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科学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
2、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自主导学】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通行证(xíng) 蓬勃(pén) 提倡(chàng) 幻想(huàn)
B.遨游(áo) 猕猴(mí) 翅膀(bǎng) 网络(lu)
C.拓宽(tu) 羡慕(xiàn) 受益匪浅(fěi) 闭幕(mù)
D.编撰(zhuàn) 克隆(lóng) 如火如荼(chá) 绵羊(mi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恼 庆幸 流传 图文并茂 B.提供 繁植 眼界 科教兴国
C.查阅 闭幕 决策 通俗易懂 D.热朝 简洁 精英 基本国策
3.序言,是 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 ”,内容多说明写作缘
由、经过、特点等。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读课文,试就下面内容筛选出相关语句。
科学的意义:。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
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
5.梳理脉络。
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编撰的背景、目的'
从小就要爱科学 (1) ——介绍、评价
(2) ——提出希望
6.《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是什么?
7.你是如何理解科技知识的意义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8.⑴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有错,因为在他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句中“从一定角度上看”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⑵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这里的“面对……轰鸣”能否删去?为什么?)
⑶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在这两个句子中,“如果……那么……”表示的是什么关系?试作简要分析。)
9.文盲,是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是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请就“文盲与科盲”的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0.在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使自己具备科学素质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反馈检测】(14分)
10.填字组词.(4分)
图文并( ) 高( )猛进 如火如( ) 受益( )浅
11.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是 ( ) (4分)
①今天________“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
们的迫切要求。
②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________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
________了眼界和思路。
③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
伟大的祖国________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A.排除 提供 拓展 创作 B.排除 提倡 拓展 创造
C.扫除 提供 拓宽 创造 D.扫除 提倡 拓宽 创作.
1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⑴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该书文字简介
⑵该书文字简洁……小读者们阅读后会受益匪浅。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 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 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把青蛙的卵连同从池塘取来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槽内,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接照到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动物们也开始了它们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哪些是动物在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认识产卵动物的繁殖活动。
(3)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观察动物的卵
(1)观察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
(4)观察鸡蛋的内部 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观察:认识蛋黄、胚、壳 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联想: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发放青蛙卵,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7 动物的卵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2、观察动物的卵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
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那厚的纸呢?
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2) 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4、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
5、最后得出结论: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
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指名这生回答教师给予更正完善。
【信息反馈】:
《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增加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推理的方法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学生在实验中逐步学会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我认为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控制变量。因此,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能减少误差。经过讨论,学生会知道:纸放在两个盒子上面做成桥的样子,两个盒子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垫圈要放在不同厚度(宽度)纸的相同位置(纸的中间),最好把垫圈叠起来。学生的回答正是解决了控制变量的好办法(两个盒子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垫圈放在同一位置),控制量一定了,于是,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用三张不同(宽度)厚度的纸进行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并交流,不断追求实验的科学、严谨。最后,学生总结初步发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随之增强。
在科学课上,应该把时间把发言权都交给学生,在他们那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学生会从完全不知道的问题中,慢慢的加剧自己的看法,得到你异想不到的结果。就这个非常的严谨,数据非常的明朗,让我认识了孩子们崭新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小班幼儿用书12月分册第10页。
高矮不同的动物玩具,如小鸟、松鼠、兔子、羊、牛、大象、长颈鹿等。
活动目标
能按照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顺序对物体进行排列。
能够用积木和玩具搭建和拼摆出不同高矮的房屋。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新建的动物园要搬来许多动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认一认它们是谁。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出示小动物玩具,边出示边请幼儿猜想。如第一个出示小松鼠,教师:"下面要来一个比它高的动物,你们猜猜是谁?"幼儿猜完后再出示,请幼儿比较、辨识。这样依次出示5-8中动物。
3、为动物们准备新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助它们搭建新家。
4、比较、辨识动物园中房子的高矮,请动物住进新居。(结合幼儿用书"动物园"画面)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算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二、教学准备:
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直尺、树叶、水杯等。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学生仔细观察P66左上的一幅图,说说图上的两条线直吗?
(2)学生用尺子测量。
(3)学生谈感受。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2.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将叶子放在有方格的纸上,数一数这片叶子占了几格,不满一格算半格。
3.测量容积。
(1)教师出示两个杯子,一粗一细,粗杯中水位底,细杯中水位高,请学生猜一猜哪杯水多。
(2)认识量杯和量筒。
(3)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4)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4.测量质量。
(1)认识各种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数率。
(2)学习使用小天平。
A.调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B.测量物价的质量。
(3)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
5.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6.测量时间。
(1)认识秒表的使用方法。
(2)利用秒表测量100米的短跑时间。
(3)用秒表测量一楼到四楼的时间。
7.认识各种测量仪器。
略
科学教案 篇7
总课时:6课时
第二课时,备课时间:开学第九周上课时间:第十周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2、通过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学计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发现:(大 家帮 老师解决下面一个问题:)
20xx年十一黄金周我国外出旅游人数为178000000人次,人均消费448元,请计算全国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消费总额为元.(谁上黑板写出你的答案,师点评)
你知道科学记数法的一般形式吗?;(教师点拨)
a、n满足的条件是:a:,n:。(小组讨论解决)
判断下列数据的记数方法是科学记数法吗?(是打“√”、否打“×”)
1、3.5×103();2、0.5×106();
3、30.3×108();4、10×102(). (自主练习,学生讲评)
(二)、攻克新知:
(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别忘了同你身边的人探讨啊!
A:100=10()B:320=3.2×100=3.2×10()
1000=10()4050=4.05×=
10000=10()52000=×=
如何确定n的值(本环节采取自主解决后,组内讨论订正,然后选代表到黑板板书)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51000000000=2、3705000=3、572.5=.
(自己练习后教师批改,一组批改一位,然后相互批改)
(二)相信你!能写出下列各数据的原数
1、天安门广场面积约是4.4×105平方米,原数:;
2、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为7.2×105平方米,原数:;
3、某整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8,整数位是位.
(三)怎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我们身边的数据呢?
1、我们会场有3百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我们学校有2千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13亿又该怎样表示?.
(四)生活中的数据我也能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
(1)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占地面积为170000平方米,藏书约为25000000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以上数据.
(2)调查本校的人数,如果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学校的学生借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2、一个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约为每分钟70次,一年大约跳多少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结果,一个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数能达到1亿次吗?
(先自主解决,再组内交流解决,注意学困生,最后黑板板书,教师点拨)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7400000=,40亿=;
4、写出下列各数据的原数: (1)一天的时间为8.64×104秒,原数为; (2)全球每年约有5.77×1014立方米水转化为大气中的`水蒸气,原数是;
(五)、合作探究:
1、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约为959.7万平方千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平方千米,又可以表示为平方米.
2、估测你所在学校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我国的陆地面积相当于多少所这样的学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A组:书中202,1题。203,2题。
B组:书中203问题解决
C组:课外题
六、教学反思:
采用多种方法,如口答,练习,讨论交流包括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重视学生能否从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4
影子科学教案11-12
[集合]科学教案10-20
【优秀】科学教案08-22
实用的科学教案10-31
科学教案【集合】11-05
(必备)科学教案08-12
奇妙的磁铁科学教案11-01
科学教案7篇09-21
科学教案7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