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长和短》

时间:2024-05-29 08:22:3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教案《长和短》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长和短》,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长和短》

小班教案《长和短》1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两段长短不一的绳;两支长短不一的粉笔。

  2、放大的幼儿操作材料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长和短。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根绳:这两根绳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绳、短短的绳。)

  2、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绳找出来;把短短的绳找出来。

  3、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这两支粉笔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粉笔、短短的粉笔。)

  4、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粉笔找出来;把短短的粉笔找出来。

  二、谁的鼻子长?

  1、教师出示两只大象的图片,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谁的鼻子长?”

  2、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彩笔给鼻子长的小象涂色。

  3、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谁的尾巴长”“谁的脖子长”

  三、长颈鹿找东西。

  1、教师出示“长颈鹿找东西”的图片: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起床了,他们分别在找自己的皮带、裤子、围巾。长长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短短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

  2、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笔分别给他们连线。

  3、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连线。

  四、评价:谁的画面最整洁。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2、师生配合较好,学生愿意参与,具有积极的表现欲。

  3、再次上的话,材料选择应更丰富点。最好是现成的物品。更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东西直接区分描述。

  小百科:长短,指长度,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为点到点的距离。

小班教案《长和短》2

  活动目标

  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耳朵长和短”,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得出谁长谁短。

  发放纸面教具《谁长谁短》,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支笔的长短。

  ——蜜蜜和兔一一终于知道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了。但是她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她们买了一些文具也想知道谁长谁短,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吧。

  ——这两支笔能直接看出哪支长哪支短吗?

  ——目测的方法比较不出长短,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支笔长哪支笔短?(将两支笔一头对齐进行比较)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一比两支笔吧。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尺子的长短。

  ——这两把尺子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看出哪把长哪把短吗?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帮助蜜蜜和兔一一比一比谁长谁短,注意比较的时候尺子一头要对齐。

  3、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伞的长短。

  ——这两把小花伞一样长吗?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一比哪把小花伞长,哪把小花伞短吧。

  4、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小结:对于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我们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知道谁长谁短,在用目测的方法不能清楚地看出谁长谁短时,就可以使用一头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发放材料“三种长度的绳子”,鼓励幼儿比较绳子的长短并初步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第一次比较绳子长短。

  ——老师这有许多条绳子,你们一人拿一条,然后找一个小伙伴比一比你们的绳子。注意比较长短的时候要将绳子的一头对齐。

  ——你们的绳子一样长吗?

  ——谁的绳子长?谁的绳子短?

  2、幼儿第二次比较绳子长短。

  ——现在请你们换一个小伙伴比一比,你的绳子还是长/短的吗?

  ——为什么长/短绳子变成短/长绳子了?

  ——你有什么发现?(和短绳子比,我的绳子就是长绳子。和更长的绳子比,我的绳子就变成短绳子了)

  小结: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和短绳子相比,较长的绳子就是长绳子;但较长的绳子和更长的绳子相比,较长的绳子就成短绳子了。

  温馨提示

  幼儿两两比较的时候会出现两人手中的绳子长度一样,这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换一位伙伴再进行比较。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鼓励幼儿想一想教室的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比较长短(如玩具、书本等),并尝试比较。

小班教案《长和短》3

  目标

  1.能按物体长短不同进行分类。

  2.喜欢参加分类整理,能耐心比较按规则进行操作。

  准备

  班级的旧图画笔若干;高笔筒、矮笔筒人手各一个(可用大号牙膏盒在2/3处一分为二制成)

  过程

  1.介绍活动内容及规则

  出示旧图画笔及高矮笔筒,告诉幼儿:班级的图画笔需要整理,请小朋友来帮忙,把长的插在高笔筒内,短的`插在矮笔筒内。

  2.幼儿进行长短分类

  请每个幼儿自取一高一矮笔筒各一个,分别选长或短的图画笔插入相应的笔筒直至插满。

  3.检查分类结果

  请幼儿相互检查分笔结果,看看长笔都有那些颜色,短笔有哪些颜色。

  建议

  在进行本活动时,还可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物体分类,如让幼儿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对积木进行分类整理等。理画笔、理图书、理积木的活动可放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进行,也可以分几次按小组轮流操作的方式单独进行。

小班教案《长和短》4

  学习目标:

  1、喜欢说儿歌,并尝试改编儿歌。

  2、进一步巩固一端对齐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方法。

  3、学习使用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长度。

  活动准备:

  1、儿歌《新衣裳》(《娃娃穿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6 页)。

  2、不同类型的衣服、神秘箱。

  3、若干不等长的积木、拼插玩具块、小棍等。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 出示电子书的儿歌《新衣裳》,与幼儿一起说儿歌:新衣服,量一量,量一量,剪布缝线做衣裳,上衣短,裙子长,娃娃穿上真漂亮。

  2. 向幼儿提问:

  (1)儿歌中什么东西短?什么东西长?(上衣短,裙子长。)

  (2)娃娃穿上新衣怎么样?(真漂亮。)

  (3)有什么词语可代替“漂亮”?(自由回答。)

  3. 请幼儿一起根据儿歌创编动作。

  4. 将各种类型的.衣服放在神秘箱里,请幼儿随意抽出两件,利用老师提供的不等长的积木、积塑和小棍儿进行测量比较。在幼儿实际操作中, 老师指导幼儿一方面学习用非标准测量单位进行测量,另一方面巩固一端对齐进行比较的方法。

  5. 根据抽到的两件衣服来改编儿歌中划有横线的词语,创编新的儿歌,例如“裤子短,围巾长”。

  活动评价:

  1、能说儿歌,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2、能一端对齐比较衣服的长和短。

  3、能使用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长度。

小班教案《长和短》5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两段长短不一的绳;两支长短不一的粉笔。

  2、放大的幼儿操作材料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1、比较长和短。

  ——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根绳:这两根绳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绳、短短的绳。

  ——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绳找出来;把短短的绳找出来。

  ——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这两支粉笔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粉笔、短短的粉笔

  ——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粉笔找出来;把短短的粉笔找出来。

  2、谁的鼻子长?

  ——教师出示两只大象的图片,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谁的鼻子长?”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彩笔给鼻子长的小象涂色。

  ——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谁的尾巴长”“谁的脖子长”

  3、长颈鹿找东西。

  ——教师出示“长颈鹿找东西”的图片: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起床了,他们分别在找自己的'皮带、裤子、围巾。长长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短短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笔分别给他们连线。

  ——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连线。

  4、评价

  ——谁的画面最整洁。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 促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2、师生配合较好,学生愿意参与,具有积极的表现欲。

  3、再次上的话,材料选择应更丰富点。最好是现成的物品。更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东西直接区分描述。

小班教案《长和短》6

  活动名称

  找找长的和短的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长短分类。

  2.喜欢参加分类活动,能耐心按规则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班级的.旧图画笔若干;高笔筒、矮笔筒(可用大号牙膏盒在2/3处一分为二)人手各一个。

  活动过程

  1.介绍活动内容及规则

  出示旧图画笔及高矮笔筒,告诉幼儿:班级的图画笔需要整理,请小朋友来帮忙,把长的插在高笔筒内,短的插在矮笔筒内。

  2.幼儿进行长短分类

  请每个幼儿自己取一高一矮的笔筒各一个,分别选长或短的图画笔插入相应的笔筒,直至插满。

  3.检查分类结果

  请幼儿相互检查分类结果,看看长笔都有哪些颜色,以及短笔都有哪些颜色。

  活动延伸

  在进行本活动时,还可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例如:让幼儿对图书、积木进行分类整理。整理画笔、图书、积木的活动可放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进行,也可以分几次按小组轮流操作的方式单独进行。

小班教案《长和短》7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2.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3.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二发放纸面教具让幼儿用一头对齐方法比较长短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支笔的长短。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尺子的长短。

  3.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伞的长短。

  4.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三

  发放材料鼓励幼儿比较长短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第一次比较绳子长短。

  2.幼儿第二次比较绳子长短。

《小班教案《长和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班教案《长和短》】相关文章:

大雨和小雨小班教案06-13

小班狼和小兔教案06-09

小班多和少教案09-25

小班艺术教案:大雨和小雨07-18

小班美术滚滚和蹦蹦教案06-08

小班音乐小鸭和小鸡教案10-12

【精选】小班教案09-17

小班教案07-26

小班教案(经典)02-25

小班教案[经典]12-04

小班教案《长和短》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长和短》,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长和短》

小班教案《长和短》1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两段长短不一的绳;两支长短不一的粉笔。

  2、放大的幼儿操作材料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长和短。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根绳:这两根绳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绳、短短的绳。)

  2、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绳找出来;把短短的绳找出来。

  3、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这两支粉笔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粉笔、短短的粉笔。)

  4、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粉笔找出来;把短短的粉笔找出来。

  二、谁的鼻子长?

  1、教师出示两只大象的图片,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谁的鼻子长?”

  2、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彩笔给鼻子长的小象涂色。

  3、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谁的尾巴长”“谁的脖子长”

  三、长颈鹿找东西。

  1、教师出示“长颈鹿找东西”的图片: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起床了,他们分别在找自己的皮带、裤子、围巾。长长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短短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

  2、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笔分别给他们连线。

  3、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连线。

  四、评价:谁的画面最整洁。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2、师生配合较好,学生愿意参与,具有积极的表现欲。

  3、再次上的话,材料选择应更丰富点。最好是现成的物品。更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东西直接区分描述。

  小百科:长短,指长度,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为点到点的距离。

小班教案《长和短》2

  活动目标

  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耳朵长和短”,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得出谁长谁短。

  发放纸面教具《谁长谁短》,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支笔的长短。

  ——蜜蜜和兔一一终于知道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了。但是她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她们买了一些文具也想知道谁长谁短,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吧。

  ——这两支笔能直接看出哪支长哪支短吗?

  ——目测的方法比较不出长短,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支笔长哪支笔短?(将两支笔一头对齐进行比较)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一比两支笔吧。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尺子的长短。

  ——这两把尺子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看出哪把长哪把短吗?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帮助蜜蜜和兔一一比一比谁长谁短,注意比较的时候尺子一头要对齐。

  3、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伞的长短。

  ——这两把小花伞一样长吗?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一比哪把小花伞长,哪把小花伞短吧。

  4、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小结:对于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我们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知道谁长谁短,在用目测的方法不能清楚地看出谁长谁短时,就可以使用一头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发放材料“三种长度的绳子”,鼓励幼儿比较绳子的长短并初步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第一次比较绳子长短。

  ——老师这有许多条绳子,你们一人拿一条,然后找一个小伙伴比一比你们的绳子。注意比较长短的时候要将绳子的一头对齐。

  ——你们的绳子一样长吗?

  ——谁的绳子长?谁的绳子短?

  2、幼儿第二次比较绳子长短。

  ——现在请你们换一个小伙伴比一比,你的绳子还是长/短的吗?

  ——为什么长/短绳子变成短/长绳子了?

  ——你有什么发现?(和短绳子比,我的绳子就是长绳子。和更长的绳子比,我的绳子就变成短绳子了)

  小结: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和短绳子相比,较长的绳子就是长绳子;但较长的绳子和更长的绳子相比,较长的绳子就成短绳子了。

  温馨提示

  幼儿两两比较的时候会出现两人手中的绳子长度一样,这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换一位伙伴再进行比较。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鼓励幼儿想一想教室的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比较长短(如玩具、书本等),并尝试比较。

小班教案《长和短》3

  目标

  1.能按物体长短不同进行分类。

  2.喜欢参加分类整理,能耐心比较按规则进行操作。

  准备

  班级的旧图画笔若干;高笔筒、矮笔筒人手各一个(可用大号牙膏盒在2/3处一分为二制成)

  过程

  1.介绍活动内容及规则

  出示旧图画笔及高矮笔筒,告诉幼儿:班级的图画笔需要整理,请小朋友来帮忙,把长的插在高笔筒内,短的`插在矮笔筒内。

  2.幼儿进行长短分类

  请每个幼儿自取一高一矮笔筒各一个,分别选长或短的图画笔插入相应的笔筒直至插满。

  3.检查分类结果

  请幼儿相互检查分笔结果,看看长笔都有那些颜色,短笔有哪些颜色。

  建议

  在进行本活动时,还可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物体分类,如让幼儿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对积木进行分类整理等。理画笔、理图书、理积木的活动可放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进行,也可以分几次按小组轮流操作的方式单独进行。

小班教案《长和短》4

  学习目标:

  1、喜欢说儿歌,并尝试改编儿歌。

  2、进一步巩固一端对齐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方法。

  3、学习使用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长度。

  活动准备:

  1、儿歌《新衣裳》(《娃娃穿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6 页)。

  2、不同类型的衣服、神秘箱。

  3、若干不等长的积木、拼插玩具块、小棍等。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 出示电子书的儿歌《新衣裳》,与幼儿一起说儿歌:新衣服,量一量,量一量,剪布缝线做衣裳,上衣短,裙子长,娃娃穿上真漂亮。

  2. 向幼儿提问:

  (1)儿歌中什么东西短?什么东西长?(上衣短,裙子长。)

  (2)娃娃穿上新衣怎么样?(真漂亮。)

  (3)有什么词语可代替“漂亮”?(自由回答。)

  3. 请幼儿一起根据儿歌创编动作。

  4. 将各种类型的.衣服放在神秘箱里,请幼儿随意抽出两件,利用老师提供的不等长的积木、积塑和小棍儿进行测量比较。在幼儿实际操作中, 老师指导幼儿一方面学习用非标准测量单位进行测量,另一方面巩固一端对齐进行比较的方法。

  5. 根据抽到的两件衣服来改编儿歌中划有横线的词语,创编新的儿歌,例如“裤子短,围巾长”。

  活动评价:

  1、能说儿歌,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2、能一端对齐比较衣服的长和短。

  3、能使用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长度。

小班教案《长和短》5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两段长短不一的绳;两支长短不一的粉笔。

  2、放大的幼儿操作材料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1、比较长和短。

  ——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根绳:这两根绳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绳、短短的绳。

  ——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绳找出来;把短短的绳找出来。

  ——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这两支粉笔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粉笔、短短的粉笔

  ——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粉笔找出来;把短短的粉笔找出来。

  2、谁的鼻子长?

  ——教师出示两只大象的图片,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谁的鼻子长?”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彩笔给鼻子长的小象涂色。

  ——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谁的尾巴长”“谁的脖子长”

  3、长颈鹿找东西。

  ——教师出示“长颈鹿找东西”的图片: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起床了,他们分别在找自己的'皮带、裤子、围巾。长长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短短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笔分别给他们连线。

  ——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连线。

  4、评价

  ——谁的画面最整洁。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 促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2、师生配合较好,学生愿意参与,具有积极的表现欲。

  3、再次上的话,材料选择应更丰富点。最好是现成的物品。更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东西直接区分描述。

小班教案《长和短》6

  活动名称

  找找长的和短的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长短分类。

  2.喜欢参加分类活动,能耐心按规则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班级的.旧图画笔若干;高笔筒、矮笔筒(可用大号牙膏盒在2/3处一分为二)人手各一个。

  活动过程

  1.介绍活动内容及规则

  出示旧图画笔及高矮笔筒,告诉幼儿:班级的图画笔需要整理,请小朋友来帮忙,把长的插在高笔筒内,短的插在矮笔筒内。

  2.幼儿进行长短分类

  请每个幼儿自己取一高一矮的笔筒各一个,分别选长或短的图画笔插入相应的笔筒,直至插满。

  3.检查分类结果

  请幼儿相互检查分类结果,看看长笔都有哪些颜色,以及短笔都有哪些颜色。

  活动延伸

  在进行本活动时,还可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例如:让幼儿对图书、积木进行分类整理。整理画笔、图书、积木的活动可放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进行,也可以分几次按小组轮流操作的方式单独进行。

小班教案《长和短》7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2.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3.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二发放纸面教具让幼儿用一头对齐方法比较长短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支笔的长短。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尺子的长短。

  3.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伞的长短。

  4.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三

  发放材料鼓励幼儿比较长短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第一次比较绳子长短。

  2.幼儿第二次比较绳子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