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3-21 10:37: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阳光皮肤》一文选自北师大版六上的教材,以对话为主线,通过南非的国际少年班里自我介绍的一件小事,写了各国孩子的自我介绍,特别详写了“我”的一段话,写出了南非孩子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是:

  1、指导学生正确读通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各国风土人情。

  2、通过品评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情感,通过文本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平等,呼唤世界和平,“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读描写人物的语句,感悟“我”的内心世界。

  难点: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

  说教法

  这堂课采用读议结合,情景教学,资料整合,以读代讲,对比、想象等教学方法,辅以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上尽量关注学生,平等的和学生对话。既有横向的联系,又有纵向的深入,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学法

  1、 采用“画”、“圈”等批注法学习课文。

  2、自主感悟式学习,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走进一个特殊的班级,这是一个国际少年班,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阳光皮肤》。 (鉴于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为了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我们采取了直接导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自由默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字词困难。不理解处加上“?”,可以写写自己的想法。

  (二)全班交流,检查默读。

  1、出示部分词语:惯例、自豪、鼓励、随即、热泪盈眶、人头攒动、噎。指名读。及时正音。

  2、用上部分词串联,说说主要内容。 (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三、直奔重点,聚焦“我”言行

  (一)抓住“我”的心理活动描写

  1、在这么多人的介绍中,谁的介绍打动了你?生再读相关语句,汇报交流。

  2、多列尔一开始就准备好了吗?出示:17到21段落。再次浏览,交流从那里看出。

  3、主要交流句子:

  (1)我的`心突然一抖。从一开始,我就思考,我将如何介绍我的非洲,我的南非呢?

  (2)现在轮到我了。我站了起来,但是我没有想好,真的。

  (3)我向左边望望,身边有我一国的同学。我又向右边望望,也有。但我半天张不开口。 用一个词概括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学生朗读初步感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心情。在分部分指导阅读时,每理解完一部分,都要及时指导学生加以小结,再引入下一部分的阅读。这样既能使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行阅读、思考,又能不断加深学生对课文部分与整体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过渡:正当我犹豫为难不知怎么介绍自己的国家时,发现桑巴哈站起来了。

  4、出示这段句子:

  这时,我发现桑巴哈站起来,他的左肩是低了些许,哦,他的脚有点拐拐的,我知道。半晌,他不开口,为什么?是不是被什么噎住了?他终于开了口:“我们的国家还很落后,缺水,奇缺!还有战争!”

  (1)学生轻声读,交流知道了什么?(学生明白 ”犹豫不决的原因。因为我们的国家都是缺点。)

  (2)转化角色,朗读体会。 我知道,我的国家很落后。 我知道,我的国家很缺水。 我知道,我的国家到处是战争。

  (3)我还知道什么?猜测桑巴哈的脚拐拐的原因。随机出示非洲的图片和桑巴哈的资料。

  (4)师生对读,倒装练习,再度体会。 桑巴哈的脚拐拐的,我知道。 我的国家很落后,我知道。 我的国家很缺水,我知道。 我的国家到处是战争,我也知道。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处读的训练:轻声自由读,转换角色读,师生对读。在一次次的读中学生通过猜想,看图,认识不断加深,感情不断升华,在朗读中明白“我”犹豫不决的原因。在第三次读中我安排了倒装句句式练习,读中体会倒装句的特点和作用。这也是盛新凤老师说过的方法习惯内隐化的体现。在不知不觉中渗入了写作方法的教学。) 过渡:这样的非洲,这样的南非,这样的国家,我为难,我该如何介绍呢?找出多列尔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的国家的。

  (二) 抓住“我的”语言

  1、理解“阳光皮肤”

  (1)初读句子,说说黑皮肤和阳光的关系。

  (2)能不能说所有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是呀,黑色,是阳光照射的健康颜色,读句子

  2、理解“阳光心灵”

  (1)再读句子,哪个词深深地烙在了你的心里,说说理由。

  (2)用一个词语说说白人的行为。拓展: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看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3)指导读出“我”的心情。

  (4)感受阳光心灵,他是怎么做的?再读句子。

  3、升华“阳光世界” 师:他渴望像一切美丽国家的公民一样,自由、高昂地生活。回到前文,我们一起看看其余的同学分别是怎样介绍的。从他们的介绍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简要说说世界其他美丽的国家和公民。 师:是呀,阳光皮肤,阳光心灵创造了阳光世界。 (有效地学习是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在逐步地阅读理解的同时,认识也在不断发生量的变化。体现了层层深入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文本意蕴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配乐朗读,感情升华

  背景音乐 迈克 杰克逊《拯救地球》 师总结:我们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还有信仰不同,喜好也不同,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希望生活在阳光世界下。 (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有了这种浸润身心的氤氲,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让时光驻足,把韵味留住,所以这里我们没有设计写的训练。)

  板书设计

  世界 心灵 阳光 皮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要求简单、明了。我的设计是从阳光皮肤到阳光心灵,再到阳光世界。解决了难点,也点明了中心。)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编排意图及学情分析

  《回家》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怀,感受到美好的感情。

  《回家》是一篇略读课文,它记述了一个叫海子的人,少年时代无论怎样也要回家,但中年当上警察后却因公务繁忙很少回家,最后在处理一起案件时光荣牺牲的事。文章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手法,以朴实的笔风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如同放电影般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使得主人公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在阅读此类叙事性作品时能把握住事件的梗概,但对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一定难度。他们刚进入青春期,情感丰富,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感同身受。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从海子回家到不回家以及牺牲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饱含的人物的情感,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和高尚的理想。

  4、 关注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海子回家和不回家的原因,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海子牺牲后海子爹娘说的那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要抵达心灵,其主要途径是凭借语言文字,感悟文本的意义,并在感悟中生成情感。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读感悟——圈点勾画——汇报交流——情感朗读——拓展延伸的思路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圈划词句、批注体会、赏析品读的方法来落实重点。体会海子爱家以及海子爹娘内心复杂的感情,感悟海子爱家更爱国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及方法

  我以“找准切口,品读词句,凸显真情”为指导思想,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大板块:

  一、激情导入,渲染氛围

  1、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

  2、情感渲染:家是什么?家是人生的驿站,家是生活的乐园,家是避风的港湾,家就是离你心灵最近的地方,是你心头萦绕的那分永远的牵挂。

  (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情”。只有激起学生亲近文本的欲望,才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不容易读准、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运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重点纠正“拎”、“凛”、“亲戚”、“呜咽”的读音和“风雨无阻”、“天寒地冻”的意思。

  (意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扫清字词障碍是学习文本的基础。这样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考:这篇课文围绕回家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意图:叶老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后面的深入研读作铺垫。)

  三、自主学文,感悟品质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把课文分成“少年时代的海子回家难”和“中年时代的海子回家更难”这两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 理解少年时代的海子回家难,体会他对家的热爱

  1、学生自主读文,勾画出直接描述海子回家难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个重点句通过讨论、交流和反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少年时代的海子对家的热爱,不论多难都要回家。

  ⑴ 海子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⑵ 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娘老远就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了。

  ⑶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2、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爹娘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并批注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感受爹娘内心的无奈、愧疚和对儿子的心疼。

  (意图:高段的阅读教学除了书声琅琅之外,还应有潜心会文、静心阅读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相机进行语基训练:

  (1)结合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的练习,理解省略号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把它作为一个亮点。

  (2)设计选用关联词:“无论……都……”、“即使……也……”来描述少年时的海子回家的难和对家的渴求,对家的热爱,让浓浓的亲情来打动学生的心。

  (意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来进行语基训练,不但可以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 理解中年时代的海子回家更难,感悟他爱岗敬业,为大家舍小家的品质。

  1、出示学法“自读感悟——圈点勾画——汇报交流——情感朗读”,让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自主学习18——26自然段,找出海子回家很少的原因。

  2、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两个重点句,采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感悟海子对家有很深的眷恋。

  ⑴ “倒是海子的媳妇常常领着女儿,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回来,说是海子让带回来的。”

  ⑵海子牺牲时的临终遗言“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月没回……”

  (意图:阅读教学应重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学生交流自己身边或者了解到的警察的事迹,体会他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品质。

  四、突破难点,情感升华

  1、以“海子是那么眷念他的家,他最终回家了吗?”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娘所说的话的含义,即:海子虽然牺牲了,但他崇高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了亲人和祖国、人民的心中。从而突破难点。

  2、创设多种情境,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

  (意图:《新课标》在5——6年级阶段性目标中提到,要求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反复的引读中,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激发起他们对海子的敬佩之情,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这一目标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课堂在高潮中结束)

  五、关注表达,学习写法

  1、关注作者在文章中采用的对比写法表达人物的高尚品质。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和文中的标点符号,表达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课文的精髓。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清晰地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家难

  少年时代 中年时代

  (爱家) (更爱国)

  总结设计

  回顾整篇文章的设计理念,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略读课文的特点,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注重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又注重了情感的熏陶。这样做,不正是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三维一体”的观点吗?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具体确凿的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到,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

  3.学习用具体事例有详有略地说明观点的写法。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比较抽象,教学时把握重点,组织学生研究3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深入地理解课文,在比较中阅读,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从而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的深刻道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解决问题,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四、教法与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创新精神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3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效的语文课堂。

  首先,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如:引读、指读、齐读、对比读,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还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圈画、思考、批注、交流、表达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其次,确立以文中的3个具体事例为研读重点,拨动学生探究的心弦。

  再次,诵读感悟,分享阅读体验。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体会科学家发现、发明过程的艰辛,感受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出和本文类似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这些科学家成功的事例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也让学生两次感受到他们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事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训练表达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习文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以及文章有序地描述和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

  1.交流小练笔。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观点,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注重交流评议。

  2.好书推荐《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故事系列之科学家的故事》中学生理解到的有关内容。

  六、教学思路

  1.课前观察实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文中三个具体事例涉及到的“洗澡水的漩涡”“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离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观察,获得直接经验。盐酸会使紫罗兰变色以及试纸的酸碱测试可以再课前做实验给学生看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切入课题,理解真理。

  课的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人生格言入手,理解什么是真理,真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阐明真实道理的,指导我们言行的,为我们人生导航的等这样的句子就是真理,就是道理或观点,进而切入课题,告诉学生课题就是一个道理。引导学生说课题,要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得理直气壮。我想这样要比从课题入手要容易得多,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了。另外,这样的切入课题和课尾的练笔结合在一起,使整节课的首尾照应形成了一个整体,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任何一个道理都要经过不断发问探索,付出诸多努力才能实现的。

  3.检查预习养成积累的习惯

  认清词语,纠正字音,同时进行引申和扩展,加深学生对课外词语的积累,如对含有反义词成语以及非四字成语的积累。

  4.找出和课文题目意思相近的句子,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都是说理论述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议论文,不宜在文体知识上作过多的讲解,要少用“论证”“论点”“论据”这类语言。

  5.研究事例,说明真理。

  文中的3个具体事例,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中的故事,他们的作用是为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即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服务的,因此,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简单概括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然后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点,进而使学生明白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读、议、思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发现、发明过程的艰辛,领悟议论文的特点,用具体确凿的事例说明道理拨动心弦。

  6.补充事例,拓展延伸。

  学习了三个事例,让学生补充说明其他事例(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可以是课文中学过的),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使他们感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7.读写结合,进行写作训练。(重点放在第二课时)

  七、存在的不足

  1.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但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2.是教学中我和学生的互动不够,情感不够投入,再引令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不够自如。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在写作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语言的句子,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人语言的内在含义,感受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梁祝》请学生欣赏。因为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取得有没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学习课文1和14自然段

  1、我让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来看看我在学琴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找到了我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此时,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就带着心中的疑问去文中寻找答案。

  三、品读感悟

  这一块我抓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抓老太太的几处语言,让学生细细体会。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及行动上的转变。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体会老人每次说的话的含义及对我的影响:

  接着小组讨论,老太太说这些话的用意。第一处:她向我道歉,打消我的戒心,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第二处:鼓励我拉给她听,并声称自己是个聋子。激发我拉琴的欲望。第三处:请求做我的听众,愿意用心听取。第四处,由衷的夸赞我,激发我信心。第五处,不失时机地鼓励我,给我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也让学生理出一条我的心理活动的线索来,由不好意思、灰心、羞愧、没有信心、有些自信了、到最后的充满信心。引导学生思考我变得自信起来的原因,得出是老太太的鼓励和赞美。在汇报第8小节,找出我练琴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找变化,练琴时的动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最终归结到我对学琴的.信心。我的转变都来源于老太太真诚的鼓励和赞美。由此得出,我由一名音乐白痴转变成真正的小提琴手的原因一方面是老人对我默默地关注、持久的关怀、真诚的鼓励,使我有了自信,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刻苦的练习。在学生对老人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我再问: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这是学生的回答就由慈祥、善良上升到了对老人美好品质的理解上。

  2、引出妹妹这一角色,问:妹妹这一角色在文中并不重要,我们能否删去呢?学生自己从文中寻找答案,通过妹妹的语言,我知道了这位老人并不是一个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再次感受老人她美好善良的心。这时我再问一句:假如在初见老人之时,老人就告诉我他的真实身份,那我又会如何?从而使学生明白,老人她还是一位有着高超教育技

  巧的教育家。

  3、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时,我主要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问:我为什么每当拿起小提琴,就会想起这位老人,我唯一的听众呢?使学生明白,我的成功离不开这位老人,这也表达出了作者一直对老人心怀感激之情。

  四、拓展练习

  1、你学完课文之后,我想对老人说_________,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_________,我最想对自己说_________。

  2、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像这位老人一样,一直默默鼓励你,支持你,帮助你的人呢?

  五、小练笔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帮助过你的人,请选取这个人给予你帮助的事例,要着重突出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

  老人:关怀、帮助、鼓励、信心

  我:自信+勤奋刻苦

  【教学反思】

  1、大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进行拓展练习之时,你想对老教授说什么这一问时,同学们有不少精彩的发言,徐灵珊同学说道的,“如果说老教授是一个梯子,那我就是从这个梯子攀上了高峰,如果说老教授是一艘船,那我就是乘着这艘船驶上了成功的彼岸。”“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可以看出,同学们能对文章有一个独特的理解。

  2、教学完本课,我可以感受到我最大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对学生的朗读上指导不够,学生读得太快,效果不好。在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时,我设计的是全班配乐朗读,我专门挑选了《月光奏鸣曲》来作背景音乐,但是学生读得太快,没有读出效果来,这一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3、由于我教学的容量比较大,在各环节的授课中,感觉还是不够深入,应该细细的品位其中的深刻含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它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

  1、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点:

  ⑴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五、德育渗透点

  1、透过正太郎和狐狸的亲密关系,让学生从小树立爱惜、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透过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其中我把……放在了重中之重。

  【谈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谈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案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并捕捉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我班的学生也比较活跃,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讲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首先出示课件:我们学过了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课文,能说说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吗?看着伴随自己成长的故事插图,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对狐狸的印象。可我却话锋一转:一直以来老师和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可读了一篇文章后,我反而非常佩服狐狸,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课文,看得出他们已被课文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初读后,我顺势问道:“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两只老狐狸为救出小狐狸,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这种生死与共的亲情,挺让人感动的。“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蛮有人情味的。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维观点。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把它们归结为三大类:

  1、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

  2、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接下来让学生自主探究,比一比看谁能自己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此举再次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主动积极投入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感受、体验、理解文本。

  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合作。可说来说去,我发现孩子们始终围绕前两个问题在说,而无一人提及第三个问题。经询问才知他们或者是不理解,或者是明白一些但想法不成熟不敢说。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每个孩子都产生了合作的欲望,于是抓住这一契机,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交流后的汇报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当时的课堂是这样的.:(播放录像)

  这一环节通过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合作交流,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也逐步感悟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更重要的是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的这

  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悄悄地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

  四、表达心声,升华主题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我趁机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自己读一读你感动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狸的多少心声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请替它们说一句心中的话吧。前面情感铺垫,音乐的渲染,教师语言的感染,让孩子们深深沉醉其中,孩子们的情感被点燃了,激发了,教室里出现了动人的场面:空灵的音乐流淌着,孩子们动情地朗读着,真诚地述说着,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不动了,一种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传递着。听听孩子们替狐狸表达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保护你的;我的儿子,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的;人们啊!如果你们都能像正太郎一样爱护我们该多好啊!……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了,融进课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

  面对孩子们的如痴如醉,我被深深感染了,可内心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这时刚好班上侯文丽同学发言说:“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想尽了办法,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它们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使我非常感动,这让我想起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他的话一下子使我豁然开朗,原来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的升华、情感的碰撞和来自内心深处的东西。于是我顺势说“侯文丽同学的体会感人至深,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对待孩子的爱是那么伟大,无私,而我们作为孩子有没有象父母爱孩子一样的心爱父母呢?”没想到同学们齐刷刷地回答:“没有!”随即又马上改口,齐声道:“有!”这个自相矛盾、在几秒钟之内改变主意的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抓住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课堂顿时沸腾了,同学们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几乎每个人都举起了小手,有的人激动地回忆起自己生病时妈妈无微不至照顾的事,有的后悔地回忆起自己顶撞父母的事,有的尽情地回忆自己孝敬父母所做的事……大家一至认为,在对待父母的爱上,自己做得不够,以后应该象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然后我又充满激情地说“你们有父母的爱是快乐的,父母有你们的敬是幸福的,返回大森林的狐狸一家又怎样呢?(出示课文插图)你能续写这个故事吗?课上到这里,孩子们心潮澎湃,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续写故事的提出,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一篇篇充满爱心,承载祝福的文章便应运而生了。

  【想成功】

  整堂课我被文中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感动了,被文中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了学生的情,使课堂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这份情感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话的深入弥漫开来,散发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渗进每一个人的心田。

  【思失败】

  一节课有成功的亮点,也必有失败的遗憾,反思整堂课,我对于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爱惜、保护动物的意识一处做得不够到位,其实孩子们这一思维的火花在表达心声,升华主题一节中,替狐狸表达心声时就曾闪现过:人们啊!如果你们都能像正太郎一样爱护我们该多好啊!如果这时我引向深处:学了这篇课文,你打算以后怎么做?感动于正太郎所作所为,感动于狐狸一家亲情的孩子们必能从内心深处,发出保护动物的呼吁。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却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保护动物的意识便深深印在学生心中。

  【结束语】

  课堂应该是孩子生命成长的乐园,而不仅仅是表演的天地;课堂应该是学生丰富个性、健全人格的场域,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作间;课堂应该是滋养性情、陶冶性灵的生态环境,而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简单循环。这是教师的需要,这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正所谓心随我动,我随心动,动中有你,动中有我,动中升华,动中提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动用生命去唤起生命,用真诚激发真诚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别挤啦》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主题为“地球家庭”的一首诗歌。它通过对人思想感情上“别挤”和严防把美好心灵挤走两方面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向往人间的美好,追求人间真、善、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虽短小,却给人以道德教育,使读者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节。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

  3、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说教法学法

  本课语言诙谐、形象生动,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于诗歌跳跃性大,所以学习课文时可以利用诗句间的“留白”进行思维拓展,联系实际理解生动有趣的诗句背后意思,即作家呼吁的道德观。

  说教学设计

  1、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2、初读诗歌,把握内容。 为了不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所以在朗读上就要下功夫。学生在联系生活谈自己感受、收获,都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朗读先是“正确、流利”,在细读基础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和在自己理解基础上,再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也就是体现了语文课的“读中感悟”。(但教学中学生还是没读好,可能是学生感悟不到位,也与平时朗读技巧指导有关)

  3、精读理解,感悟表达。在揭示课题之前先将第一节的内容分解导读,通过问题提示、“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句体会诗句意思,并在理解诗句过程中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整个“问题导学”过程里,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为理解本诗做足了铺垫:世界之大,足以容纳所有人的自由。随着作者写作思路的转变,老师跟着将矛盾抛给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并非真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条件的,需要做出“保证”的。在矛盾激发的同时,揭示课题“别挤啦”,揭示作者的中心意思“不要挤”,学生对它的接受与体会当然就自然且深入了。 联系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这也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一个亮点。学生们只要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所以在细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把诗歌中的每一句话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随心所欲的谈,告诉学生把你读这首诗歌时最先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人说,大家补充。学生们把自己身边的不道德行为、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甚至关于对世界的和平问题的看法都谈了出来。学生们自己总结了“真诚”“宽容”“善良”“健康”“和平”“和谐”“平等”等词语,懂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应该怎样做。

  4、借助背景资料,领悟作者情感。

  5、领悟现实意义,拓展延伸 “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在多元化思维拓展的基础上,当学生对“挤”有了自己的思考,他需要一个表述的机会及交流的平台,所以,就设计了写诗的环节。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又可以锻炼其模仿课文形式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还可以使探讨问题的平台延伸到课堂外与教室的墙壁上。但是遗憾的是时间不够没有在课堂上写,只能做为作业回去写。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课文简说:

  《蒙娜丽莎之约》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2、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重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四、教学设计意图:

  1、谈话、赏画导入。教学开始向学生介绍《蒙娜丽莎》,通过观赏图画,谈感受,使学生对《蒙娜丽莎》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读课文,感受名画。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

  ⑴ 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交流,感知文章脉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⑵ 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即重点讲解第六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学5、7两段。学完画像这部分后,鼓励学生当小小解说员。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这课的重点,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即: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引导学生交流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3、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在学完了5-7自然段后,我们再回顾全文,让学生不仅能从具体的描述中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还让学生体会到从排队等候中也能感受到这幅名画的魅力。

  4、课尾引入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和制作一个卡片,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不足之处:

  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还有好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对于名画,学生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去审视,所以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本课的语言生动,文字流畅,而我在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穷人》是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说板书设计】

  穷人

  等待丈夫:温暖而舒适的家 (勤劳)

  探望生病的邻居

  抱回孤儿:抱回可怜的孩子 (善良)

  忐忑不安的心情

  丈夫归来:严肃-忧虑-能熬过去 (关心他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09-27

小学语文说课稿07-21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01-17

小学语文《荷叶圆圆》说课稿08-25

小学语文《春雨色彩》说课稿12-02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11-03

小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说课稿06-09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12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12

小学语文《四季》说课稿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