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狼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狼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狼教案 篇1
《老狼老狼几点钟》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传统游戏。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时,老狼没有抓住小兔子,小兔子们又紧张又高兴;第二次玩时,老狼毫不客气地抓住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吓得哭了起来。兔妈妈一看大事不好,急忙冲过去,把小兔子从老狼的手中救了出来,小兔子这才破涕为笑。
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后,我和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时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当老狼说"天黑了"时,小兔子们急忙跳回自己的家,很多孩子一边蹲下一边自言自语:我们把门关得紧紧的,不让老狼进来。"老狼"灵机一动,唱起了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儿开开, 我要进来。聪明的小兔子唱道: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老狼"说: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快开门,让我进来。小兔子说:那你把尾巴伸进来,让我们看看。"老狼"把尾巴伸进门缝,小兔子急忙把门用力一关,"老狼"疼得叫了起来,急急忙忙地逃走了。小兔子一阵欢呼,欢笑着跑了出来。
从此以后,我们在玩这个游戏时,总是变换着不同的情境,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有时候,"老狼"来到小兔子家门口,会粗声大气地说:快开门,小兔子,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小兔子就回答:不开,不开,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不能给你开门。有时候,"老狼"会扮出很温柔的样子,轻轻地敲门说:兔宝宝,快开门吧,叔叔带你们去吃麦当劳。小兔子还是很坚决地回答:不开,不开,我们不想跟你去麦当劳。每当小兔子们识破了"老狼"的`诡计,"老狼"垂头丧气地走开了的时侯,孩子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欢呼声。你看,传统的游戏也可以焕发新的光彩呀!
狼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一场较量的短篇小说故事。虽然它是以文言的形式出现的,但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内容带有劝喻性和讽喻性,接近寓言体裁。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有兴趣,配以一定的画面欣赏,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积累文言实词,了解文章情节的发展,理解它的寓意和意义。
【学生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况且书本的解释较全,借助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学习事半功倍。易于理解的'的文章情节,使学生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只要引导得当,学生肯定会有所得益的。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改的精神,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语文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全体,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脱离课本较形象、准确的复述故事情节,朗读和背诵。
4、能独立概括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1、图片“狼”。(远、近观察)
2、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 弛(chí)眈(dān)瞑(míng)隧(suì) 尻(kāo)黠(xiá)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四、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有关情节
五、回音壁(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
六、师生互动探究课文的情节,理解文章的寓意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狼的表现呢?
9、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14、“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七、回顾小结,课文背诵
八、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
2、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
【板书】
遇狼 狼:缀行──狡
惧狼 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御狼 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 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启示:
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存在任何幻想,勇于斗争。
4、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狼教案 篇3
[创新设计]
一、创新角度
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2.朗读课文;3.品读课文。
三、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四、教学结构
三读:读准、读顺、读美。
三说:说译文、说描叙文、说评析文。
五、教学环节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说——说译文。(15分钟左右)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缀 苫 倚薪 暇 黠
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 ) 犬( ) 洞( ) 隧( )
②理解词意:去( ) 股( ) 盖( ) 耳( )
③理解词意:少时( ) 顷刻( ) 变诈 ( ) 几何( )
④辨析词意:目似暝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6‘老师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说一遍译文,说完之后老师检查。
(三)读——读顺;说——说描叙文。(约12分钟)
1.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的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其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飞层写人,——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4.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同学们自找内容,就某一部分说描叙文。
5.教师点拨:为了展开铺叙,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展开想象。
①设置环境 ②添加动静 ③加上声色 ④安排远近 ⑤配上衬景 ⑥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6.同学们思考、准备,有表情地说“描述文”。
(四)读——读美;说——说评析文。(13分钟左右)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2.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3.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一屠晚归”写出了人物、时间。又如“一屠晚归”表现了特定的时间,表现了屠户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4.同学们发言。如: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只单独一人,狼却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设法不让狼继续追击。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迫。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写狼紧跟不舍,屠户面临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集体“作战”,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5.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五)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创意说明]
我悉心研究过《狼》的教学,曾有《微型教案八种》刊发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8种教学设计的角度。它们共同表现出课型设计新颖、课堂教学生动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创意正在于此。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新的教学设计。
它新在“课型”——文言文教学中的“说读课”。在这样的课中,老师倒没有多少内容要“说”;所谓“说读”,只是学生既要朗读课文,又要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要求“说”课文。请看:在要求学生读准、读顺、读美的教学过程之中,有机地穿插了“说译文、说描叙文、说评析文”的活动,学生在“读与说”中实实在在地进行着自己的学习。这种课型一反那种老师主讲、逐字串
讲、只讲不读的陈旧课型的设计,显现出明朗的课型改革倾向。
它新在“活动”——学生在有序而生动的课中学习活动。课堂上没有机械的串讲,没有零碎的分析,没有单调的答问,没有枯燥的练习,有的只是学生的朗读活动与说话活动。其活动的有序性,表现在“读”与“说”教学要求的层层递进之上,其活动的生动性,表现在“说描叙文”的活泼多姿与“说评析文”的新鲜细腻之上。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何必总是那样一副平板、机械的脸孔;给学生一点浪漫,给学生一点畅想,给学生一点说笑,给学生一点表演,恐怕老师自己也快乐一些吧。
狼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狩、宠、厄、悖”4个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的结论。
三、媒体运用
1. 课前查阅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 大屏幕演示语,引起学生注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由生活导入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学文,增加是啊,鹿通常是美丽善良的化身,而狼却凶恶残暴,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学文兴趣《鹿和狼的'故事》(板书课题),看看课文又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
1. 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解“苟延残喘”、“罪魁祸首”。
3. 指名说主要内容。
〈三〉理解
1. 导言
是啊,昔日的森林松杉葱郁,而今却面目全非;原来的鹿群活泼自由,现在却苟延残喘。这严重的生态灾难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痛心疾首。然而,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如果有人能够劝阻他不再继续这个错误的决定,必将会挽救森林,挽救鹿群,挽救整个生态系统,可惜,罗斯福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向总统先生进见直言吧!我们来以形式的创给他写一封信,好吗?新达到激发要想使这封信更具有说服力,我们需要以课本为依据,可以用事实说学文欲望话,可以讲明道理,可以引用身边的例子,要有理有据的阐明你的观点。
2. 自由研读课文,思考如何写信。体现自主与
3. 小组交流。合作
4. 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信的内容适时出:生物之间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要以惯有的眼光片面的认识事物)
〈四〉
同学们一封封发自肺腑的信,不仅使罗斯福醒悟,也会使更多的人警醒。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个惨痛的教训不要再重演。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请同学们再回味全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回味全文,老师这也有一句话,送: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领悟文旨。
狼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识记: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尻 寐
2.了解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读懂课文
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4.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重点)
2.课文阐明的.道理(重点)
3.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难点)
教学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媒体设计
多媒体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险些被狼吃掉了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郭沫若先生为他的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二、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三、自读与点拔
(一)预习识记。(注意音形义)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黠xiá 尻kāo 寐mèi
(二)初读课文。
完成两项自学任务:
1.识记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
2.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译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顺课文情节脉络。
(四)熟读课文,回答下列几个问题(能用原句作答的,尽量用原句作答)
1.这则故事的时间、地点和对立的双方各是什么?
2.屠户对狼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4.屠户是怎样杀死狼的?
5.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五)口述“遇狼”到“杀狼”四个情节。
(六)品读课文。
1.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2.面对狼的阴险狡诈,屠户表现出怎样的勇敢和机智?
3.狼狡猾,但最终逃不掉“顷刻两毙”的下场,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课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4.把握下列文言词语,解释句中带点词的含义:
(1)恐前后受其敌
(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4)一狼洞其中
(5)隧入以攻其后
(6)屠自后断其股
(7)恐前后受其敌
(8)盖以诱敌
(9)而前狼又至
【狼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狼教案10-30
狼和小羊教案10-31
中班狼和小羊教案08-02
实用的狼教案范文锦集六篇08-20
【精华】狼教案范文集锦九篇08-31
有关狼教案模板锦集9篇11-24
《狼》教学反思11-06
狼教学设计11-06
《狼》教学反思10-19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