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班教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讲讲、做做中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趣和角色情绪的变化。
2、能大胆地进行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不同表情的胆小先生3个,“胆小”两字。
2、胆小先生指偶20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胆小”两字,认认、做做。
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这两个字是胆小,那什么叫胆小,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提醒:你看到什么事会害怕呢?)你们胆小吗?可是有一位先生特别胆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胆小先生》。你们猜猜看,胆小先生会怕什么呢?(让幼儿发散思维、想象)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幼儿说说(初步)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若幼儿无反映,教师作提问:胆小先生从开始到结束有什么变化呢?
3、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幼儿进一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做一做。
胆小先生开始是怎样的?后来有怎样了?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教师讲完后,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一起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可请幼儿扮演小老鼠、胆小先生。
(1)教师扮先生、幼儿扮老鼠
(2)幼儿扮先生、教师与幼儿扮老鼠
(3)分组演示
4、经验迁移,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可复述故事或创编故事。
这个故事好听、好玩吗?可是到了第二天,看谁来了?(出示小狐狸)呀,小狐狸和胆小先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先想一想,想好以后,我们戴上胆小先生的指偶自己讲或讲给好朋友听。
反思:
《胆小先生》重点是帮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培养勇敢品质,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讲述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大吃一惊”“抱头鼠窜”的意思,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胆小先生性格变化。
1 出示道具:首先,上课之前我准备了相应得的教具,大老鼠若干,胆小先生以及积木搭成的楼房,当我出示这些道具的时候,幼儿非常的兴奋
2.谈话导入“猜猜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在这个房里将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是幼儿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 讲述故事接着我非常有感情的边表演边讲述了这个故事,幼儿基本上认真的听完了这个故事
4 提问激趣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大老鼠闯进胆小先生的家,胆小先生是怎么做的`?”“胆小先生为什么让大老鼠住进地下室?”引导幼儿讲述故事里大老鼠语言加深幼儿对故事印象。最后,启发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主题小结:这次语言课,幼儿基本上能安静的听完整段故事,接下来,通过幼儿的脸部和肢体语言的表演,加强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个别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还不够认真,还有些幼儿表达意思还不够准确,这些,在日后的语言课上,逐步的培养。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录音(雨声、背景乐)、挂图(背景)、
图片(小老鼠、小刺猬、小黄狗、黑熊、从小到大的伞四把)、
小动物头饰(小老鼠、小刺猬、小黄狗、黑熊)、大小伞数把
活动目标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活动;
积极参与故事情节讨论,愿意大胆仿编故事中的对话;
体会小动物之间合伞的乐趣,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录音(雨声),引出主题。
小朋友好!老师这有个很奇怪的声音,你们来听一听这是什么时候发出的声音?
小结:还可能是什么呢?答对了,我这就是下雨的声音。下雨了,哗啦啦哗啦啦。
二、欣赏故事
教师出示背景图。
吱吱吱,吱吱吱,是谁呀?(小老鼠)
教师出示小老鼠和伞1的图片。
1.我们向小老鼠打声招呼吧,你们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听,这一天……
教师强调拟声词"噼啪"。
3.走着走着,小老鼠碰到了谁呀?(小刺猬)
教师出示小刺猬和伞2的图片。
1."小朋友好"(模仿小刺猬)小老鼠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它会怎么跟小刺猬打招呼呢?
2.咦,小老鼠和小刺猬的伞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除了这个还有什么不一样,对了,小刺猬的伞比小老鼠的要大。
3.那小刺猬看到小老鼠的伞比较小也许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听一听小刺猬是怎么说的吧。
4.小刺猬刚才说了什么呀?
小结:你差不多都说出来了,还有哪位小朋友要补充的吗?我们一起来说一遍吧。
5.那小老鼠到底有没有接受小刺猬的邀请呢,我们看一看。仔细看,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6.雨水打在小刺猬的伞上发出了?("噼啪、噼啪"的声音)
7.走着走着,小老鼠、小刺猬又碰到了谁?(小黄狗)
教师出示小黄狗和伞3的图片。
1."小朋友好"(模仿小黄狗)
2.咦,小黄狗的伞和小刺猬的伞又有什么不一样?
3.小黄狗的伞又比小刺猬的伞大,猜猜看小黄狗会怎么说呢?
小结:你说得很好,这真是一句好听的话;你真棒,学会分享了。那我们学学小黄狗那句好听的话吧!
教师总结幼儿各种好听的话。
4.雨水打在小黄狗的伞上发出了?("噼啪、噼啪"的声音)
5.走着走着,小老鼠、小刺猬、小黄狗又碰到了谁呢?(黑熊)
教师出示黑熊和伞4的图片。
1."小朋友好"(模仿黑熊)
2.黑熊大哥的伞可真大呀!我们在跟着黑熊大哥来说说刚才那句好听的话吧!
3.雨水打在黑熊的伞上发出了?("噼啪、噼啪"的声音)
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乐意合撑一把伞的情感体验。
1.现在伞是越来越大了,大伞下有几个小动物了呀?
2.四个小动物一起撑着一把大大的伞时心情怎么样呢?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笑眯眯的呢?(一起分享很开心)
3.小朋友下雨的时候你们和别人一起撑过伞吗?你和谁起撑过?
4.你们为什么和他一起撑呢?在一起撑伞开心吗?
教师播放录音(背景音乐),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师:现在请小朋友完整地听一遍故事,学学里面小动物的话,等下我请学的棒的.小朋友上来表演。
教师边讲故事边与幼儿互动。
三、角色表演
上面的幼儿戴上头饰和伞进行表演,下面的幼儿仔细观察和倾听。
1.我先请四个小朋友上来表演,下面的小朋友做评委,你们来说一说上面的小朋友表现的到底怎么样?
小结:你刚才认真看表演了,他们刚才表演的怎么样?声音很好听,会大声地打招呼和说话,还非常勇敢地站出来表演了,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吧!
2.变变变,你们变成小老鼠、你们变成小刺猬、你们变成小黄狗,你们变成黑熊,小朋友在原地表演,轮到出场的小动物就站起来,表演的时候一边做着小动物的动作,一边学小动物说话,还要大声说出那句好听的话。
教师说旁白提示语,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进行情境表演,共同演绎生活中好朋友之间合伞的情景,传达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温馨场面。
教师播放录音(雨声),幼儿模拟情景进行表演。
1.下雨了,老师这有一把大伞,我想邀请我的好朋友来我的伞下,和好朋友一起撑伞,我觉得好开心呀!
2.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分享撑一把大伞的快乐,那你们平时还有和好朋友分享什么呢?
小结:跟好朋友分享真是件开心的事情,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经常和好朋友分享呢?那我们回去也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这个好听的故事吧!
《大伞和小伞》
下雨了,小老鼠撑着伞走在路上,雨水打在小老鼠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走着走着,小老鼠碰到了小刺猬。"刺猬哥哥你好!"小老鼠有礼貌的说。小刺猬说"小老鼠,快把你的伞收起来吧,到我的伞下来,有了大伞就不用小伞了!"于是,小老鼠和小刺猬合撑一把大伞往前走,雨水打在小刺猬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走着走着,小老鼠、小刺猬碰到了小黄狗。"小黄狗你好!"小老鼠、小刺猬有礼貌的说。小黄狗说"小老鼠、小刺猬快把你们的伞收起来吧,到我的伞下来,有了大伞就不用小伞了!"于是,小老鼠、小刺猬、小黄狗合撑一把大伞往前走,雨水打在小黄狗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走着走着,小老鼠、小刺猬、小黄狗碰到了黑熊。"黑熊大哥你好!"小老鼠、小刺猬、小黄狗有礼貌的说。黑熊说"小老鼠、小刺猬、小黄狗快把你们的伞收起来吧,到我的伞下来,有了大伞就不用小伞了!"于是,小老鼠、小刺猬、小黄狗、黑熊合撑一把大伞往前走,雨水打在黑熊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它们四个往前走,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出来了。黑熊把大伞收了起来,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开心的笑了起来!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能单脚站立和躲闪跑,提高脚步力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狐狸头饰一个。
环境创设:在场地上画一角作为公鸡的家,再画一角作为狐狸的.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引导语:我们都是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到森林里玩吧。
2、引导幼儿分别模仿小兔跳、大象走、小猴趴、小鸟飞等动作。
二、介绍玩法。
游戏开始,扮公鸡的幼儿单脚站立,两臂侧平举,同时念儿歌“我们都是小公鸡,每天早晨喔喔啼。喔喔喔!喔喔喔!”教师适当停顿,接着喊:“狐狸来了!”当听到“狐狸来了”之后,“小公鸡”边跑边躲,跑回家游戏重新开始。
三、交代规则。
1、听到“狐狸来了”后“小公鸡”才能奔跑、躲避。
2、念儿歌时,应单脚站立或单脚跳。
四、活动推进。
引导幼儿念儿歌时,单脚交替跳。
五、放松活动。
引导幼儿模仿各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回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出不同的节奏型X- X- X X X X XX X,探索用乐器表现不同的节奏。
2.能看指挥合作演奏,懂得在合奏或齐奏中与同伴保持一致的演奏速度。
活动准备:
《紫竹调》音乐磁带;铃鼓、碰铃、三角铁等乐器;三种不同节奏的图卡。
活动过程:
1.为幼儿创设主题意境"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变绿了,杨柳树都发芽了……"并欣赏乐曲《紫竹调》,引导幼儿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体验乐曲的旋律及节奏。
3.出示三种不同的节奏卡片,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动作表现节奏。
4.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和自己喜欢的节奏,随音乐进行演奏。
5.引导幼儿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器方案。
(1)引导幼儿讨论三种不同的节奏用什么样的乐器来表现?
(2)按照讨论方案幼儿分组配合演奏。
(3)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指导,注意提醒幼儿节奏的准确和与他人的配合。
6.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演奏,体验合作演奏的快乐,如:齐奏、轮奏、伴奏表演等。
活动评价:
小朋友们的表现很好,基本能够掌握节奏乐,可是仍然有几个小朋友还没有掌握,回家后要好好练习。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意摆弄各种各样的夹子,感知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小兔家(矮柜、衣架、小兔一家的合影等)。
2.各种各样的夹子(食品夹、发夹、衣服夹、被子夹等)。
3.三组幼儿操作材料:一组,用夹子打扮娃娃;一组,把食品分类;一组,晾衣服。
4.特殊夹子:封袋夹,核桃夹,报夹、锅夹、饺子夹等。
5.藤编篓,核桃,音乐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家,我们一起帮帮忙吧!
来,出发吧!(听音乐四人一纽搬箱子进入活动室。)小兔家到了,我们把箱子放下来。(幼儿依次放好。)
2.探索实践,了解夹子功用。
(1)自由选择夹子进行探索并交流。
师:真累呀,我们到小兔家找个地方坐下来歇会儿吧!老师也搬了许多东西,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出示夹子。)师:等会儿请你们四个人一组来玩一玩夹子,和好朋友说一说这些夹子都有什么用。(注意出示完以后及时盖上箱子的盖子。)孩子玩一玩,说一说,夹一夹。
师:现在请你们把篓子里的夹子都夹到身上,(不好夹的拿在手上)回到位置上。
师:来,每个人多带几个夹子,全部带到位置上。
分别请幼儿说一说:你拿的`什么夹子?有什么用?(可请幼儿到前面介绍。)有意识介绍几种,为分类作准备。
师:现在要请小朋友来送夹子了。怎么送呢?(出示标记,标记夹在一含篓子上。)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孩子们送完后我轻轻将椅子和箱子靠边放。)
(2)尝试运用夹子帮小兔收拾房间,了解不同夹子的功用。
师:小朋友都送对了!来看看你们搬的是什么?
分别出示箱子里的物品。
(给孩子看食品篓)哇,有这么多好吃的,等会儿请你们把相同的食物放到一个袋子里。注意不能用手拿哦!想想用哪个夹子来帮忙。
师:(神秘)这是?
幼:娃娃。
师:娃娃的头发有点乱,小兔想请你们来帮娃娃打扮头发呢!
师:这个箱子里有衣服、被子,你们要找合适的夹子将它们夹到绳子上。
师:玩的时候想一想,你请哪个夹子帮忙最合适。
现在四个人一组商量一下,你们玩什么,要请哪个夹子来帮忙。(分别请各组幼儿去操作。)鼓励幼儿与同伴商量合作,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夹子完成任务。
(音乐)
(3)集体检查幼儿收拾、整理的情况。
小结:(带幼儿参观)终于收拾好了,小兔家很整洁!
(神秘地)出示封袋夹,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师:(悄悄打开夹子)这也是一种夹子。
师:我看到面包袋的袋口开着呢。看我!(边说边拿封袋夹封面包袋的袋口)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要用这个夹子把面包袋封起来?(防止灰尘、不会坏、保鲜等)--咦,这个夹子真神奇!
3.师幼互动,尝试打开核桃。
师:(出示一个核桃)小兔家还有核桃呢,可是它不知道怎么打开,请小朋友想想办法!(幼儿说出摔、拍、敲、咬、踩等,)师:我这儿有个夹子,谁来试试看,能不能用它打开核桃?
师:这个核桃夹用处可大了!
(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夹子呢。(出示长长的报夹、锅夹、饺子夹等稍作介绍)--夹子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4.开动脑筋,运用身体表现。
师: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的身体也会变出不同的夹子来呢。一起来变变看。(教师演示)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变出不同的夹子。
听音乐玩游戏。
师:走走走,变变变。
玩3-4次,带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中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8和9,正确感知8和9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2.学会将8个或9个物体按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或点数的方法,正确感知数量8和9。
1.教师出示数量8和9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看。
2.提问:
(1)卡片上有什么?
(2)每样物体有几个?
(3)你是怎么知道的?
3.组织幼儿自由回答。
4.师:卡片上有8个苹果,9朵小花。可以用目测或的一个一个点数的方法知道它们的数量。
二、引导幼儿学会按数量归类,感知8和9的数量,并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1.教师出示两幢房子,房顶上标有数字8和9,引导幼儿认读。
2.教师出示一张8和一张9的实物卡,先请幼儿感知两张卡片的数量。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叫“租房子”。
3.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幼儿倾听。(如果想住进房子里,那么必须是8个好朋友在一起住进8这幢房子里;9个好朋友在一起可以住进9这幢房子里。)
4.组织幼儿玩游戏,将8个花宝宝住进8的房子;9个圆形住进9的房子。
5.以同上的方法,再出示若干不同数量的实物卡,请幼儿放一放。
三、组织幼儿学习将数量8和9的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规律进行排序。
1.教师出示排序在板上8朵大小不一样的向日葵的图片。
2.提问:
(1)板上一共有几朵向日葵?
(2)它们有什么区别?
3.组织幼儿观察回答。
4.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这几朵向日葵来排排队。
5.请个别幼儿将几朵向日葵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并介绍自己的排序方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组织幼儿以同样的方法再对9朵桃花进行排序。
四、幼儿动手操作“花宝宝”,巩固幼儿感知8和9的数量。
1.结合《幼儿画册》,交代操作要求。
师:出示两朵花,请幼儿根据要求将每朵花瓣上数量是8的物体涂成玫红色;数量是9的物体涂成黄色。
2.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幼儿画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3.作品评析。
请幼儿互相欣赏、检查别人涂色完成的花朵和自己的是否一样。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来…去”的句式说话。
2、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能认真听,大胆说。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有多媒体设置,相关课件。
2、准备好有关情景表演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乐乐的妈妈,请小朋友去做客,幼儿进入活动室。
今天乐乐一家请小朋友去他们家作客。
二、幼儿看已准备好的课件按每一个画面引导幼儿用“……来……去”学说一句话
乐乐一家招呼客人,他们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好。他家的`乐乐可调皮了他请小朋友和他一起看墙上小动物的画,用“……来……去”的句式描述画中小动物的活动。他还说了看谁说得好让妈妈给予奖励。小朋友愿不愿意和他比一比。
1、有各种各样的鱼游来游去。请小朋友看鱼: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2、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
3、小兔在树林里跑来跑去。
4、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5、两只小猫在追来追去玩耍。
三、看情景表演。
刚才乐乐说小朋友比他厉害,都说得很好,现在让我们进行情景表演,还是用…..来……去的句式说一句话。
1、请老师看书:翻来翻去才找到要找的图片。
2、请小朋友把两杯水倒来倒去。
3、小朋友抱着布娃娃转来转去。
4、请一名幼儿作想来想去的样子。
四、活动结束。
乐乐妈妈请带大家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玩,幼儿出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地用稚嫩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形状。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所证实,为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复习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感知图形的特点。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感知图形的特点。
活动难点: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片若干,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组成的画和模型,红、黄、蓝水彩笔若干。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观察法、比较法、引导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我们送来的请柬,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参加“图形王国的聚会”,我们去看一看吧!
出示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王国城堡的模型,并提问: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身呢?窗户呢?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教师引导幼儿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总结其特点。
师:“图形国王”给我了一个“奇妙盒子”,奇妙盒子里面东西多,我请几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1)复习认识圆形,总结其特点。
教师出示圆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点呢?(这是圆形。圆形的边是光光的,没有角)在水果盘中看看那些水果是圆形的?
(2)复习认识正方形,总结其特点。
教师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点呢?(这是正方形。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它的4条边一样长。)找找我们活动室里面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3)复习认识三角形,总结其特点。
教师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点呢?(这是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观察一下老师出示的图片上是由多少块三角形组成的花朵?
教师小结: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一样长。圆形没有角。
三、寻找图形。
1.师:小朋友,仔细看看,今天,“图形王国”给小朋友们又准备了一份礼物。看看它是什么?(机器人)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是一个机器人图片,它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
2.增加图片难度。让幼儿不仅能够找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并给圆形涂上红色,三角形涂上黄色,正方形涂上蓝色。(请幼儿上台操作)
四、游戏:自由拼搭。
现在,大家想不想和图形娃娃们一起做游戏,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呀?那小椅子轻轻转向桌子,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手最灵巧,拼出的图形最漂亮!
五、幼儿展示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延伸活动: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由图形组成的东西,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看,并把它画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对于图形,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兴趣,而《找图形》这个活动正好迎合了小朋友的兴趣,在游戏中让幼儿能够认识图形,了解图形,感知图形的特点。我精心准备了这个活动,提前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学具。在活动的一开始,我通过“图形国王”送来的礼物这一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引导他们根据礼物的特点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这首先为下面的“奇妙的箱子”游戏打下了一个基础,巩固了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感知图形的特点,利用图片、周边环境等让幼儿找图形。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又用“寻找图形”游戏(一个由三种图形拼接的机器人),让幼儿认识各种图形,知道图形的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形体。在过程中,我让幼儿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做到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最后的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给每组小朋友都分配了任务,准备了可操作的.活动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操作的机会,最后完成任务。我发现我班的小朋友都掌握地较好,在幼儿动手操作时,小朋友完成的都比较好。
在每一次上课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已要改进的地方和注意的地方,于是为下一次的活动而努力。在本活动中,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和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找出各种图形。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语言不够生动,环节的设计还可以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在复合图形的识辨中却暴露了一些不足:我展示的是一个复合图形(机器人),由于临时改变了教学思路,再加上勾勒线条的不太明显,之后让幼儿都难以数清楚机器人是由多少块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组成的,所以我将自由练习改成了集体练习,让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做一做。本次《找图形》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漫漫成长,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的孕育过程,懂得感激妈妈为自己付出的辛苦。
2、通过听听、说说,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辛苦。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妈妈怀孕时的照片。
2、一张宝宝孕育过程的图片,故事《肚子里的家》。
3、请一位老师扮演怀孕的妈妈。
4、每个幼儿一个靠垫。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妈妈。
1、出示妈妈怀孕时的照片,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妈妈,并说说那是妈妈什么时候拍的。
2、那时侯你在哪里?
二、逐一出示宝宝孕育过程的图片,倾听故事,了解宝宝的孕育过程。
1、图片上的妈妈有什么不一样?
2、她的肚子里有什么?
3、倾听故事《肚子里的家》。
教师逐一出示图片,以小宝宝的口气讲述故事《肚子里的家》,让幼儿了解宝宝的孕育过程。
三、情境表演
1、一位老师扮演怀孕的妈妈来到我们教室,说说怀孕时的感受。
2、怀孕的妈妈真辛苦啊,你现在最想对妈妈说一句什么话?
3、妈妈从怀你们到生出你们一直到把你们抚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要如何报答妈妈呢?
四、模拟游戏:我来做妈妈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靠垫,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
(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体验妈妈怀孕时挺着大肚子的辛苦。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属于性教育,这也是父母最觉得尴尬的问题,说的浅显,可能会误导孩子,说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没有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儿童生活实例为载体,儿童是无法产生情感体验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对儿童来讲就将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活动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体验成长是快乐的,发现是惊喜的,学习是幸福的。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8-14
(精选)中班教案12-18
中班教案08-08
(精选)中班教案09-10
中班教案[经典]09-13
中班教案12-19
中班安全教案07-09
(通用)中班教案08-28
中班教案[推荐]09-03
中班健康教案12-21