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5-11-19 02:14:29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桥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桥教案汇编六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分析:

  本单元都以“立志”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启蒙教育。《立志造桥》写的是茅以长升因为听到家乡人因桥塌而死,立志造桥并付出努力,实现了愿望成为造桥专家,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学理念:

  如何上好阅读课呢?我想要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必须打破以往语文教学的旧模式,彻底摒弃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代之以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课标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作为低年级教学,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朗读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根据这一要求,我在课堂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首先在总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读后知道了什么?在分段学习时,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句子,并通过读茅以升听桥塌死人后的难过心情以及立志造桥时的坚定语气,感受他立志造桥造福人们的决心,同时通过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课标指出给学生留有空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读通、读懂,读好课文,在学习三四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用方式独立完成思考题。巧妙的追问:“说说你从茅以升成为我国桥梁建设的专家的'故事中受到哪些启发?”“你有什么志向,为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思想。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了记忆的仓库,把课文引入高潮。

  陆桴亭说:“人性中皆有悟……如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在阅读教学中应为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去自读自悟,而为师的,只在一边旁敲侧击,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目标:

  1、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决心,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秦、淮“等10个生字,会写“桥、赛”等

  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 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决心。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件导入,激趣学文:

  1、(出示钱塘江大桥课件)同学们,这是什么?(桥)它就是钱塘江大桥。

  2、简介钱塘江大桥。

  3、看到大桥,你想知道什么?

  4、简介茅以升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且拼音认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喜欢方式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宝宝,用问一问,猜一猜,等自己喜欢方式认识它。

  3、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听一听,说一说。

  4、用字卡试一试

  5、把字宝宝送回家,标出自然段。

  6、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 深入学习,精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声读第一自然段,提出不懂地方与同伴交流。

  (2)指导朗读①示范读②指名读③评议

  2、 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开火车读三四自然段

  (2)引导讨论:

  A、 茅以升为什么立志造桥?

  B、 画出茅以升有关立志造桥语句

  C、 把你认为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3、 讨论并交流

  4、 指导朗读“听了这个消息……(突出茅以升坚定语气,感受他立志造桥造福人民的决心)

  5、 突破难点:

  (1) 开火车读3、4段

  (2) 分角色演3段

  (3) 完成课后填空。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说说你从茅以升成为我国桥梁建设专家的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2、 你有什么志向,为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

  五、实践活动:

  收集著名人物“立志”有关材料,做一期手抄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回读课文:

  1、连读课文

  2、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生字:

  1、识字:

  (1)找出要写的字圈上,自由读一读。

  (2)小组考一考。

  (3)师出字卡学生抢读。

  (4)找字卡游戏。(老师读学生上台找,再领读,贴黑板上)

  (5)扩词游戏。

  2、 写字

  (1) 观察写的字找出应注意地方。

  (2) 师生交流

  (3) 师生动笔写(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 选出写字能手。

  三、 运用新词语,我来说句话

  1、用喜欢的词说话(可以用一个词、二个词、三个词……)

  2、 你能说一段话吗?

  四、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

  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

  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4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 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承载 颠簸 袖珍 小巧玲珑 水涨船高 胜似 闲庭信步

  (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会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诱思导学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

  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

  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板书

  22、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板凳” 将来 / 什么样 怎样造

  打比方 科学幻想---现实

  反思:

  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以“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了语文课,班级中以四个同学为一个研究小组,新授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此篇课文的兴趣;新授后让学生再去搜集各类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故事。然而对这些资料的搜集工作就由学生自己去做,并分门别类地加以分析、研究、归纳、整理,最后在课内交流,达到知识共享。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进行教学

  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为此我们在两堂课上力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化。第一堂课上,教师出示茅以升未来桥梁设想的图画,在听录音的同时对八种桥有个感性的认识。设计“小蜜蜂勤采蜜”的环节,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交流、总结中体会科普作品的特点。第二堂课,学生在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桥梁时,配上了相应的图画,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采用“歌唱”的形式结尾,从美妙的音乐中进行情感的教学,再次领悟文章中心,升华主题。

  三、注重口语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

  在这两堂课上,我们紧紧围绕二期课改的精神,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如介绍茅以升的生平;“说古道今”对桥的知识交流;通过“小小辩论赛”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

  因为《桥梁远景图》本身就是一篇对未来桥的想象,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自然成了教学的重点。我们同样的,让学生以研究小组开展学习,在第一堂课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述说桥的模拟图;在第二堂课上,请学生设计除书上以外的未来桥梁,来一个“金点子”发布会;围绕“将来的桥梁”这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我们力求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能使小组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桥教案 篇4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

  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师:读懂了这么多,真是了不起!你给大家读读这一小节吧。其他同学进一步体会体会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许多方便。那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找一找,好吗?(生读)

  师:你找到了吗?来说给大家听听。(第二小节的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谁能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是从哪些句子听出了桥的美?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了桥的美?

  师,你是从哪个词上体会到的?

  (抓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师:碧波粼粼什么意思?碧波粼粼是形容桥的吗?那为什么从这个词上你体会到了桥的美?你能读一读这一句话吗?看看书上的插图,体会一下碧波粼粼的感觉。谁再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段,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能表现出桥的美来?(回旋别致,什么意思?弯弯曲曲的小桥,不同于其他的桥,这不同的风格使它更加的美丽!把回旋别致去掉好不好?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桥的美?从哪个词上体会到?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桥的巍峨雄伟?)

  师:他读出桥的巍峨雄伟了吗?谁还想来读一读?

  师:多么巍峨雄伟的大桥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造型优美,装点乡村和城市,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桥吧?同学们可以边欣赏边议论议论。

  (课件播放九曲桥,立交桥的录象)

  师:这么美的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夸夸它?老师给你配上音乐,你来美美的读一读好吗?注意啊,要把你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读出来。谁能第一个充满的自信的站起来?

  师:听出美了吗?{享受到美了吗?}(如果读得不好让生评,好的话你觉得的她读的.好在哪里?谁还想读?好师评:读得多美啊,我仿佛亲眼看见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一小节吧

  师:除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你还见过哪些桥给你带来了美的享受?

  (几句话谈谈,种类多点)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呢?小组为单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好吗?(生谈第三小节)

  师:谁起来说说由桥想到了什么?

  (边说,屏幕出现第三小节)

  师:是啊,看不见的桥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同学们,认真的默读一下这一小节,边读边想: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呢?(平日里你和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伊拉克,风俗习惯,互相尊重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真受感动!其实这就是一座“心桥”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和心灵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

  (课件出示“握手”“问好”“互帮互助”等“心桥”的画面)师范读。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为珍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美好!这节课就上到这,课后请同学们:

  五、作业

  1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选择喜欢的句段背诵。

  2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桥。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把握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掌握文中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掌握抓住总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引趣激思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是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辨清字形,读准加点字字音。

  每学一课书之前,老师都让大家对本课的字词做提前预习,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准备的怎样。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加点的字的读音?

  煞风景(一声) 和谐 点缀 笼统 脂粉 纤细(首字母为x)

  (2)词语解释

  驻足、史诗、销魂、美感、煞它风景、前瞻后顾、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组)

  (1)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3)出示图片,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幅画,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明确讨论:

  (1)并不着眼于桥本身的结构设计,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桥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句话我们如何理解,是不是与我们平时说话有些不同,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不如我们找些关键词,你觉得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将“环境”、“作用”这两个词抽出来,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桥有不同的作用” 。)

  (2)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3)提示: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

  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三、研读与赏析

  1、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公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吗?

  教师示范:乌镇石桥: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2、学生认真阅读文字,想想文章对几座桥是怎样描述的,请同学们小组交流,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可以降低要求:用“桥之美,美在桥处在__环境中,它给我的感受是__”的句式说话。

  四、美句赏析

  1、(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1)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反复朗读,体味句子的.情味。

  (2)先让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

  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不做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苇丛使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荣谷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经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②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五、拓展提升

  1、(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1)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2)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功用的角度中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语言上,《桥之美》是一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比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

  六、课文小结

  七、布置作业。

  美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要有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选一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200字的小文,把它的美跃现纸上。

  板书设计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步骤 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以突出连句成段的训练重点。

  教学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铁桁梁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双轨。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长1577米,有10孔钢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江中桥墩9个,高约80米,扎根在江底岩盘上。正桥两端各有桥头堡一对,高70米。公路桥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两岸公路引桥由富于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它连接津浦、沪宁两铁路以及苏南苏北的公路,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通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南京在什么地方?你到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你见到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3.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介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生字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连贯。同时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想想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检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正音、正读。

  (2)回答: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事。)

  ②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先写了从远处看长江大桥,后写了在桥上看到的和听到的,最后写了“我”的感受。)

  (3)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4)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的概括。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4.议论——引导。

  (7句话:①时间、地点;②天气;③大桥壮丽;④桥墩;⑤正桥连接着引桥;⑥大桥分两层;⑦公路上行人车辆多。)

  议论每句话的意思,要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理解有关词语,再结合词语理解句子;对两个比喻句,要着重引导理解。万里碧空:碧空,浅蓝色的天空。形容天气非常晴朗。明媚:鲜明可爱。

  显得:表现出。

  壮丽:雄壮而美丽。

  稳稳地:结合插图理解,说明桥墩的巨大、坚固。仿佛……巨龙……:结合插图引导想象,体会大桥宏伟的气势。

  双轨:可供两列火车同时运行。

  穿梭似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形容来往行人车辆很多。

  5.默读课文,思考:这7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6.议论——引导——练习。

  (1)议论7句话的顺序。(先写参观的时间、地点、天气,再总写大桥的壮丽,接着从下到上写桥墩、正桥与引桥、下层与上层、公路上。)

  (2)引导的重点是第3句与以后各句的关系(总分)。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

  7.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议论。

  (3)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从远处看到的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四、练习。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复习。

  1.背诵第1自然段。

  2.说说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回答。

  (3)课文中写“我”的观察点是一处吗?请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我”在走近正桥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5)议论——引导。

  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红旗、玉兰花灯柱,联系插图让学生认识;对比喻句要认真引导理解。

  挺立、耸立:都有高高地立着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直”,后者侧重于“高”。

  检阅:高级首长检验军队或群众队伍的仪式。

  (6)你从这几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大桥雄伟壮观。)

  (7)这几个句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按照“我”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8)指名朗读第5句。思考:这句话写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9)议论——引导。

  (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大桥雄伟。)

  扁舟:小船。

  时起时伏:一会儿升起来,一会儿落下去。

  侧耳倾听:形容集中注意力听的样子。

  呼啸而过:本课指火车发出长而高的声音迅速通过。(10)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在桥上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南京长江大桥既雄伟又壮观。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我”的感受)

  (2)议与导。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

  通途:畅通无阻的大道。

  引导的重点:“我们”指谁?水势浩大的长江自古被称作天堑,结果被我们征服,变天堑为通途,说明了什么?(“我们”指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说明“我们”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看了南京长江大桥后的感受,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感到高兴和自豪。

  三、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写了“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答,但务必真实。)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

  一、熟读课文。思考:以一个自然段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怎样把句子连接起来的。

  在议论中引导学生认识: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写的顺序就是观察事物的顺序。如:第1自然段的第3至7句,是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第2自然段的前4句,是由近及远的顺序。二、指导写字。

  可重点指导“卧、塑、阅、滔”等字。注意是先分析字形结构,再指导难写或易错部件的写法。

  三、读写词语。

  《思考·练习》第5题。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范文07-01

《桥之美》教案10-29

【精选】桥教案三篇12-25

桥教案范文五篇09-17

【实用】桥教案四篇12-18

桥教案合集八篇07-27

实用的桥教案4篇08-15

桥之美教案优秀01-10

关于桥教案3篇11-13

【实用】桥教案3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