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26 09:59: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画杨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室、靠”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而”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室、靠”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而”等生字扩展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杨桃实物或图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教师简介杨桃,学生认识杨桃。

  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阳桃、洋桃,因其横切面呈五角星,故在国外又称“星梨”。杨桃未成熟时为绿色或淡绿色,成熟时为黄绿色至鲜黄色。

  3、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课文以“画杨桃”为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快去读一读课文吧。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把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并圈出带生字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教师重点指导,去掉拼音齐读生字。

  ①易读错的字:“室、审、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审”是前鼻音,“晌、抢”是后鼻音。

  ②多音字:“倒”在“倒不如”中读“dào”,它还有一个读音“dǎo”,可以通过组词来区别这两个读音。

  (3)交流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与熟字比较识记:室—宝;晌—响;诲—悔;抢—枪;悦—说;审—婶。

  以上几组生字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如“晌”,可联系词语“半晌”,明白“晌”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再如“抢”,可联系词语“抢夺”,明白“抢”与动作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②偏旁归类识记:“哈哈”“嘻嘻”都形容笑声,“哈、嘻”都是口字旁。

  ③联系生活识记:“班、页”可结合学校的班级指示牌和课本的页码来识记。

  ④扩词识记:(出示课后习题第三题“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再和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记住“靠、而、抢、悦”,最后熟读词语。

  A、指名读,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在全班领读。

  B、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老师,也可以自己查一查词典。

  C、教师重点指导理解词语“视而不见”“赏心悦目”。

  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D、多形式朗读词语:齐读、分小组读、师生对读、同桌赛读、自由读等。

  3、学生将会认字带入课文中,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再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的笔顺及其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课注意“果”的笔顺。撇穿插到“讠”下。

  摆“扌”的提势陡;“罢”中“罒”上部低于“扌”上部,较扁,“去”的第二横宽于“罒”。

  哈右边“合”的撇、捺舒展,盖住下部。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插到口字旁下面。

  抢右边“仓”的“人”盖住下部,横折钩从田字格中心起笔,竖弯钩的竖段沿竖中线行笔。

  嘻“喜”的各部分写紧凑,中间的“口”小且扁,第九笔横长,最下部的“口”写得扁。

  图第二笔是横折钩,后面的笔画按先里头再封口的顺序书写,最后一笔是横。里面的“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座广字旁的撇写得稍长,护住“坐”;“坐”的两个“人”的捺笔都变成了点,最后写“土”,末横超出上部。

  室首点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钩的横段写长些;“至”的最后一笔横长。

  交上部“六”稍小,处上半格;下部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位置;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练写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4、挑选优秀的学生书写作品投影,师生共议,学生互评再练写。

  5、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再结合“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之间互报听写。

  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3、理解文章内涵,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摘杨桃”游戏。

  教师将本课13个会认字分别写在杨桃形的字卡上,再将字卡贴在一张树形卡片上。教师随意摘取字卡,学生抢读字音。读对了,教师将字卡送给该学生并让其口头组词;读错了,其余学生再抢读。

  2、同桌合作,用多种形式复习会认字、多音字、会写字,巩固知识。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第1~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

  (1)“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我”看到的杨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同桌互相说一说)

  (3)“我”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画的?“我”画得怎么样?(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①(课件出示)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A、抓住“根本不像……而像……”体会人物内心想法。

  B、“我”眼中的杨桃为什么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杨桃在讲桌上,“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C、指导朗读:重读“根本不像”“而像”,并在此处稍作停顿,读出“我”当时奇怪、犹豫的心情。

  ②(课件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A、指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我”看杨桃、画杨桃时的情景。

  B、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体会“我”的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2、学生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后,有什么样的反应?

  (1)“哈哈大笑”在这里是怎样的笑?(嘲笑。)谁来笑给大家看一下?

  (2)“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这句话是用什么语气说的?(反问、指责。)谁来读读这句话?

  (3)“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这句话又是怎样的语气?(嘲笑、否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同桌互读第3、4自然段,注意读出说话的语气,语调稍高。

  过渡: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公然地嘲笑“我”、否定“我”,那么,老师又是什么反应呢?

  学习第5~18自然段

  1、学习第5~11自然段,了解老师的反应,体会同学心情的变化。

  (1)学生自由读第5~11自然段,想想老师看到“我”画的杨桃时,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

  ②理解“审视”。(仔细看。)

  ③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要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呢?这体现了什么?(老师并没有依据固有的生活经验而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体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态度。)

  ④想一想:当时老师会想些什么呢?(指多名学生交流)

  (2)分角色朗读第6~11自然段描写对话的句子,注意读好说话的语气。

  指导朗读:老师的前两句问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最后一句问话要用严肃的语气来读。“不像!”“像五角星!”这两句要读得果断、有力。“好——笑!”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表现同学故意延长声调,嘲笑“我”。

  (3)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什么?(他们都非常肯定“我”把杨桃画错了。)

  (4)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严肃”写出了老师对同学们嘲笑别人的行为所表现出的否定态度。老师认为这不但是画画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学生学习、做事是否认真、实事求是的问题。)“半晌”是什么意思?(半天。)老师“半晌”才又问道,说明老师在想什么?(怎样改变学生错误的做法。)

  2、学习第12~16自然段,理解老师让发笑的同学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的意图。

  (1)学生自由读第12~16自然段,说说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让这几个同学从“我”的角度去观察,让同学清楚“我”看杨桃的角度。)

  (2)老师让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①指导朗读:“不……像。”“像……五……五角星。”这两句,读时语调稍低,读出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语气,表现出同学们难为情的心理,反映出他们认识的变化,与之前的嘲笑形成强烈的反差。

  ②对比朗读同学们看画时和看杨桃时说的话,体会其看法及心情的变化。(两次回答的内容一样,但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③思考:为什么学生的态度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因为他们经历了坐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后,再来评价“我”的画,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杨桃像五角星,表明“我”画的杨桃没有问题。)

  ④同学们坐在“我”的座位观察杨桃后,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们又会对“我”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⑤师生合作读第12~16自然段,读好人物语气。

  3、学习第17自然段,理解文章内涵。

  (1)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画出写老师神态的词语。(和颜悦色。)

  (2)理解“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老师的神色从“严肃”到“和颜悦色”,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

  (3)理解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用亲切、诚恳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老师的耐心和谈心的亲切。

  ②说一说老师要求“我们”怎样画画,当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要求“我们”怎么做。

  ③引导:你同意老师说的话吗?把你的看法说一说。再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这段话有哪些含义?

  明确: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二是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三是不能随便嘲笑别人。

  4、学习第18自然段,理解内容。

  (1)齐读第18自然段,想一想:“教诲”是什么意思?“教诲”在文中指什么?

  (2)拓展:在生活中,如果“我”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想的不一样,“我”会怎么办?5、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好对话。

  三、总结全文,课后扩展

  1、学生分小组说一说。

  看见“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从他们不同的做法中,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3、拓展活动。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于“画杨桃”这样的事,你能举例说说吗?

  (2)读下面这首诗,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本文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于平常的小事中寄寓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画一画、读一读等方法让学生找出老师和同学们在看到“我”的画后各自的反应,侧重于找出他们的动作、神情和说的话,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中体会同学前后认识和心情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词句,领悟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学设计08-13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0-21

画杨桃教学设计07-23

画杨桃优秀教学设计08-06

《画杨桃》教学设计15篇11-02

《画杨桃》教学设计(15篇)11-01

画杨桃教学设计15篇11-24

《画杨桃》教学反思08-11

画杨桃的教学反思10-09

画杨桃教学反思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