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1-23 11:39:1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传声筒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探索内容,是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有探索兴趣的玩具。本次活动的开展就是借助这一幼儿感兴趣又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材料,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来激发小班幼儿大胆提问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对传声筒产生兴趣,喜欢参与探索,能大胆地提问。

  2、知道传声筒的名称及玩法,学习与同伴合作活动。

  教学准备:

  1、自制各色长短不一的传声筒16根(空心的和塞有布条的各半),放置于活动室中。

  2、拟人化的“小问号”符号一个。

  3、幼儿的问题记录纸一大张。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1、(出示传声筒):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玩具,让我们来玩一玩吧。

  2、幼儿自由玩(多种玩法),教师观察引导。

  3、引导幼儿发现传声筒这一玩具,激发幼儿对传声筒产生兴趣。

  (二)幼儿自由玩传声筒,发现问题:

  1、幼儿学习、交流传声筒的玩法。

  你玩过传声筒吗?它可以怎么玩?

  2、幼儿自由玩传声筒,教师观察指导。

  (可引导幼儿相互交换传声筒玩)

  3、引导幼儿提问:

  传声筒好玩吗?玩了传声筒,你想知道什么?(用拟人化的小问号来鼓励孩子大胆提问)

  在幼儿提出问题的同时,请配班老师在大记录纸记录下孩子们的

  问题。

  (三)活动的延伸:

  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大家都是聪明的小问号。今天回家后我们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脑筋来解决,下次请你来当小博士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较之以前的小班科学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变,打破了以往科学活动比较封闭的传统活动模式,让孩子们在一个轻松、开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不断地互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活动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打破了前两次活动中请孩子们用小椅子围坐成半圆形的传统的活动模式,让孩子们席地而坐自由地与同伴、老师一起玩,在这样一个轻松、自由、开放、生活化的环境中,使孩子们对传声筒产生兴趣,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从今天的活动来看,采用这样开放的活动模式,我认为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

  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

  此次活动内容是好玩的传声筒,它来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有强烈的探究兴趣的玩具。借助这一生活化、趣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材料,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改变以往孩子们统一的取放操作材料的环节,让传声筒始终是拿在孩子们的手中,孩子们随时可以去玩去发现,从而使孩子们在与材料不断的互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活动材料体现多样性。

  在材料提供上,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多种颜色、各种长短、空心的以及内塞布条的等传声筒,目的是在孩子们充分观察、认识传声筒的基础上,拓展他们提问的空间。

  5、活动策略多样性。

  活动中,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取了多种引导策略,如环境感染策略、材料提供策略、问题示范策略、形象物激励策略、教师角色转变策略等来激发孩子大胆地提问。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对传声筒的探索兴趣很高,在不断的`玩中也发现了问题,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6、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活动建议:

  1、如何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更好地吸引孩子们注意力,把活动目标落到实处?

  2、面对孩子的发现,教师采取怎样的有效回应策略,帮助幼儿对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1、 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胶囊、铁球、一次性碗、其他实验材料(黄豆、小树枝、米粒、石头、碎布条)。

  2、 记录实验结果用的表格、笔。

  3、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引发猜想。

  1、 教师准备普通胶囊和装有铁球的胶囊于幼儿碗内,让幼儿操作观察比较,发现装铁球的胶囊会翻跟头,普通胶囊只在碗内滚动。

  2、 幼儿进行猜想。

  (二)实验操作,探索胶囊内放什么会翻跟头。

  幼儿尝试将不同的实验材料放入胶囊内,让胶囊翻跟头,幼儿记录操作结果,并根据记录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胶囊内放入小铁球,会让胶囊翻跟头。

  (三)再次实验操作,比较铁球与其他材料的不同。

  幼儿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铁球与其它材料的'差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过程结果。

  小结:因为铁球是圆的、有一定重量的、可在胶囊内滚动、滚动时改变了胶囊的重心,引起胶囊翻跟头。

  (四)观看课件,进一步感知重心转移原理。

  (五)拓展思维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运用重心转移原理制作的物体。

  设计意图:

  一天早上,我班幼儿朱立辉带来了一件“麦当劳”小玩具,一个翻跟头的小丑,小朋友都围住他,让他一次又一次地玩。这时有个孩子问“它为什么会翻跟头,而且不停地翻?”大家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因为朱立辉用手将爬竿翻上翻下;有的说是小丑身上有磁铁…怎样让孩子探究到这个科学原理呢?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会翻跟头的胶囊》,主要是要他们探索物体重心的转移将改变物体的方向这一有趣的现象,并通过操作,让他们了解重心的专转移将收受到物体形状、大小、重量等的制约。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和操作,感知胶囊翻跟头的科学原理,从而喜爱科学活动。

  2、 会使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并根据操作记录结果。

  3、 了解胶囊会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原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若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作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

  (2)幼儿操作。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 (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教师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用饮料瓶)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次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竹蜻蜓飞行高度与旋翼结构的观察,初步了解"竹蜻蜓"旋翼的倾斜度以及两边对称是让竹蜻蜓高飞的必要条件。

  2、学习对比观察与合作探索,并能准确地作出记录。

  3、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有趣的竹蜻蜓》。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红黄绿不同形状的竹蜻蜓、操作记录卡)。

  3、每人一辆竹蜻蜓小车。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竹蜻蜓,你们想玩吗?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想办法让竹蜻蜓飞起来。

  指导要点:掌握竹蜻蜓飞起来的方法,了解竹蜻蜓简单的外形结构。

  2、幼儿分组探索,了解竹蜻蜓能高飞与旋翼的对称和倾斜度有关。

  指导语:这里有三种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到底哪种竹蜻蜓飞的高?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请小朋友边实验边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介绍记录方法)指导要点:两人一组,合作探索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向上飞的状态,并记录在卡中。

  3、分享探索记录结果,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1)幼儿讲述探索结果。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观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提问:为什么旋翼对称、有倾斜度的竹蜻蜓可以向上飞起来呢?

  指导要点:指导竹蜻蜓向上飞的高度与叶片的对称和倾斜度有重要关系,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着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3)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竹蜻蜓旋翼的原理制作出来的呢?

  (4)幼儿玩竹蜻蜓小车,进一步体验反作用推力的原理。

  指导要点:知道竹蜻蜓的转动能带动小车向前跑。

  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飞行的更多奥秘(如翅膀颜色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等)。

  2、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装饰上作多种尝试和改进,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竹蜻蜓"入手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合作探索能力。

  2、创设支持幼儿探索发现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活动巧妙利用了幼儿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创设了比比哪种形状的"竹蜻蜓"飞得高,使科学小实验轻松有趣,并结合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中观察、对比、发现不同形状的"竹蜻蜓"飞行的特性,初步感知其向上飞的科学原理。

  3、注意在科学活动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尤其重视分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学习分工,互相合作探索、互相交流。让幼儿在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合作探索的能力与耐心倾听的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30

科学活动教案12-15

科学活动教案3篇08-1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5篇05-05

科学活动教案4篇05-14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3-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4篇04-17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3-2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