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诗歌,理解是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2、引导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访编,发展其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诗歌的语言类、意境美,萌发探索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写有“风”汉字的头饰。
2、蓝天背景图,各种形状的云彩图片。
3、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倾听风声,用游戏引出主题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呼…呼…(风)。师生,共同游戏,师扮“风儿”,幼儿扮演各种物体随风做各种肢体动作。如:风吹树、风吹花、风吹风车等等。
2、师:如果风儿遇到云彩,云彩会怎么样?(幼儿用肢体自由表演)
云彩遇到风儿,还会发生更有趣的事情。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图。
二、依次用教具演示诗中“云彩变化过程”,让幼儿理解并同时欣赏诗歌。
1、(1)师操作教具:把两种不同形状的云拼成小白船的形状
师:吹呀吹,风儿把云彩变成了什么?(小白船)
师生共同编出诗中语言:吹呀吹,云彩变成小白船……远处看不见
(2)师操作教具:几片不同形状的云拼成大狮子形象
师:吹呀吹,云彩又变成了什么?(大狮子)是什么样子的?
(启发幼儿根据图片想象回答)
师生共同编诗中语言:吹呀吹,吓得羊群都逃散(请个别幼儿模仿狮子的形象)
(3)师操作教具:出示胖娃娃的形象
师:吹呀吹,云彩又变成了什么?(胖娃娃)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吹呀吹,……跟着太阳公公闹着玩
2、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诗歌的认识,并学习朗诵诗歌
师:风儿真有本事,它把云彩变成了这么多的形状。我们把这些有趣的`变化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它的名字叫《云彩和风儿》
(1)欣赏配乐诗朗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教师和学生一起边看图边说诗歌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诗歌内容
3、游戏:“云彩和风儿”尝试访编诗歌
师:云彩真有趣,变出这么多的形状。小朋友们我们也来做一次云彩,一起变出更多的东西好吗?我是“风儿”,你们是“云彩”,在天空中飘呀飘。一阵风后,云彩要做一个造型,并且说“我变的是谁,在干什么?”
三、师小结,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2.使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称赞别人。
3.教育幼儿知道要关心同伴,大胆与同伴交往。
活动准备:
故事《称赞》,玩具,球,绳子,抛接器,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1.随机表扬,引入活动。
(1)教师随机表扬幼儿,让幼儿讲讲听后的感觉?
(2)你们知道表扬还可以说是什么吗?(称赞)称赞也是发自于内心的对别人的一种赞扬、表扬,
2.幼儿尝试称赞别人。
(1)幼儿回忆别人的称赞。
有人称赞过你吗?是怎么说的?
(2)对别人的称赞。
3.听故事《称赞》,了解怎样去称赞别人。
(1) 听故事,并猜小动物是怎样互相称赞的,并学习。
(2) 明知做得不好还要称赞?
(3) 你称赞过别人吗?你是怎么说的`?
小结: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称赞,当别人做得不够好时,我们更应该找出优点,去称赞,鼓励,那样别人就能得到快乐,获得成功。
4.幼儿间的互相称赞。
(1)请幼儿试着说出对同伴的称赞。
(2)自选活动。
(3)看刚才的录像,对同伴进行称赞。
5.游戏《交朋友》。
幼儿随音乐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称赞同伴,然后轮换朋友。
6. 小结。
大班教案 篇3
主题生成:
幼儿对恐龙很感兴趣,常常与老师讨论:“恐龙吃肉还是吃草的?”正巧宝安区新安公园在国庆期间举行恐龙展览,给我园送来了参观票,于是,我们决定进行恐龙的主题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多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了解恐龙的来源及灭绝原因,让幼儿懂得环境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从而提高幼儿对环境的环保意识。
活动一:
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10月8日我们将进行恐龙的主题活动啦,我们可喜欢这个主题了,为了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开展得
更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吧!一起收集以下资料:
1、有关恐龙的图书、图片、海报、模型、VCD等。
2、国庆期间新安公园将举办恐龙展,让我们一起做好活动记录(参观前准备好纸和笔把形象、生动的恐龙记录下来,可记录不同恐龙的名称、外型特征及参观趣闻等,来园与小伙伴分享)
大班级
1、参观恐龙展
(1)国庆期间,家长与幼儿参观了恐龙展,在参观时幼儿做了参观记录。(记录形式有:绘画恐龙的外形、记录生活习性)
(2)来园后幼儿把收
集的资料、记录互相分享
2、谈话:我认识的恐龙
老师:“你知道哪些有关恐龙的事情?”
幼儿谈话记录:
“我知道霸王龙是吃肉的,它最厉害。”
“地球爆炸了,恐龙就死光了”
“梁龙脖子很长很长”
“我看VCD看到翼龙会飞”
“喷火龙会喷火,喷水龙会喷水”“不对,没有喷火龙“
“肿头龙头上有一个包包”
“包头龙尾巴上有两个包包”
“梁龙、包头龙是吃草的”
3、绘画:我认识的恐龙
分析:通过参观恐龙展和已有经验,幼儿收集了许多有关恐龙的知识,对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我们与幼儿一起选择了霸王龙、梁龙、剑龙、肿头龙、棘龙、三角龙、偷蛋龙等作为我们的主要探讨对象。
活动二:认识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1、展示:(图片、模型)
2、观察比较:
(1)案例:科学活动
活动名称:科学—认识霸王龙、棘龙
活动目的:认识及了解霸王龙、棘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准备:有关霸王龙、棘龙的图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霸王龙
1、
教师提问:
(1)霸王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2)霸王龙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霸王龙的外形特征。
3、老师小结:霸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最大的肉食动物;它有大脑袋、非常锋利的牙齿,前肢较短,每个前抓只有两个指头,后肢较长和粗,每个后肢都有四根指头,而且前肢和后肢的指头上都有尖尖的爪子,它是靠后退行走的,它有一条长而粗的尾巴,尾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皮肤有绿色、咖啡色。
4、霸王龙是怎样猎杀其他动物的?
5、教师小结:霸王龙捕捉猎物时,先用前肢把猎物捉住,再用锋利的牙齿咬住猎物的脖子,把猎物咬死后,用尖尖的爪子把猎物撕开、吃掉。
二、认识棘龙
1、老师出示棘龙的图片。问:
(1)“你们知道这图片上的是什么恐龙?”
(2)“棘龙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棘龙的外形特征
2、老师小结:棘龙是肉食恐龙,它的背上长着大大的、象帆船一样的帆状脊,帆状脊可以帮助棘龙调节冷热温度,热的时候可以散热,冷的时候以吸热,棘龙的嘴巴尖尖的,长有直直的、锋利的牙齿,它短短的.手臂上长有四跟锋利的抓指,腿和尾巴都非常的粗和有力,腿上长有三跟锋利的抓指,有时只要踩上一脚就会把小猎踩死。
3、老师提问:“棘龙遇到敌人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4、老师小结:当棘龙遇到敌人时,它会用它强而有力的尾巴去抽打敌人,把敌人吓跑而保护自己
(2)恐龙分类
3、绘画、泥工:
4、恐龙公园:
5、听故事绘画;城里来了大恐龙
6、恐龙的来源与灭绝:
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恐龙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恐龙是恐龙妈妈生的”
“恐龙是从蛋里面出来的”
“恐龙是由爬行动物慢慢变来的”
一、师出示图片向幼儿讲述恐龙的来源:
在三叠纪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会跑的、会游泳的、会飞的爬行动物,其中有一种鳄鱼摸样的动物,它有很长的尾巴、很有力的后肢,后来受地球的环境、温度的影响,当其他爬行动物类动
物死光时,象鳄鱼模样的动物却生存下来,而且数量变得很多,它们为了适应生活习惯,把它们长长的尾巴抬起来走路,慢慢地就变成以前了最早的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都是吃植物的。
二、合图片向幼儿介绍恐龙的伟大时代。
1、在侏罗纪时代,生活着很多新恐龙,同时出现了肉食恐龙,它们长得非常巨大以素食恐龙为主;
2、在白垩纪时,各种各样的恐龙都有了,它们生活在世界的每个地方,还出现了新的装甲龙、角龙。
三、恐龙的灭绝
1、老师:“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真的恐龙呢?”
2、幼儿的话:
“地球爆炸了,恐龙就没有了”
“火山爆发,恐龙就死光了”
“彗星撞地球,地球就火山爆发,发生海啸,恐龙就死了”
“因为地球太热了,恐龙受不了就死了”
“因为地球太冷了,把恐龙冻死了”
3、老师小结:
关于恐龙的灭绝,科学家有不同的意见,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他们还在探讨、研究;恐龙灭绝的一个原因就是恐龙适应不了新的生存环境才会在地球上灭绝消失的。
7、恐龙的发现与发掘
老师:恐龙怎样被人类发现的呢?
被人类最先发现的恐龙化石是巨齿龙化石。在19世纪处英国的一位地质学家首先发现的,这是人类发现最早的恐龙化石。后来,在世界各国,人类陆续发现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科学家门把这些化石收集起来,经过研究,把恐龙化石复原,再用巨大的钢铁支架把恐龙化石支撑起来进行展览。恐龙遗留下来的只有化石,没有恐龙的真实图片,那我们现在看到恐龙图片是这样来的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恐龙图片是科学家通过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的外形特征再经过电脑科技把恐龙的原有外貌复制出来的。
活动三、分享与总结
1、恐龙之最
2、恐龙绘画展
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恐龙用绘画、泥工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并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
3、师生总结:除了恐龙在地球上灭绝了,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动物已经灭绝了或即将灭绝?我们可以为它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小朋友:
“老虎差不多灭绝了,因为很多人要杀它们,我们要叫叔叔阿姨他们不要杀它们”
“熊猫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我们要保护它”
老师:“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珍惜它们,还要保护环境,给它们一个快乐的家,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主题小结:
通过“恐龙”的探索活动,幼儿对恐龙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懂得环境、动物、人类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环境布置:
主题活动:恐龙(活动时间:20xx年10月8日—30日)
美劳区:
1、展示幼儿的绘画及手工作品。
2、贴恐龙的图片。
3、展示幼儿与教师做的大恐龙。
4、恐龙世界(幼儿先画恐龙,再把恐龙剪出来贴在墙上。)
语言区:
1、贴各种恐龙的图片。
主题”恐龙“(大班)p;
2、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的墙画。
展示角:
1、各种恐龙的模型。
2、恐龙的资料及图片,反映幼儿对恐龙的认识的绘画作品。
益智区:
1、墙饰:恐龙的食性
2、墙饰:恐龙之最
活动室:
恐龙公园(吊饰、墙上的皱纹纸条等。)
家长工作:
1、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恐龙的模型、挂图、图书、图片等。
2、在家多启发
幼儿讲述关于恐龙的知识,并记录下来。
3、收集各类汽水罐,月饼盒、旧挂历、旧电话和各种大小的纸皮箱。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小朋友们体会高兴与伤心的不同心情,懂得要关心他人,与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让孩子通过表现不同表情娃娃所带来的不同感受,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不友好现象来进行突破。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演演、画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做一个高兴的娃娃。
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
活动难点: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
活动准备
1、心情火车六列,
2、画有圆脸的彩色纸若干,勾线笔人手一份,
3、哭和笑娃娃各一个,投影仪一台。
4、幼儿对各种各样的表情产生了兴趣,并能分辨一些简单的表情。
活动过程
一、说说演演
导入:"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两个小娃娃家去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吧!请小朋友观察哭笑图片,说说哭笑脸有什么不同。引出幼儿高兴与伤心的事件。 出示笑娃,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表情,如嘴巴往上翘、眉毛和眼睛弯弯的,眼睛眯成一条线等。
1、你们什么时候也会笑?
2、你们会学一学她笑的'样子吗?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高兴?
出示哭娃,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表情,如嘴巴往下、眉毛和眼睛也往下,有眼泪等。
3、猜猜她为什么哭?怎样让她自己变的开心了呢?
4、你们什么时候也会哭?(重点启发、鼓励幼儿帮助同伴或娃娃想办法解决她遇到的伤心事,
二、画画讲讲
1、根据自己意愿画表情卡,画完后把它插入与自己相应号数的心情火车。
2、 和朋友一起说说自己的表情卡,师观察、倾听、随机引导。
三、延伸活动
把心情火车处作为一个“心情小站”,鼓励幼儿在那里讲讲悄悄话,说说演演自己的表情、心情等。
教学反思
在“快乐心情”一研的活动中,我最初的选题是“看得见的情绪”;而且,前期也精心准备了六种情绪图片及六种情绪的表情魔方,如“高兴、兴奋、悲伤、愤怒、害怕、烦恼”等。当我在中班通过试教后,感觉情绪似乎太多,太复杂,不容易把握。孩子们也难以接受太复杂的表情,只有“高兴”与“生气”比较接近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同时,我想引导孩子正面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想想快乐的事情,所以选题为“快乐心情”。
我们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变成一个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发生许多不开心的事。我想教育孩子要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我在游戏中设计了一个“开心枕”,让孩子们亲亲、抱一抱,相互传递。也是让孩子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安抚不开心的情绪。孩子们比较认同,也欣然接受。当“快乐宝贝”音乐响起时,我们一起舞动起来。我感受到孩子们此刻是快乐的,我想我此次引导他们有一个快乐心情的目的达到了。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能用鲜艳明亮的颜色及各种造型表现春天的景物特征,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2 能选择各种材料,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创作的乐趣。
3 尝试相互商量,共同作画。
重难点提示:幼儿学会合作、分工,能进行整体布局。
活动方法:情景激励法、合作创造法
活动准备:
1 丰富印象和感性认识,参加一系列的春季活动,感受春天的到来。
2 材料:水彩笔、水粉笔、颜料、皱纹纸、卡纸、树枝、蜡笔、剪刀、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1 幼儿坐在线上,与教师讨论踏青的所见所闻。
2 教师小结:原来春天这么美,是因为温暖的阳光,蓝蓝的天,嫩绿树叶,
美丽的花,还有从冬眠中苏醒的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在春天里能快乐地玩耍。还因为春天有很多鲜艳、明亮的颜色。
3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把春天留在我们教室里,留在我们画纸上。
4 幼儿自由组成三组,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商量可以画春天的什么?怎样分工?用什么颜色,什么材料, 做春天的什么?激励幼儿比一比,哪组小朋友合作做出最美的.春天
5 教师指导幼儿做画:
1 制作中提示幼儿选择多种材料,用明亮鲜艳的颜色着画。
2 要求幼儿想好后再取工具材料,注意保持桌面清洁,用具用后放回原处,不乱放。
3 听信号后,小朋友分组收拾用具。
6 展示幼儿作品,总结谈话:
1 展示幼儿作品,带领幼儿观看每组作品,请每组幼儿介绍画或制作出春天的什么景象?并给自己组的画取名。
2 教师对幼儿所用的颜色、所画的形态和所选的材料进行评价,帮助幼儿积累绘画的经验。
大班教案 篇6
电脑活动:
爸爸的助手
活动目标:
1.体验操作电脑的乐趣,激发探索的欲望。
2.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图文对应能力。
3.了解电脑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基本功能,可以简单操作.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周围人们是如何运用电脑的。
2.微机一台。
3. VCD光盘、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1. 教师操作微机(打字、三维动画、网站),请幼儿观察后,讲一讲电脑在做什么?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恰当总结并补充。
2. “为什么电脑可以做这么多工作?”教师根据设疑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电脑的.主要部件并掌握其名称。
3. 请幼儿将自己的悄悄话告诉电脑,教师协助幼儿进行简单的操作、打出自己的名字、画一画、放映动画片等。
4. 提问:“爸爸喜欢电脑吗?爸爸常用电脑做什么?电脑还会做什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还可根据社会生活进行重点总结。
5. 请幼儿设计未来的电脑,然后展示,小朋友互相欣赏。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活动难点: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
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
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
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
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
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
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尝试即兴演奏)
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
(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
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
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
(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
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
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
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
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
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三、感受快乐,结束活动
“今天的演奏到此结束,恭喜你们,演出成功!谢谢小演奏家们,现在森林音乐舞会开始啦,我们一起去跳舞吧。”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教案05-11
大班教案08-09
大班的教案09-03
大班教案07-21
大班识字教案04-29
《花生》大班教案06-09
《雪花》大班教案06-16
大班艺术教案06-12
大班美术教案09-23
实用的大班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