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7 08:21:2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7篇[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温馨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虬枝 莠子 秕子 糟糠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孤芳自赏 五彩缤纷 各抒己见饱经忧患 众说纷纭 弱不禁风 归宿 理睬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借助所描绘的物寄托抒发作者的情怀的写作手法。

  4.了解拟人化的写法:

  把无生命的物人格化,赋予人的行为、思想、感情,抒发作者的情怀。本文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文中赋予了“秋”的物象以生命,它们的形象中都融入了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都有人的血脉。这样的手法称之为拟人化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明确本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七种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了解大意,体会“秋魂”,激发谦逊真诚、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秋天特有的景物,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秋的灵魂和神韵并进行歌颂,借此赞美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二、思路结构

  全文一共有七个部分,分别写了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这七篇“短文”在构思方面有内在的规律。从总体构思上讲,每篇“短文”的思路、顺序都是由此及彼——先写“物”,再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物及情;从表达意图上讲,几乎所有的“短文”都是借物写人,都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的成长、人的品格、人的追求、对人生的理解;从布局谋篇上讲,不少的“短文”都是由设问领起下文。

  三、写作特点

  1.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秋天各种景物以人的`特征,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2.结构、语言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呆板。

  四、朗读法教学建议

  朗读法适合于所有抒情散文,本文也不例外。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吟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深刻的内容。朗读时可分以下步骤:

  一是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生利用字、词典读准“自读提示”所列加点字的字音并掌握词义。本文使用成语较多,读时注意停顿。

  二是读出语气、句式的变化。本文语气多变,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反问)、感叹句、祈使句多次出现;句式灵活多样,排比、反问,整句、散句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朗读时,应注意区分。

  三是读出感情。本文写景抒情、感情色彩强烈。全文通过描写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来歌咏秋天,歌咏秋天的成熟与思考。故全文应以歌颂、赞美、抒情的基调朗读。另外,本文还运用了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把秋天写得有思想、有色彩、有滋味、有感情,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五、讨论法教学建议

  本文内容含义深刻,许多语句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如果采用讨论的方法阅读,学习效果更好。讨论围绕以下三个大问题展开:

  一是全文整体的理解。此题在学生自读完的基础上,先概括各部分大意,再总结全文中心,然后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对“秋魂”的理解。

  二是结合课后练习二,围绕课文中的一些重点、疑难句展开讨论,讨论时必须联系上下文文意。这一步比上一步更进一层,学生必须对课文有全面、较深刻的理解。

  三是围绕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展开讨论。文中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学习时找出几个例句,分组讨论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案 篇2

  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

  教学重点:

  1、 人生难免有挫折和挫折的积极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2、 战胜挫折的途径和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ldqu;挫折是把双刃剑&rdqu;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1)&ldqu;自主阅读、感悟&rdqu;的教学方式;(2)案例分析教学方式;(3)采用亲身

  体验教学方式等;(4)分析对比的教学方式等。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

  教学内容:教授第一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读教材引言部分后教师导入本课的教学)

  2、板书标题: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二、讲授新课

  1、人生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活动一:&ldqu;挫折就在我们身边&rdqu;

  议一议:

  ※ 自己有过以上类似的挫折经历吗?

  ※ 自己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的感受如何?

  教师讲述:

  生活中不知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事实告诉我们,挫折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都会遇到挫折。什么是挫折呢?

  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期待和希望,为了实现它,都要做出种种努力。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

  相关链接:&ldqu;关于挫折&rdqu;(见教材P96页材料)

  活动二:读一读,议一议

  想一想:

  ※ 他们遇到的挫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 生活中有从来也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吗?

  教师讲述:

  伟人和名人会经历挫折,普通人也会经历挫折‐‐‐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太多,人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而不遭遇挫折。(板书标题)

  (2)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朗读教材)

  相关链接:&ldqu;造成挫折的原因&rdqu;

  2、挫折是把双刃剑

  活动三:&ldqu;挫折具有两面性&rdqu;

  议一议:

  ※搜集有关资料,以&ldqu;挫折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rdqu;为题进行辩论。

  教师讲述: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挫折具有两面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想象揭题 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怀念和赞美故乡,这一课也是一篇有关思念家乡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2、看了这个题目,觉得面熟吗?其实,这个题目就是一首散曲中的名句,有谁知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作者谢冰莹是湖南人,题目小桥流水人家指的就是作者的家乡。)

  3、现在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江南水乡的图片。出示图片,师配旁白: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唱和,真的是太美了。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4、请同学们一边回味,一边再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5、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齐读课题

  回忆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 秋思》

  欣赏美图,尽情享受

  诗意朗读课题

  打开课本进入本课学习

  课件出示图文并茂的《天净沙 秋思》

  出示动态变化的江南水乡美景图

  二、梳理步骤 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师走到学生中间,抽读字音拗口或易读错的字;对学困生多关注;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等。

  2、检查字词,注意多音字“娜”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热爱家乡)。

  4、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古往今来,人们的思乡之情都是一样的,但感情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有人喜欢借景抒情,有人擅长寓情于事,还有人把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手法?(写景叙事融为一体)

  5、我们先来看景。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 小桥、流水、人家,同时板书,那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了流水?小桥?人家?

  读懂学习要求后自读课文

  开火车读字词,解释生词

  积极发言

  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本课重点字词

  三、读悟交融 顺学而导 领悟写法

  1、A、首先我们来欣赏作者家乡的流水。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什么?("间接抒情") 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我们只有深入研读,才能体会得到。再读读课文,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

  B、引导学生从 “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 “婀娜的舞姿”等来体会家乡景色的美,从而看出作者是多么的热爱家乡!(教师以诗意的语言动情描绘这幅画面)

  C、师: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图画"中吧!

  D、师点明学法。通过“抓重点词句”来体会感情,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板书-抓重点词句

  E、你还能从哪些描绘景色的段落里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请你用刚才这种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找一找,体会体会。

  2、家乡的美景让作者永生难忘,那童年时期又有哪些事让作者记忆犹新呢?

  A、第二自然段的“……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板书:捉鱼虾

  B、课文中还有哪些片断也是描写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

  C、手指着板书,作者通过描绘家乡的景色和回忆童年一件件有趣的小事来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这种抒情方式叫,板书(“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句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或你曾经经历的一个片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D、师总结方法,板书:“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共欢乐,同悲伤。

  33、请大家集中精力,我们重点来看描绘人家的两个段落,看看还是间接抒情吗?引读“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非常热爱家乡。

  A、 “我爱我的老家、”但我非常爱它",这种直接抒发感情句子,我们一读就能明白作者的情感。这样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板书(“直接抒情”) B、但是,如果说家乡的美丽景色使作者十分爱恋,这好理解, 可“低矮的平房,阴暗的光线,潮湿的地面”,这样简陋的房子会让人喜欢吗? 可作者却“非常爱它”,你是怎么理解?C、真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呀!不管景色美不美、条件好不好,只要是家乡的,作者都喜欢。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D、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恋之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4、请大家找一找,第六段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直接抒情的句子?

  A、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通过这节课的读书交流,现在,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指什么样的'美好的印象。

  B、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借助板书)来理解。("那段日子",指的是童年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

  间。"那些美好的印象",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

  C、“美丽的家乡景色、快乐的家乡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满满的爱意读这句话。

  小组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交流展示

  做笔记

  用刚学到的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第五段写景部分,体会感情,美读句子。

  小组讨论、展示

  在教师的引导下研读

  四、充分想象,讲台展示

  做笔记

  配乐朗读

  跟随教师读句子,体会感情。

  五、动脑思考,深入理解

  体悟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思念。

  感情朗读

  找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从中直接感受作者一直爱恋着家乡!

  联系上下文理解“那段日子”和“那些美好的日子”分别指什么自读自悟、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出示第一自然段

  配音朗读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 体会当时情景指什么?从中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出示“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一句。

  出示“那段日子”一句

  六、回归整体 小结学法 积累延伸

  1、小结课文

  2、总结学法

  3、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了解一些有关马的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阅读相关的文章。

  3、初步了解马在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象征意义和重要地位,认识、体验、感受中华民族关于马的悠久文化,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文章,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相关文章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马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

  教学准备与马有关的成语,图片诗句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巧填成语,趣味导入

  1、平时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来把这些成语补充完整。

  ()到成功万()奔腾样鞭策()一()当先

  2、齐读这些成语,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除了这些成语,你还知道哪些与马有关的语句?

  3、今天我们要一起了解更多关于马的知识。一起学习课文《马》。

  二、反复读文明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课上又读过了,相信你们会读得正确。请4名同学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学生读文,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把要求学会的生字找出来,做上记号。

  4、先描后写,再找学生到黑板上书写。重点强调“畜、素、演”三个生字。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朗读文章,说说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这课文。请同学们先复习生字,再进行听写。“朴素、扎实、纵然、课堂、创造、忠诚、家畜、弓弦”

  2、不同方式批改,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充分读文,品味作者的感情。

  1、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对马有着怎样的一种感情。

  2、说一说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马的怎样一种感情?(体会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崇敬之情。板书:赞美、喜爱、崇敬)

  三、深入理解,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作者对马的赞美和喜爱?

  2、交流第一自然段:。

  (板书:幸福、吉祥、成功)

  3、交流第二自然段:

  4、交流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作业

  1、阅读一关于马的文章。

  2、背诵文中精彩的语句。

  板书:马

  幸福吉祥成功

  中华传统美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3.结合文本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注重实践、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做一名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以及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精神有多么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讲述实践精神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开头点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学实验”。

  2.速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的特征:表判断的陈述句;高度概括、统领全文的'观点。)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三、文本分析。

  1.作者在文中探讨了哪四个问题?初步了解各节大意及写作思路。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2)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3)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

  (4)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本文的题目即是中心论点。课文开头先剖题,由“格物致知”的出处,带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真正重视的原因分析

  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及怎样把这种精神应用到科研实际中去,最后诚挚地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因为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四、论证方法。

  1.引用古语。

  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3自然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2.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

  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说理方法。反面事例:

  (1)列举明朝大理论家王*明“格竹子”头痛失败的事例,阐述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错误态度。

  (2)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实际工作却束手无策。

  (3)作者在念大学时,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正面事例:通过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了解竹子的性质。

  好处:典型事例论证,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3.运用对比。

  如,中国传统教育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维护社会制度,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好处:正反互陈,发人深省。

  五、小结。

  本文思路清晰,例证确凿,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长了人们的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人们的思想

  学完本文后,最重要的应在于积极培养这种精神上。

  六、延伸、讨论。

  1.讨论:怎样才能真正成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

  2.有人认为:丁肇中先生将中国学子的“不愿动手”归咎于王守仁,有失公允。

  为了强调自然科学而否定社会科学,有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之嫌。你怎么看?请依据本文,独立思考,做出回答。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激学

  1、谈话:昨天你们收集了一些蔬菜的图片,你都认识了哪些蔬菜的名称?赶快给你的同桌介绍介绍,或者告诉后面听课的老师!

  2、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字,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CAI出示:“菜园”两字)

  (指名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能想个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的样子吗?

  这两个字和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语,一齐读一遍!

  3、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新鲜蔬菜就生长在菜园里,(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到菜园里去看一看吧!

  二、启学

  1、(出示挂图)瞧,这就是美丽的菜园,远远望去,一片绿色!你在菜园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2、(CAI出示:词语)菜园里有这么多新鲜蔬菜,这些蔬菜的名称你们都认识吗?赶快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吧!

  3、读完的同学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比看谁的字音读得准!

  4、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提示“轻声”“词儿连读”)

  5、(CAI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摘掉拼音小帽,你们还会读吗?先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互相帮助,纠正字音。

  6、“开火车”认读词语。(适时将词语卡片送给读得好的同学)

  7、请拿到小卡片的同学到前面来领读词语,并把它贴在图上相应的地方。

  8、我们一块看着图来读读这些词语!

  9、(CAI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这些生字朋友,你们认识吗?我们一块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

  10、瞧,苹果树上接满了生字果!如果你能认对苹果树上所有的字,就能摘到你想要的那个苹果,谁先来试试?

  请拿到苹果的同学到台上来,邀请你的小伙伴读读苹果上的生字!

  三、读儿歌

  1、这些蔬菜不光名字叫得好听,还各有各的特点呢!不信,你听!(CAI:师配乐范读儿歌)

  2、多有趣呀!你也想读吗?自己是这读一读吧!

  3、读得这么带劲,这样吧,下位观察一下这些蔬菜,然后回到座位上再读读儿歌,看看你能发现这些蔬菜的秘密吗?

  4、(指名说)你发现了哪些蔬菜的秘密?(师相机指导朗读这一行)

  5、这菜园里,红的、绿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的蔬菜都有,可真是一片好风光呀!我们一块读读儿歌的最后两行!

  6、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首儿歌连起来读一读,可以一个人读,一个人听;也可以两个人一块读;还可以做动作表演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开始吧!

  7、想读的同学一块来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四、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这两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字,谁来读一读?

  2、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卜:数笔画/用身体摆“卜”字/“卜”字怎样写才好看?

  心:“心”字怎样写?有个新笔画还没有学,板书“乚”,看它像什么?

  齐读:“卧钩”。书空“心”字,师范写,生练写。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头饰、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小朋友们,上节课王老师已经和你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吗?好,下面王老师请你们开动识字火车认生字,看看哪些小朋友学得好,记得牢!大家准备好了吗?火车开动了。(多媒体出示生字)

  (1)开火车读(2)齐读

  二、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的生字学得都很牢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鹰是怎么学飞的?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部动画片,边看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鹰几次学飞?(播放课件)

  2、看后讨论 小鹰飞到了哪些地方? 3、介绍鹰的特征。

  三、自我介绍

  今天,我们的小鹰飞行学校开张了,小朋友们就来做这样的小鹰,请小朋友给自己化装,老师我就是你们的教练——老鹰,老鹰我现在想认识一下小鹰们,请你们用[多媒体出示“我是一只( )的小鹰,我有( )的翅膀,( )的羽毛和( )的爪子,还有一双( )的眼睛 。”的句式做个自我介绍。]

  四、创设情境讲读课文

  1、讲读1、2节

  (1)小鹰们,你们现在跟老鹰我一起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这可是你们第一次飞到大树上面,你们的心情怎样?(播放学飞音乐)多媒体出示(我已经会飞啦!)

  (2)指导朗读

  (3)用“已经”说话。

  (4)你们觉得自己已经会飞了,很高兴,那么我也很高兴吗?多媒体出示(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5)理解老鹰的.话。

  (6)试读老鹰的话,指名读,学生评价。

  2、学习3、4节

  (1)小鹰们,听了老鹰我的话之后,你们生气吗?失望吗?那你们现在最想说什么?

  (2)你们真有志气,现在继续跟老鹰我飞呀飞呀,这次我们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是你们心情怎样?出示(我真得会飞啦!)(播放学飞音乐)

  (3)比较这次的话和上次有何不同?

  (4)指名读,请男小鹰读。

  (5)你们这么高兴,那么老鹰我应该为你们高兴了吧?出示老鹰的话。

  (6)齐读老鹰的话。

  (7)小鹰们听了我的话你们有想法吗?

  3、学习5、6节

  (1)虽然你们有很多的想法,但你们没有灰心失望?请小鹰们自由读5、6小节

  (2)这次练飞,你们刻苦吗?你是用哪些词表现出你很努力的?

  (3)这次我们又开始新的飞行,通过努力,结果(引读大树……)(播音乐)

  (4)你们飞得多高,所以你们急促的喘着气说(引读)

  (5)比较这一次的话和前两次又何区别?

  (6)理解老鹰的话

  (7)看到更高处又几只鹰在盘旋你会想什么?

  五、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自己现在是一只怎样的小鹰?

  2、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10-14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精选)08-21

【经典】语文教案01-07

语文教案08-20

(精选)语文教案09-24

实用的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集合】08-16

(必备)语文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