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15 13:19: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石榴》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教学反思1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学习。

  设计教案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海南学生吃过石榴得多,见过石榴树的少,那就只能从石榴的果实入手,以增加学生的认知兴趣。

  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该是谜底要思考才能得出这样才有趣味,可是如果在授课之前布置了学生预习的话,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想,还是直接告知学习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再出示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就可以避免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可以指导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考,训练语言组织的能力。

  解读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题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初读《石榴》,读者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对石榴的描述,这是一篇清新明丽的`咏物散文。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开始介绍作者时就把写作背景一并引出,而是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学生交流预习成果时,提到写作背景了再顺势予以补充。如果没提到,就安排在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展示相关背景,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为介绍而介绍,根据课堂需求,发挥课件链接优势,自然呈现,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提供。

  在品味语言上,学生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应该设置梯度比较阅读,比方说,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组以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样的环节应该是较精彩的地方。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石榴》教学反思2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故居、以及石榴树和石榴节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文本语言朴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浓郁。优美抒情的笔调,温馨的画面,生动的细节刻画把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孩子,积极乐观,平易童真的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读来感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2、品读词句,感悟郑振铎先生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真诚、质朴、平易、童真的人品。

  3、认识作者通过细节刻画,把人物描写得鲜活饱满的表现手法。

  情感真挚浓郁,感人至深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抓住文章的情感这条线,以情导读,在读中体会,感悟,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融,从而使学生受到熏染.为此在教学中我较好的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找准切入点,并以之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始终。文中“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发自内心的感叹,饱含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对父亲深挚的思念,有幸福有伤感,快乐、惆怅、怀念交织其中,可以说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贯穿本文的情感主线。所以我把这个句子作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点。第二课时新授伊始就把这个句子从文中摘出来,指导学生读句,理解“温馨”“情韵”二词的意思,意在让学生带着:那是些怎样充满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的思考,进入文本的学习。起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然后,在学完关于石榴节的回忆、父亲去世两个内容之后再分别呈现此句,以层层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如一首诗歌,而这个句子就是这首诗歌中反复咏叹的中心句。

  二、展开空白点,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生活。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旧居的院子不算大,却栽满了桃、李、杏、梅、……可说是三季有花,四时常青”如一幅写意画,极其概括,给人留下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段是郑振铎先生生活环境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一段作者虽是略写,但在教学中却不可做简略的处理。所以在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充分的铺展,抓住“栽满”“三季有花”“四时常青”,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从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细节刻画,贴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正如一幅工笔细描的人物画。语言朴实,生动,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爱、童真的心灵,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我采用让学生找句子,抓刻画人物的重点词语,尤其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通过读,把语句化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亲、可爱、可敬,激发学生对人物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下一教学环节—写出孩子们心里想说的话成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发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在较好的体现了我的教学设计意图的前提之下,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对学生情绪把握不到位,致使不能根据学生的情绪即使调整教学节奏,师生配合不默契。

  二、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很欠缺,学生读得不充分,不能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三、某些教学环节中的细节把握不准,不能捕捉教学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及时有效地反馈。

  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暴露了我平时教学中的弱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措施,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自我改进,以争取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在现有基础之上有较大提高。

《石榴》教学反思3

  根据学校安排,于本星期四上了《石榴》这篇课文。上完课之后留下了一些遗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找了好多有关石榴的课件,但它们都不提供下载软件,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主题网站,所以就借来用了,如果要对这些图片进行整合,重新设计课件,究其原因是不想麻烦别人,再加上自己还缺乏一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能省事的地方尽量简单一些。至于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当时我以为同学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能说出许多话,没想到这中间用的是“逐渐”,学生在短期内要造这一个句子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引导好的话,学生还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课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其实还是能够造出来的。

《石榴》教学反思4

  《石榴》是国标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反思5

  本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晰,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在教学时,首先,我按照季节的顺序来指导学生了解石榴的生长情况,春天石榴抽出枝条,长出绿叶,夏天开出红花,秋天结出果实。有顺序地描写一件事或一样物品,正是三年级学生要学习的内容。

  相信通过学习本文,他们对于如何写好习作会有更深一步地感受。其次,本文的比喻、拟人手法很多,通过讲石榴比作小喇叭和赋予石榴娃娃以人的动作这样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加地生动有趣。抓住这些句子,让学生多读,多感悟,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就更生动了。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仿写,从形、色、味三方面介绍一种水果。在教学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有些急躁,指导时不够细致,有些学生写得不够详细生动,没有将水果的外形与口味等介绍清楚。

《石榴》教学反思6

  《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写《我最爱吃的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孩子们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如罗枭展写到: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大西瓜。它穿着一件条纹衬衫,圆圆的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切开绿油油的它,只见黑红相间,红通通的肉里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黑核子,真是好看极了。咬一大口嚼嚼,甜滋滋的,顿时感到清甜无比,生津止渴。贾瑶瑶写到:你摘下一根香蕉,把皮慢慢地撕开一半,顿时手里就像拿着一只开花的小船,吃一口,甜甜的,好吃极了!......诸如这些,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教学反思7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现做以下反思:

  一、 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让学生读,先是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再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今后在有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上还应努力。

  二、 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在学了第四段引导学生仿写时,设计简略,有以下改进建议:

  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水果。谈话:

  ①你带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怎样?

  ②这些水果可真诱人啊,快尝尝它的味道。谈话: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苹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连起来说吗?这个句子能帮助你们:

  (文:剥开的外皮,只见,轻轻咬上一口,。)

  (说说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个同学说完,请大家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桔子、香蕉、水蜜桃等等。你还喜欢什么水果呢?喜欢它的什么?试试用上这个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从营养、方便、长相诱人,口感酥软、嫩滑等方面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写一种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就能写好。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石榴》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识字 识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然后,让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最后,开火车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读音。学生懂得生字的读音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熟字加熟字,熟字加一笔等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二、注重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了解这些字的间架结构,看清它们的摆放位置,以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描红,最后仿写。学生在写字时,我引导学生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感悟、理解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语言生动风趣。感悟、理解的重点内容是石榴笑了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学习第1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实物,说说没笑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闻一闻,感觉一下石榴,引导学生体会满树石榴给人带来的喜悦心情。学习第2自然段,我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看看石榴笑了没有。学习第3自然段时,我借助挂图,让学生看看石榴笑了没有,是怎样笑的。我还引导学生想象: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

《石榴》教学反思9

  《石榴笑了》讲了王力力看到石榴,想吃石榴,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教学中,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将每一段的笑都很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第一自然段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对于这个“笑”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同桌互相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语锋一转:妈妈说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们小朋友的笑一样吗?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都知道不一样,妈妈说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通过读、想、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学生头脑中清晰了,为后文的笑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课文第三自然段“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先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紧扣“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悟、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当学生对石榴一笑中的笑有了深刻地感悟之后,再次联系王力力的笑,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不同的意思,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

《石榴》教学反思10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我所教授的是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我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学习生字词,二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力求有感情地朗读,三是学习一、二两小节。

  首先,我通过谜语来接题,然后通过实物展示来让学生对石榴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认识。接下来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诵整体地把握一下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扫清字词句方面的障碍。等学生读完之后,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并帮助学生攻克长句子。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我就教他拆开来理解,在弄清了驰名中外的意思后,我应该追问一句:你能换个词语吗?这样可以让学生回忆脑海中积累的词语,做到迁移学习,但是我没有这样做,说明我课前还没有思考周详。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于是,我投影第二段课文指名学生朗读,事后想想可以先让所有学生自己朗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然后再请个别学生来读。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问学生这一节写了哪两个季节,然后分开来看看分别写了石榴树怎样的状态。春天里我主要抓住“抽”和“嫩绿”来让学生体会石榴树的生命力。夏天我让学生通过词语“郁郁葱葱”“火红”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叶子的葱翠、茂盛,花儿开得特别多,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同时通过描写花朵的形状“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总的来说,我的这节课上的节奏有点慢了,前面在生字词的教学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来设计的许多环节都一带而过。另外课堂纪律控制的也不是很好,没有抓得住学生。整节课略显平淡,没有做到高潮迭起。而且板书也忘记写了,只写了一个课题。此外,对于学生的激励性的语言还远远不够,需要多多积累,多学多用。总之,这节亮相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一天比一天上的好,不断提升自己。

《石榴》教学反思11

  上星期我执教了《石榴》这一课。首先,向给予我帮助和指点的老师以及来听课的老师表示感谢。

  《石榴》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的一篇写景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乃至成熟这一过程。如果看课文讲解,对于石榴的形象学生还不能很直观地理解。对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尽可能多但又精当地欣赏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的图片,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形象的感官促动下来欣赏课文,理解课文,应该说达到了认识与理解的目的。只是在教学石榴树与石榴花中这一断中,还没有深入地去让学生挖掘字里行间的美,在指导学生读上,两次教学都没有达到美读,学生是读了,但是还没有真正读到心里。这是欠缺的。另外,在课文前部分的课文理解上,我的引导有点拖泥带水,还不够精当。

  在课文最后一小节,也就是描述成熟的石榴果时,是整个教学的一个亮点。我出示了石榴这个实物,让学生在观察、甚至是品尝后,回到课文中再去品位,对于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我想学生是真正看懂了,读懂了,也读透了。而且学生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最最重要的知识。最后一个小故事的穿插,一方面训练了学生对于石榴的口头描述,另一个方面还引入了品德教育,我认为也是可以得到肯定的'。

  最后,作业设计方面,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了4类题目,照顾到了全面。

  一堂课是这样上下来了,反思时确实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老师们也给于指出来了,比如“露出”的读音,应该两音皆可,这真是我的一个很大疏忽。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很感谢老师们给予提点,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你们也能给予帮助指导,我的成长少不了大家的功劳,谢谢!

《石榴》教学反思12

  今天我上了《石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通全文,并能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我觉得自己前面的教学任务基本是完成了,但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没能把握好“整体感知”,把课文的词句割裂开来,而使学生丧失了体味美的机会。课文写夏天的石榴园,主要是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形态之美,教学时应该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基础上,再去体味词句。而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词句,再去体会其中蕴涵的美。

  由这节课我想到: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不要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语文的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我们要树立“语感中心论”。王尚文认为:“语感中心论”是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语感中心论”认为学生与课文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要洞察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地诱发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畅谈,在课文中涵泳、体验,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语感教学,转变语文教学的重心:由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到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由注重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到对语言的阅读品味;由单纯重视语文表达,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石榴》教学反思13

  《石榴》一课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吗?

  学生立刻想到“世界闻名”和“举世闻名”。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接着让学生逐段朗读,体会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学习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出示石榴实物,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本课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在学完这一节后,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描写石榴果的顺序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然后仿照这一节的写法写下来,同学们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写得都不错。

《石榴》教学反思14

  教学片段:

  师:你们怎么知道石榴成熟了呢?

  生:石榴先是青绿色的,然后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样石榴就成熟了。

  师:是吗?请你们读读课文里的这句话,想想跟你们表达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自由读句子)

  生:课文里不是用“然后”而是用“逐渐”这个词。

  师:你们觉得那个词用得比较精确?

  生:用“然后”这个词,好像是石榴一下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而“逐渐”就写出了它的渐变过程。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师:那能否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进行交换位置呢?

  生:不行。因为石榴先是青绿色的,长呀长呀,就变成青中带黄。过了一段时间,又变成黄中带红。

  生:青绿色的石榴不会先变成黄中带红,再变成青中带黄的。它要由青渐渐变成黄,再由黄渐渐变成红,所以不能把这两个词语调换。

  师:是啊,你说的对极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细读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了学生学习,更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条理,教师运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其实,也教会了孩子观察要仔细,写文章要有条理的重要性。

《石榴》教学反思15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一、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

  二、赏析语言

  学生在赏析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不同方面进行,不仅拓展了思维,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更深入的了解石榴送赋予的精神意义。

  三、指导了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

  通过启发思考,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让学生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学生展示预习时对相关背景的了解或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石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石榴教学反思10-07

《石榴》教案09-04

石榴小学作文10-25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教学的反思12-10

让教学反思12-15

比的教学反思12-20

教学的反思12-21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