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12-27 09:58: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及反思1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慨叹:孩子学了多年的语文,可语文水平依旧不能如人意!于是改革前沿的语文教师,尽显其能,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途径。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永远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借用布鲁纳的一句话:“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是否爱你的语文课,是否爱语文是语文学习成败的关键。前一阶段听了我校一堂公开课《揠苗助长》内心感触颇深,借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听课前,知道公开课内容是《揠苗助长》后,心里暗叹:寓言故事能上出什么新意。可走进课堂,教师的开篇引语便像磁石一样地吸引了我,使我为之一振,于是和学生一起享受了一堂趣味十足的语文课。

  一、?课前猜心里

  师:马上上课了,老师想施展一下看家本领:钻进你心里!

  (学生小眼睛好奇地看着老师)

  师:看我猜!(板书)哈!今天有人听课!

  (学生微微笑,回头看看听课老师,很兴奋。)

  师:(板书)唉!要到电教室就更好!

  (个别学生哈哈笑。)

  师:看,猜到你心里去了。知道老师怎么想的吗?(板书)哼!你们就想看动画!

  (许多学生羞涩地看老师。)

  师:看有人心里又在想:(板书)咦!你怎么知道?

  师:(板书)嘿!我有绝招!啊?快说!

  (学生眼睛盯着老师,正等着老师教绝招呢!)

  师:(板书)哈哈!不急!待会说!

  猜学生的心里,挺有意思。一边猜一边板书出来更让学生欣喜。课堂上学生一个个睁着明亮的眼睛盯着老师,那眼神充满惊奇、充满激动、充满渴望!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谓独到、精心,它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令学生的心里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更可贵的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下面走进农夫的心里做了强有力的铺垫!农夫为什么会做出揠苗助长的事,体会农夫的心里,了解农夫的想法最为关键。而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体会人物的心里却是学习中的难点,教师的这一设计使学生后面的学习水到渠成,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意想不到的“揠”

  师:揠苗助长这个故事是否见过?在哪见过?

  生:(一生激动地说)我见过,以前在电视上见过,还有我这本书上有(生举起一本课外书),名字叫拔苗助长,和揠苗助长是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揠苗助长又叫——生齐:拔苗助长!(师在揠苗助长旁板书:拔苗助长)从这里你知道揠的意思是——生答:拔(师板书)

  师:有个问题我想不通,“拔”那么简单不用为什么要用“揠”呢?这个字多难写呀!

  生:用“揠”要告诉我们,他的意思是拔。

  生:用“揠”告诉我们拔苗助长还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

  ……

  师:同学们真会猜,对这个问题老师一直都想不明白,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拔”指把物体连根拽。“揠”表示抽出植物的部分,不表示全部拔出。这样一比较,我知道“拔苗助长”这个成语不够准确,用“揠”才是最准确的。

  语言文字是丰富而形象的,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的深入体悟之上的,如果教师浮光掠影看文字,也就不可能达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字的目的。在这里教师就“揠”和“拔”的区别上能够深入去思考,能够有自己独到的发现,独特的钻研,不得不令人佩服,令人感叹。什么是钻研教材,老师在这儿应该做了典范!教师不仅通过教学告诉学生“揠”和“拔”的区别,而且很科学的指出用“拔”代替“揠”是不恰当的,同时通过这一块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教师对待知识的严谨认真的态度。这不也蕴含着端正学习态度的教育吗?由此,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在扬中听薛法根老师的一堂《爷爷的芦笛》,薛老师在字词教学中留给人的严谨认真的态度也一直震撼着我:“看老师写两个字,抬起手和老师一起写,看认真,看仔细,写在自己的心里。”薛老师半蹲下身子,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书写。老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老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都像这样以严谨认真来对待知识,学生收获的又岂止一二呀,况且两个字中都蕴含着这么有意思的知识!教师正以自己的实际做法引导学生领悟:语文知识是可爱的。

  三、?走进农夫的心里

  师:刚才有同学说,读书要读出感情,我很赞同。那么知道怎样就能读出感情吗?就是要走进农夫的心里!

  师:现在我就把我的绝招教给你们,那就是——察—言—观—色!

  师:现在我们就来找找,哪些词可以让我们察言观色。读一读,画一画,好吗?

  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巴望着?十分焦急?终于想出了办法?筋疲力尽)

  师:静静的读这些词,想一想,这个农夫心里在想些什么?(教师贴出相应的农夫表情图)

  生:我从巴望着猜想他的心里会想,苗啊苗啊,快快长吧!

  生:我从十分焦急猜想他心里在想,苗啊苗啊,我已经陪你十几天了,你怎么一点也没有长呀,你真是急死我了!

  生:我从十分焦急猜想他心里会想,我天天来看你,怎么看不到你长呀!

  生:从终于想出了办法,我猜出农夫心里想,哎呀!我把他们往上拔一截不就长高了吗?

  生;从筋疲力尽我猜想农夫心里想着,唉!真累呀!我都走不动路了!

  ……

  这一版块的教学,老师把“绝招”教给了学生,谁不想学绝招呢?看,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绝招,语言的绝招!这一“绝招”让学生学会了透过语言文字去察言观色,让学生学会了透过词语去猜测人物心里,让学生学会了自己解读语言文字。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老师的这一“绝招”中得到了训练,语文水平在这一“绝招”中提升。

  四、?给主人公起名

  师:故事的主人公怎能没有名字呢?读读课文,思考一下,你想给他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好?

  (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生:急性子!因为他是个非常想得到结果的人!

  生:急于求成!他想让他的禾苗在一瞬间长高!

  生:雷厉风行!因为他一下子就想做得很快!

  师:雷厉风行是讲做事的作风,在这里还是急于求成比较恰当!

  生:欲速则不达!

  生:贪吃嘴!他想让禾苗长得快些,早点吃到粮食。

  生:不!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并非贪吃!

  师:是呀他巴望禾苗长得快些有错吗?说他是贪吃嘴,这样对待农夫可不公平!

  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生:等不及!禾苗不可能一天长好,他等不及!

  师:他的急有什么错呢?他的`急到底错在哪?

  生:农夫异想天开,想禾苗一夜长高!

  生:他错在方法上,他不知道禾苗的生长规律,所以闹得禾苗都枯死了!

  师:你们真能干,读懂了课文,因为他急于求成,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所以闹得是竹篮打水——(生接)一场空!

  “故事的主人公怎能没有名字!读读课文,思考一下,你想给他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好?”一语激起千层浪,给主人公起名,多么有意思的活动!于是学生根据故事内容便开始展示自己起名字的水平,一个个争先恐后。不过要想起到点子上,就得读懂课文,就得找准农夫的特点。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积极的阅读思维,学生们就能非常投入地走进课文,去阅读,去思考!这样的教学想让学生不喜欢也难!这样的教学真是充分展示语文课的无穷魅力!

  五、?知音相遇

  师:可是农夫想不通,怎么办呢?我们来为他找个知音,劝劝他好吗?你觉得前面我们认识的谁可以做他的知音呢?

  生:郑人!

  师:好,让我们把郑人找来吧!

  (两生上前扮演郑人和农夫,教师叙述创设情境)

  “郑人”:哎!老兄!什么事让你这么愁眉苦脸呀?

  “农夫”:唉!真是倒霉呀!我辛苦劳动了一天,终于长高的禾苗竟然在一夜之间都枯死了,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

  “郑人”:你是怎么让它们长高的呀?

  “农夫”:我把它们都往上拔高了一截呀,怎么会枯死呢?我实在想不明白。

  “郑人”:哎呀,老兄,禾苗生长得扎根土壤才行,你这样做,它的根怎么往土里长呀,它当然会死了!

  “农夫”:老兄,原来是这样,扎根泥土越深才能长得越好呀!看我做的糊涂事哟!

  ……

  认识农夫行为错误的原因,才能感悟寓言那深刻的寓意,这在学生来说也是最难体会的。教师此处的设计采用了曲径通幽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思索,读懂故事,读懂文本,加深了学生对寓言故事内涵的体悟。同时更让学生享受了自我发现的乐趣。

  整堂语文课,学生都学的饶有趣味。教师别出心裁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学会了读懂人物心里,学会了把握语言文字,学会了感悟寓言的寓意。这样的课堂学生学有趣味,学有所得。它必将会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必将得到学生的喜爱,也必将会使学生从心底发出感叹:语文课,爱你没商量!

  作者:袁琼英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

  3、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按规律办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确定角色。

  1、老师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跟老师一起写。(板书寓、则)谁能给它组词。

  2、补词。什么是寓言?寓言两则是什么意思?

  3、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一个故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研读教材,进入角色。

  1、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标上小节号。

  2、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初读情况。

  (1)这篇寓言中有四个生字都是写人的心情的,老师把它写出来听听同学们能否读正确?

  板书: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

  (2)学习“焦急”

  “焦急”是什么意思?你见过谁焦急过?能换一个成语或者谚语吗?(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坐立不安、心急火燎、心急如焚、如坐针毡、迫不及待、寝食不安等)

  农夫真的`很急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巴望、天天、总觉得)指导朗读。农夫这么急,会怎么想呢?指名读原句,相互评价。

  (3)学习“筋疲力尽”

  你筋疲力尽过吗?做个样子?农夫筋疲力尽的样子是怎样的?他怎么会筋疲力尽了呢?农夫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呢?教师引导,有感情地读筋疲力尽的语段。再想一想,农夫累的仅仅是身体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齐读。

  (4)学习“兴致勃勃”

  谁能读一读“兴致勃勃”所在的句子。这个词写出了什么?(高兴)换词语读,加句子;质疑:禾苗真的是长了一大截了吗?齐读

  (5)学习“纳闷”

  纳闷就是什么?你来做个纳闷的表情给同学们看看。禾苗为什么会枯死?

  想象: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枯死,儿子会对农夫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农夫又会说些什么?

  三、细读感悟,体验角色

  过渡:这篇寓言主要将的是一位宋国农夫种田的事,知道他的名字吗?有人说他叫宋可爱,有人说他叫农可笑,你觉得哪个才是他的真名?请你在去读读课文,好好体会体会。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围绕“他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3、相机围绕有关问题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可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同学们,记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先生曾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可在这里,农夫辛勤劳作,怎么没有创造出最美好的东西呀?为什么?

  (2)要让禾苗能长的快些,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3)农夫这么大年纪了,每年都在种田,难道他不知道禾苗不能拔吗?

  4、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5、同学们,也许这两个名字都对,也许这两个名字都不对,如果你来取个名字,会是什么呢?

  四、内蕴升华拓展角色

  1、农夫好心帮助禾苗长大,结果却造成禾苗枯死是一件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你认为谁会对农夫说些什么呢?

  2、课外拓展,生活中你发现有这种揠苗助长的事例吗?

  3、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用笔写下来。

  4、交流感受。

  五、课堂作业。复述《揠苗助长》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及反思3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有它自身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理念:

  教学中注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注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等手段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一些学起来比较困难有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解决,教师去课堂上只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

  1、同学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2、寓言都是简短有趣的故事,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书中的第24课有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揠苗助长)

  二、初读

  1、这里的“苗”“助”“长”分别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

  2、拔苗真的能让禾苗长大吗?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读,读到你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朗读,正音。

  三、究因

  1、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劲去拔禾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

  ★出示第一自然段

  2、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3、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很急的呢?(天天、巴望、总觉得、十分焦急)

  4、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到“巴望”这个词,你好象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儿?

  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读着读着好像看到了书中的人的样儿,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朗读这一段时,就要边读边想像他着急的样儿。(指导朗读第一句。)

  5、自己再读读这一段,读到哪儿你又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你们听到他和禾苗说了什么了吗?

  7、我们再来读这一段,看谁能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师:说一个人“急”还有好多成语呢。老师向大家介绍几个

  ★带“急”的`成语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

  四、感悟

  1、农夫是这么的操之过急,觉得禾苗是一点儿也没长大。于是他开始想办法了。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

  ★第二自然段

  2、他是怎么拔的,对于这个办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和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3、可农夫不明白呀,他以为这是个好办法呢。所以一想出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提示:怎么拔得?),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4、想一想,他累成什么样了?

  师范写“疲”字。用彩笔标出“病字头”

  6、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尽。再来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第三自然段

  (紧挨着“疲”字范写“勃”字,并用彩笔标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刚才农夫还是筋疲力尽的,现在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呢?

  7、这颗小禾苗在气愤地说。他可没听到禾苗的话,还满以为禾苗都长高了呢!回到家,他兴致勃勃地说──

  五、明理

  ★第四自然段

  1、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心中会想什么呢?

  2、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3、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

  4、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它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现在这个农夫是懊悔不已呀,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的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作业理解寓意

  六、拓展

  1、《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①,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听老师吟诵古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师: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一定能读懂许多。

  (学生练读古文。)

  师:你读懂了哪些呢?

  师:小朋友的收获真大,不仅读了课文,还读了古文呢。下面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矣”。)

  师: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满智慧的人民又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展示书籍),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及反思4

  教学目标:

  认识“焦”等3个生字,会写“焦”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番茄成长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课题 )谁来读读故事的题目。指名读——齐读

  2、“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122页,认认真真读读这个故事,做到读准字音,读通故事,从文中划出揠苗的意思。

  3、揠苗是什么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意思

  4、文中也有一个句子告诉我们揠苗的意思,你划出来了吗?(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5、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为了什么?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意思,谁来完整地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体会“焦急”

  1、读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揠苗助长?用上因为……所以……来说 结果怎样?

  2、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这种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

  教学“焦”

  3、“焦”字住进了田字格,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写好这个字,你们有什么地方提醒大家注意的?

  师范写——同桌互评

  4、焦急这个词藏在这个句子里 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自由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农夫当时的样子

  (2)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交流 指名朗读

  5、你还能从课文的其他语句中感受到他的焦急吗?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句子: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焦急?

  巴望:巴望我们还可以说是(盼望、期望、希望、渴望)

  天天:每天都到田里去看

  (2)刮大风时去吗?下大雨时去吗?他这样天天去为的是什么?(为了看禾苗快快长大)

  (3)真是个心急的农夫,谁来读 指名——男生

  (4)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农夫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禾苗,听,我还仿佛听到了他正对着禾苗说悄悄话呢?他会说些什么?

  6、过度:农夫希望自己的禾苗快点长大,他天天到田里去,可是——出示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从哪里感受到了他的焦急?(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长高)

  (2)真的没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3)指导朗读

  小结:禾苗在慢慢地长高,但在农夫眼里却一点也没有长高,真是个性急的人。

  7、还有哪个句也能看出农夫焦急? 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从哪些词看出?

  急忙跑:真是个急性子,连想到办法还这么急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花了很长时间 还都没有休息

  引读:当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农夫在田里——

  当肚子饿的咕咕叫时,农夫在田里——

  当农夫汗流满面是,他还在田里——

  (2)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

  (3)看,你能说说农夫都累成什么样了?累成这个样子就叫——筋疲力尽

  (4)让我们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送进句子读读

  三、借用植物生长规律的经验,引导学生体会寓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种田人的急,我还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2、看了录像,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原来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子。

  3、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急于求成)他还犯了什么错?(违反规律)

  四、学习3、4段

  1、这个人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他知道自己错了吗?我们来读读

  出示第三段

  (1)认读“喘气”、“一大截”

  (2)从这个句子中我们知道这个种田人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还很得意呢?谁来读出他的得意

  2、他多高兴,多得意,可结果怎样?我们来看看

  五、拓展小结

  1、如果你是他的儿子,或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这个农夫,你又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角色,用上这两个词说一说

  2、我们把这几个词送给农夫:出示

  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3、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反而会失败。希望我们能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

  4、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揠苗助长,像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却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大道理,我们就把这样的故事叫——寓言

  今天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一则,另一则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2-18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04-05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09-28

《揠苗助长》的语文教学反思10-06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5篇09-17

教学设计与反思09-10

教学设计的反思11-29

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07-02

欣赏与设计教学反思08-23

《鲸》教学设计及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