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的教案

时间:2024-07-29 11:42: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梯形面积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梯形面积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梯形面积的教案

梯形面积的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例题、做一做,练习十八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

  2.20根同样的铅笔和渠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3厘米

  3、指出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4、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4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

  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5厘米

  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

  二、尝试

  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0页书空,并计算出复习(3)的面积。

  4、汇报结果。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①操作过程。先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板书)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2”?

  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口述,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4、字母公式。

  (1)学生看书P。75页上数3~5行。

  (2)提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S=(a+b)h÷2(板书)

  (3)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2”?

  5.小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应用

  1。出示例题: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①拿出渠道模型,认识横截面。使学生明白横截面是一个平面。

  ②生试做。

  ③订正。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除以2”。

  2、做一做。

  ①学生试做。

  ②订正。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判断。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练习十八第4题

  (1)让学生用铅笔代替圆木或钢管摆成图中的形状。

  (2)根据公式求出总根数,说一说是什么道理。

  使学生体会到:把另外一堆同样形状的钢管倒过来,同原来的一堆摆在一起,每层的根数就变成同样多,即都等于上、下底根数之和,这个和乘以层数得到的根数正好是原来一堆根数的2倍。

  5、练习十八第2题。

  四、体验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五、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第二课时

  练习内容: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练习十八第5~10题。)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练习重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八第5题。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7.2÷0.122.4÷0.30.2×12.6×5

  0.38×10000.8×2526.1-3.5-7.5

  3.8+2.5+6.210÷2.54.8×0.2+5.2×0.2

  2.看图思考并回答。

  (1)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6题,名数的改写。

  (1)名数的改写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2)根据改写的方法将第6题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3.6公顷=()平方米12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52公顷=()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0.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2.练习十八第8题: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制成的(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1)生独立审题,分小组讨论解法。

  (2)选代表列出解答算式,不计算。

  (3)由学生讲所列算式的想法,(4)指导学生讲“(100+48)×250”为什么不除以2?

  (5)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3.11.82.02.0

  渠底宽(米)1.51.21.00.8

  渠深(米)0.80.80.50.6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生独立解答出结果并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八第10题: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9题。

  第三课时

  练习内容:混合练习(练习十八第11~15题)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练习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答下列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长方形长×宽ab

  正方形边长×边长a2

  平行四边形底×高ah

  三角形底×高÷2ah÷2

  梯形(上底+下底)×高÷2(a+b)h÷2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12题: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3米8米12米

  5.6米9.5米12米

  5厘米

  5.4

  分5.8厘米5.2厘米

  米

  3分米5厘米7厘米

  ⑴省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⑵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2”

  ⑶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八第15题。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八第14题

  四、攻破难题

  1.16题: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分析与解:

  ⑴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⑵上底+下底=21+45=66米

  ⑶高=759÷66×2=23米20厘米

  2.17题:已知右面梯形的上底

  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

  部分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

  的面积是多少?34厘米

  分析与解:要求梯形的面积,但不知道高。根据阴影部分是三角形,又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可以求出它的高,也就是梯形的高,再算出梯形的面积。

  高:340×2÷34=20厘米,面积:(34+20)×20÷2=540平方厘米

  3.18题:在下面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5厘米

  12厘米

  25厘米

  分析与解:以下底为底,一上底上的任意一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剪下的三角形都是最大的。因为所有的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没有变,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一个三角形,也可能是两个三角形。

  (15+25)×12÷2=240平方厘米

  25×12÷2=150平方厘米

  240-150=90平方厘米

  4。思考题4厘米

  右图中,梯形的面积是7212

  平方厘米。请你算出阴影厘

  部分的面积。米

  解法一:先算出没有阴影部分

  的面积:4×12÷2=24平方厘米,再用梯形的面积减去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72-24=48平方厘米。

  解法二: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底与梯形的下底是同一条线段,先算出梯形的下底:

  72×2÷12-4=8厘米

  再算阴影部分的面积:8×12÷2=48平方厘米。

  五、作业

  练习十八11、13题

梯形面积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共有一千五百多名学生,六个年级,二十四个教学班。其中1—5年级全部使用北师大教材。我校班额容量较大,因此对于本课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为主教学,这样设计有利于全班参与,更为学困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其次有利于学生间的充分交流与合作,为探索出更多的方法提供了机会。当然,由于班额人数较多,因此在合作中给教师的指导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配以投影展示,让学生注意到图形的转化。)

  (点评: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

  (二)新知探索

  (一)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梯形面积的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P95~96例3及练习二十一第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谁来说一说它们的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S=ah;三角形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是S=ah÷2。)

  让学生回忆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面积。)

  2、揭题:生活中的图形除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外,还有梯形,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95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车窗玻璃是什么形状的?(梯形)

  思考: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测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梯形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测。

  小组活动,教师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可提醒学生用剪刀剪一剪,再拼一拼。

  3、交流汇报自己的推导过程,指学生到黑板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以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可能会这样做:

  (1)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出示推导过程: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出示推导过程: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4、小结:大家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2

  5、教学教材第96页例3。

  出示教材第96页例3情境图和横截面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思考:横截面是一个什么形状?(这是一个梯形;而且有两个角是直角,是一个直角梯形。)

  让学生找一找,直角梯形的高在哪里?你能理解这个横截面的含义吗?

  通过交流,学生能明白: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个腰长。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6米,下底是120米,高是135米。

  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下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吗?

  让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计算过程:(见板书设计)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96页“做一做”。先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并对该图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大梯形,梯形的上底是(40+45)cm,下底是(71+65)cm,高是40cm,也可以看成两个直角梯形,其中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0cm,下底是7lcm,另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5cm,下底是65cm,高都是40cm,算出两个梯形的面积再加起来。

  2、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本题需要先测量计算所需条件的长度,再利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

  3、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先让学生观察飞机模型的机翼是什么形状,(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机翼的面积。求机翼的面积,可以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设想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底长lOOmm+48mm,高250mm的平行四边形,求出它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在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推导。

  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3、用字母表示:S=(a+b)×h÷2。

  五、作业: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

  例3:

  S=(a+b)h÷2

  =(36+120)×135÷2

  =156×135÷2

  =10530(m2)

梯形面积的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学校安排老师给校车的车窗贴防晒膜,可是老师不知道买多少防晒膜合适,你们能帮帮我吗?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请你来说一说吧。

  你说通过观察发现车玻璃的形状是梯形,只需要算出来这个梯形车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买多少防晒膜了。

  那我们该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老师看到同学们露出了疑惑表情,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

  2.新授

  同学们,虽然我们不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之前咱们已经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探究的吗?你来说,哦,你说我们是通过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来进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探究它的面积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拿出老师课前分发给大家的各种各样的梯形,来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吧,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好了,时间到。大家都停下来吧,哪个小组代表来展示你们的结果?

  第三小组代表,你来说。你说之前学过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好,说的请具体,还有哪个小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组代表,你们是怎么做的?哦你说你们把梯形剪成了二个三角形。同学们各有各的方法,你们可真厉害。还有别的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哦,第二小组代表,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哦,你说你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真棒!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这种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我们熟悉的图形,该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我们以第三种方法一起来推导一下吧。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又与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这个问题,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开始吧。

  你最先举起了手,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真棒!还有谁再来补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镜的女生,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高÷2!如果我们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请你来说吧,哦,你说梯形的面积等于(a+b)*h÷2!。思路很清晰说的很完整,请坐!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b)*h/2!

  同学们,我们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那刚刚我们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这两种方法能不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下探究吧!

  3.巩固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校车防晒膜的问题,窗户的上底长40里米,下底长50厘米,高30厘米,请你们在三分钟的时间内独立算出校车需要多少防晒膜。

  时间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出师了答案,你们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一样吗?

  哦,都一样啊,看来大家都掌握的不错!

  4.小结

  大家都是爱学习得好孩子,最后谁能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说你学会了求梯形得面积,还有你来补充,哦你说梯形得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你们说得都很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得方式学习了梯形得面积,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学会了转化的思想。

  5.作业

  马上要下课了,现在老师来布置一下咱们的作业,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课后习题1,2题,并利用所学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P97~98练习二十一第1、5~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小组的互助合作精神,体验在这种互助中取得成功的愉悦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自己提问求助以及指导别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求梯形的面积以及底和高。

  教学难点:提高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课前反思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三、合作考试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按要求填表

  名称面积公式底高面积平行四边形2.8m4cm三角形6.8dm5dm梯形下底:2.8m 上底:1.2m

  四、指导练习

  1.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1)教师出示水渠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水渠横截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渠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宽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指名板演,再讲解。

  2.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注意让学生观察图示找到计算所需条件。花坛的三面围篱笆,形成一个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2.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8题。

  (1)观察这堆圆木的横截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提示:横截面是梯形,因此可以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圆木的总根数。

  (2)学生计算验证。

  (3)圆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各是梯形的哪一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并归纳:圆木顶层根数就是梯形的上底,底层根数就是梯形的下底,层数就是梯形的高。

  3.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

  (1)学生汇报自己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2)集体交流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4.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1*题。

  (1)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比赛,看谁的方法最多。

  (3)汇报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首先要考虑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应该是以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两种方法求面积。

  方法一: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3.5)×1.8÷2-2×1.8=1.35 (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长减去梯形的上底长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长,乘梯形的高, 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

  (3.5-2)×1.8÷2 =1.35(cm2)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又有了提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练习

  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求剩下的面积(即三角形的面积)

  剩下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知识铺垫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全班核对答案。

  教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因为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一半就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二、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

  教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动手操作。

  (1)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同桌合作)

  (2)反馈交流。

  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操作过程。关键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询问其余同学是否有疑问?在操作中学生会发现,只有两个完全重合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

  ①数方格;

  ②拼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③割,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④割,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⑤割,转化成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⑥割补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在实验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3、公式推导。

  (1)教师:

  方法①的数方格的方法中渗透着割补法的思想,

  方法②到方法⑥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

  先以方法②为例,观察原有的梯形和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学生边说,教师边课件演示。

  逐步完成板书:

  教师:如果用表示梯形的面积,表示梯形的上底,表示梯形的下底,表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写成:(板书)。

  (2)教师:观察方法③,如果把梯形割成两个三角形,如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这两个三角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三角形1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三角形2的底就是梯形的下底,两个三角形的高都和梯形的高相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就是梯形的面积。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演示。

  教师:为了方便,我们直接用表示梯形的上底,用表示梯形的下底,表示梯形的高。

  教师:这与前面推导出来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3)教师:观察方法④,如果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公式呢?割成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减上底,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加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面积。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演示。

  其中的计算过程稍复杂,可配合教师讲解完成。

  教师:这和前面推导出来的结论是一样的。

  (4)教师:看方法⑤,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公式呢?先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长方形的长就是梯形的上底,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是相等的。长方形加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

  学生发现两个三角形的底是多少,无法描述,不确定。这时,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新三角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下底减上底。

  教师边板书演示。

  教师:接下来的推导过程和方法④是一样的。

  (5)教师:方法⑥,通过割补法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相等。

  教师课件演示。

  教师:通过上面多种转化方法,我们知道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你知道要计算梯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数据了吗?(上底、下底、高)

  【设计意图】不满足于一种方法的公式推导,展示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沟通多种推导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凸显转化思想的作用。

  三、学以致用

  1、出示教材第96页例3。

  例:我国长江三峡水电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

  教师:什么是横截面?

  请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答案。

  教师:因为我们刚刚开始学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公式不熟,所以计算时可以先写上公式,再列算式。等以后熟练了,公式可以省略。

  2、练习,出示教材第96页“做一做”。

  教师:这题特别要看清楚问题,问的是“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所以问的是“左边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和“右边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千万不要把“分别”看成“共”,变成求整个大梯形的面积。

  3、求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4、求出这条水渠的横截面?

  5、有一个梯形果园,它的上底是45米,下底是60米,高是3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5平方米,这个果园大约可以种果树多少棵?

  6、判断:

  1、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

  2、梯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一个梯形有无数条高()。

  4、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两个完全一样的

  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5、一个梯形上下底的和是20米,高是8米,这个梯

  形的面积是80平方米。()。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横截面”,所以强调了对“横截面”的理解。从简到难,多层次对公式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加强对公式的理解。

  四、回顾反思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总结回顾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97页第1题到第5题。

梯形面积的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88页和89页

  教学目标:

  (1)探究梯形面积计算,理解公式的推 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进一步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出示:王大爷家有一块果园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树占地10平方米,那么王大爷家这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问:同学们这块地是什么图形啊?

  生1:这是一个梯形。

  问:要想求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必须先知道什么呢?

  生2:必须先知道梯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

  二、探究新知。

  (1)、铺垫孕伏。

  组织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及过程,

  重点突出旋转、平移、割补的数学思想。

  (2)、协作研讨,探求方法

  1、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至6名学生,每个小组发给若干张梯形纸(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

  师: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梯形?

  生3: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下面我们各小组利用手中的工具来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哪个小组协作能力最强!

  2、教师用课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师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导,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汇报给同学听,把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最后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每一次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小结。)

  生4: (3+5)42=16(平方厘米)

  生5: 542+342=16(平方厘米)

  生6: (5+3)42=16(平方厘米)

  生7: (5-3)42+34=16(平方厘米)

  生8: (5+3)(42)=16(平方厘米)

  生9: (3+5)24=16(平方厘米)

  生10: 34+(5-3)42=16(平方厘米)

  师生交流、点评……

  3、总结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11:结果都是16平方厘米。

  生12: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中都用到3、4、5、2这几个数字。

  师:这几个数字和梯形有什么关系吗?

  生13: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现在谁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生1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15:S=(a+b)h2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回到课堂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帮王大爷计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生16:(300+200)100210=2500(棵)

  2、学生完成基础变式练习:“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1~3题。

  3、提高能力练习:共同探讨练习十八的第四题。

  四、知识小结,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

  一、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二、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数学课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重要的还应该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上。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急于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学与老师展开了一对一的交流,老师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不利于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不利于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有这节课在把梯形转化成各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方法很多,学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预设,问题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种方案中,从原先的设计中,是将重点放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案上,并让学生多多互动交流;然而,从试教的实际效果上看,学生还是最喜欢的并不是这种方案。那么,到底将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安排在哪里呢?

  我觉得课堂中反问和追问的艺术很值得研究,从教学语言可以窥出一个教师调控课堂有效展开的功力,然而,我却发现现在的我却在教学语言上显得贫瘠繁琐,尤其是这些空间图形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展开往往会成为评定一堂课是否精彩的重要筹码。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

梯形面积的教案8

  教学内容:

  p.2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2,培养灵活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画图(图:一直角)

  问:你看到什么两条边上分别标上长度:4厘米,2厘米

  你能联想到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

  (1)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4×2=8平方厘米

  (2)三角形,底4厘米,高2厘米,面积:4×2÷2=4平方厘米

  (3)梯形,补充算式”(4+3)×2÷2“,指名画完该图形。

  关注细节:

  (1)在计算时,最后的单位名称不要漏写

  (2)画图时,要把关键长度的数据标出来。

  (3)题目中,最后问题带” “的要写答句。

  二,检查预习作业:

  1,看图计算梯形的面积。要让学生明确互相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为上底和下底,并不是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确定了上底和下底之后再确定高。

  2,学生有困难的题:用58米长的篱笆,在靠墙的地方围一块菜地(图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指名说说梯形的面积,师板书。

  对照公式,找已知条件和所缺条件。

  明确:还缺上底和下底的和,通常可以用上底加下底,但这题中要用三条边的长度减去高。

  算式:(58—10)×10÷2=240平方米

  三,完成书上的练习四: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三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指名读题,比画该题。学生列式交流。

  2,下面图中哪几个梯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观察,问:这些梯形有什么共同点(高相等)

  利用这个特点,你觉得可以怎么找面积相等的梯形为什么

  (方法一:分别算出四个梯形的面积。

  方法二:只要看上底与下底的和是否相等。)

  学生数一数,算一算,交流最后结果。

  3,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银苏号"滑翔机模型的尾翼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观察图后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算

  交流方法:

  方法一,梯形面积乘2。

  方法二,移动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第5题,学生读题后解决。讲评时要注意

  (1)计算方法的指导;

  (2)单位的转换。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梯形面积的教案9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练习重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八第5题。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7.2÷0.122.4÷0.30.2×12.6×5

  0.38×10000.8×2526.1-3.5-7.5

  3.8+2.5+6.210÷2.54.8×0.2+5.2×0.2

  2.看图思考并回答。

  (1)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6题,名数的改写。

  (1)名数的改写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2)根据改写的方法将第6题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3.6公顷=()平方米1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52公顷=()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0.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2.练习十八第8题: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制成的(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1)生独立审题,分小组讨论解法。

  (2)选代表列出解答算式,不计算。

  (3)由学生讲所列算式的想法,

  (4)指导学生讲“(100+48)×250”为什么不除以2?

  (5)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

  3.1

  1.8

  2.0

  2.0

  渠底宽(米)

  1.5

  1.2

  1.0

  0.8

  渠深(米)

  0.8

  0.8

  0.5

  0.6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生独立解答出结果并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八第10题: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9题。

梯形面积的教案10

  【教学内容】教材第134页复习第12~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进行面积单难点】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土地面积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会进行土地面积计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复习面积单位

  1、(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并按一定州顺序排列。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做,并说计算过程。

  三、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及其联系

  1、说一说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并说一说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都是把它们变成已学过的图形,这种学习方法叫做什么?(转化),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时,还是要用到这种方法。

  3、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

  用图表示出来。

  (1) 学生画图:

  (2)从图上可以看出,谁的面积是基础?

  4、(1)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计算后反馈。

  (2)填空:

  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②一个三角形底不变,高扩大3倍,面积( )倍。

  ③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16倍,高缩小2倍,面积就( )倍。

  (3)应用题练习,期末复习第15题。

  注意第(2)题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后再解答。

  四、复习土地面积单位

  1、(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1平方千米,1公顷各有多大?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或平方千米。

  2、应用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占地3公顷,它的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

  学生做完后,师问:这题要注意什么?

  (2)一个梯形的`小麦田,上底长200米,下底长400米,高6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000千克,这块小麦田能收小麦多少吨?

  反馈时,说明最后结果单位要统一成吨。

  3、综合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3题。

  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复习了面积计算。进一步知道通过图形的转化,可以推导出平等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按它们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作业设计】

  补充

  1、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 )

  (3)62=62=12。 ( )

  (4)40公顷4平方千米。( )

  2、一块平行四边形棉田,底400米,是高的2倍,共收籽棉800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籽棉多少克?

  3、体育组跳箱的一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8分米,下底是1米,高11分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梯形面积的教案11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第81页的例题,练习十九第5-10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沟渠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为什么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类似,也要÷2?

  ⒉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写课本第84页第6题。

  ⒊口答:

  ⑴求梯形的面积。

  ①a=3b=6h=4②a=9b=10h=0.4

  ⑵求三角形的面积。

  ①a=2.1h=5②a=49h=10

  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a=5h=8②a=49h=10

  二、新授

  ⒈例题教学: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出示渠道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渠道横截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渠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宽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⑵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巡视、指导。

  ⑶指名板演,再评讲。

  (2.8+1.4)×1.2÷2

  =4.2×1.2÷2=2.52(平方米)

  ⒉学生质疑。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先计算,再填表。

  ⒉完成练习十九第8、9、10题。

  教师讲评并作全课总结。

  四、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五、教后感:

梯形面积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重点:Δ

  难点:※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Δ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

  课件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设计思路

  一,复习有关知识,做到有的放失.

  二,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明白求面积必须要知道的量是哪些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

  三,进行提高练习,结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第3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三,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教学过程

  自我设计

  一,复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基本练习:

  1,求下面梯形的面积:

  上底2米 下底3米 高5米

  上底4分米 下底5分米 高2分米

  2,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这个拼成的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与( )的和,高等于梯形的(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3,梯形的上底是a,下底是b,高是c,则它的面积 =( )

  4,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米,高是4米,面积是( )平方米.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如果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扩大2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判断:

  1)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 )

  2)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

  3)一个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8厘米,高是3厘米的梯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 )

  三,提高练习:

  1,练习四第1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第2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第3题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4,第5题 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5,第6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

  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明白求面积必须要知道的量是哪些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进行提高练习,结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第3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梯形面积的教案13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梯形面积的教案14

  教材分析

  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只有学好本节课,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2.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第二和第三种方法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面积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议一议、推一推,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和推导能力,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主探讨,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请你们想一想,老师不讲,你们能不能自己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请你们4人一小组讨论,看哪一小组合作最愉快、最有效。

  2、学生4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讨,师巡视。

  (让每个学生事先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3、检查反馈:让有结论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给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环节)

  (1)拼一拼:

  上底上底下底

  高高

  下底下底上底

  上底上底下底

  高高

  下底下底上底

  (2)比一比:

  梯形的上底、下底合起来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平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算一算:

  先让学生量出有关的长度,如:

  单位:厘米

  12

  8

  22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2+22)×8272÷2

  =34×8=136(平方厘米)

  =272(平方厘米)

  (4)推一推: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为:S=(A+B)H÷2

  4、再让生互相说一说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5、例:一座水电站的拦河坝,它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底6米,下底130米,高20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1)让生独立做。

  (2)检查:

  (6+130)×20÷2

  =136×20÷2

  =1360(平方米)

  二、练习

  1、口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

  上底(米)

  16

  28

  9

  7

  下底(米)

  14

  42

  31

  13

  高(米)

  8

  12

  14

  10

  面积(平方米)

  2、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

  34米

  2米

  40厘米60厘米16米8米

  6米

  24米40厘米

  3、一块梯形钢板,上底长4分米,下底长6分米,高8分米,求这块钢板的面积。

  三、总结。

  梯形的面积计算练习

《梯形面积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梯形面积的教案】相关文章: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05-27

《梯形面积》教学反思05-22

梯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4-14

《梯形面积》教学反思08-31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05-31

【实用】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10-21

【精品】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10-26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合集七篇05-05

《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9-01

梯形面积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梯形面积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梯形面积的教案

梯形面积的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例题、做一做,练习十八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

  2.20根同样的铅笔和渠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3厘米

  3、指出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4、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4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

  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5厘米

  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

  二、尝试

  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0页书空,并计算出复习(3)的面积。

  4、汇报结果。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①操作过程。先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板书)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2”?

  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口述,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4、字母公式。

  (1)学生看书P。75页上数3~5行。

  (2)提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S=(a+b)h÷2(板书)

  (3)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2”?

  5.小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应用

  1。出示例题: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①拿出渠道模型,认识横截面。使学生明白横截面是一个平面。

  ②生试做。

  ③订正。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除以2”。

  2、做一做。

  ①学生试做。

  ②订正。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判断。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练习十八第4题

  (1)让学生用铅笔代替圆木或钢管摆成图中的形状。

  (2)根据公式求出总根数,说一说是什么道理。

  使学生体会到:把另外一堆同样形状的钢管倒过来,同原来的一堆摆在一起,每层的根数就变成同样多,即都等于上、下底根数之和,这个和乘以层数得到的根数正好是原来一堆根数的2倍。

  5、练习十八第2题。

  四、体验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五、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第二课时

  练习内容: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练习十八第5~10题。)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练习重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八第5题。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7.2÷0.122.4÷0.30.2×12.6×5

  0.38×10000.8×2526.1-3.5-7.5

  3.8+2.5+6.210÷2.54.8×0.2+5.2×0.2

  2.看图思考并回答。

  (1)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6题,名数的改写。

  (1)名数的改写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2)根据改写的方法将第6题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3.6公顷=()平方米12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52公顷=()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0.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2.练习十八第8题: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制成的(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1)生独立审题,分小组讨论解法。

  (2)选代表列出解答算式,不计算。

  (3)由学生讲所列算式的想法,(4)指导学生讲“(100+48)×250”为什么不除以2?

  (5)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3.11.82.02.0

  渠底宽(米)1.51.21.00.8

  渠深(米)0.80.80.50.6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生独立解答出结果并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八第10题: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9题。

  第三课时

  练习内容:混合练习(练习十八第11~15题)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练习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答下列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长方形长×宽ab

  正方形边长×边长a2

  平行四边形底×高ah

  三角形底×高÷2ah÷2

  梯形(上底+下底)×高÷2(a+b)h÷2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12题: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3米8米12米

  5.6米9.5米12米

  5厘米

  5.4

  分5.8厘米5.2厘米

  米

  3分米5厘米7厘米

  ⑴省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⑵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2”

  ⑶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八第15题。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八第14题

  四、攻破难题

  1.16题: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分析与解:

  ⑴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⑵上底+下底=21+45=66米

  ⑶高=759÷66×2=23米20厘米

  2.17题:已知右面梯形的上底

  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

  部分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

  的面积是多少?34厘米

  分析与解:要求梯形的面积,但不知道高。根据阴影部分是三角形,又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可以求出它的高,也就是梯形的高,再算出梯形的面积。

  高:340×2÷34=20厘米,面积:(34+20)×20÷2=540平方厘米

  3.18题:在下面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5厘米

  12厘米

  25厘米

  分析与解:以下底为底,一上底上的任意一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剪下的三角形都是最大的。因为所有的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没有变,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一个三角形,也可能是两个三角形。

  (15+25)×12÷2=240平方厘米

  25×12÷2=150平方厘米

  240-150=90平方厘米

  4。思考题4厘米

  右图中,梯形的面积是7212

  平方厘米。请你算出阴影厘

  部分的面积。米

  解法一:先算出没有阴影部分

  的面积:4×12÷2=24平方厘米,再用梯形的面积减去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72-24=48平方厘米。

  解法二: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底与梯形的下底是同一条线段,先算出梯形的下底:

  72×2÷12-4=8厘米

  再算阴影部分的面积:8×12÷2=48平方厘米。

  五、作业

  练习十八11、13题

梯形面积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共有一千五百多名学生,六个年级,二十四个教学班。其中1—5年级全部使用北师大教材。我校班额容量较大,因此对于本课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为主教学,这样设计有利于全班参与,更为学困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其次有利于学生间的充分交流与合作,为探索出更多的方法提供了机会。当然,由于班额人数较多,因此在合作中给教师的指导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配以投影展示,让学生注意到图形的转化。)

  (点评: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

  (二)新知探索

  (一)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梯形面积的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P95~96例3及练习二十一第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谁来说一说它们的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S=ah;三角形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是S=ah÷2。)

  让学生回忆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面积。)

  2、揭题:生活中的图形除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外,还有梯形,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95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车窗玻璃是什么形状的?(梯形)

  思考: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测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梯形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测。

  小组活动,教师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可提醒学生用剪刀剪一剪,再拼一拼。

  3、交流汇报自己的推导过程,指学生到黑板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以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可能会这样做:

  (1)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出示推导过程: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出示推导过程: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4、小结:大家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2

  5、教学教材第96页例3。

  出示教材第96页例3情境图和横截面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思考:横截面是一个什么形状?(这是一个梯形;而且有两个角是直角,是一个直角梯形。)

  让学生找一找,直角梯形的高在哪里?你能理解这个横截面的含义吗?

  通过交流,学生能明白: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个腰长。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6米,下底是120米,高是135米。

  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下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吗?

  让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计算过程:(见板书设计)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96页“做一做”。先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并对该图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大梯形,梯形的上底是(40+45)cm,下底是(71+65)cm,高是40cm,也可以看成两个直角梯形,其中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0cm,下底是7lcm,另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5cm,下底是65cm,高都是40cm,算出两个梯形的面积再加起来。

  2、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本题需要先测量计算所需条件的长度,再利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

  3、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先让学生观察飞机模型的机翼是什么形状,(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机翼的面积。求机翼的面积,可以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设想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底长lOOmm+48mm,高250mm的平行四边形,求出它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在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推导。

  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3、用字母表示:S=(a+b)×h÷2。

  五、作业: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

  例3:

  S=(a+b)h÷2

  =(36+120)×135÷2

  =156×135÷2

  =10530(m2)

梯形面积的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学校安排老师给校车的车窗贴防晒膜,可是老师不知道买多少防晒膜合适,你们能帮帮我吗?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请你来说一说吧。

  你说通过观察发现车玻璃的形状是梯形,只需要算出来这个梯形车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买多少防晒膜了。

  那我们该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老师看到同学们露出了疑惑表情,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

  2.新授

  同学们,虽然我们不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之前咱们已经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探究的吗?你来说,哦,你说我们是通过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来进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探究它的面积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拿出老师课前分发给大家的各种各样的梯形,来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吧,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好了,时间到。大家都停下来吧,哪个小组代表来展示你们的结果?

  第三小组代表,你来说。你说之前学过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好,说的请具体,还有哪个小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组代表,你们是怎么做的?哦你说你们把梯形剪成了二个三角形。同学们各有各的方法,你们可真厉害。还有别的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哦,第二小组代表,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哦,你说你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真棒!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这种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我们熟悉的图形,该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我们以第三种方法一起来推导一下吧。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又与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这个问题,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开始吧。

  你最先举起了手,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真棒!还有谁再来补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镜的女生,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高÷2!如果我们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请你来说吧,哦,你说梯形的面积等于(a+b)*h÷2!。思路很清晰说的很完整,请坐!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b)*h/2!

  同学们,我们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那刚刚我们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这两种方法能不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下探究吧!

  3.巩固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校车防晒膜的问题,窗户的上底长40里米,下底长50厘米,高30厘米,请你们在三分钟的时间内独立算出校车需要多少防晒膜。

  时间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出师了答案,你们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一样吗?

  哦,都一样啊,看来大家都掌握的不错!

  4.小结

  大家都是爱学习得好孩子,最后谁能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说你学会了求梯形得面积,还有你来补充,哦你说梯形得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你们说得都很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得方式学习了梯形得面积,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学会了转化的思想。

  5.作业

  马上要下课了,现在老师来布置一下咱们的作业,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课后习题1,2题,并利用所学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P97~98练习二十一第1、5~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小组的互助合作精神,体验在这种互助中取得成功的愉悦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自己提问求助以及指导别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求梯形的面积以及底和高。

  教学难点:提高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课前反思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三、合作考试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按要求填表

  名称面积公式底高面积平行四边形2.8m4cm三角形6.8dm5dm梯形下底:2.8m 上底:1.2m

  四、指导练习

  1.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1)教师出示水渠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水渠横截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渠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宽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指名板演,再讲解。

  2.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注意让学生观察图示找到计算所需条件。花坛的三面围篱笆,形成一个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2.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8题。

  (1)观察这堆圆木的横截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提示:横截面是梯形,因此可以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圆木的总根数。

  (2)学生计算验证。

  (3)圆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各是梯形的哪一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并归纳:圆木顶层根数就是梯形的上底,底层根数就是梯形的下底,层数就是梯形的高。

  3.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

  (1)学生汇报自己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2)集体交流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4.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1*题。

  (1)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比赛,看谁的方法最多。

  (3)汇报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首先要考虑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应该是以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两种方法求面积。

  方法一: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3.5)×1.8÷2-2×1.8=1.35 (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长减去梯形的上底长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长,乘梯形的高, 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

  (3.5-2)×1.8÷2 =1.35(cm2)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又有了提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练习

  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求剩下的面积(即三角形的面积)

  剩下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知识铺垫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全班核对答案。

  教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因为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一半就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二、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

  教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动手操作。

  (1)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同桌合作)

  (2)反馈交流。

  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操作过程。关键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询问其余同学是否有疑问?在操作中学生会发现,只有两个完全重合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

  ①数方格;

  ②拼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③割,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④割,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⑤割,转化成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⑥割补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在实验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3、公式推导。

  (1)教师:

  方法①的数方格的方法中渗透着割补法的思想,

  方法②到方法⑥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

  先以方法②为例,观察原有的梯形和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学生边说,教师边课件演示。

  逐步完成板书:

  教师:如果用表示梯形的面积,表示梯形的上底,表示梯形的下底,表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写成:(板书)。

  (2)教师:观察方法③,如果把梯形割成两个三角形,如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这两个三角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三角形1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三角形2的底就是梯形的下底,两个三角形的高都和梯形的高相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就是梯形的面积。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演示。

  教师:为了方便,我们直接用表示梯形的上底,用表示梯形的下底,表示梯形的高。

  教师:这与前面推导出来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3)教师:观察方法④,如果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公式呢?割成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减上底,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加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面积。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演示。

  其中的计算过程稍复杂,可配合教师讲解完成。

  教师:这和前面推导出来的结论是一样的。

  (4)教师:看方法⑤,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公式呢?先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长方形的长就是梯形的上底,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是相等的。长方形加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

  学生发现两个三角形的底是多少,无法描述,不确定。这时,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新三角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下底减上底。

  教师边板书演示。

  教师:接下来的推导过程和方法④是一样的。

  (5)教师:方法⑥,通过割补法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相等。

  教师课件演示。

  教师:通过上面多种转化方法,我们知道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你知道要计算梯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数据了吗?(上底、下底、高)

  【设计意图】不满足于一种方法的公式推导,展示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沟通多种推导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凸显转化思想的作用。

  三、学以致用

  1、出示教材第96页例3。

  例:我国长江三峡水电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

  教师:什么是横截面?

  请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答案。

  教师:因为我们刚刚开始学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公式不熟,所以计算时可以先写上公式,再列算式。等以后熟练了,公式可以省略。

  2、练习,出示教材第96页“做一做”。

  教师:这题特别要看清楚问题,问的是“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所以问的是“左边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和“右边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千万不要把“分别”看成“共”,变成求整个大梯形的面积。

  3、求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4、求出这条水渠的横截面?

  5、有一个梯形果园,它的上底是45米,下底是60米,高是3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5平方米,这个果园大约可以种果树多少棵?

  6、判断:

  1、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

  2、梯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一个梯形有无数条高()。

  4、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两个完全一样的

  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5、一个梯形上下底的和是20米,高是8米,这个梯

  形的面积是80平方米。()。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横截面”,所以强调了对“横截面”的理解。从简到难,多层次对公式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加强对公式的理解。

  四、回顾反思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总结回顾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97页第1题到第5题。

梯形面积的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88页和89页

  教学目标:

  (1)探究梯形面积计算,理解公式的推 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进一步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出示:王大爷家有一块果园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树占地10平方米,那么王大爷家这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问:同学们这块地是什么图形啊?

  生1:这是一个梯形。

  问:要想求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必须先知道什么呢?

  生2:必须先知道梯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

  二、探究新知。

  (1)、铺垫孕伏。

  组织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及过程,

  重点突出旋转、平移、割补的数学思想。

  (2)、协作研讨,探求方法

  1、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至6名学生,每个小组发给若干张梯形纸(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

  师: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梯形?

  生3: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下面我们各小组利用手中的工具来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哪个小组协作能力最强!

  2、教师用课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师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导,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汇报给同学听,把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最后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每一次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小结。)

  生4: (3+5)42=16(平方厘米)

  生5: 542+342=16(平方厘米)

  生6: (5+3)42=16(平方厘米)

  生7: (5-3)42+34=16(平方厘米)

  生8: (5+3)(42)=16(平方厘米)

  生9: (3+5)24=16(平方厘米)

  生10: 34+(5-3)42=16(平方厘米)

  师生交流、点评……

  3、总结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11:结果都是16平方厘米。

  生12: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中都用到3、4、5、2这几个数字。

  师:这几个数字和梯形有什么关系吗?

  生13: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现在谁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生1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15:S=(a+b)h2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回到课堂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帮王大爷计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生16:(300+200)100210=2500(棵)

  2、学生完成基础变式练习:“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1~3题。

  3、提高能力练习:共同探讨练习十八的第四题。

  四、知识小结,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

  一、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二、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数学课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重要的还应该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上。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急于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学与老师展开了一对一的交流,老师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不利于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不利于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有这节课在把梯形转化成各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方法很多,学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预设,问题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种方案中,从原先的设计中,是将重点放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案上,并让学生多多互动交流;然而,从试教的实际效果上看,学生还是最喜欢的并不是这种方案。那么,到底将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安排在哪里呢?

  我觉得课堂中反问和追问的艺术很值得研究,从教学语言可以窥出一个教师调控课堂有效展开的功力,然而,我却发现现在的我却在教学语言上显得贫瘠繁琐,尤其是这些空间图形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展开往往会成为评定一堂课是否精彩的重要筹码。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

梯形面积的教案8

  教学内容:

  p.2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2,培养灵活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画图(图:一直角)

  问:你看到什么两条边上分别标上长度:4厘米,2厘米

  你能联想到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

  (1)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4×2=8平方厘米

  (2)三角形,底4厘米,高2厘米,面积:4×2÷2=4平方厘米

  (3)梯形,补充算式”(4+3)×2÷2“,指名画完该图形。

  关注细节:

  (1)在计算时,最后的单位名称不要漏写

  (2)画图时,要把关键长度的数据标出来。

  (3)题目中,最后问题带” “的要写答句。

  二,检查预习作业:

  1,看图计算梯形的面积。要让学生明确互相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为上底和下底,并不是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确定了上底和下底之后再确定高。

  2,学生有困难的题:用58米长的篱笆,在靠墙的地方围一块菜地(图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指名说说梯形的面积,师板书。

  对照公式,找已知条件和所缺条件。

  明确:还缺上底和下底的和,通常可以用上底加下底,但这题中要用三条边的长度减去高。

  算式:(58—10)×10÷2=240平方米

  三,完成书上的练习四: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三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指名读题,比画该题。学生列式交流。

  2,下面图中哪几个梯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观察,问:这些梯形有什么共同点(高相等)

  利用这个特点,你觉得可以怎么找面积相等的梯形为什么

  (方法一:分别算出四个梯形的面积。

  方法二:只要看上底与下底的和是否相等。)

  学生数一数,算一算,交流最后结果。

  3,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银苏号"滑翔机模型的尾翼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观察图后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算

  交流方法:

  方法一,梯形面积乘2。

  方法二,移动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第5题,学生读题后解决。讲评时要注意

  (1)计算方法的指导;

  (2)单位的转换。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梯形面积的教案9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练习重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八第5题。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7.2÷0.122.4÷0.30.2×12.6×5

  0.38×10000.8×2526.1-3.5-7.5

  3.8+2.5+6.210÷2.54.8×0.2+5.2×0.2

  2.看图思考并回答。

  (1)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6题,名数的改写。

  (1)名数的改写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2)根据改写的方法将第6题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3.6公顷=()平方米1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52公顷=()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0.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2.练习十八第8题: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制成的(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1)生独立审题,分小组讨论解法。

  (2)选代表列出解答算式,不计算。

  (3)由学生讲所列算式的想法,

  (4)指导学生讲“(100+48)×250”为什么不除以2?

  (5)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

  3.1

  1.8

  2.0

  2.0

  渠底宽(米)

  1.5

  1.2

  1.0

  0.8

  渠深(米)

  0.8

  0.8

  0.5

  0.6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生独立解答出结果并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八第10题: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9题。

梯形面积的教案10

  【教学内容】教材第134页复习第12~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进行面积单难点】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土地面积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会进行土地面积计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复习面积单位

  1、(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并按一定州顺序排列。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做,并说计算过程。

  三、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及其联系

  1、说一说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并说一说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都是把它们变成已学过的图形,这种学习方法叫做什么?(转化),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时,还是要用到这种方法。

  3、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

  用图表示出来。

  (1) 学生画图:

  (2)从图上可以看出,谁的面积是基础?

  4、(1)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计算后反馈。

  (2)填空:

  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②一个三角形底不变,高扩大3倍,面积( )倍。

  ③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16倍,高缩小2倍,面积就( )倍。

  (3)应用题练习,期末复习第15题。

  注意第(2)题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后再解答。

  四、复习土地面积单位

  1、(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1平方千米,1公顷各有多大?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或平方千米。

  2、应用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占地3公顷,它的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

  学生做完后,师问:这题要注意什么?

  (2)一个梯形的`小麦田,上底长200米,下底长400米,高6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000千克,这块小麦田能收小麦多少吨?

  反馈时,说明最后结果单位要统一成吨。

  3、综合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3题。

  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复习了面积计算。进一步知道通过图形的转化,可以推导出平等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按它们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作业设计】

  补充

  1、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 )

  (3)62=62=12。 ( )

  (4)40公顷4平方千米。( )

  2、一块平行四边形棉田,底400米,是高的2倍,共收籽棉800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籽棉多少克?

  3、体育组跳箱的一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8分米,下底是1米,高11分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梯形面积的教案11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第81页的例题,练习十九第5-10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沟渠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为什么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类似,也要÷2?

  ⒉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写课本第84页第6题。

  ⒊口答:

  ⑴求梯形的面积。

  ①a=3b=6h=4②a=9b=10h=0.4

  ⑵求三角形的面积。

  ①a=2.1h=5②a=49h=10

  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a=5h=8②a=49h=10

  二、新授

  ⒈例题教学: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出示渠道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渠道横截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渠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宽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⑵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巡视、指导。

  ⑶指名板演,再评讲。

  (2.8+1.4)×1.2÷2

  =4.2×1.2÷2=2.52(平方米)

  ⒉学生质疑。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先计算,再填表。

  ⒉完成练习十九第8、9、10题。

  教师讲评并作全课总结。

  四、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五、教后感:

梯形面积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重点:Δ

  难点:※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Δ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

  课件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设计思路

  一,复习有关知识,做到有的放失.

  二,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明白求面积必须要知道的量是哪些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

  三,进行提高练习,结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第3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三,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教学过程

  自我设计

  一,复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基本练习:

  1,求下面梯形的面积:

  上底2米 下底3米 高5米

  上底4分米 下底5分米 高2分米

  2,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这个拼成的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与( )的和,高等于梯形的(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3,梯形的上底是a,下底是b,高是c,则它的面积 =( )

  4,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米,高是4米,面积是( )平方米.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如果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扩大2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判断:

  1)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 )

  2)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

  3)一个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8厘米,高是3厘米的梯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 )

  三,提高练习:

  1,练习四第1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第2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第3题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4,第5题 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5,第6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

  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明白求面积必须要知道的量是哪些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进行提高练习,结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第3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梯形面积的教案13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梯形面积的教案14

  教材分析

  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只有学好本节课,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2.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第二和第三种方法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面积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议一议、推一推,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和推导能力,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主探讨,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请你们想一想,老师不讲,你们能不能自己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请你们4人一小组讨论,看哪一小组合作最愉快、最有效。

  2、学生4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讨,师巡视。

  (让每个学生事先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3、检查反馈:让有结论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给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环节)

  (1)拼一拼:

  上底上底下底

  高高

  下底下底上底

  上底上底下底

  高高

  下底下底上底

  (2)比一比:

  梯形的上底、下底合起来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平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算一算:

  先让学生量出有关的长度,如:

  单位:厘米

  12

  8

  22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2+22)×8272÷2

  =34×8=136(平方厘米)

  =272(平方厘米)

  (4)推一推: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为:S=(A+B)H÷2

  4、再让生互相说一说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5、例:一座水电站的拦河坝,它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底6米,下底130米,高20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1)让生独立做。

  (2)检查:

  (6+130)×20÷2

  =136×20÷2

  =1360(平方米)

  二、练习

  1、口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

  上底(米)

  16

  28

  9

  7

  下底(米)

  14

  42

  31

  13

  高(米)

  8

  12

  14

  10

  面积(平方米)

  2、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

  34米

  2米

  40厘米60厘米16米8米

  6米

  24米40厘米

  3、一块梯形钢板,上底长4分米,下底长6分米,高8分米,求这块钢板的面积。

  三、总结。

  梯形的面积计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