发明什么?

  (三)自读感悟,互助交换。让学生依附课文中的解释,接洽上下文明白诗句的意思。如允许以使学生有一个独立思索的历程,造就学生的自学本领。

  1.初读,扫清障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听别人读,达到对这首古诗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2.再读,感悟诗的内容。

  (1)小组按自学要求合作学习,理解诗意,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扣重点词训练),大致说出诗人看到的景象,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

  (四)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朗读一、二行诗句,品味“众鸟”、“飞尽”、“孤云”“独去闲”。想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景象,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联系作者的遭遇和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孤独、寂寞)

  2.朗读后两行诗句,联合现实咀嚼“相看”、“两不厌”。(后两行是说只有敬亭山没有嫌弃他,扬弃他,而是和他相互做伴,相互相看,却总以为看不敷。)意会作者从敬亭山上寻到一丝丝慰藉的感情,并感悟作者付与山灵性的体现要领。随机举行人山对话训练。课件出示写话训练:

  李白蜜意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道:()敬亭山蜜意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道:()

  (五)诵读诗句,领会心境。

  让学生根据明白读出感觉,在配乐朗读中想象画面,根据课件出示的画面,给画配诗。播放画面、配景音乐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使用画面和古筝配景建立景象,会把学生带到其时的景象中去,使学生更好地感觉诗歌的意境,领会墨客的情绪。

  (六)感悟创新,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要领展示对本首诗的学习情况(朗读、背诵、默写、画一画、演一演、编故事……)。

  2.网络有关李白的诗歌,准备开一个诗歌朗诵会。

  六、教学反思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采用的是我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参考大量资料形成适合于教学实际要求的校本教材。

  根据艺术高中专业课的要求,重在提高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美术高考的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是他们决胜高考的唯一手段。

  本节课我要讲的是“速写--线描的运用”,本节课是在上节“人体比例与结构”的基础上讲解的。本节课以要点形式提出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其渗透于速写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指导实践,逐步领会和掌握速写的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知识目标:是学会和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用线去表现对象的形、体、空间。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讲授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在速写中的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线描去表现对象的形、体、空间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演示示范法、讨论法、练习法、反思教学法以及调节教学法。

  通过讲授和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对象的形、体、空间。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亲手示范,使重点更加突出,分解难点的难度。最后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反思教学法和调节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和反思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本节课学生通过听讲知识点,讨论重点和难点,观摩教师示范,练习操作等学习方法,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体意识。通过观摩教师示范,对做画的方法和步骤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很快掌握做画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操作使学生消化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重点、分解难点。

  三、说学生

  美术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整个初升高的生源中基本上出于倒数的地位,这也是全国职业教育所遇到的共同问题。除了少数非常爱好美术的学生主动要求报考以外,大部分学生素质偏低,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相对偏低。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知识爆炸和互联网的时代,越来越强调社会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对不断提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艺术创作和欣赏也面临着多种艺术形式和多元文化鱼龙混杂的局面。所以针对这样的学生情况和艺术、教育形势,如何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启发、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价值观、艺术观、文化观也是我们教学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四、 说教学手段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我制作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范画。巧妙地设计了计算机参与教学,教师示范,学生讨论、练习的特定情境,创设了生动高效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范画的示范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在课上围绕着教学目标这一中心环节进行体会、练习和评价。结合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基础展开迁移和联系。

  五、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由问题“人体结构的“一、二、三、四是什么?”导入新课。人体结构的“一、二、三、四”是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

  2、演示课件,分组讨论。

  运用课件讲解知识点。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对象的形、体、空间。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3、观摩示范,增强理解。

  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亲手示范,使重点更加突出,分解难点的难度。教师示范对于美术教学很重要,美术是视觉艺术,同时也是非常讲究技法、技巧很强的艺术。教师当堂示范是美术教师的基本功,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绘画的技法、技巧的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也有利于展现教师的绘画水平,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钦佩,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这一点很重要,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热爱专业的.班风都有很大的促进。最后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4、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切实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

  5、反馈矫正,延伸迁移。

  学生练习操作,教师巡回辅导,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及时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调节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训练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6、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学会速写的基本表现方法。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掌握速写造型的法则与规律,提高速写造型的技能技巧。

  7、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展示几幅教师的作品,让学生试着去分析作品的技法技巧,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前面所学的知识,去靠近教师绘画的技法的运用,提高他们的眼界,开阔他们的思维空间,进而为艺术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他们的文化艺术底蕴。

  六、说作业

  1、课堂作业:本节课练习关节衣纹的画法。本周临摹范画10张。

  2、课下作业: 临摹范画每天2张。一周12张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互联网基础》,课型是新授课,需1课时。我现在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互联网基础》这一节是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网络技术基础》的第二课内容,这一节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为我们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查阅资料、进行网页浏览、电子邮件以及网络购物等多种服务,使得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更加密不可分,它让用户认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每个用户。本课教材《互联网基础》主要介绍互联网知识中的关于IP地址、域名的使用以及Internet接入方式。

  二、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知识目标:

  ①理解IP地址的含义,掌握IP地址的表示方法; ②了解IP地址和域名的关系,掌握Internet中域名的构成和我国的域名结构;③熟悉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方式

  2.技能目标:

  ①能够分析常见域名的类型,能判断IP地址是否正确; ②能判断网络接入方式,并分析其优缺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互联网内部结构的完美组合,②培养学生用不同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③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掌握IP地址、域名的使用,能够判断分析IP地址、域名是否正确,熟悉常用的网络接入方式。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课特点,我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使用多媒体技术,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这样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让学生通过云平台中的“读世界”了解老师的关于《互联网基础》知识的一些资料。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我市的3-5X教学策略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大家展示“端午节习俗知多少”,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导入本课学习。

  (二)、自主学习,组内探究

  1.出示教学目标

  2.教师由现实生活中手机有手机号,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号码,这就是IP地址。然后学生分组讨论了解IP地址的定义、构成以及IP的作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了解了IP地址后,那怎样才能把IP地址表示出来?教师举例通过课件说明。提醒学生注意IP地址数值之间用“.”隔开。然后学生完成“练一练”,学生反馈,教师讲解。

  3.学生掌握了IP地址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通过IP来访问互联网的,而是通过域名来完成互联网的访问。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互联网域名结构知识。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域名定义、结构以及域名划分。然后教师通过课件举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域名结构名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我国域名结构是哪里负责管理的。其划分模式分几种?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国域名按地理模式划分部分域名表,让学生了解、掌握。最后让学生完成“练一练”,学生反馈。

  4.通过学生掌握了互联网基础知识后,我们就可以上网了,然后让学生了解目前互联网接入有哪些方式?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后,教师展示Internet接入方式汇总表,比较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判断未来的互联网发展趋势。然后让学生完成“练一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实践创新,学以致用

  通过对互联网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设置学校计算机的IP地址和DNS等参数,使其顺利接入互联网。学生分组合作设置,教师辅导。

  (四)、归纳小结,巩固深化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交流学习收获,建构知识网络,完成评价。

  板书设计

  互联网基础

  一.IP地址

  二.域名

  三.Internet接入方式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教学安排。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

  《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二) 教学内容

  《故宫博物院》按照空间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南向北。从天安门出发,细观太和殿,略看后三宫;进入御花园,最后登临景山公园鸟瞰故宫全貌,按照故宫的建筑顺序作者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空间概念还不是很强,而且刚刚接触说明文,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并且,还有一些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故宫,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才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特点。

  (四)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目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 “能力目标”: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五)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我设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难点: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法设计

  一个理想的教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引导,指导归纳,让学生深入课文学习,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情景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

  三、学法指导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他们怎么学。这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运用以下学法:自主学习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激趣引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四)拓展延伸,自主创新.

  (一)激趣引题,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采用情景导入教学法。首先,我会采用这样一个导入语: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回到道:鸟巢、长城、故宫、圆明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其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插入视频)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概貌有一个视角上的把握,从解说员对故宫一些数字的介绍,让学生对故宫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诵读品味,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由朗读课

  文。

  1、故宫有什么特征?

  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故宫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刚才读到的课文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出文中所写的故宫个地方的位置,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各殿图片,例如: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学生填图的过程是为了让他们明确作者采用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思路,采用这样一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板书: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三)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初读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即描写太和殿和养心殿的部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进入下一个环节: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首先,让男生齐读课文的5-8自然段重点介绍太和殿这部分。

  (板书:太和殿)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

  第一组问题:5-8自然段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找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确:

  例如:第5段:重点写故宫的外观特征,抓住了色彩的特点。如:湛蓝、金黄色、朱漆门等等。

  第二组问题: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说一说这部分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等等。

  在这里,提示学生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接下来,让女生齐读课文的17-18自然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 (板书:养心殿)

  之后,提出三个问题: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让学生们举手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

  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重点段落理解之后,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2、在介绍建筑群中,作者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通过学生的回答,让他们明确:从全文看,作者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奢靡生活,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体现“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在介绍建筑群时,作者采用分清主次、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板书:详略得当)

  对课文主要段落探究之后,让学生速读文章的第2、21及4、11段

  之后教师设问:

  课文4、11段以及2、2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21段再次回望故宫,凸显它建筑宏伟,布局和谐的特点 。(板书:回望故宫,建筑宏伟,布局和谐)

  而

  到此为之,学生对课文文本的分析较为明确,让学生说一说本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谈一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此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对课文再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指出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按照空间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板书:总 分 总 大括号 空间顺序)

  (四)拓展延伸,自主创新

  通过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故宫博物院有了深入的了解。接下来,让学生转换一个角色,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背景环境:同学们,有一个观光团将要来我们学校参观,让你做一个小导游,按照学校建筑的空间顺序为他们进行解说。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接下来给学生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你想了解或者你所见过的我国著名建筑群的资料。教

  师将在下节课开一个座谈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说出建筑群的空间顺序,并且从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五、板书设计

  (到此为止,课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都得以实现,教学重、难点也都得到突破。)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总 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太和殿

  空

  间

  分详略得当顺

  序

  养心殿

  总 回望故宫、建筑宏伟、布局和谐

  采用这样的板书设计线索清楚,简单明了,概括性强。一方面使学生一目了然弄清楚本堂课所要掌握的重点。另一方面,教师有创意的板书,把学生、作者、老师的感情连接在一起,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以上就是我对《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教学安排。

  谢谢!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

  《紫藤萝瀑布》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咏物抒怀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初一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还需加强字词积累的指导。)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要求、本文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揣摩作者的感情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的朗读、品味等主要环节中,将着力引导学生采用诵读法读出感情,美点寻踪法找寻文章的美点并进行赏析,运用合作探究法与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一)评析欣赏法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采用评析欣赏法,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语言美点并进行赏析,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拨为主。点拨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拨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二)美读感知法

  通过播放《紫藤萝瀑布》朗读磁带,使学生感知、领悟本文优美的语言和蕴涵的韵味。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教师适时点拨,读出紫藤萝花的生机,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配乐朗读,以渲染气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四、说学法

  (一)、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二)、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三)、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现代教育理论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本课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撼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和《生命 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

  欣赏课文彩图。

  (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初读课文(粗读整体感知)

  1、(课件大屏幕展示)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

  (为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准备)

  3、① 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② 揣摩作者的感情。

  ③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三)重点难点突破

  1、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

  ① 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

  ② 中心──生命的永恒;

  ③ 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抓住重要语句:

  ① “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

  (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

  ②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正所谓“释怀”!)

  ③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

  3、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

  4、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

  (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① 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

  ② 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四)再读课文(精读仔细品味)

  1、指导精读,揣摩语句。

  ①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

  ② 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

  2、讨论:

  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 “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① 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

  ② 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③ 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④ 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五)探究发现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

  2、学以致用。

  (六)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九)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的分析

  1、教学目标和要求

  《力的合成》一课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研究多个力的合成问题,它是前几节内容的深化。高中必修本(必修1)安排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从等效代换思想出发,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体会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并初步掌握用平行四边行求合力的方法。

  由以上的教学目的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这节课不全是让学生知道试验的结论,重点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过程。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新知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从而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以提高探索研究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教材在整个中学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本节课在整个中学物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重要的。因为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平行四边形定则” 则始终贯穿在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电场,磁场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 而本节课所涉及的等效代换思想贯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本节课不过关,后续课的学习,就无从下手,本节课是后续课程的知识准备阶段。

  3、教材重点和难点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代数和”的运算在头脑中已成定势,造成学生思维断层,如何突破思维定势,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索、应用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难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堂讲解,还是实验的设计操作、习题练习、课后作业等,都应围绕平行四边形定则展开。

  另外在作用效果相同的基础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学生由于缺乏较多的感性认识,对此还是比较生疏,不容易理解,所以也是教材的一个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自己的观点)

  二、关于教法

  矢量合成是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平行四边形定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就要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索,这是实践出真知的要求,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针对此因素本节课应选择实验法进行教学,这是教材内容和认识规律的客观要求。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动手操作,记录数据和方法,画出两个分力的图示,合力的图示,比较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有效地为突破教材重点、难点服务。

  三、对教学过程的够想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

  (一)引出新课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时能否出现一个力效果与几个力作用效果相同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讲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合力与它的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应该通过多个实例表明事实:由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物体所体现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跟某个力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所体现的“运动状态的变化”相同。然后在这些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引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建立:

  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明确提出了如何解决两个力的合成问题。并以“实验”栏目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力的合成”并不是简单的代数运算。教师再让学生根据合力、分力的图示,猜想一下合力与分力间是什么关系?在得出合力、分力间可能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猜想后教师应该指出,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多种尽可能精确的实验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接着让学生按学生实验的装置仔细做实验,要求实验尽量准确.教师说明实验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3、应用平行四边行定则

  (1)例题解析

  本节教材的例题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例题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作图法直观、简单,但不够精确.计算法精确,但比较麻烦.要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时也要作平行四边形,只不过作平行四边形时不用取标度、各边的长度不用太严格.因此,正确地作出平行四边形是基础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讲解

  学生对“于平行四边行定则”理解不深,容易按他们熟悉的标量运算规律来想问题。如合力大于分力,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

  对此可以通过练习和实例让学生切身体会。

  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F 和F 大小,并用作图法求出夹角 = , , , , 时的合力F的大小。此时学生会发现:合力可能大于某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某一个分力,甚至等于某一个分力,并且夹角 越大,合力就越小。学生发现这规律后为了证明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老师可以用模拟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具或相应的计算机来证明,同时也形象地加深了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

  (3)为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自编若干概念题、辨析题进行反馈练习,达到巩固之目的.然后结合课本练习题,熟悉平行四边行定则的应用,但占时不宜过长,以免冲淡前面主题.

  四、课过程中几点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的提示与指导,让学生正确规范地操作实验以减少误差。(水平使用弹簧时要从新调零,在拉弹簧的过程中要保持与木板平面水平,弹簧的深长方向要和所测拉力的方向一致,弹簧,指针,拉杆都不要和刻度板或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千万不要硬凑数据而使实验十全十美毫无误差。)

  2、在教学过程中作图要规范,分力、合力的作用点相同,分力、合力的比例要适当,虚线、实线要分清.(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作图细节还没自己的概念,所以老师的作图是他们最好的模范)

  3、注意调控课堂节奏,避免学生做实验时手慌脚乱实验无法进行。

  4、所编反馈练习题应重点放在概念辨析和方法训练上,不能把套公式计算作为重点。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选自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第3篇课文(自读课文),整个这个单元均是事理性说明文,本课主要介绍海洋科学方面的知识。说明文在上期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基本能掌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等,教材安排本课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文的方法自学课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性说明文,主要阐释原因:即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全文主要从第二部分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原因。文章谈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但这粮仓的粮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随着一一的说明粮仓中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和鱼虾。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式。这篇文章主要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说明方法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来写作事理性说明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之所以安排在本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国是世界上海洋国家之一,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辽阔的海域是祖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在21世纪,无论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公民来讲,增强“海洋意识”都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一大问题,文虽短,所谈的问题却很大。

  大海对于内地学生来言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更是如此,学生们没有过“亲吻”大海,海的体验较少,因而,这篇课文的教学将是给学生带来的是一个新的体验,认识大海,了解海洋知识,对树立海洋意识是很有帮助的,保护海洋,实际上是保护了人类,增强环境意识,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课前的预习的过程中,要求阅读相关的海洋知识(包括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增强知识的积累,加之,学生已学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本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通过自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设计

  这篇科普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本文适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事理性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创设场景,导入课文,以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点拨法、小组学习交流法来对课文进行综合全面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例句并分析及作用,并运用到事理说明文的写作中。难点是让学生尝试写作事理性说明文。由于本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教学突破不是太大的问题,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针对以上所述,因此我的教学教程设计如下: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课文

  2、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重点分析第二部分的说明方法。

  4、进行环境保护教育。1、描绘自己对海洋的认识,进入新课学习。

  2、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划分文章结构(段落)

  3、细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找例句并分析其作用。

  4、在教师的引导下,拟订几条环保的建议。

  1、导入课文(约5分钟)

  导入: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以说是一个水的星球,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着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请大家描绘一下你所知道的海洋。(学生谈海洋)

  引导:从某种程度上说,海洋保护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下面这篇说明文就阐释了海洋为什么是“粮仓”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阅读课文,把握大意,小组合作交流拟出本课的结构提纲。(约10分钟)

  学生按照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全文是总—分—总结构,请拟小组合作拟出提纲。(由小组中心发言人阐述,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结构提纲纸条贴于黑板,节约板书的时间)

  3、重点分析第二部分的说明方法(20分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因此采用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各小组分工合作找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例句并概括其作用(即完成下列表格)(具体内容略)

  例句说明方法作用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对学生没有讲到的地方给予点拨,并将纸条贴于黑板,以便节约手写时间。

  4、环境教育,学生讨论环保问题。(约10分钟)

  引导一: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海洋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是海洋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之一,大家课外还了解了海洋的哪些知识,并结合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学生发言)

  引导二:通过大家的发言,老师也知道了一些海洋的知识,同时我也有一些感慨,我们人类因为有海洋而感到庆幸,因为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多,资源的短缺,人类的的生存将存在危机,人类还可以向大海索取我们生活的物质。但同时也感到不幸的是正是由于人类在一步一步的破坏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无异于在慢性自杀,如何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环保小卫士,下面请拟几条环保建议,也可以写几条公益广告。(学生当堂发言)

  5、作业:请参照本文的写作方法,以“绿化好处多”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事理性说明文。

  三、说新课程理念

  我的这节课的教学思想在于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贯穿整节课,符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或者说是课堂的组织者,小组的交流能够使学生在相互研讨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以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人类为最大限度的获生活、生产资料而破坏环境,代价是惨痛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创设场景,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拟定说明文结构的提纲有助于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实际上也是一次作文指导。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小组交流来达到,避免教师直讲,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的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中应有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指导或参与小组讨论是必不少的。

  (讲各位同仁及指导老师给予指正)

【说课稿】相关文章:

麻雀说课稿02-14

《雷雨》说课稿08-16

数轴说课稿08-19

印度说课稿07-19

《劝学》说课稿07-22

《集合》说课稿07-22

祝福说课稿07-25

体育说课稿07-26

白鹅说课稿07-26

《草原》说课稿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