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7 10:03: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三)知识运用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那我们来练一练吧。

  1.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第2题的空白处。

  2.教材第83页做一做。

  3.教材第84页第4题。

  4.教材第85页第6题。

  注:这题关键点是哪几个点呢?特别是第二题,同学们要注意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又有什么收获呢?

《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探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3、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并能准确辨别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趣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朋友,大家看!(出示只有一个触角的蝴蝶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还应该怎么做才好看?

  学生回答。

  生1:它是对称图形。

  生2:给它画上一只脚。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也有一定的关系。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学生提出自己赶兴趣的问题)

  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初步感知物体的对称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

  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天安门、蜻蜓、枫叶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自己手中的这些平面图形,折一折、比一比,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动画演示对折过程)

  介绍:我们把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定义)。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物体的平面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交流并回答)

  2、试一试

  谈话: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好吗?出示有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参照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这些常见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完全重合”等词语来描述和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中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

  4、判断轴对称图形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博物馆”去看看。(课件出示)

  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判断的结果及理由。

  三、制作轴对称图形

  谈话:你能自己创造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吗?

  引导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展示学生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四、感受轴对称美

  谈话:生活中有那么多轴对称图形和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是因为轴对称图形本身就是一种美。

  电脑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吧!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妙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思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五、小结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生1:轴对称图形真美啊!

  生2:轴对称图形真多啊!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两侧图形完全重合

  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新的教材观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么怎样把静态的文本教材变成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形态的教学呢?我立足以下两点认识,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改组和实践研究,以期达到活用教材、创造性地教的目的。

  数学是一种文化,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所附着的美学特征和文化积淀。对于具有极高审美韵味和文化气息的轴对称图形来说,仅仅把握它的形状特点,对认识作为数学抽象符号的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努力向学生展现数学的文化本性。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的特征,认识对称轴,能正确地识别轴对称图形。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创作图形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各种图片、信封、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知对称――感受“美”

  1.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你觉得哪只蝴蝶漂亮些?为什么?

  2.师:左右一样,就是说这个物体是对称的,把对称的物体画在纸上,就得到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是怎样对称的?它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对称图形的奥秘。

  【设计意图:学生在建构概念的同时,经历审美冲突,感受数学蕴涵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参与探索,感悟特征――研究“美”

  (一)认识对称图形

  1.师:为了便于大家研究,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都是对称图形吗?你们想不想来分一分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出示活动要求:

  (1)请从①号信封中取出图形。

  (2)每位同学先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图形是对称的,然后再动手试一试。

  (3)将你的验证方法和你的发现与同桌同学说一说。

  ①号信封里的图形如下:

  学生从①号信封中取出各种图形,玩一玩,折一折,分一分,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交流汇报,引领学生深刻体会“重合”与“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要掌握“对折―重合―完全重合”这三个重要的知识。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证明枫叶、松树等图形是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对折”这一重要方法。再通过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把对称图形对折引出“重合”。最后通过把对折后的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的比较,引出两种重合的区别,从而深刻理解“完全重合”。】

  (二)认识对称轴

  1.把对称图形打开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2.比较不同的折法得到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

  3.介绍“对称轴”,示范画法。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一个对“折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在辨析中加深对“对称轴”的理解,知道只有把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对称轴”。】

  (三)辨别对称,理解新知

  1.判断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出示活动要求:

  (1)请从②号信封中取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3)把你的发现填写在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巧妙地设计四个图形判断:长方形、正方形初步渗透了一个图形可以有多条对称轴的思想;平行四边形是学生判断的难点,利用亲自动手实践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包办代替,不直接告诉,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强化新知,加深理解――认识“美”

  1.出示图形的一半,学生猜一猜。

  2.摆姿势照相。

  【设计意图:创设“拍照”这样一个游戏情境,不但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而且让学生在动作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这样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了学生可以看得见的直观、形象的“数学事实”。】

  3.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生活中的对称,感受轴对称图形的文化价值。

  【设计意图:古典优雅的音乐,将学生带到生活中:设计精美的民间剪纸,高大雄伟的建筑……N烂的文化在向学生无声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但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艺术审美的享受以及厚重的文化意向。让轴对称图形在学生眼中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冰冷的几何图形,一种生命的质感必将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记忆中。】

  四、自主设计――创造“美”

  1.学生自主设计创作轴对称图形。

  2.作品展示。

【《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08-03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2-03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6-09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07-15

《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07-03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篇)03-01

《轴对称图形》教案02-20

《轴对称》教学设计11-09

【必备】《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